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写的是什么名胜古迹,本文共7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写的是什么名胜古迹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篇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出自《登鹳雀楼》的名句。
【全诗如下】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篇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自]:王之涣《登鹳雀楼》
王之涣(698-742),字季凌,唐代诗人。盛唐时期有一批诗人,善于描述塞外风光和征战生活,称为“边塞诗派”,王之涣是其中的一位。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穷:尽,使到达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明白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说明]:
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眺望远远近近的山川景色。
扶栏西望。一轮白日正巾近山梁,徐徐下落,下落,最后隐身到西山背后去了;脚底下的黄河流水,波涛滚滚,哆嗦远去,远去,为投入大海的怀抱而奔腾不息。多么雄浑的景象,多么壮阔的大自然!
但是诗人知道,大自然实在太大,自我的眼界还很狭小,要想进一步地开阔视野,眺望那更远更壮观的世界,还需要登上更高的地点。而自我,就连这共有三层的鹳雀也还没登上最高层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诗人登楼过程中的具体感受,但它给予咱们的启示却深刻得多。站得愈高,看得愈远,人生也是这样。只有不断攀登,不断进取,不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我,才能在思想上到达愈来愈高的境界,在事业上取得愈来愈高的成就。人生就像登楼,这不是很有教益的生活哲理吗?
篇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文
去年夏天,一个少有的酷暑,我和老爸告别了家里的空调,一路雅兴,来到古城徐州登山。
徐州最高的.山是铜山,其实山上并没有铜,这只是一座平凡的小山,高度也不过五六百米光景。日上三竿的时候,我们已经坐在半山腰的一块巨石上喘气了。用衣襟擦了擦汗,喝几口农夫山泉。俯瞰山下,满眼的郁郁葱葱,山坡上全是树,几乎找不到一点空隙。远处城市的高楼大厦已变得渺小而迷茫,一大片稀薄飘荡的雾气缭绕着,似乎恋恋不舍,久久不愿散去。居高临下,看看来路蜿蜒曲折,仿佛一条巨蟒向山下游动,我很是自鸣得意,登山没什么,我现在就是一个征服者。
老爸笑笑说,你别得意的太早了,这才是半山腰,上山的路还长着呢。我们继续向前走。一路上,游人突然变得稀疏起来,我正纳闷。原来,上山的路只修到了这里,再向上就“旅客止步”了。路其实已经没有了,全是杂乱无章的石头,可能是修路工人的“杰作”。我们早已是大汗淋漓,老爸似乎很关切的说:“虽然‘无限风光在险峰’,可是路这么难走,算了吧,等路修好了再来吧。”我知道他的意思,这是在考验我呢,等路修好了再来还能叫登山吗,我岂能被这点困难吓倒?咬了咬牙,喘定了气说:“怕什么,‘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男子汉还怕这小小的山?走喽——”
小一点的障碍还能将就,有时遇到大块嶙峋的石头挡住了去路,旁边又是悬崖峭壁,我们就手脚并用,搭了人梯翻过去。每过一处,老爸总要小结一下,仿佛是一场战役中的一次小小的战斗,指挥员总要给战士们说道说道似的。快到中午的时候,太阳好象故意和我们作对,照射的我们皮肤生疼,裸露的山石滚烫滚烫,树木杂草都耷拉着脑袋。汗水早已湿透衣衫,道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高,我们搀扶着,鼓励着,一往无前。
攀过又一道山崖,前面不远处巍然屹立着一棵高大的松树。老爸好象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一手叉腰,一手指着那棵松树说:“看到了吧,那里就是山顶,加油啊!”我手搭凉棚望了一下,胜利在望,于是纵身向前。
站在山顶的大松树下,竟有凉风吹来。放眼望去,徐州城尽收眼底,无边无际的繁华,车水马龙,仿佛一幅巨大的《清明上河图》。老爸在一旁意味深长的说:“登山虽难,风景多美啊!”
我不禁想起了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篇5: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哪个省份
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占地面积2.064平方公里,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负盛名。
鹳雀楼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一层主题千古绝唱和大唐蒲州盛景,二层悠远流长(华夏根祖文化),三层亘古文明,四层黄土风韵,五层旷世盛荣,六层极目千里,使盛唐的氛围和华夏文明得到充分展示。
篇6: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猜一成语
所有带“风月”两字的`成语:
风花雪月,风月无边,清风明月,霸王风月,嘲风弄月,嘲风咏月
风前月下,风清月皎,风清月朗,风情月债,光风霁月,晓风残月
迎风待月,月白风清,月黑风高,月露风云,月晕而风
篇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写的什么意思
原文: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多推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写的是什么名胜古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