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苏自学考试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教材大纲,本文共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江苏自学考试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教材大纲
南京艺术学院编 (高纲号 0667)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coreldraw)》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独立本科段)专业的必修课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方面的基本课程,内容重点为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绘制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实用软件的使用,兼顾该领域的其它知识,为应考者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处理和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软件打下基础。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重要技能课程之一, 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设计结合的掌握程度,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让应考者对设计界面和设计软件各项功能的掌握程度及其设计运作过程有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并能较好的运用辅助设计软件更好的表达主题设计思想。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试目标
1、正确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明确其应用的范围。
2、作为一种技能工具,对其自身的特点应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3、熟练地掌握运用adobe photoshop和coreldraw等软件进行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在突出视觉表现的基础上,强调技能与设计相结合,体现出它的实践性,目的性与功能性。
考试知识点
1、photoshop和coreldraw的基本概论
a、应用领域;
b、设计理念;
c、界面的组成及页面设置。
2、photoshop和coreldraw的对象基本操作
a、图层、路径、通道、遮罩;
b、绘图工具、造形设计工具、颜色处理工具;
c、文字处理。
3、photoshop和coreldraw的高级处理
a、滤镜的使用;
b、效果的使用。
考核要点:
《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一门专业设计的技能性课程,本课程主要考核应考者使用photoshop和coreldraw的方法,了解应考者对软件操作的使用情况,但也强调应考者设计意识的参与。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实施意见。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点标准化,本大纲列出涵盖所有考试范围的提纲。目的在于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更有目的的系统学习本课程,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同时,它也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其范围,从而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准确度。
本大纲在考试要点中没有细分层次,其出发点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门实践科目,应考者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尽可能反映在作品上。
(二)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
《中文版photoshop cs 标准培训教程》,雷波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coreldraw 11 标准教程》,崔燕晶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三)自学方法与社会助学提示
1、无论是自学还是社会集中辅导,都应该以指定教材为基础,以大纲所开列的考试要点为重点,认真全面地掌握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作为专业设计中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应考者对软件操作的理解、表现与实际的画面控制的独特要求。
2、大量查阅以及分析成功的案例作品,并从中总结photoshop和coreldraw的使用。
3、要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影响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应考者应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全面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范围和考核要求。考试命题适当突出重点,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本课程属于实践考试,试题没有理论考核,要求应考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设定在180分钟),按照试卷要求用计算机当场完成。
篇2:苏自学考试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教材大纲
南京艺术学院编 (高纲号 0666)
第一部分 autocad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程,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基础课程,内容重点为绘图环境的设置、绘图工具的使用、修改工具的使用等。为学生熟练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绘图运用打下基础。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是重要的环境艺术设计技能课程之一,为培养应考者在环境系统设计中对设计思维通过cad制图来表现,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让应考者对autocad绘图的基本操作过程有全面的认识,了解掌握并能较好的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表达主题设计思想。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试目标
1、正确理解autocad绘图的概念。
2、对绘图环境熟悉理解。
3、掌握绘图的快捷方式。
考试知识点
1、绘图前绘图环境的创建(图形界限,图形单位,图层的设置,捕捉工具的设置等)。
2、绘图工具综合运用。
3、图形编辑工具的综合使用。
4、建立尺寸表注和编辑标注的技巧。
5、图块的属性和应用。
6、绘制三维图形。
7、出图的打印设置。
考核要点:
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作为一门专业设计的基础性课程,本课程主要考核应考者使用计算机软件作为设计表现工具并进行创造性表现和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软件的使用,但也强调应考者设计意识的参与。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实施意见。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点标准化,本大纲列出涵盖所有考试范围的提纲。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更有目的的系统学习本课程,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同时,它也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其范围,从而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准确度。
本大纲在考试要点中没有细分层次,其出发点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是一门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科目,应考者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尽可能综合运用在作品上。
(二)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autocad中文版建筑制图基础教程》,徐敬谦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
(三)自学方法与社会助学提示
1、无论是自学还是社会集中辅导,都应该以指定教材为基础,以大纲所开列的考试要点为重点,认真全面地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作为专业设计中基础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应考者今后进行环境艺术系统设计有极大地帮助。
2、大量查阅以及分析成功的案例作品,并从中总结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工具的综合使用的方法,通过熟练的使用达到简化操作步骤和减少制作时间做出更精确更规范的效果。
3、要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影响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应考者应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全面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范围和考核要求。考试命题适当突出重点,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本课程属于实践考试,试题没有理论考核,要求应考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考题要求当场完成。
3、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一般多为主题性设计绘图。
4、试卷(作品)由工作人员统一存盘。应考者不得在作品上署上其姓名,否则按作弊论处。
第二部分 3dmax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计算机辅助设计(3dmax)》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基础课程,内容重点为三维建模、贴材质、打灯光、设置摄象机和渲染出图。为应考者熟练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表现运用打下基础。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计算机辅助设计(3dmax)》是重要的环境艺术设计技能课程之一, 为培养应考者在环境系统设计中通过效果图来对设计思维表现,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让应考者对三维建模、贴材质、打灯光、设置摄象机和渲染出图的三维制图过程有全面的认识,了解掌握并能较好的运用效果图表达主题设计思想。
篇3:江苏自学考试药剂学教材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剂型的重要性、药物剂型分类方法和常用剂型、药典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及药品质量标准、gmp、glp的含义及应用、药剂学的发展与展望等。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围,掌握药物剂型、制剂的重要意义及要求,熟悉药典、处方及gmp、glp等重要名词术语的定义及意义;了解药剂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药剂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及研究方法;药剂学的发展史,gmp,glp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2、掌握:剂型、制剂、方剂、制剂学、调剂学等名词的意义;药典概况,中国药典的沿革概况;《新药审批办法》中药剂学试验项目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3、熟练掌握:药物制剂的分类方法、特点。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一)课程内容
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分类;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低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混悬剂;乳剂;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液体制剂的定义、分类及应用特点,掌握混悬剂与乳剂的处方、制备方法、质量要求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了解高分子溶液与溶胶型液体制剂的性质、结构与稳定性。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均相和非均相液体药剂形成和稳定的理论以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常用附加剂的种类、性质、作用和选用原则。流变性及其应用以及复乳的制备与应用前景。
2、掌握:各类液体药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应用等内容;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方法;掌握液体药剂的制备原则、方法与技能。
3、熟练掌握:液体药剂常用溶剂的种类、性质、作用和选用原则;
第三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一)课程内容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注射剂的处方组成、注射剂的制备;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输液的制备;输液的质量检查;输液的包装、运输与贮存; 注射用无菌粉末;眼用液体制剂;其它灭菌与无菌制剂。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注射剂的定义与特点、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注射剂处方设计要求,常用附加剂;掌握输液剂的工艺特点及要求;熟悉注射用无菌冻干粉末的生产工艺及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各种湿热灭菌法,特别是热压灭菌法及其安全操作。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法,过滤灭菌法及化学灭菌法。注射剂车间的设计要求,常规洁净室与房流洁净室的特点及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2、掌握:fo的定义,数学表式,计算方法及灭菌中的意义。无菌操作的概念、方法及无菌检查法;注射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3、熟练掌握: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和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和方法。输液剂,注射用的无菌粉末等各类型注射剂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
第四章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一)课程内容
固体制剂,制备工艺,体内吸收途径,noyes-whitney方程;散剂、颗粒剂、片剂的定义、制备、质量检查。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散剂、颗粒剂的定义、特点,掌握片剂处方的基本组成、片剂辅料的分类和作用,掌握片剂生产方法和一般过程,掌握片剂的质量要求及测定方法;熟悉片剂包衣的方法与材料,影响片剂质量的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药物从固体剂型中释放理论;散剂混合时注意事项;固体分散体、影响质量的因素,载体或赋形剂的选用;散剂的特点及一般制备方法;散剂的吸湿,粉末粗细对药物性质的影响;固体分散体的类型及其速效的原理。粉末直接压片等制片法及制备中药片剂的工艺特点及片剂新产品设计的原则。
2、掌握:熟悉片剂包糖衣、薄膜衣的一般过程及包衣材料的要求。影响片剂质量的因素和压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熟练掌握:片剂常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及辅料选用原则;片剂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过程;片剂的质量要求及测定方法;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一)课程内容
胶囊剂、滴丸和膜剂概念、特点、制备工艺。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胶囊剂及滴丸剂的定义、特点,熟悉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及滴丸剂处方的组成,了解胶囊剂的滴丸剂其本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了解膜剂的定义及处方工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胶囊剂(硬胶囊及软胶囊)、滴丸剂和膜剂的概念、含义及作用特点;
2、掌握:胶囊剂、滴丸剂和膜剂的制备方法。
第六章 半固体制剂
(一)课程内容
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和栓剂的基质、处方组成、制备及质量检查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软膏剂、凝胶剂和栓剂定义与特点,基质类型及其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熟悉软膏剂与凝胶剂和栓剂的质量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常用软膏剂基质原料与用途;眼膏剂常用基质的组成比例与眼膏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软膏剂中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栓剂作用的特点和影响药物吸收的各种因素。
2、掌握:栓剂置换价的计算方法及其意义;机体对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原因以及栓剂用作全身治疗的特点。
3、熟练掌握: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及栓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
第七章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一)课程内容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及气雾剂的发展状况。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的定义、特点与用途;熟悉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了解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的质量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气雾剂的含义、分类、特点;影响药物在呼吸系统分布的因素;抛射剂与附加剂的选择与处方设计。
2、掌握: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的组成、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
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一)课程内容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的概念; 浸出操作与设备;常用的浸出制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浸出制剂基本概念、分类;熟悉浸出制剂的及浸出原理、制备工艺与质量要求。了解中药成方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浸出技术及中药制剂的概念,浸出剂的种类和特点。中药制剂的进展及中药剂型的改革。
2、掌握:浸出操作与设备,常用的浸出制剂种类及制法。
3、熟练掌握:浸出剂和中药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及中药成方制剂的制备工艺。
篇4:江苏自学考试药剂学教材大纲
第九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一)课程内容
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影响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度的因素以及增加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度的方法,熟悉药物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测定方法,熟悉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2、掌握:药物溶剂的种类及性质,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第十章 表面活性剂
(一)课程内容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基本性质和应用、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分类,掌握临界胶团浓度、昙点、hlb值等重要概念,熟悉表面活性剂增溶、乳化、润湿等特性;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配合应用,了解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性质和应用。
2、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其吸附性及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3、熟练掌握:表面活性剂在增溶、乳化等方面的应用。
第十一章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一)课程内容
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微粒分散系的物理稳定性。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了解的微粒分散系的物理稳定性。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分散体系的概念,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和特点,及其物理稳定性。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一)课程内容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任务;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与稳定化方法,掌握恒温加速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有效期预测;了解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稳定性试验其它方法;了解新药报批中稳定性实验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和化学动力学有关基本概念。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与某些稳定性实验,如简便法,q10法。
2、掌握: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各种因素与解决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各种方法。
3、熟练掌握:药物制剂的实验方法特别是加速实验法,包括各种常温加速实验(低温考察法、经典恒温法)。
第十三章 粉粒学基础
(一)课程内容
粉体粒子的性质;粉体密度与空隙率;粉体流动性与填充性、吸湿性与润湿性。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粉体学有关参数的意义;了解粉体学的应用及有关参数的测定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粉粒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粉粒理化特性对制剂的工艺,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粉粒的形态、比表面积、孔隙率,可湿性的意义及其应用。
2、掌握粉粒粒径、堆密度及流性的测定方法;临界相对湿度概念;粉体性质对制剂的影响。
第十四章 流变学基础(不作考试要求)
第十五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
(一)课程内容
药物制剂设计的基础; 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 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新药制剂的研究与申报。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概念、意义及要点,掌握药物重要理化性质对处方设计的意义;掌握药物的吸收、消除等体内特性对处方设计的意义;熟悉处方前设计中常用的的方法及对策,了解常用优化设计方法,了解新药报批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制剂设计的基础。
2、掌握: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及新药制剂的研究与申报。
篇5:江苏自学考试药剂学教材大纲
第十六章 制剂新技术
(一)课程内容
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纳米乳与亚纳米乳的制备技术、微囊与微球的制备技术、纳米囊与纳米球的制备技术、脂质体的制备技术。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囊化技术、纳米技术的定义与应用特点;熟悉包合材料、固体分散载体材料的种类及常用制备技术;熟悉脂质体的制备技术;了解微囊化和纳米化的材料与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纳米乳技术与亚纳米乳技术、微囊与微球、纳米囊与纳米球及脂质体的原理及特点。
2、掌握: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纳米乳技术与亚纳米乳技术、微囊与微球、纳米囊与纳米球及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定。
3、熟练掌握: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脂质体的特点;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第十七章 缓释、控释制剂
(一)课程内容
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体内体外评价;口服定时定位释药系统;靶向制剂的分类及靶向性评定方法;被动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主动靶向制剂的种类及特点;前体药物的应用;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缓、控释制剂的基本概念与作用特点,掌握靶向制剂定义、分类与特点;熟悉控制释药的原理和方法;不同类型缓、控释制剂的处方与工艺;熟悉口服定时和定位释药系统;了解缓、控释制剂的发展,了解靶向制剂发展与前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掌握缓释、控释制剂的基本概念; 熟悉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了解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渗透泵式控释制剂、眼用控释制剂的制法概要和作用原理,了解口服缓释、控释固体制剂的体内外试验法。
2、掌握:缓释制剂的药动学设计原理,以及常用缓释与控释制剂的辅料。
3、熟练掌握: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类型与工艺。
第十八章 经皮吸收制剂
(一)课程内容
tdds的发展与特点;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 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经皮吸收制剂定义、分类与特点;熟悉药物经皮吸收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与研究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皮肤的基本原理、吸收途径及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及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内容。
2、掌握: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tdd中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熟悉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第十九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一)课程内容
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概况、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 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与工艺;蛋白质类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蛋白质类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熟悉蛋白质类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的设计要点,了解蛋白质类药物给药系统的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概况及其制剂的发展前景
2、掌握: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和工艺;蛋白质类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及评价方法。
蛋白质类药物非注射途径新的给药系统。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掌握:要求应考者应该掌握的课程中的知识点。
熟练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药剂学(第五版),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四)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命名题、选择与填空、完成反应式、反应机理、合成题、推测结构题等。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
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的目的是改善主药的( )。
a 可压性和流动性 b 崩解性和溶出性
c 防潮性和稳定性 d 润滑性和抗粘着性
二、名词解释
乳化剂 热原 反絮凝剂 相对生物利用度
三、计算题与简答题
片剂的包衣的目的是什么?
测定溶出度有何意义?常用何法测定?哪些药物必须测定溶出度?
四、处方分析
指出下列处方中各成分作用,应制成何种剂型并简要写出制备工艺。
处方:
茶碱 100g ( )
乳糖 50g ( )
微晶纤维素 100g ( )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 100g ( )
聚维酮 1g ( )
硬脂酸镁 0.2g ( )
篇6:江苏自学考试字体设计(实践)教材大纲
南京艺术学院编 (高纲号 0668)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字体设计》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独立本科段)专业的必修课程,平面设计方面的基础课程,内容重点为单体字体字型处理与组合文字和结体文字的编排应用。为应考者熟练进行平面设计相关的字体运用打下基础。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字体设计是重要的平面设计技能课程之一, 为培养应考者在平面系统设计中对字体的控制和创新表现,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让应考者对字体字型,字体表象设计,意象文字,符号文字有全面的认识,了解掌握并能较好的运用文字表达主题设计思想。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考试目标
1、正确理解字体字形的概念。
2、对单体文字表现的对比法则与构成形式的认识。
3、单体文字的特殊表现语言的掌握。如:延异图形文字,错觉与视知觉现象的文字,矛盾空间文字,共生图形文字,点视、线视图形文字
(二)考试知识点
文字字形设计
1、组合文字和文本文字的编辑
a、组合文字的图形表现
b、文本文字构图
c、文本文字图形表达
2、利用素材的字体趣味设计(利用素材进行设计,结合素材的形式构成规律,但素材的选择角度要新)
3、现代字体表象装饰设计(根据字义进行汉字外形表象设计,但必须保持原来文字的结体。)
(三)考核要点
字体设计作为一门专业设计的基础性课程,主要考核应考者使用文字作为设计基本元素并进行创造性表现,了解应考者对字体字型的理解,但也强调应考者设计意识的参与。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实施意见。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点标准化,本大纲列出涵盖所有考试范围的提纲。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更有目的的系统学习本课程,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同时,它也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其范围,从而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准确度。
本大纲在考试要点中没有细分层次,其出发点在于字体设计是一门平面设计基础科目,应考者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尽可能综合运用在作品上。
(二)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字体设计》,余秉楠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
(三)自学方法与社会助学提示
1、无论是自学还是社会集中辅导,都应该以指定教材为基础,以大纲所开列的考试要点为重点,认真全面地掌握字体设计,作为专业设计中基础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应考者今后进行平面系统设计有极大地帮助。
2、大量查阅以及分析成功的案例作品,并从中总结字体的发展脉络和当今文字设计的新趋向。
3、要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影响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应考者应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全面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范围和考核要求。考试命题适当突出重点,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本课程属于实践考试,试题没有理论考核,要求应考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设定在180分钟),按照试卷要求当场完成。
3、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一般多为主题性设计。
4、实践试卷(作品)在规定的密封处写上考号和姓名,由工作人员密封。应考者不得在作品上署上其姓名,不得盖印,落款部分按规定要求书写,否则按作弊论处。
篇7:江苏自学考试农业政策学(一)教材大纲
南京农业大学编 (高纲号 0555)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农业政策学》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骨干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自学者系统地学习农业政策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了解和掌握我国关于农业方面的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农业政策,学会用政策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毕业论文撰写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农业政策学总论,主要介绍农业政策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调整。下篇为农业政策各论,主要介绍关于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具体的农业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掌握农业政策的本质、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具体了解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具体的农业政策,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多思考,并通过做习题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理解农业政策的本质及内涵,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的执行过程,了解农业政策的评估方法和调整手段;
3.掌握农业结构政策、农业土地政策、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财政与金融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农村社会发展政策等具体政策的有关内容。
4.掌握《农业法》、《土地承包法》的主要内容。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是在经济学特别是农业经济学的基础上,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的具体的农业政策问题,是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的具体应用和深化。学习好农业政策学,对毕业论文的撰写也大有裨益。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 农业政策学导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业政策的本质,农业政策的涵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政策对指导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通过农业政策干预、调控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掌握农业政策的涵义、本质,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政策对指导农业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失灵的含义。
2.领会: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
3.掌握: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4.熟练掌握:农业政策的重要性、政策干预的手段与内容。
第3章 农业政策的制定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农业政策目标、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与方案设计、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等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基本特征及认定与论证方法,掌握农业政策目标,理解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等内容,了解农业政策方案的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政策问题、农业政策目标、农业政策方案。
2.领会: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方法,固定目标法,引申目标法,农业政策的基本手段,农业政策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
3.掌握:农业政策目标的特点,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要求,农业政策方案设计与步骤,农业政策方案的比较论证与决策。
4.熟练掌握: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原则,中国农业政策目标,选择农业政策手段的原则。
第4章 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特点和作用,农业政策执行模型、农副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农业政策的具体执行方法与程序。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农业政策执行的重要性、特点及影响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掌握农业政策的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了解农业政策执行的程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政策执行的涵义,农业政策资源,农业政策环境,农业政策执行人员,农业政策对象。
2.领会:史密斯模型,互动模型,循环模型。
3.掌握:农业政策执行的特点,农业政策执行的作用,浴盆模型,农业政策执行的方法和要求,农业政策执行的基本程序。
4.熟练掌握: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农业政策执行的主要原则。
第5章 农业政策的评估及调整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业政策评估的原则和标准,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农业政策的调整等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农业政策评估的原则、标准,农业政策评估内容,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则、内容、形式,了解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程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政策评估对象,农业政策调整。
2.领会:农业政策评估的作用,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农业政策评估中的困难,农业政策调整的依据。
3.掌握:农业政策评估的原则,农业政策评估的标准,农业政策评估的基本程序,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4.熟练掌握:制定农副业政策评估标准的原则,农业政策调的原则。
第6章 农业结构政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农业结构政策的目标,农业区域结构政策,农业部门结构政策,农业经营规模政策等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农业结构政策的具体目标,农业区域结构政策目标、调整思路与政策建议,农业部门结构政策的内容,农业经营规模政策等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结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涵义,三元结构,农业区域结构,农业部门结构。
2.领会:比较优势理论,农业经营规模的内涵。
3.掌握:农业结构政策的目标,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容,农业区域结构政策目标,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农业部门结构政策。
4.熟练掌握: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农业经营规模的政策建议。
第7章 农业土地政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农业土地政策目标、农业土地产权政策、农业土地流转政策、农业土地保护政策等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我国农业土地政策目标,农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政策内容,掌握农业土地流转、农业土地保护政策内容和具体规定。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土地,农业土地政策目标,土地产权,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双层经营体制,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
2.领会:农业土地政策目标的演变,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演变。
3.掌握: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对农业土地的拥有、分割和用途的限制。
4.熟练掌握:我国农业土地流转政策,农业土地保护政策的具体内容规定。
第8章 农村人力资源政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目标,农村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农村就业政策及其目标,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等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和特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掌握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的内容,掌握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的内容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的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人力资源,农村就业政策。
2.领会:人力资源的含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的内容与目标,农村就业形势及特点,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理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的形成与缺陷。
3.掌握:人力资源的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扩大就业政策,促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的政策措施。
4.熟练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政策的基本目标、要求、原则、途径等具体内容。
第9章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的目标、内容,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政策的内容、特点和作用,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内容、目标、措施等。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目标、内容,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政策,掌握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具体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科技政策的概念,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技术推广。
2.领会:我国农业科技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十五期间农业科技政策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九五期间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
3.掌握: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的措施,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特点和作用,农业科技发展的方针、原则、目标与任务,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思路及目标,农业推广发展趋势的探索。
4.熟练掌握:农业技术推广的原则,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10章 农产品流通政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农产品流通政策目标、手段,农产品价格政策,农产品补贴政策,农产品数量管理,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农产品市场结构政策等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农产品流通政策的目标、手段,农产品价格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的有关内容,掌握农产品市场结构政策的具体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价格政策,市场结构政策,限制价格政策,支持价格政策,双重价格政策,数量管理,出口补贴,生产补贴,进口关税,进口配额。
2.领会:限制价格政策,支持价格政策,双重价格政策,对农用工业品的补贴,对食品消费的补贴,对生产者补贴,数量管理,出口鼓励政策,农产品市场结构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市场管制措施。
3.掌握:农产品流通政策的主要目标,农产品流通政策手段,我国现行农产品购销制度和政策,提高市场透明度措施。
第11章 农业财政与金融政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业财政金融政策的目标、手段,农业投入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业金融政策等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农业财政政策的目标、手段,农业金融政策的目标、手段,农业投入政策内容,农业税收政策及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财政政策,农业金融政策,农业投资,农业投入机制。
2.领会:农业财政政策的手段,农业金融政策的手段,农业投资的来源,农业投入政策,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农业金融政策的完善。
3.掌握:农业财政政策的作用,农业财政政策的目标,农业金融政策的作用,农业金融政策的目标,农业金融政策的内容。
4.熟练掌握: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政策规定。
第12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包括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农业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等具体政策。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必要性及具体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掌握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政策的具体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可持续发展。
2.领会:世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我国面临的环境危机,我国面临的资源危机。
3.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特征,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农业环境政策的目标、措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保护政策。
第13章 农村社会发展政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农村人口政策,农村教育政策,农村扶贫政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等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农村人口政策、农村教育政策、农村扶贫政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人口政策,贫困的含义,社会保障。
2.领会:当前我国农村人口问题,我国农业教育发展的状况,我国贫困的现状,我国扶贫进展及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扶贫政策及扶贫方式的选择,社会保障的内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3.掌握:农村人口政策的目标及内容,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教育政策的目标、政策措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目标与政策选择。
4.熟练掌握: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具体对策。
附录ⅰ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一、课程内容
教材以附录的形式,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一部指导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法律,被誉为“农业宪法”。该部法律主要阐述了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关系,对指导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农业法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村生产、农产品流通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与法律规定。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执法监督,法律责任。
2.掌握:农业法关于以下内容具体规定(1)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2)农业生产经营体制;(3)农业生产;(4)农产品流通与加工;(5)粮食安全;(6)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7)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8)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9)农村经济发展。
3.熟练掌握: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法律规定。
附录ⅱ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一、课程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一部保护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法律,其主要内容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与义务,承包的原则和程序,承包期间和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等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熟练掌握土地承包法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承包、使用、流转的具体法律规定。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掌握:(1)其他方式的承包规定;(2)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的纠纷解决办法和法律责任。
2.熟练掌握:(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2)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3)土地承包的原则和程序;(4)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6)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ⅲ、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识记”、“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四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概念、定义等),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会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掌握:要求考生应该掌握的课程中的知识点。如简答一些具体政策的有关内容。
熟练掌握: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如一些具体的原则规定等。
(二)自学教材
自学教材:《农业政策学》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6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自学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考生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考生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考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考生“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考生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考生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点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15%:“领会”为25%:“掌握”为40%:“熟练掌握”为2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试题主要题型有: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份量应以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题型举例
一、判断题
如:农业政策问题是指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实施时间从( )起实行。
(1)8月29日 (2)月1日
(3)201月1日 (4)年3月1日
三、名词解释
如:可持续发展
四、简答题
如:土地发包方的权利与义务
五、论述题(或案例分析)
如:论述农民权益的保护
篇8:江苏自学考试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教材大纲
扬州大学编 (高纲号 0254)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课程是江苏省高等自学考试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基础知识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是阐述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具有时代性强、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是工商行政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基础部分,是学习工商行政管理其它各门专业课程的基础。这门课在考试命题中将充分体现其性质和特点。
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是:通过系统而专门的学习,使自学应考者能正确理解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概念,掌握关于企业登记注册管理性质、作用、原则、要求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并能够将这些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灵活地加以运用,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ⅱ、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点)
第一章 企业和企业法人制度
一、考核知识点
(一)企业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二)企业的组织形式
(三)企业法人制度
二、考核要求
(一)企业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1、识记:企业。
2、领会:企业的特征;企业的分类。
3、应用:阐述企业的分类在登记注册中的适用。
(二)企业的组织形式
1、识记:有关企业组织形式的概念,如企业的组织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
2、领会:独资企业的特征,合伙企业的特征,公司的特征及其分类。
3、应用:阐明各种企业组织形式的优点。
(三)企业法人制度
1、识记:有关企业法人制度的概念,如法人,企业法人。
2、领会:法人的特征及法人应具备的条件;企业法人的特征及其权利义务。
3、应用:阐述企业法人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及其意义。
第二章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二)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三)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制度
二、考核要求
(一)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1、识记:企业登记注册管理。
2、领会:企业登记注册的性质;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作用。
3、应用:阐明法人登记与营业登记的区别。
(二)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1、领会: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要求。
2、应用:阐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制度
1、领会: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制度建立的三个阶段;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2、应用:阐述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制度的特点。
第三章 我国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历史沿革
一、考核知识点
(一)建国前工商业登记管理
(二)建国后的企业登记管理
二、考核要求
(一)建国前工商业登记管理
1、识记:工商食官制:注籍制度;禁榷制度。
2、领会:封建制国家对工商业登记管理的特点;民国时期的企业登记管理的特点。
3、应用:阐述封建制国家对工商业登记管理的主要方法。
(二)建国后的企业登记管理
1、领会:对公司进行清理整顿的必要性。
2、应用:阐明企业登记注册制度改革的方向。
第四章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范围和登记主管机关
一、考核知识点
(一)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范围
(二)登记主管机关
二、考核要求
(一)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范围
1、识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分制企业。
2、领会: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企业登记管理范围的历史演变;国有企业的概念和特征;集体企业的概念和特征;联营企业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3、应用:阐明企业经济类型的划分。
(二)登记主管机关
1、识记:登记主管机关。
2、领会:登记主管机关的性质;登记主管机关的管辖分工。
3、应用:阐述各级登记主管机关的工作职责。
第五章 企业登记注册事项及企业章程
一、考核知识点
(一)确定登记注册事项的意义
(二)企业名称
(三)企业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四)注册资本
(五)其它登记注册事项
(六)企业章程
二、考核要求
(一)确定登记注册事项的意义
1、识记:登记注册事项。
2、领会:确定登记注册事项的意义。
3、应用:阐述登记注册事项的核定原则。
(二)企业名称
1、识记:企业名称。
2、领会:企业名称的特征;企业名称专用权;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原则。
3、应用:阐述对企业名称的主要法律规定。
4、综合应用:联系实际谈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加强对企业名称专用权保护的必要性。
(三)企业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1、识记:企业住所;法定代表人。
2、领会:法定代表人的特征;法定代表人应具备的条件。
3、应用:试述核定企业住所的作用。
(四)注册资本
1、识记:有关注册资本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注册资本、法定资本制、授权资本制、认可资本制等。
2、领会:注册资本的特征;核定注册资本的作用;注册资本的确定。
3、应用:阐明对注册资本的主要法律规定。
(五)其它登记注册事项
1、识记:经营范围;经营期限。
2、领会:核定企业经营范围应注意的问题。
(六)企业章程
1、识记:企业章程
2、领会:企业章程的法律效力。
第六章 公司的设立与注册管理
一、考核知识点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三)公司债券
(四)公司的合并、分立、破产、解散和清算
(五)公司的注册管理
二、考核要求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1、识记: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
2、领会: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3、应用:阐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资格和义务。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1、识记:有关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上市公司等。
2、领会: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股票上市必须符合的条件。
3、应用:阐述上市公司的优势。
4、综合运用: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三)公司债券
1、识记:公司债券。
2、领会:公司债券的种类;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发行公司债券的限制。
3、应用:阐明发行公司债券的法律责任。
(四)公司的合并、分立、破产、解散和清算
1、识记:公司的合并;公司的分立;公司的解散。
2、领会:公司解散的情形。
(五)公司的注册管理
1、领会:公司的登记事项;公司的证照管理。
2、应用:阐述公司的登记程序。
3、综合运用: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第七章 企业登记注册程序
一、考核知识点
(一)企业登记注册的一般程序
(二)企业登记注册的主要类别
(三)企业法人登记公告
(四)营业执照的管理
二、考核要求
(一)企业登记注册的一般程序
1、识记:企业登记注册程序。
2、领会:严格执行登记注册程序的意义。
3、应用:阐明企业登记注册的一般程序。
(二)企业登记注册的主要类别
1、识记:企业法人分立、合并。
2、领会:申请登记单位;申请企业法人登记的条件;须办理注销登记的情形。
3、应用:阐明登记注册的主要类别。
4、综合应用: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结合起来。
(三)企业法人登记公告
1、识记:企业法人登记公告。
2、领会:企业法人登记公告的法律效力;企业法人登记公告的种类和内容。
3、应用:试述建立企业法人登记公告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四)营业执照的管理
1、识记:营业执照。
2、领会:营业执照的种类;《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营业执照》的区别;营业执照的作用。
3、应用:试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方如何加强对营业执照的管理。
第八章 企业登记监督管理
一、考核知识点
(一)企业登记监督管理概述
(二)企业登记监督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三)企业法人年度检验制度
(四)企业登记档案管理
(五)企业登记统计
二、考核要求
(一)企业登记监督管理概述
1、识记:企业登记监督管理。
2、领会:企业登记监督管理的特点。
3、应用:阐明企业登记监督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登记监督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1、领会:企业登记监督管理的内容。
2、应用:阐述企业登记监督管理的方法。
(三)企业法人年度检验制度
1、识记:企业法人年度检验。
2、领会:年检的内容及基本程序。
3、应用:阐述年检的作用。
(四)企业登记档案管理
1、识记:企业登记档案。
2、领会:企业登记档案的特点;建立企业登记档案的原则;建立企业登记档案的方法。
3、应用:试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如何加强对企业登记档案的管理。
(五)企业登记统计
1、识记:企业登记统计。
2、领会:企业登记统计分析的原则。
3、应用:阐明企业登记统计的任务。
第九章 外商投资企业的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国际投资与引进外资
(二)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三)我国对外商投资的基本政策
(四)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
二、考核要求
(一)国际投资与引进外资
1、识记:有关国际投资的概念,如国际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等。
2、领会:引进和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引进和利用外资的基本形式;我国引进和利用外资概况;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
3、应用:试述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和法律形式。
(二)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1、识记: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基本概念,如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2、领会:外商投资企业的主要特征;我国举办外商投资企业的意义。
3、应用:试比较外商投资企业的三种基本类型。
(三)我国对外商投资的基本政策
1、领会:我国外商投资的立法概况;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主要优惠政策。
2、应用:试述我国外商投资的行业导向政策。
(四)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
1、领会: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原则。
2、应用:试述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审批程序及审批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
一、考核知识点
(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主管机关
(二)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事项
(三)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程序
(四)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
二、考核要求
(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主管机关
1、领会: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
2、应用:试述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主管机关的确定。
(二)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事项
1、领会:外商投资企业的名称;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
2、应用:阐明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事项。
(三)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程序
1、领会:外商投资企业的注销登记。
2、应用:试述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法律程序。
(四)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
1、领会: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2、应用:试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式。
第十一章 外国企业、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登记管理
一、考核知识点
(一)外国企业的登记管理
(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登记管理
二、考核要求
(一)外国企业
1、识记:来华经营的外国企业。
2、领会:外国企业来华经营的类型及特点;外国企业登记管理的性质。
3、应用:阐述外国企业的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
(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1、识记: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2、领会: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主要特征。
3、应用:阐述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审批、登记注册及其监督管理。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兹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并进而提出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正确认知和表述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简单叙述或简要回答有关问题。
应用: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正确的阐述和分析。
综合运用:在识记、领会、应用的基础上,能联系实际,解决实践工作中碰到的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考试全省统一命题,指定使用教材是《企业登记注册管理》,李俊传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本课程是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全书是一个整体,各章又有相对独立性。自学应考者首先应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明确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概念、性质、作用、原则、要求;其次应当识记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注意各章之间的联系;然后,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有目的地学习重点章节,但切忌在没有了解全貌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
2、教材各章后面的思考题,为各章内容的重点,自学应考者应全面掌握。
3、本课程阐明的内容来源于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实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自学应考者在学习中切忌死记硬背,而应把课程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以增强感性认识,更深刻领会教材内容,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它课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同应用、综合应用联系起来。把基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素质和思想水平。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的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和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2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3、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记述题。各种题型的具体式样可参见本大纲附录。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
1、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
(1)一千万元 (2)二千万元 (3)五千万元
2、登记注册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后 内,做出核准登记或不予核准登记的决定。
(1)60日 (2)30日 (3)15日
二、判断题(下列命题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企业名称可以使用汉语拼音字母、数字。( )
2、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可以同时兼任另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
三、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内)
1、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原则包括:以准则主义为基础的企业设立原则、依法独立核准登记注册的原则、集中统一登记注册的原则、简化登记注册的原则、分级登记管理与授权登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我国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制度具有依法管理、全面管理、基础管理的特点。
四、名词解释:
1、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注册资本
(注册资本,是指登记注册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由企业出资人向企业所缴纳的资本金总额。)
五、简答题:
1、简述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作用。
答: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规范市场主体资格,为市场主体自主经营,平等竞争创造条件,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2)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4)合理引导产业结构,促进稀缺资源在宏观上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5)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和统计资料。
2、简述建立企业法人登记公告制度的意义。
答:建立企业法人登记公告制度,有利于加强对企业法人的监督管理,有利于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正确传递经济信息,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六、论述题
1、试述法人登记与营业登记的区别。
答:法人登记与营业登记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登记活动,具有显著的区别:(1)两种登记的对象不同;法人登记是对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市场主体所进行的登记;营业登记是对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但具备经营条件的市场主体所进行的登记。(2)两种登记的条件不同:申请营业登记,须具备从事经营活动的条件,申请法人登记,不仅须具备经营条件,还应当具备法人条件。(3)两种登记的法律效力不同;营业登记的法律效力在于承认市场主体享有从事经营活动的合法资格,法人登记不仅确认市场主体的经营资格,而且确认其法人资格。(4)两种登记的作用不同:经过法人登记的企业,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经过营业登记的经营主体,领取《营业执照》,开展合法的经营活动,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2、试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原则。
答: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详细参考答案略,以下仅为要点)
(1)国家主权原则;
(2)平等互利原则;
(3)讲求经济效益原则;
(4)参照国际惯例的原则。
更多推荐
江苏自学考试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教材大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