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工作总结 学校2023年教务处工作总结

深耕课堂抓教改提质增效再奋进

——XX学校2023年教务处工作总结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时节如流,华章日新。时间镌刻崭新的年轮,岁月记录前行的足印。过去的2023年,全体一小师生踏着奋进的脚步,走过了春华秋实的又一年,让我们一起盘点校园的每一件大事,回顾辛勤努力取得的每一项成果。2024年,让我们奋楫扬帆启新程,凝心聚力再出发。

依据县教体局、县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两级教研要点,结合我校实际,2023—2024年第一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坚持“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坚持“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努力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方式,在继承上学期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开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局面。

一、直击目标,有的放矢

(一)重视教师培养,促专业化提高

1.组织教师参加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及“三个课堂”平台应用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省教师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提高培训、理科教师实验能力培训、2023年思政师德师风培训165人(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6人(次)。十余名教师参加了“名师之路”教学观摩活动,返校后在教研组示教、讲座,分享先进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2.组织师生参加了“阅读新时代经典伴成长”征文活动,充分发掘教师优势,张阿莉等5名老师获指导奖,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了师生的好学精神和读写潜能。

3.在XX县2023年教师作业设计大赛中,曹蓉、段春宁、樊亚利老师分别获等次奖;公柳蓉、樊亚利、高娇娇、杨小燕等十余名教师在2023年“天梯工程”课堂教学大赛暨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中获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4.学校承办了XX县体育学科工作会,青年教师公柳蓉承担示范课1节;全县40余名体育骨干教师参训,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5.承担了“国培计划”(2023)XX省小学校长管理领导力能力提升培训班来校考察学**工作,学校教研教改、课后服务、学生劳动实践等成果展,受到与会校长们的赞许。

6.承办了XX县2023年“天梯工程”课堂教学大赛科学、语文、音乐赛点工作,教务处积极配合,安排助教,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观课议课,扎根课堂,促进教师成长。

7.在2023年XX市基础教育教学能手评选赛教活动中,孔侣老师获教学能手称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锻炼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紧扣教研教改,创常态化特色

1.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示范基地省级评审,评审组从机制建设、教学教研、作业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肯定了学校落实“双减”成果。

2.在XX县第一届“三个课堂”教学课例评选和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暨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征集活动中,报送的3节优质课堂实录、4节专递课堂全部获奖;雷雪、付娜、柯丽、高娇娇、杨宏瑛、张莎莎、吕秋雨七名教师榜上有名。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线上的学**培训,并在各教研组进行研讨。各教研组结合自身实际,精心准备质量较高的研讨课,先在组内交流,改进提高,然后在全校公开上,上完之后进行研讨、交流,始终坚持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4.“推门听课”常态化、序列化。一是领导班子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班子会进行评课议课,对于优质课进行推广,对于探讨课先指导再追踪。二是教师之间开展互相听课、评课,议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让老师的每节课都能经得起检验,真正让课堂教学深度学**策略研究在我校开花、结果。

5.在XX“好课堂”示范校创建活动中,学校承担了XX“好课堂”示范校创建现场会,教务处立足教学实际,践行新课标,研磨课堂,工作扎实,资料详实,突出了课堂教学成果,效果明显,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

6.各教研组充分发挥教研组示范引领、合作辐射作用,带领组员坚持开展读书分享、观课研课、小课题研究、联片教研等活动,高语组、高数组、珠心算组教研成果显著。

7.学校被XX市教育局命名为“XX好课堂”示范校。

(三)整合课堂教学,见成果性效果

1.以珠心算实验课题为引领,开发了6本珠心算校本读本,在一至三年级整班推进,将珠心算与数学课堂整合,积极探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2.每天坚持学生珠心算社团训练,培养珠心算苗子选手。积极参加2023年“中珠杯”全国珠心算网络答题活动中,学生B组周奕琛、李依瞳获优胜奖,周奕琛同学入围全国学生B组“听心算PK赛”;刘静怡、达依鑫、包若溪等25位选手获得优异奖;何思航、任伊萱、安卓然等16位选手获得优秀奖;刘雨泽、任宇峰、佘少卓等9位选手获得优良奖,成绩喜人。

3.积极培养珠心算教师梯队,指导开展珠心算序列化训练,共享珠心算优质资源。

4.学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在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

二、回归本真,彰显个性

(一)抓实校本教研,寻共成长路径

1.调整了校本教研的思路,课后延时中各组交替进行活动,每周活动时间教研组长提前安排内容,各组将每月教研策划表内容上报教务处,教务处统一整理、公布,使全体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真正为教师搭建了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2.错时教研例会扎实有效推进,学末每个教研组进行了教研实例的录制,每个教研组将本组的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提炼,面向全体进行分组展示,将教研成果显著的教研组,推荐参加县级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

3.继续开展“青蓝工程”,教研组内实行“结对子”互帮互助系列活动,通过课堂问诊、同课异构、课题互助等活动,使每位教师在新课改的春潮中迅速成长。本学期教师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奖励150余项。

4.张阿莉主持的市级小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教育教学研究》、杜海丽主持的市级小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深度学**策略研究》顺利结题。

5.何玲娟、岳敏等老师参与的县级小课题《提升工程2.0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参研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摸索经验,顺利结题。

6.苏瑞等10名老师参与的省级课题经专家组评审,成功立项;邓文强、姜建宁等20名老师参与的5个县级小课题结合研究方案,扎实进行。

(二)深植核心素养,凸显学生本体

1.跟进学生“自主帮扶”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每个细节的进步,在小组成员的影响下健康快乐进步、成长。

2.学初就注重培养学优生,后半期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对六年级学科教师进行了座谈,排除了业务上的一切干扰,全力倾心于此项工作,为语、数、英、道德与法治、科学各科成绩提高奠定基础。

3.树立学生中的楷模,组织各班会学**的学生进行学**方法交流,先指导各班学生在本班交流,然后推选一名能代表本班学生特色的学生在年级中交流,教给学生学**的策略,学会学**。

4.以学校读书节为契机,充实楼道、班级、餐厅图书角,开展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读书活动,推送“一小朗读者”等读书报道90余篇,评选出6名校园读书之星(1名推荐参加市级读书之星评选)、8名校园书香型教师,在学校公众号进行“读书分享”推送;学校《和美教育》学生刊物学生投稿积极,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师生欢迎,本学期组稿《和美》思政专刊一期。

5.师生诵经典,筑梦新时代。在第五届中华经典写讲大赛中1个教师作品、4个学生作品推荐市级比赛。其中郑水霞老师在2023年“诵读中国”经典诵读获市级三等奖,邓开杰同学在2023年“诵读中国”经典诵读获市级二等奖。

6.在二四年级开展了以“动手参与实践”为主题的创意劳动教育成果作品展评活动,通过劳动教育特色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劳动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不断增强劳动意识。

7.坚持五育并举,打造和美校园文化氛围。教师指导学生按月分类读书,交流读书感悟,在XX县“阅读新时代经典伴成长”征文活动中,郑立馨、张智博等26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在XX县中小学“环境健康杯”绘画和征文比赛中,高沁彤、樊政蒙、李芳廷雨、李米儿等学生获奖。

8.科技创新筑梦想,一路攀登展智慧。在XX县第二十四届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中31件作品获奖;在XX市第38届XX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梁瑞娟、杨玉琰、王思源、兰奇林等14名师生的科技作品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单位奖,何玲娟校长获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9.范鑫宇、孙浩杰、朱子熠等6名学生在2023年XX省趣味编程专项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王梓涵、张依然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获国家级、省级奖。杨一涵、段玉琪等6名学生在2023年赛季青少年人工智能竞赛获省级一二等奖。学校在WER2023赛季世界锦标赛积木教育机器人普及赛中获一等奖。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XX省选拔赛暨关心下一代科普创新活动中,张军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获优秀组织单位。

(三)发挥教师优势,丰富课后服务

三、回顾剖析,直视问题

四、脚踏实地,用心谋划

《学校教学工作材料汇编》(2023升级版)新鲜出炉!

汇编内容丰富、新颖独特、体系完整、质量上乘、易于编辑,直接可用!完全符合当下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具有鲜明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要说用它“迎检”和上报材料了,就是用它来指导学校教学工作都“绰绰有余”。

汇编材料全部都是word文档,均为2023最新版。而且材料都已经整理排版完毕,填上学校的名称就是成形的材料,插入工作照片就能成为美篇、PPT或手册,一定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学校教学工作材料汇编》(2023升级版)包括16项259篇高质量材料,分别为:

教务工作总结和学校2023年教务处工作总结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更多推荐

教务工作总结 学校2023年教务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