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益《送柳判官赴振武》的原文及注释,本文共7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李益《送柳判官赴振武》的原文及注释

作者:唐·李益

边庭汉仪重,旌甲似云中。

虏地山川壮,单于鼓角雄。

关寒塞榆落,月白胡天风。

君逐嫖姚将,麒麟有战功。

篇2:李益《送柳判官赴振武》的原文及注释

①柳判官:柳缜( 747-796 ),柳宗元之叔,曾在朔方节度使张献甫幕中任参谋,授大理评事,改度支判官,转大理司直,迁殿中侍御史。见柳宗元《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振武:即振武军节度使,治所在东受降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南)。

②边庭:边疆。汉仪:汉官威仪。

③事:原作“似”,全诗校:“一作事。”据改。云中:郡名。战国赵武灵王置,秦代治所在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振武在秦汉云中故地,故借指振武。

④虏地:塞外胡地,指振武。

⑤单于:指单于都护府,为振武军节度使所在之处。

⑥嫖姚将:西汉霍去病曾官嫖姚校尉。此借指柳缜参佐的幕主。⑦麒麟:汉代阁名。

《送柳判官赴振武》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今属河南)。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公元7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公元8南游扬州等地。公元8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益的诗全集栏目。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送柳判官赴振武》繁体对照

篇3:李益《送柳判官赴振武》的原文及注释

邊庭漢儀重,旌甲似雲中。

虜地山川壯,單於鼓角雄。

關寒塞榆落,月白胡天風。

君逐嫖姚將,麒麟有戰功。

篇4:送柳判官赴振武,送柳判官赴振武李益,送柳判官赴振武的意思,送柳判官赴振武

送柳判官赴振武,送柳判官赴振武李益,送柳判官赴振武的意思,送柳判官赴振武赏析 -诗词大全

送柳判官赴振武

作者:李益  朝代:唐  体裁:五律   边庭汉仪重,旌甲似云中。虏地山川壮,单于鼓角雄。

关寒塞榆落,月白胡天风。君逐嫖姚将,麒麟有战功。

篇5: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注释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注释:

1、天官:即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

2、将星:”,《隋书·天文志 》说,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

3、刁斗: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

4、井陉:即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

5、凤阙:汉代宫阙名,在建章宫东,因为其上有铜凤凰而得名,此处借汉说唐,用以泛指宫廷。

6、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此处指匈奴国都

篇6:李益《赴邠宁留别》原文及注释

①邠宁:唐方镇名,乾元二年(759)置,治所在邠州(今陕西彬县)。此诗约贞元六年(790)李益初赴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幕时所作。

②汉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③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言兵:指学习军事。

④朔吹:北风。

⑤边书:此指边镇召聘之书。

⑥横戈:手持武器。指作战。

《赴邠宁留别》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今属河南)。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公元7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公元8南游扬州等地。公元8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篇7:李益《赴邠宁留别》原文及注释

赴邠宁留别

作者:唐·李益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

侠少何相问,从来事不平。

黄云断朔吹,白雪拥沙城。

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

更多推荐

李益《送柳判官赴振武》的原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