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尔盖茨不为人知的故事,本文共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比尔盖茨不为人知的故事

拖着两个很大的行李箱,第一次走出乡村的米莎太太,走进了候机大厅。环顾四周,寻觅了半天,她也没有找到说好了要赶到这里与她会合的侄子。她轻叹了一口气,坐下来等侄子。

因为刚刚做过肾脏手术,米莎太太要比常人更频繁地去厕所,可总是不见侄子的影子。她带的许多东西虽然不很值钱,但都很珍贵,因为那是她给远在都市里的亲朋们积攒了多年的礼物。她只得一边忍耐着,一边焦急地东张西望。

“太太,需要帮忙吗?”一个面带微笑的年轻人坐到了她身旁。

“哦,不,暂时不需要。”米莎打量了年轻人一下。

身着休闲服的年轻人掏出一本书,旁若无人地阅读起来。

“这个不守时的家伙,等会儿非得训斥训斥他。”米莎太太开始埋怨起侄子来。

又过了一会儿,米莎太太实在忍受不住生理上的要求了,她向身旁的年轻人求援道:“请帮我照看一下行李,我去一趟洗手间。”

年轻人非常愉快地点头答应了。

米莎太太很快回来了,她感激地掏出一美元,递给年轻人:

“谢谢你帮我照看东西,这是你应得的报酬。”

望着老人一脸的认真,年轻人回一声“谢谢”,接过那一美元,放到了上衣兜里。

这时,米莎太太那位西装革履的侄子快步走到她跟前,他刚要解释迟到的原因,忽然惊喜地冲着老人身旁的年轻人道:“你好,盖茨先生,你也乘坐这趟班机?”

“是的。”年轻人收起书,开始朝检票口走去。

“哪个盖茨?”米莎太太跟在后面不解地追问道。

“他就是我常常跟您说起的世界首富、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啊。”侄子拖着行李箱,大声地告诉米莎太太。

“哦,我今天终于知道他成功的秘密了,我刚才还给过他一美元的报酬呢。”米莎太太满脸的平静和自豪。

“他真的接受了你一美元的报酬?”侄子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没错,我很高兴今天在候机的时候还有一美元的收入,因为我帮助这位太太做了一件很小很小的'事。”盖茨回头坦然回答道。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感慨不已的小故事一一因为一份自然的认真,清贫的乡村老妇米莎太太,和身价数百亿美元的世界首富,彼此都很在意那区区的一美元,都让那一美元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在前者的眼里,那是对一种劳动必须支付的报酬;在后者的心中,那是对一份真诚感谢必须回应的尊重。

没有财富多寡的鸿沟,没有身份尊卑的差别,两人以简单的方式,以超俗的坦然,告诉世人——无论是谁,都要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慷慨地付出劳动,并欣然地接受相应的报酬,财富才会不断地流动起来,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层面上的。

篇2: 比尔盖茨的故事

据说,曾经有记者问比尔・盖茨:“世间有没有人比您更富有?”

盖茨回答:“有啊,我就知道有一个人比我富有。”

记者们赶紧拿起录音笔,生怕遗漏了什么信息。

可接下来,盖茨讲了个故事。

原来,很多年前,年轻的比尔・盖茨辍学后路经纽约机场,在报摊上浏览报纸标题,有一篇文章他非常喜欢,于是想买下这份报纸,但是翻遍口袋,零钱也不够。

就在他准备放弃时,卖报纸的黑人男孩叫住了他,对他说:“这张报纸送给你。”比尔・盖茨连忙解释说零钱不够,但这个男孩很慷慨大方:“没问题,免费奉送。”

数月后,比尔・盖茨再次路过纽约机场,巧合的是,那个故事又发生了一次,这个男孩再次免费送给比尔・盖茨一份报纸,虽然盖茨一再推迟,但男孩很坚持,并一再解释说:“放心吧,这份报纸来自我的利润,不会亏钱的。”

后,比尔・盖茨已经非常富有,有次路过纽约机场时,他忽发奇想要找到那个男孩,经过多番努力最终如愿以偿。

比尔・盖茨对男孩说:“你认识我吗?”

已经长成男青年的男孩看了盖茨一眼:“当然认得,你是大名鼎鼎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

比尔盖茨笑了:“很多年前,在纽约机场,你曾经免费送过我2份报纸,现在,我想偿还旧债,尽管说出你想要的东西吧,我会尽力照办。”

男孩却笑着回答说:“这份债可未必是你能偿还的!”

比尔盖茨很好奇:“为什么?”

曾经的小男孩这样解释:“当年我送你报纸的时候,我自己就是个穷光蛋,靠卖一张张报纸才能换口面包生活;而你现在是世界首富,即使你给我远超过一张报纸的钱或者礼物,也无法抵得上当年我那张报纸的价值呀!”

后来,比尔盖茨常感慨地说:“这个年轻人,我一直认为他比我更富有。”

是的,真正的富有,并不是拥有多少财产,而是能否对他人和社会付出更多善意。

篇3: 比尔盖茨的故事

1967年,盖茨已上六年级,是位不愿与人交流的学生。秋季,盖茨进入湖畔中学(Lakeside School)就读,这是一所私立男校,他当时是班上个子最小的学生,但却穿着13码(美码)的鞋子。

1968年,盖茨与他湖畔中学的同学保罗・艾伦(Paul Allen)利用一本指导手册,开始学习Basic编程。当时该校拥有一台PDP-10计算机,其使用时间的年度预算资金为3000美元。

仅仅数周内,盖茨和艾伦便花光了这笔预算。不久后,这两名小男孩与“计算机中心公司”(CCC)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规定,盖茨和艾伦向CCC报告PDP-10存在的软件漏洞;作为回报,CCC则向他们两人提供免费上机时间。

1971年,盖茨为湖畔中学编写程序,其中包括一款课表安排软件。

1972年,盖茨卖掉了他的第一个电脑编程作品――一个时间表格系统,买主是他的高中学校,价格是4200美元。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盖茨在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标准化测试中得分1590(满分1600)。虽然盖茨记忆力很好,但他却有不少“臭毛病”:经常逃课、不爱洗澡、在编程或玩牌时就只吃比萨饼和喝苏打水。与同宿舍的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结为密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1975年1月,在当月出版的美国《大众电子》(Popular Electronics)杂志上,刊出了一篇MITS公司介绍其Altair 8800计算机的文章。艾伦向盖茨展示了这款机器图片。数天后,盖茨就给MITS总裁埃德・罗伯茨(Ed Roberts)打电话,并表示自己和艾伦已经为这款机器开发出了BASIC程序。实际上当时他们一行代码也没有写。

1975年2月1日,以经过夜以继日的工作后,盖茨和艾伦编写出可在Altair 8800上运行的程序,出售给MITS的价格为3000美元,但相应版税却高达18万美元。

1976年11月26日,盖茨和艾伦注册了“微软”(Microsoft)商标。他们曾一度考虑将公司名称定为“艾伦和盖茨公司”(Allen & Gates Inc.),但后来决定改为“Micro-Soft”(注:即“微型软件”的英文缩写),并把该名称中间的英文连字符去掉。当时艾伦23岁,盖茨21岁。

1977年1月,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然后前往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市。在那儿,他找到了一份为罗伯茨编写程序的工作,工资标准是每小时10美元。MITS总部位于阿尔伯克基,盖茨也把微软总部设在此地。

1977年,盖茨秘书在进入微软办公大楼时,经常发现发现盖茨本人躺在地板上睡大觉。他这时仍然喜欢吃比萨饼,同时对手下要求非常严格,并经常与同事进行激烈争辩。盖茨当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说过的最愚蠢的想法。”

1979年1月1日,盖茨把微软总部迁往华盛顿州贝莱佛(Bellevue)市。

1980年8月28日,盖茨与IBM签订合同,同意为IBM的PC机开发操作系统。随后他以5万美元价格购买了一款名QDOS的操作系统,对其稍加改进后,将该产品更名为DOS,然后将其授权给IBM使用。

1982年,在上市销售的第一年期间,盖茨向50家硬件制造商授权使用MS-DOS操作系统。

1987年,在微软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盖茨与梅琳达・弗伦奇(Melinda French)相识。

1993年4月11日,在佛罗里达州飞往西雅图市的包机上,盖茨向梅琳达求婚。盖茨还安排飞机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作短暂停留,并带着梅琳达同好友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起去购物。

1994年1月1日,盖茨与梅琳达举行婚礼,婚礼现场设在夏威夷州的兰奈(Lanai)岛上。盖茨预订了岛上所有旅馆的房间及夏威夷州的所有直升机,以防止外界来打扰他们婚礼。参加婚礼的嘉宾包括保罗・艾伦和沃伦・巴菲特等人。

1995年7月17日,盖茨荣登《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榜首,个人财富为129亿美元,盖茨时年39岁。微软当年销售收入为59亿美元,员工量为17801人。

篇4: 比尔盖茨的故事

不知道小朋友们对世界顶级首富――比尔―盖茨是否有所了解。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这位大人物一无所知,但自从看了一本《比尔―盖茨小时候的故事》之后,我特别崇拜这位大人物,而且让我有一种想与小皮尔―盖茨交朋友的冲动。

那是一个月之前,因为我《书海扬帆》的作业做得特别出色,老师请我到她办公室去挑选一本书作为对我的奖励,还推荐我看这本《比尔―盖茨小时候的故事》。我把老师给我的这份奖励捧在手心里,幸福得像一只在草地上蹦跳的小麋鹿。兴奋的我没花三天的功夫就把这本《比尔―盖茨小时候的故事》看完了。

故事主要讲了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喜爱读成年人的书。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随意翻阅父母的藏书。长着一头沙色头发的7岁男孩盖茨最喜欢反复看个没完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地看。他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强烈地感觉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面藏着多么神奇和魔幻般的一个世界啊!

每次盖茨的妈妈出差都喜欢把他带走身边,盖茨一路看到的景致回来后都会一五一十地讲述给全班的同学听。有一次,盖茨的妈妈出差,把盖茨带到上海去,在车上盖茨就看到了一尊很大的雕像,觉得特别神奇。于是回家后第一天返校他就要求老师能给他几分钟的时间,让他能把看到的事物与同学分享。

其实,在生活中的我和小时候的盖茨有些相像。我也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孩子,在我的眼中,书就是我童年的吸铁石,它能把我牢牢地吸住,几个小时都一动不动。书还像是我的梦孩儿,带着我畅游在甜甜的梦中,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与快乐!我要像勤劳的小蜜蜂,在书中学会采集,酿出香甜的蜂蜜来。

我也和小盖茨一样酷爱旅游,每次节假日总是缠着爸爸妈妈带我去走走看看,因为那里有很多我在书中找不到的知识和快乐。但是有一点,我要向比尔―盖茨学习,我总是把旅游的快乐记在本子上,我以后也要和同学分享,让我的同学们也能感受到快乐!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就在梦中我的梦孩儿带着我和小比尔―盖茨交上了好朋友。

篇5: 比尔盖茨的故事

1973年,比尔・盖茨认识了哈佛同学科莱特,并邀请他一起退学去开发软件,但科莱特认为,自己只学了一些皮毛,就拒绝了盖茨的邀请。

后,科莱特如愿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可比尔・盖茨却已经进入了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

一场同学,一次邀请,虽然都成就了自我,但人生道路却截然不同。

篇6: 比尔盖茨的故事

比尔・盖茨很小便展示出伶俐过人的一面。他爱好浏览,父母对他的这项喜好也极为支撑,只有比尔启齿,他的父母任何书都会给他买。

但父母担忧这样下去比尔会变成一个书呆子,而不理解怎么与人打交道。他们曾经尝试过在家里开派对,让比尔在门口迎接客人。也尝试过让比尔在老盖茨的公司聚首上做个服务生,以此来锤炼比尔的处事待人。

等到11岁,比尔心智疾速地成熟起来,并且总爱好拿一些深入的问题,比方外交、经济以及人生上的问题,难堪自己的父母。

这是个好的萌芽,阐明比尔当时意识问题的深度在一直加深。老盖茨说。但说诚实话,他妈妈并不喜欢他这样,因为有时候问题太多太尖利,咱们也不能给他个完善的回答。

比尔和母亲的抵触,跟着他年纪渐长,逐步激化起来。玛丽老是在比尔面前,唠叨说要他可能坚持房间整齐,吃饭时不要拖拖沓拉,也不要总咬铅笔,这些唠叨最后演化成母子俩剧烈争吵的导火索。

这个时候,他(老盖茨)就会充任跟事佬的角色。把吵得面红耳赤的俩人拉开,将纷争平息下来。克里斯蒂说。

比尔和母亲的争吵在他12岁时到达热潮,一天晚上,比尔在餐桌上对母亲大吼起来,据比尔事后回想说,当时他完整是个自认为是的忘八,居然对自己的母亲大声地冷言冷语。

接下来,和事佬老盖茨便将一杯水直接泼到了比尔的脸上,这就是那有名的泼水事件。

感激你为我洗澡,小盖茨高声叫道。

老盖茨很少有如斯不沉着的举措,只管和孩子们关联亲密,但日常里的他却不苟言笑。这件事件之后,老盖茨和玛丽将比尔带到心理医生那儿接收征询。我当时在和我的父母争吵,到底谁才是决定我人生的主人。比尔这样跟心理医生说。后来,这位心理医生给比尔父母的提议是,比尔是个非常独破的孩子,他的人生运气终极仍是由他来控制,作为父母,老盖茨和玛丽最好多撒手,给他自由。

因为本人的成长阅历,老盖茨比拟认同心理医生的倡议。时期不同了,老盖茨说道,他不用像我小时候那样须要在各方面谨严警惕。老盖茨出生工薪家庭,从小长在离西雅图1小时航程的布雷默顿市,那里是蓝领工人凑集的处所,在这种地方长大,由于父母没时光管教子女,所以老盖茨当时受到的束缚少。在成长的进程中,老盖茨经常需要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打算,做决议。

于是,盖茨夫妇向小盖茨让步了。后来,他们送比尔去了学校,他们感到在那里比尔能取得更多自在。那是所私家学校,名叫湖畔学校,当初它已经因为是盖茨第一次接触电脑的地方而驰名世界。

盖茨表现,从那个时候,他开端意识到,我不必再在父母眼前证明我自己,我必需开始思考该做些什么向世界证实我自己。

更多推荐

比尔盖茨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