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太太散文,本文共10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我的太太经典散文
我的太太经典散文
我是我们家族中孙辈中的第一个孩子,人人对我都是疼爱有加,虽然家庭条件不好,都不能真正给与我什么,但是我心里却能深深的感觉到他们对我的器重,连我八十岁的太太也不例外。
我的太太是一位典型的小脚女人,三寸金莲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弱不禁风。太太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解放后也成了无产阶级,但是她的生活仍是非常讲究。她像古时候人那样用篦子梳头,她说篦子梳的平实整齐。每天早上,她都用颤巍巍的双手,一丝不苟的把稀少花白的头发绾成一个小髻,套上一圈黑褐色细碎小花的发圈,再将掉落在身上篦子上的头发一根根的拈去,用香皂把双手搓洗得发红了才开始做饭。
太太做的饭特别香,只要她在家开始做饭,我就像一只馋猫一样能闻香而去,用手抓着就往嘴里塞,太太总是拍拍我的手,然后用筷子夹起一块肉或者煎蛋来,放到嘴边吹吹再喂给我。告诉我说,洗手后拿筷子吃饭,小女孩子要爱干净讲卫生有教养,不能像猴子似的用手抓。
有一次,我四叔逗我玩,不小心跌到屋檐外面的晒稻场里,我立马大哭大叫,撒谎说手被摔断了,要人背我。我妈妈一把把我放在背上,咚咚咚的走过不停,我则在背上哒哒哒的都快抖下来。于是,我非要我太太背,太太是小脚啊,走路很轻很小心,那时太太都是八十多了吧,硬是驮着我走了好多个来回,还乐呵呵的哼着小曲给我听。我实在是于心不忍了才下来。
记忆中的太太又是很唠叨的,总是说出很多道理来。比如女孩子的坐和站都是有标准的,不许跷二郎腿,不许两脚分开站立,不许大吼大叫,吃饭不要说话,咀嚼不要发声等等。那时候,我对此总是不屑一顾,以为她那是封建残余思想,甚至厌烦她对我的唠叨,有时候还故意做出种种动作惹她生气,她就拿藤子要打,我一下就跑出好远,她也只好作罢,默不作声的低头收拾起我们弄乱的'柴火。
太太是旧时代的人,眼睛也老花了,不认得人民币,每次要买东西就叫我帮忙,然后就能允许买一颗糖吃,我每天都盼望着有这样的美差。那时候,我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大人们没有年年见老,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总觉得这种四世同堂的美好日子能够永无止境的延续下去,总会有那么多家人在身旁疼爱我,就像太太那用布裹了一层又一层的皱巴巴的毛钱换来的糖一样,带给我的甜蜜是无边无际。
然而,在我上初二那年,太太跌了一跤,成了偏瘫,我爸爸三个兄弟轮流着服侍。我太太却点名非要我去照顾她。我把菜和饭搭配好,放到嘴边吹吹,温度合适了再喂给我的太太,时不时还拍拍她的脊背,以防哽住。所有动作就如同小时候她喂我那样。八十高龄的她已经没有几颗牙齿了,吃得特别慢,我总是耐心等候,确定全部咽下后再喂第二口饭。
可是最为遗憾的是我太太离开时我却不在身边。是初二的暑假,太太本来就很瘦小,加上瘫痪不能运动饭量小,更是瘦得跟皮包骨一样的,但我完全没有想到她会这么快离我而去。每年六月十九日,老家有种习俗,到华蓥山脉最高峰宝鼎去拜菩萨,自打记事起,我都和同学朋友一起去烧香拜佛为家人祈求平安,就在那一天,我们快要到顶峰了,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太太,我立马下山赶回去,还是没来得及见到最后一面。我无数次的问我爸爸,太太走时是什么样,说了什么没有,其实我想问,太太没有看见我,有没有问我挂念我。爸爸告诉我,太太那时候浑身颤抖,嘴也不停的哆嗦,根本说不出话来。但是,我在心理想,太太当时一定想过我到哪里去了,一定是想要见我一面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起这些我仍旧深深的责备自己,为什么不待在家里,待在太太身边。
太太陪伴我的日子虽然就十几年,但她那矮小瘦弱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在我脑海里永远都挥之不去。很多清朗的夜晚,我仰望浩瀚星空,叫一声太太,说一句请原谅我的疏忽,我想她定是听见了,因为我总能看到她那安详和蔼的笑脸。
篇2:我的太太散文
我的太太散文
我是我们家族孙辈中的第一个孩子,人人对我都是疼爱有加,虽然家庭条件不好,都不能真正给与我什么,但是在心理上我却能深深的感觉到他们对我的器重,连我八十岁的太太也不例外。
我的太太是一位典型的小脚女人,三寸金莲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弱不禁风。太太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解放后也成了无产阶级,但是她的生活仍是非常讲究。她像古时候人那样用篦子梳头,她说篦子梳的平实整齐。每天早上,她都用颤巍巍的双手,一丝不苟的把稀少花白的头发绾成一个小髻,套上一圈黑褐色细碎的小花。再将掉落在身上篦子上的头发一根根的拈去,用香皂把双手搓洗得发红了才开始做饭。
太太做的饭特别香,只要她在家开始做饭,我就像一只馋猫一样能闻香而去,用手抓着就往嘴里塞,太太总是拍拍我的手,然后用筷子夹起一块肉或者煎蛋来,放到嘴边吹吹再喂给我。告诉我说,洗手后拿筷子吃饭,小女孩子要爱干净讲卫生有教养,不能像猴子似的用手抓。
有一次,我四叔逗我玩,不小心跌到屋檐外面的晒稻场里,我立马大哭大叫,撒谎说手被摔断了,要人背我。我妈妈一把把我放在背上,咚咚咚的走过不停,我则在背上哒哒哒的都快抖下来。于是,我非要我太太背,太太是小脚啊,走路很轻很小心,那时太太都是八十多了吧,硬是驮着我走了好多个来回,还乐呵呵的哼着小曲给我听。我实在是于心不忍了才下来。
记忆中的太太又是很唠叨的,总是说出很多道理来。比如女孩子的坐和站都是有标准的,不许跷二郎腿,不许两脚分开站立,不许大吼大叫,吃饭不要说话,咀嚼不要发声等等。那时候,我对此总是不屑一顾,以为她那是封建残余思想,甚至厌烦她对我的唠叨,有时候还故意做出种种动作惹她生气,她就拿藤子要打,我一下就跑出好远,她也只好作罢,默不作声的低头收拾起我们弄乱的柴火。
太太是旧时代的人,眼睛也老花了,不认得人民币,每次要买东西就叫我帮忙,然后就能允许买一颗糖吃,我每天都盼望着有这样的.美差。那时候,我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大人们没有年年见老,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总觉得这种四世同堂的美好日子能够永无止境的延续下去,总会有那么多家人在身旁疼爱我,就像太太那用布裹了一层又一层的皱巴巴的毛钱换来的糖一样,带给我的甜蜜是无边无际。
然而,在我上初二那年,太太跌了一跤,成了偏瘫,我爸爸三个兄弟轮流着服侍。我太太却点名非要我去照顾她。我把菜和饭搭配好,放到嘴边吹吹,温度合适了再喂给我的太太,时不时还拍拍她的脊背,以防哽住。所有动作就如同小时候她喂我那样。八十高龄的她已经没有几颗牙齿了,吃得特别慢,我总是耐心等候,确定全部咽下后再喂第二口饭。
可是最为遗憾的是我太太离开时我却不在身边。是初二的暑假,太太本来就很瘦小,加上瘫痪不能运动饭量小,更是瘦得跟皮包骨一样的,但我完全没有想到她会这么快离我而去。每年六月十九日,老家有种习俗,到华蓥山脉最高峰宝鼎去拜菩萨,自打记事起,我都和同学朋友一起去烧香拜佛为家人祈求平安,就在那一天,我们快要到顶峰了,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太太,我立马下山赶回去,还是没来得及见到最后一面。我无数次的问我爸爸,太太走时是什么样,说了什么没有,其实我想问,太太没有看见我,有没有问我挂念我。爸爸告诉我,太太那时候浑身颤抖,嘴也不停的哆嗦,根本说不出话来。但是,我在心理想,太太当时一定想过我到哪里去了,一定是想要见我一面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起这些我仍旧深深的责备自己,为什么不待在家里,待在太太身边。
太太陪伴我的日子虽然就十几年,但她那矮小瘦弱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在我脑海里永远都挥之不去。很多清朗的夜晚,我仰望浩瀚星空,叫一声太太,说一句请原谅我的疏忽,我想她定是听见了,因为我总能看到她那安详和蔼的笑脸。
篇3:豆芽太太散文
豆芽太太散文
豆芽太太是我遥远家乡的一位远房的亲戚,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我跟随姥姥和姥爷住在他们乡下的家里时,姥姥常带着我去这个亲戚家里,姥姥说她是“田家阿姑”。由于家族庞大关系复杂, 我理了几十年,也没有理清楚她究竟是我的什么人,不过我自有我分辨的方式。我喜欢根据人的生活习惯来称呼,比如我有个亲戚喜欢养猫,我便称呼她“猫猫奶奶”,有个亲戚爷爷喜欢养鸽子,便是“鸽子姑爷”,还有个亲戚是卖包子的,我便称呼她“包子奶奶”,这是记住长辈名讳的好办法,并且自以为得意。
“豆芽太太”这个称呼的由来,应该是在我长大以后的故事了。中学时的一年清明节,我随着家人们回乡去给姥爷上坟。那天很冷,阴雨绵绵,家人们便把姥姥和我留在山下的亲戚家里,他们上山去了。不巧的是,那家亲戚也要去上坟,姥姥和我不便继续叨扰。这时,“豆芽太太”过来了,邀请我去她家里坐坐,我们便欣然前往。那是我第一次在脑海里画下老人家的样子:瘦瘦弱弱,脖根低低挽着发纂,顶着一个灰色的头巾,身着大襟的棉外套,一双尖尖的小裹脚,像足了我的奶奶,但是又比我的奶奶稳健许多,至少在村里泥泞坎坷的道路上,这个老人可是一点都不迟疑的,快步前行,笑声连连。
因为我们去的匆匆,老人家并没有准备什么吃食,便给我们炒了一道“豆芽粉条”,因为姥姥告诉她,我喜欢吃粉条。我跟随老人家去了厨房,看到了她那些白纱布之下的嫩嫩萌萌的豆芽,那是她自己用水发的豌豆芽,灰灰白白的,用手轻轻拨过,就摇头晃脑,可爱极了。那顿饭是我在乡下吃过的最好的一顿,我几乎包揽了整盘的豆芽粉条,尤其爱上了那可爱的豌豆芽,以至于回城以后很久,还在念叨,于是,就会常常提起这个老人家,因为是我的太奶奶辈分,索性就叫她“豆芽太太”了。
尽管念叨着,但是我却很少再回去了,直到将近十年后,我结婚之前,陪同姥姥和家人,再次返乡去,姥姥说,孙女成家这样的大事,一定要给姥爷汇报一下的。这次我们依然把姥姥放在亲戚家里等待。当我和父母从山上回来时,我竟然发现“豆芽太太”来了,和姥姥手挽着手聊天呢。十年光阴对于一个老人家来说,就像刻刀一般,刻深了脸上的沟沟壑壑,就像沉石一般,压弯了老人的腰背。“豆芽太太”看到我后,非常高兴,握住我的手,那双手那般粗糙,如同村口那棵老树的粗糙的`皮一般。姥姥说,“豆芽太太”刚才还在说呢,自从上次知道我爱吃她做的豆芽后,她就每年清明节前后,自己水发许多豌豆芽,说如果我回去了,就可以去她家里吃“豆芽炒粉条”。她说,我自幼在村子里生活,她看着我长大,回城,对我有很深的感情呢。她一直为上次没能好好招呼我们这些城里的亲戚而感到非常遗憾,唯一欣慰的是我喜欢她的“豆芽粉条”,所以心心念念着,为我准备了十年,却一直未能如愿。所以,今天听说我们回去了,就赶过来,一定让我们去她家里。 如此厚情,岂可辜负?
我们一大家人都去了“豆芽太太”家,一路上,太太忙不迭向遇到的乡亲们介绍我们,介绍我就是自小在村子里跑来跑去的那个穿红衣服的小丫头,就是那个喜欢吃她的“豆芽粉条”的小丫头, 言语中充满了骄傲的情绪,仿若是她的儿孙怎样明耀的回来了一般。
那顿饭,我几乎又吃完了整盘“豆芽粉条”,不是因为多爱吃,只是因为,我想一次吃完这十年的亏欠,难为一个隔山隔水,隔亲隔辈的老人家如此惦记着我,我心里不知道是怎样的感动,也生怕这一次吃完,这辈子估计都不会再有机会了,我不想有遗憾。
奈何“一语成R”。之后,我便真的没有再回去过了,听乡下的亲戚来了说,田家阿姑已经过世了,生前也总是常常念叨起我,念叨着她的“豆芽粉条”,说她坚持每年都水发豆芽,一直到过世。不多的言语,却听得我心底几多酸楚。
只能空自感慨,这是怎样善良又多情的老人家啊!我竟这般亏欠了她许多。我并不很了解“豆芽太太”的家庭和人生,只想珍视她的待我如亲。我想我会永远记得乡下的村落,记得那条通往“豆芽太太”家的小路,尤想着她抚门张望,大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的殷殷期盼。记得她站在院中的身影,阳光把她的影子拖的很长,很长,一直拖到厨房的门前,引领着我进去,再掀开那白纱布,轻轻抚摸那些萌萌嫩嫩的豌豆芽,看它们顽皮的摇头晃脑,一回头,是“豆芽太太”微笑的面容,说:“萍萍,来吃豆芽粉条了!”
其实,我真的,很想吃“豆芽粉条”, 为着那种简单,朴实,却又醇香厚重的滋味!
篇4: 老李太太散文
老李太太散文
她年纪未到五十,人称“老李太太”。
老李太太是勤得利农场中学的总务,和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同在一图书室办公。
农场中学规模小,图书更少,不过几千册图书。尽管这样,由于我比较喜欢看书,没事的时候经常去图书室,一来二去,和老李太太也渐渐熟悉了,每次见我推门进来,都先打招呼。开始,听学校里的老师喊她老李太太,很是蹊跷。那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喊她老太太也就罢了,可一些年龄和她相仿,甚至比她还大几岁的人也喊她老太太,确实令人费解。接触的时间长了,终于品出她身上所具有的“老太太”味道。
“老李太太这个人特别抠。”老师们背后都这么说她,甚至有人当面也敢这样评价她。开学之初,学校给每个学年组发了一块洗手肥皂,我们学年组发的那块只用了两天就不翼而飞了。组长说:“买一块算了,省得去看老李太太脸子。”
有的老师却说:“不就一块肥皂吗,还能谁拿回家去呀!”
组长听那人的话也有道理,找老李太太想再领一块肥皂,结果还真的'碰了钉子,还说了句很不中听的话:“刚几天呀,就把肥皂弄丢了。都像你们这样,一年买几箱也不够呀!”
一句话把组长气得脸色发紫,转身回来,自己掏钱到小卖店买了块香皂回来。丢了一块臭碱味儿的肥皂,换一块香皂回来,组里的老师可高兴坏了。谁知高兴没几天,香皂又丢了,组里人才着急了,总不能隔几天就买一块香皂吧?而且还是个人掏钱。组长发动全组人到处查找,终于发现了窃皂者,老鼠也!到老李太太那里领了一包耗子药,办公室里才不再上演“肥皂**”了。
别看老李太太对别人特别“抠”,对我还挺大方,每次到图书室去看书,她都会扔支烟(她是学校仅有一位吸烟的女同胞)给我,有时还会递给我几块糖果。碰上兜里的香烟告罄,又不想去小卖店,只需往图书室一坐,自然会有一支香烟递过来,感觉惬意得很。自以为和她特别熟悉,没事又喜欢码点字,混点稿费,想走走后门,要两本稿纸写“豆腐块”。谁知她听了,眉毛一挑,回答得特别干脆:“没有!”
稿纸没要到,还被撒了一脸“包米面”,觉得很没面子,连着几天没去图书室。一天下班,在校门外碰到老李太太。她问我:“怎么好几天没见你去看书呀?”
我赶紧陪着笑脸说:“这几天实在太忙了。”
“什么太忙了,不用找借口!我还不知道你,脸小,觉得被摘了面子吧?”
被人揭了短,我只能笑了笑。等“忙”过几天,又去图书室看书了。
学校里的男老师们经常说,老李太太是女老师们的腰眼子。这话一点不假!一个青年女老师和丈夫吵架了,一天脸都没开晴,中午也没回家吃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老李太太。当天下班后,老李太太把那个愁肠百结的女老师送回家。第二天早晨上班,那个女老师的脸色终于放晴了,有了笑模样。有人问那个女老师:“老李太太把你家那位收拾了,替你出气了?”
“可别提了,这个死老太太简直太厉害了,没把我家那位撸了个茄子皮色!”
这话不知怎么传到老李太太耳朵里,气呼呼地找那个女老师算账:“为你撑了腰,争了脸,背后还埋汰我。说你老爷们心疼了?往后有事别再找我!”
一句话把那个女老师造了个大红脸。
小夫妻之间,打打闹闹是经常事,不仅是爱情的变奏曲,更是生活里的一味佐料。就像食品一样,不能只有香的、甜的,还得有咸的、酸的,甚至苦的、辣的。又有夫妻吵架了,有人赶紧去告诉老李太太,她恨恨地说:“帮你们出了气,争了脸,不但不感激我,反而背后骂我,不管!”
来找她的人也不多说什么,只扔下一句:“反正告诉你了,乐意管不管!”
等到学校下班铃声响过,又见老李太太陪着那个满脸愁容的女老师回家了。过后,我曾问过她:“你不说不管吗,怎么又管了?”
她嘿嘿一笑说:“天生的贱皮子呗!”
这就是老李太太,也是勤得利农场中学的总务。其实,她的年龄并不大,并未步入“老太太”的行列之中。那一年,她才四十八岁,可学校的老师们都喜欢称她“老李太太”。
是戏言,是尊称,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恐怕也只有那些称呼者的心里才明白吧!
篇5:太太与玄孙散文
太太与玄孙散文
日前同学聚会,当年的翩翩少年而今皆是两鬓苍苍,成了爷爷奶奶。畅叙友情之余,不约而同地谈起了自己的第三代,谈起了对他们教育培养过程中的甜酸苦辣。
我们这些人,虽然年近古稀,但大多依然是健康开朗,思维敏捷;不能说是知识分子,至少也读过几年书,自己也是在师长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还有一定的发言权,就是在和儿女、教师的沟通方面也不存在太大的隔阂,对第三代也不会过于溺爱。问题是我们中不少人自己的父母还健在,他们和小孩就是太太和玄孙的关系了!这太太和玄孙关系可不得了!让我们和我们的儿女极为头痛。
老太太们早过了耄耋之年,他们在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这一代之后,又为我们儿女的成长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给与大量的爱。如今他们有幸见到玄孙在膝下承欢,当然视若掌上明珠。孩子是他们生命的延续,孩子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孩子还是他们唯一的乐趣,孩子更是他们心头的肉!这一点我们也是感同身受,不过对孩子的爱我们更趋于理智,而他们则更倾向于感性。
而孩子们呢?他们从一出生就浸泡在爱的蜜糖罐里。父母的关爱,祖父母的`宠爱,太太的溺爱......自然而然地他们就把太太当成了自己的保护伞。
想要管教小祖宗,就会得罪老祖宗。如何处理好与两位“祖宗”的关系真的成了教育孩子的难中之难。
现在的年轻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他们一套先进的理念,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这一辈人基本上还可以理解和接受,即使一时接受不了,儿女们只要说一句:“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们不要干涉。”我们就会识相地退避三舍。可是老太太们就不吃这一套了,他们的意识中孩子就是宝贝,不能受一点委屈;他们是孩子的守护神,有意义有权利保护孩子,你想对孩子稍加惩罚,他就会横加干涉。我们的儿女对祖父母又不敢像对我们那样说话。你如果多说那么一句,老祖宗就会说:“就你们高明!你们、你们的父母不也是我这样养大的吗?”
在日常生活方面,晚辈提倡“不必穿的过热、不要吃得过饱,适当参加运动、合理补充营养。”老太太可就不赞同了:他们以为穿得多总比穿得少保险,怕穿少了容易着凉;吃得越多越好,那是会吃会大;小孩参加运动太危险,跌跤摔伤怎么办?营养品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我们小时没福气吃,现在有条件了为什么不给孩子吃!
在行为教育方面,晚辈倾向于“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广交朋友亲和合群,尊敬长辈礼貌文明”对于这一些,老人们口头上也是很认可的,可是一碰到具体问题他们的做法很可能就会背道而驰了。你让孩子自己去刷牙、穿鞋、整理书桌......他一定会跑在前面,嘴里还念叨着这么小的人怎么弄得好呢,我来我来;你让孩子一个人睡觉,他又得发话了:孩子还小,一个人睡要掉下来的,要吓坏的;小朋友们在一起玩,难免磕磕碰碰,如果被老太太遇到就会数落别的孩子,其结果使自己的孩子成了离群的孤雁;当你严厉地管教孩子时,老太太也许也会冷不丁的大声地呵斥你,不但让你进退两难,而且在孩子的心目中你就威信扫地。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孤僻、任性、目中无人甚至无法无天。
在文化教育方面,老太太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干涉,但是也有个别老人喜欢给孩子讲一些老掉牙的鬼怪故事,有意无意之中向他们灌输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
我们的儿女既要尊重祖父母,不让他们生气,又想管好自己的子女,实在难觅良方;而我们这一辈正好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儿向广大的网友求教,切盼能有真知灼见。先谢过了!
篇6:太太的厨房散文
太太的厨房散文
女人不怕凶,只要有独门秘籍,男人照样受用。比如胡适先生家的“太太协会会长”江冬秀,狮子吼完,端出一锅十全大补汤,这叫“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胡适家的餐桌,一年四季都是热腾腾的,简单的一个鸡蛋,从蛋炒饭到茶叶蛋,江冬秀总能做出花样。不仅自己家吃得好,来了朋友,江冬秀也能拿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大菜,让爱面子的`胡适分外高兴。
比如一道烧杂烩,全国都流行在请客最后吃这道汤菜,有花团锦簇的热闹,也有宴会即将结束之意。18,安徽人李鸿章出使美国,宴请美国官员,宴席中便有烧杂烩。美国人吃得赞不绝口,便问菜名,不内行的翻译误作“杂碎”。这件事传扬开去,美国人居然把“李鸿章杂碎”做成了一道菜,甚至还发明了“杂碎”(chopsuey)这个词。
胡适家的烧杂烩和李鸿章请美国人吃的差不多,不过名字更气派,叫“一品锅”。胡适的朋友石原皋30岁生日时,单身在外,江冬秀就热情地邀请他来家过生日,呼啦啦来了两桌人。当日的菜肴中,最著名的就是“一品锅”。这是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二尺,热腾腾地被端了上桌,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点缀着一些蛋饺,底下是萝卜白菜。胡适笑着向客人介绍,“一品锅”是徽州人家待客的上品。江冬秀还会不时变换“一品锅”的菜品又有一次待客,依旧是“一品锅”,里面有三斤重的一只大母鸡、三四斤重的一只蹄髈、三十六个鸡蛋,客人们都吃得兴高采烈。
烧杂烩之所以能流行,贵在丰俭由人。动植物水陆俱陈,既可高档,又能普通,有荤有素,琳琅满目。安徽的“一品锅”到了扬州,名字便改为“全家福”;上海人的杂烩砂锅里,一定要有的是蛋饺,正如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的那样:“蛤蜊是元宝,芋艿也是元宝,饺子蛋饺都是元宝……”讨的乃是一个好口彩。
张爱玲的文章里满是美食,自己却并不会做饭。她和胡兰成热恋时,招呼胡兰成的儿子,也不过是拿了两片吐司,抹上满满的花生酱。胡兰成有时和张爱玲约会,还得另外去巷口吃碗馄饨,这样的爱情,恐怕注定走不远。
靠厨艺抓住男人的心,这招当然并不完全管用。江冬秀做个荷包蛋,胡适都会在友人面前大肆吹嘘;朱安的手艺恐怕并不在江冬秀之下,还经常为了鲁迅的胃病量身定制菜肴,但鲁迅的心终究在许广平那里。另一位著名女文青萧红除了在写作上是个天才之外,也特别擅长做面食,她包的饺子,鲁迅非常喜爱,在病中也能多吃几个。她关心着爱人萧军的饮食,却也不能挽回萧军偷跑出去会情人的颓势。丁玲到延安后,嫁给比她小的崇拜者陈明,家里的所有家务倒是都由陈明负责,只为了让“女神”安心写作。
所以,我们只能这样下结论:女人不怕凶,打一巴掌之后给甜枣吃,被打的那个揉揉面颊悄悄吞吃下去。
篇7:太太
太太
太太tài tài[释义]①(名)旧社会中通称官吏的妻子。
②(名)旧时官僚地主人家的'仆人等称女主人。
③(名)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带丈夫的姓)。
④(名)旧时称某人的妻子或丈夫对人称自己的妻子(多带人称代词做定语)。
[构成] 叠音式篇8:全职太太养成记散文
全职太太养成记散文
我总认为一个女人讲卫生爱整洁,擅长打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同时学会做艺术的做家务,懂得营造生活情调,勤快肯干等等这些优良的品质,一定会吸引优秀的男人愿意娶她为妻的。
在一个家庭当中,女人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海灵格说,从女人对家庭的奉献程度,可以看得出她对这桩婚姻的忠诚度。一个小家庭的温度是由女人来决定的。
当一个正常的男人在下定决心娶一个女人为妻子的时候,一定会在心里信真掂量千百遍,评估面前的这个女人到底值不值得用下半辈子的时间来认真对待。
男人不傻,他会用他的深思熟虑来对待人生中的这个重大问题。所以女人的综合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笑话,如果要娶哪个女人为妻,那么一定要参考日本太太的标准。
众所周知,日本女性性格贤惠温柔,兰心慧质,擅长打理各种家务,这些都是过日子所不能缺少的品德。
日本韩国的一些家庭主妇,绝大多数拥有本科以上的高学历。好多毕业之后的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就是家政,为今后的全职太太生涯做准备。
日本在男女分工上一直秉承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从古绵延至今。另外大学里还开设许多修身养性的课程,比如说茶道,插花,手工,烹饪,收纳以及整理等等。
女性学习这些东西都是为以后的生活质量做好准备的。她们通过大学三到四年的综合学习会让以后的家庭生活具备许多必备品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女人的作用可不能小觑。
曾几何时,我主观地认为接收了高学历的培养,且不说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付出了多少的资源,就是一个普通家庭为了培育一名大学生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难道就是为了在大学毕业之后呆在家里,一天到晚应付简单的柴米油盐吗?
我觉得这种状况仿佛是太不可思议了。简直就是人才的浪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我发现这样的社会分工是有一定的道理和原因的。我的观点也发生了变化。
我看到太多太多的生育孩子之后的女性,奔波于竞争激烈的职场和平凡琐碎的家务之间,在这两者的'双重煎熬之下而自顾不瑕,焦头烂额。
在喂奶的时间才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就不得不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去上班。有的家属甚至为了能让孩子多吃点母乳而不得不把孩子抱到母亲的单位去。
女人,在承担生产人口的自然角色所带来的责任的同时,还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面临双重挑战。这无疑给生育期的女性带来了双重压力。
孩子在出生后的前三年的时间里,是非常需要母亲密切的注视和关爱的。错过这一关键时期,会给孩子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带来终生影响。
如果这一时期母亲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全方面的爱护,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一定是健康而有力的。反之,如果在这一时期,母亲没有及时地照料到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身体上的。
而这些问题的显现,并不会马上呈现出来,如同冰山的一角,在未来的某一个时点出现。孩子长大之后,甚至付出终身的代价。
有的小家庭曾经算过一笔帐。如果母亲出去工作之后,每个月的收入,甚至抵扣不了小孩因为生病所造成的医疗费,误工费,请保姆的费用乃至精神损失费的总和。
这样看来,还不如不出去上班。况且职场上刀光剑影,竞争压力巨大,也是一肚子苦水,掂量再三还不如一起干脆呆在家里,照料孩子和一家人的起居。
于是,全职太太便应运而生了。
周琦橞,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FP,湖北省首届保险理财规划大赛冠军。现为日记星球合伙人,清华大学广西总裁班学员。喜欢写作旅行美食和音乐,一手风花雪月,一手柴米油盐。喜欢活色生香的生活秀。
周琦橞,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FP,湖北省首届保险理财规划大赛冠军。现为日记星球合伙人,清华大学广西总裁班学员。喜欢写作旅行美食和音乐,一手风花雪月,一手柴米油盐。喜欢活色生香的生活秀。
篇9:说说我的太太作文
说说我的太太作文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我们家年纪最大的一位长辈――我的太太哦!
我的太太有一头银白色的卷发,慈眉善目。她的眼睛虽小,但却有种慈祥的目光。她身体胖胖的.,走路缓慢,但很稳重。太太身体很好,因为她每天早上都去小区晨练。还有,我的太太是长期吃素的。 小学生作文
我的太太喜欢看泰国电视剧,喜欢的甚至超过年轻人呢!
记得有一次,太太看一部叫《一诺倾情》的泰国片入了迷,连血压都高了呢!甚至在烧菜点火时连头发都被火给烫焦了,掉下了一两根头发呢!引得我们全家哈哈大笑。
我的太太有时是位和蔼可亲的“老顽童”,有时是位慈祥的“老祖母”,有时是位优雅高贵的“老妇人”。
这,就是我古灵精怪的太太。
四年级:郑泽颖
篇10:我的太太四年级作文
我的太太四年级作文
俗话说:“家有一老,是个宝”。你还别说,我们家就有这么个老宝贝,她就是我最最敬爱的太太。今天正是她的百岁大寿。
我的太太头发已经花白,但是额头却挺亮,整张脸最有特色的就是她那双细小的眼睛了,像小刀割过一样,细细的`一条缝。
太太是个唠叨人,每当她看到我的时候,都会不停地叫我糖苗,其实我并不叫糖苗,我叫糖糖。每当家里多了一些人时,太太就会唠叨个不停,说东家,拉西家。因为她耳朵不好使,所以她说话的声音很响,就像打雷一样,让人头脑发胀。不过她很热情,看见妈妈或我时,总会拿东西给我们吃。
太太年级大了,病痛总不离身,好几次都差点离开我们,但每一次都顽强地渡过了死神的召唤。好几次,太太的骨头都摔断了,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了,太太却又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还会一瘸一拐的走路了。上一年,太太的食道破了个洞,医生说:“年纪太大了,手术不适合了。”就把我们赶回来家,没想到,后来太太居然好起来了,我真的是开心不已。
太太的胃口可好了,她最喜欢看电视,每次看电视都贴着电视机,好像要钻进去一样,眯着小眼睛,看得全神贯注,还时不时的自言自语。除了看电视,太太最喜欢的就是睡觉,每天水十几小时。
这就是我的太太,希望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更多推荐
我的太太散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