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辽宁:考取660分 大连女生放弃清华选择港大,本文共4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辽宁:考取660分 大连女生放弃清华选择港大

近日,第一批 a段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已经陆续发到我市高考生手中,大连育明高中高三学生郑小溪以660分的成绩,同时收到了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的“邀请函”,但她却放弃清华大学,选择了香港大学。

a 选择港大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郑小溪报的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这之前,她已申请报读了香港大学的经济与金融专业。“清华大学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很重,能考上清华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想,同时报考香港大学主要是想多一个选择。”可当同时面对两份录取通知书时,郑小溪做出抉择:“一个是国内顶尖学府,一个是国际化高校,经过反复考虑,我选择了香港大学,希望通过在港大学习,能激发出自己更大的潜能。”

b 香港大学比内地大学有一定优势

“今年香港大学在内地计划招生250至300人,报考的考生有1万人,竞争相当激烈。”郑小溪告诉记者,报了名的考生要经过面试、笔试,通过后再综合高考成绩才有可能被录取。谈到考试的过程,郑小溪回忆说,香港大学的面试和笔试的题型很活,笔试为全英文试卷,考题多注重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比如面试时,要求小组用英文讨论‘妻子在家做家务,丈夫应不应该给工资’,主要考察学生在学习之外,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大连育明高中校长梁守功表示,香港大学比内地大学有一定优势,比如丰厚的奖学金制度、良好的英语氛围等,并且到国外高校学习的机会更多,因此鼓励学生到香港大学学习,在个人发展道路上走得会更远。

篇2:四川高考理科状元:放弃清华选择高考

四川06年高考理科状元周小天

昨晚,考生们焦急等待的高考成绩终于公布了,树德中学17岁的女生周小天以701分的高分,其中语文126分、数学143分、外语142分、理科综合290分,摘取全省理科分数桂冠。而在今年年初,她就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保送上清华大学的机会,但是,凡事追求完整的她毅然放弃了保送,选择参加高考。她坚定地认为,没有参加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而低调的她在估分时,预计的成绩只有680多分。

当记者把消息告诉周小天的妈妈时,她在电话中连呼三声:“不可能!”当记者报出小天准确的分数和考号后,周妈妈仍然未能从惊讶中缓过神来。而小天的爸爸周云在接受采访时已经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了。昨晚的树德中学是一片欢乐的海洋,老师们互相拥抱祝贺,连一向低调的校长左华容也按捺不住喜悦,不停地打电话四处报喜。

品学兼优 情商高

周小天的成绩从小到大都非常优秀,当年以树德中学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本校高中就读,进入高三后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前三名,二诊成绩也是成都市前十几名。她的班主任冯蓉这样形容:“这个孩子习惯好,效率高,心态好。这是她成功的秘诀。”她的妈妈,树德中学高一的计算机老师王丹这样形容自己的孩子:“小天的确天资聪颖,但我觉得她的情商高也是她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王丹告诉记者,女儿是一个特别快乐的人,“从来不与人发生矛盾”,她还开玩笑地说,女儿“郁闷”的时间一向比较短,“最多长达半天,短则10分钟”,“她很喜欢调侃自己”,所以每次考试的心态都特别好。

小天还通过很多活动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她获得过钢琴十级证书,还很喜欢打羽毛球,在接受采访前,小天说自己还在跟朋友一起打球。

放弃清华 选择高考

周小天获得过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英语能力竞赛成都市一等奖,今年还被评为四川省三好学生。她不仅学习好,而且还担任了学校学生会副主席和高级13班班长。今年年初,她就被清华大学看中,获得保送就读该校生物化学基础科学系的机会。

但是,凡事追求完整的她毅然选择了放弃清华,参加高考。小天告诉记者,自己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我是一个追求完整的人”,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只有经历过的,人生才能完美,“任何事情都重在过程”。她说,现在还没有确定自己要读哪所大学,可能想学金融类专业。今年5月,香港科技大学也给她发来了录取通知书,并承诺,只要高考成绩优异,还可以获得全额奖学金。

篇3:广东高考状元:放弃清华痛苦选择香港高校

时间:07月12日01:00  【来源:大洋网】

广东高考总分和数学单科状元杨洋

杨洋:放弃清华是痛苦选择 一个内地考生转投香港高校的样本

广东高考总分状元放弃清华选读香港高校 本报记者对话杨洋发现他两难心结

文/图 广州日报新闻蓝页记者 柯学东 实习生黄嵩、郑晴虹

7月8日,广东高考总分和数学单科状元杨洋经面试后,放弃从小心仪而且已经报考的清华,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成为一个内地考生转投香港高校的样本;广东高考外语类状元孙贝贝更是直接报考香港中文大学并最终被录取。

在北京,继去年理科状元陈秀野放弃清华转投香港科技大学之后,今年文理科状元双双打算放弃北大出现在香港大学的面试考场上。

一时间,内地状元“转投”香港高校的现象愈演愈烈,香港高校对北大、清华也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个别评论认为,香港高校已经把北大、清华扫为二流。

招揽状元等尖子生已经在南、北高校中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两地高校在教育模式、奖学金、就业等方面的差异,也引起了媒体持续的关注。那么,有着状元身份的当事人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他们究竟如何作出这样的选择?

1987年出生的杨洋,1.73米左右的个子,短短的碎发,戴着一副金色全框眼镜,穿着橙色的T Shirt、七分短裤和运动鞋,微笑的时候有点腼腆,仿如一个邻家的大男孩。

杨洋是今年广东省的高考总分状元和数学单科状元,第一志愿填报清华大学。7月8日,他在广州中国大酒店参加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入学面试。现在,杨洋表示自己已经确定去香港科技大学深造。

昨天中午,结束香港科大的面试回到顺德家中的杨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放弃清华,转投香港科技大学是个“痛苦的选择”。

从小就有清华情结

记者:你报考的是清华大学,结果又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到底读清华,还是读香港科大呢?

杨洋:已经确定了去香港科技大学。

记者:清华毕竟是很多中学生的梦想,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

杨洋:轻易?不,相反,我作出这个选择很艰难,几个晚上我都没睡好,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件事。说实话,清华一直是我的目标,甚至说我有清华情结,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记得小时候,小学吧,具体哪一年不记得了,爸爸带我去北京旅游时,特意带我去了清华和北大。爸爸就是这样,他从小就注意熏陶我,每带我去一个城市,都会带我去当地最出名的大学。那时候,清华不像现在那样人流熙熙攘攘,也没有旅游团,那时,我就为清华深厚的历史底蕴、浓郁的人文氛围所倾倒。真的,清华还是科大,对我来说,选择是痛苦的。

记者:报考清华的时候,想到后来的艰难选择吗?

杨洋: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有考虑会参加香港高校的面试。其实我宁愿只有一个选择,那就不用那么难抉择了。我现在对清华的情结依旧。我还有一个想法:将来凭自己的实力有机会到清华深造,圆清华梦。

记者:既然有那么深的情结,那为什么还要去香港科技大学?

杨洋:选择香港科技大学也是有原因的,我从小学到高中,接受了内地的教育,很想体验一下不同的教学模式。香港那边的.大学教学理念和体系都比较接近西方,全英文的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所以我想去体验一下。

记者:爸妈对你所作出的这个决定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杨洋:我爸爸在广州的高校工作,妈妈在企业任职。他们一直在帮我收集关于一些香港高校的资料。一些朋友和亲戚也向我提供了香港一些大学的信息,这些对我决定去香港读大学应该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记者:亲戚、朋友呢?

杨洋:亲戚朋友也给了我两方面的意见,但最后还是由我自己作出决定。

记者:既然是为了体验西方式的教育模式,为什么不直接出国留学呢?

杨洋:我还没做好现在出国的思想准备,我希望有在香港读书的过渡阶段。

没奖学金很难说会怎么选

记者:有媒体说,香港学校是在内地高价(奖学金)买状元,高额的奖学金在你的选择中起了什么作用?

杨洋:奖学金表明了学校对我的认可和肯定。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我能凭自己的努力赢得奖学金,解决了上大学的费用问题,我感到非常自豪。

记者:科大给你的奖学金是多少?

杨洋:具体多少不知道,但应该比较高,好像说是45万港元。奖学金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鼓励,更是精神上的鼓励,是对我学习成绩的肯定,也是我十年寒窗的回报,我以后不用向家里要钱了,我也很高兴。

记者:如果奖学金不高,或者没有奖学金,你还会选择科大吗?

杨洋:因为这种情况事实上没发生,很难说我会怎么选择。

选择香港学校宣传有影响

记者:今年你们班上有多少人报了香港那边的大学呢?

杨洋:我们班比较特殊,是广东省教育厅在省实验中学开办的一个叫做“全省创新人才实验班”,可以说会聚了全省的精英学生,大家的成绩都很好,所以班上58人里大约有10个左右报了香港的大学,成绩都是比较好的。

记者:去年你们实验班有人报香港的学校吗?

杨洋:据我所知,没有。不过,去年广东省的状元刘扬去了香港科大,前几天我面试的时候还见到过她,她是回来做面试服务工作的,我还跟她聊了几句。我也听说去年北京的状元也报考了香港学校。刘扬现在是香港科大招生宣传的“形象大使”,我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或许是受了香港学校宣传上的影响。

记者:报考了清华大学还能转投香港的大学就读吗?

杨洋:据我所知,好像只有香港中文大学需要在高考前填报志愿。香港的其他高校和大陆的高校是平行招生的。高考的分数出了之后,香港的大学才在网上发布招生信息。考生在网上填个人资料之后,就等那边筛选后的面试通知。如果没有通过香港的大学的面试,还是可以就读高考志愿上报考的学校的。

面试时不担心被刷下来

记者:听说是香港科技大学先联系你的,是这样的吗?

杨洋:是他们主动跟我联系的,系主任还亲自打电话叫我去面试,但没说一定录取我,只是希望我去面试。此前他们已经知道了我的成绩。

记者:面试前,有没有想过可能被刷下来,去年就有11位状元面试后落榜了?

杨洋:这个我倒是没担心过,我是个很有信心的人,如果这一点信心都没有我就不会去面试了。

记者:面试是一些什么题目?

杨洋:侧重于自己未来的设计,包括自己的理想是做什么之类的话题。

记者:说到理想,以前很多中学生都会说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科学家、医生、警察之类的,你的理想是什么?

杨洋:一位懂工程技术的管理人员,也可以说是科技商业精英,就像中关村出来的邓中翰,他获得了经济人物的称号。

记者:面试紧张吗?

杨洋:肯定没有高考紧张了,面试的时候也发挥得比较好。考官们很和蔼,3个考官3个考生,大家围在一起,以谈话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进行了半个多小时。面试后,考官当场就拍板要我了。

北大清华也招香港学生呀

记者:面试题目有没有你很少涉及的领域?

杨洋:没有,不过我有同学参加过港大的面试,听说有“同居”、“登月”等话题。

记者:如果你面临着这样的题目,你会怎么回答?

杨洋:现在我不知道。如果万一真的有那样的题目,我想我也能说出自己的观点。

记者:大陆学生刚去香港的学校,可能一开始不适应,成绩也可能比较靠后,你会担心吗?

杨洋:有什么担心的?我有心理准备,如果香港都适应不了,以后怎么出国留学?不要说香港,即使去了清华,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我也不见得成绩靠前,这很正常。再说,香港是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而且全英语教学,一开始可能会很吃力,但我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我想以后会好起来的。

记者:最近,媒体都在说香港学校对清华、北大构成了强大的冲击,甚至个别评论认为,清华、北大被香港高校扫为二流,作为一个即将去香港读书的学生,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洋: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拓宽了内地学生的选择范围,这是好事,谈不上冲击;国家制定大陆与香港高校交叉招生的政策是很务实开放的举措。香港也是祖国的一部分,一个国家内部地区间的考生流动是很正常的,况且香港毕业的人才也可以回内地服务。其结果是多赢的。

广州读高中成就今天成绩

记者:考试前,想过自己会是广东状元吗?

杨洋:想过,但不敢肯定。我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很多同学的成绩也跟我差不多,相互间的差距并不大。考试时临场发挥很重要,我看要占50%,谁得状元都很正常。

记者:平常喜欢什么运动?

杨洋:羽毛球和网球,足球嘛,我是只看不踢,偶尔踢一踢但技术很臭。我最近还在学“黑管”,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气质哩,另外,没事就去和那些同学聚会。

记者:能说说你的成长历程吗?

杨洋:我小学五年级时从重庆转学到了顺德北蛘蛑行男⊙В初中考取了顺德一中。一中老师的敬业和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今天的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中考时,正值省教育厅在省实设立了“全省创新人才实验班”试点,在广东省范围内招生。当时,顺德一中的领导 和 老师都鼓励我们去考,让我们到广州这个更广阔的天地里去闯。一中领导 和 老师的气度和胸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中有幸来到了省实验中学,学校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设施,还有我们省班这个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优秀团队,给了我很大影响和发展空间,使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国际大学创新力新排名在杭发布 浙大列129位

来源:都市快报 发布日期:2006-07-11

哈佛第1清华102北大126浙大129

一项新的大学排名―――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昨天下午在浙大西溪校区发布,全球共200所大学入榜,哈佛大学名列榜首。中国排名最前的是清华大学,位列102。北京大学位列126,浙江大学第129。

组织这次排名的机构为“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和高等教育研究所牵头,联合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国际机构和著名学者组成,去年10月成立。

排入世界前200位的大学来自27个国家。其中欧洲大学80所,美洲大学82所。美国入围的大学最多,共75所,前20位中,美国大学也占了17所。亚太地区共有7个国家的36所大学入围,前20位中只有日本的东京大学。非洲只有南非的开普敦大学进入前200位,排在第192位。中国共有11所大学进入前200位。

此项排名的主要依据是创新实力,创新活力和创新影响力。具体指标有教师中获诺贝尔奖人数、教师数、人均科研经费、Nature+Science论文数(指国际公认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和《科学》)、专利数、当年培 养 博士生数、本地指数(指大学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用创新力作为指标来排行,这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是首次,指标体系中的专利数、本地指数,也是别的排名没有采用的。”大学评价工作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徐小洲 教授说。以创新力为指标的国际大学排行榜,以后每年定期公布。作者:朱小红

篇4:浙江:理科状元选择北大 放弃港校70万奖学金

弃70万港币 状元选北大

浙江理科状元放弃香港一高校巨额奖学金 北大再次驳斥“二流说”

“北大、清华沦为二流说”再次遭到否定,18日,北京大学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理科状元卢毅表示将放弃香港某高校70多万元港币的高额奖学金,选择北京大学。

记者昨晚打通了卢毅所在的杭州二中易(音)校长的电话,易校长向记者证实,香港某高校向卢毅许诺一次性支付奖学金50万元港币,然后在上学期间每年给予他5万元港币作为奖励,但卢毅表示“选择北京大学的决心不会改变”。

近期,网上一直在争论“北大、清华沦为二流”,认为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已经对北大、清华的一流高校地位造成了冲击。北京大学有关负责人驳斥说“从招生上说,北大、清华等内地高校‘沦为二流’纯属无稽之谈”;浙江省理科状元卢毅放弃了香港某高校价值70多万元港币的奖学金,选择北大,无疑让“北大清华沦为二流说”再一次受到打击。

在记者问到“卢毅能放弃香港高校高额奖学金选择北大,北大是不是也许诺给卢毅很高的奖学金”时,易校长在电话另一头坚决地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都很尊重卢毅的选择。”易校长说,在他眼里北大、清华永远是中国最好的高校!

北京大学有关负责人以及杭州二中易校长都不愿透露该香港高校名称。

北大今年收揽51名状元

本报实习生吴鹏报道 到目前为止,已有51名高考状元被北京大学“收入囊中”,其中包括十多个省市的文理状元,比去年多了4名。

昨天,北京大学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已经录取的51名文理科状元覆盖了全国各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等。其中,北京文理科第一名均被北大录取,而文科前10名有9人也花落北大。在理科考生中,前50名有2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北大相关负责人分析说,以上数字显示出北大文科依然一枝独秀,理科成绩与兄弟院校平分秋色。据透露,北大在北京市全部满足了考生的专业志愿,实现零调剂。

更多推荐

辽宁:考取660分 大连女生放弃清华选择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