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豆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本文共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大豆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大豆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1选育过程
贡秋豆7号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以自育品系3(12)[来源:(广元田坎豆×贡豆15)F1×贡豆14]为母本,贡选1号为父本杂交,海南加代,玉米地套作,系谱法处理后代,株系稳定。—参加四川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参加四川省夏大豆生产试验。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007。
2产量表现
贡秋豆7号在2009—20在自贡、邻水县、南充、茂县、雅安和乐山6个试验点参加四川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320.0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1.3%;年平均产量1492.5公斤/公顷,较贡选1号增产6.2%(显著)。2年平均产量1389.0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3.8%,2010年邻水点由于苗期遭受到虫害,缺苗严重,该试验点报废;雅安点由于开花期连续下雨,造成落花落荚,试验绝收,该试验点报废;所以2010年区域试验记入数据的只有四个试验点。贡秋豆7号20在自贡、泸州、武胜、乐至、乐山5个试验点参加四川省夏大豆生产试验,五点平均产量1875.0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4.0%。产量数据详细(见附表)。
3特征特性
贡秋豆7号,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72.9厘米,主茎节数15.6个,有效分枝4.6个;叶片中等大小,卵圆形;紫花,棕毛。单株荚数66.8个,单株粒重18.6克;荚黄褐色,每荚1.7粒;籽粒椭圆形,深褐色脐,百粒重19.6克。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8.6%,粗脂肪含量18.0%。抗花叶病毒病,不倒伏。夏播全生育期平均132.9天,对照贡选1号生育期平均138.0天,较对照早熟5.1天。
4栽培技术
要点(1)播期:夏播5月下旬到6月下旬均可,以净作为主。麦/玉/豆套作尽量在玉米封行前播下,油菜后玉米可迟些,净作地可迟至6月下旬,山区(海拔1000米以下)宜早。(2)选种:选用籽粒饱满、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0%、水分不高于12.0%的种子作大田用种。(3)种植密度:玉米空厢带按行距1.2~1.5尺,穴距33.3厘米,种2行,每穴留苗不要多于2株,保苗4000~8000株/亩;净作株距0.5米×24厘米,单苗。(4)田间管理:玉米收获后及时砍到,可整理留于地里覆盖,利于防草。高肥力地块可不施肥;低肥力地块可重施底肥,看苗酌施提苗肥,增施花荚肥。待种子出苗植株生长至1~2片复叶时起垄上行,8月中下旬开花前后注意防治食叶性害虫、斜纹夜蛾、蚜虫、红黄蜘蛛等。(5)收获和贮藏:根据天气情况,熟期适时收获、晾晒和脱粒。晾干后在低温条件下保存。
5适宜种植地区
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地区种植。
[参考文献]
[1]范淑英,李霖超,向仕华,等.高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贡秋豆5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J].大豆科技,(4):32-33,36.
[2]刘然方,王海鑫,杨华伟,等.大豆新品种贡豆2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2012(4):65-66.
篇2:春大豆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
春大豆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春大豆;有机栽培;北疆地区
论文摘要:介绍了北疆春大豆有机栽培技术,包括土地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及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北疆春大豆有机栽培提供参考。
1土地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pH值7~8、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土地。一般入冬前采用秋翻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整理,土壤耕翻深度为20~25cm。播种前可喷洒具有选择性的生物或植物源除草剂,以抑制杂草生长。
2品种选择
选用的品种须茎杆粗壮,节间短,以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为最佳,如新大豆1号、新大豆7号、中黄35等。
3播种
播种前可用根瘤菌剂进行包衣。当5cm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若为地膜栽培,膜下温度稳定通过≥8℃以上)时,即可播种。行距可采用50cm加30cm宽窄行,也可采用35cm或40cm等行距,株距7~8cm,播深4~5cm。可机械条播也可点播。要求种子行覆土严密,压实,减少断条。
4田间管理
4.1疏苗匀苗
在2片真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按密度要求间苗,去弱苗、高脚苗、病苗,留壮苗。膜下滴灌田,对于不能自行拱土出苗的情况要及时查苗、放苗,以避免烂种、烂苗。
4.2中耕松土、除草
除草可结合机械中耕进行。当大豆子叶拱土显行时进行第1次中耕,以后每12~15d中耕1次,第2、3次中耕深度18~25cm,至大豆封行前完成第3次中耕。保证大豆行间土壤疏松,起到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及壮苗作用。
4.3灌水
滴灌技术是大豆有机栽培的首选灌溉方式。大豆生产中株型的调控是丰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有机栽培禁止使用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运用滴灌技术能够少量多次,适时适量,合理统筹水肥,完全可以实现水肥调控代替化学调控。全生育期滴水11~13次,总灌水定额为3500~4500m3/hm2。出苗水:对部分墒情较差的地块,播种后视墒情和天气情况可适量给水,以保证一播全苗,灌水定额为300~375m3/hm2。苗期:大豆苗期虽需水量较少,但由于地表蒸发量较大,要根据田间具体情况滴水1~2次,灌水定额为225~300m3/hm2。花荚期:大豆开花后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这一时期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水量大,灌水同时还要利用水分对株型进行调控,因此,应采用“小水量、高频率”的灌水原则,适当缩短灌水周期,以5~7d左右灌1次水为宜,共灌水6~7次,每次灌水定额375~450m3/hm2。鼓粒期:这一时期是籽粒干物质积累期,缺水会造成百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可灌水3~4次,每次300~375m3/hm2。成熟期:植株需水量减少,可根据植株生长及天气情况适时灌水1~2次,每次灌水定额225~300m3/hm2左右。
4.4施肥
有机大豆栽培培肥地力以全层基施有机肥为主。于犁地前深翻经科学发酵的'有机肥15~30t/hm2。在大豆生长发育期间,可根据作物需要,运用滴灌技术随水滴施液态生物肥或液化有机肥。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1病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带病种子。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特别是菌核病多发区,要避免重迎茬或与向日葵、油菜等作物连作或间作。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防止扩大蔓延。可用菌克毒克等微生物药剂或其他生物杀菌剂进行防治。
5.2虫害防治
新疆大豆种植区,虫害以叶螨为主,种植前清除田间枯枝烂叶、杂草,以除去藏匿的越冬虫源。有虫情危害时,可释放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或施用大蒜素等植物源杀虫剂,或是利用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5.3草害防治采用滴灌技术,可有效的抑制作物行间杂草生长。但应根据田间具体情况,适时进行机械及人工除草,或使用真菌除草剂有针对性地对田间杂草进行防除。
6收获及贮藏
人工收获,可在大豆黄熟70%~80%、叶片脱落时进行;机械收获,当豆叶基本落净、豆粒满圆、豆荚全干时进行。在收获中应当注意,不同品种必须单独收获、脱粒、运输及储藏。有机大豆的包装物要避免对大豆及环境造
成污染。储藏前还应对仓库进行清洁卫生、除虫及消毒等处理。
参考文献
[1]杜广平.春大豆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4):42-43.
[2]李之国.大豆有机生产及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119-120.
[3]程宝军,关洪举,梁桂荣,等.大豆菌核病生物防治研究[J],大豆通报,(5):29-30.
[4]阮明艳,毛洪霞,刘旻,等.新疆有机棉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棉花,2004(3):31.
篇3:高产大豆新品种东豆2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产大豆新品种东豆2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1 选育经过 东豆29号(原代号k交9810-10-8-1)大豆新品种是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科研人员以“开交7310A-1-4”为母本,以“开交7305-9-1-16”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后多年选育而成.
作 者:盛德宝 艾军 张斐 高国嵩 范艳 王强 程新鸿 作者单位: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161 刊 名:杂粮作物 英文刊名:RAIN FED CROPS 年,卷(期): 29(2) 分类号:S565.103.2 关键词:篇4:大豆新品种安豆1号的选育
大豆新品种安豆1号的选育
大豆是河南省主要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久远,常年种植面积55万hm2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豆深加工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植物蛋白的'需求增长,选育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的大豆新品种是育种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 者:徐淑霞 周青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455000 刊 名:中国种业 PKU英文刊名:CHINA SEED INDUSTRY 年,卷(期): “”(5) 分类号:S5 关键词:篇5:玉米新品种洛单248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新品种洛单248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洛单248进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对密度具有广适性,适宜密度范围6.0万~7.5万株/hm2.采用3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洛单248的产量-施肥量数学模型;分析了洛单248高产高效N、P、K最佳结构参数为N∶P2O5∶K2O =1∶0.46∶0.38.具体施用量为纯N 272.8 kg/hm2、P2O5 126.2 kg/hm2、K2O 104.4 kg/hm2.
作 者:韩卫红 李建刚 马翔龙 李小东 郭党 周新 杨永红 林静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23 刊 名:杂粮作物 英文刊名:RAIN FED CROPS 年,卷(期): 29(2) 分类号:S513.04 关键词:玉米 新品种 栽培技术篇6:大豆新品种安豆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新品种安豆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安豆1号大豆新品种是从商豆1099系统选育而成的,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作 者:徐淑霞 周青 杨慧凤 Xu Shuxia Zhou Qing Yang Huifeng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刊 名:大豆科技 英文刊名:SOYBEAN BULLETIN 年,卷(期): “”(3) 分类号:S565.1 关键词:大豆 安豆1号 选育 栽培技术篇7:食用型甘薯新品种鄂薯7号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食用型甘薯新品种鄂薯7号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鄂薯7号两年省区试12点次综合鲜薯平均产量44 064.0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23.95%,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薯干产量11 640.0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11.8%,居参试品种第二位.研究表明,鄂薯7号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干物质转化快、净同化率高.
作 者:杨新笋 雷剑 杨年堤 杨志超 郑彬 作者单位:杨新笋,雷剑,杨年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杨志超(湖北省鄂州市植保站,湖北,鄂州,436000)
郑彬(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农业局,湖北,武汉,430200)
刊 名:杂粮作物 英文刊名:RAIN FED CROPS 年,卷(期): 29(2) 分类号:S531.032 关键词:甘薯 品种选育 高淀粉 净同化率篇8:莫旗大豆产量偏低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莫旗大豆产量偏低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是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25.3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5.22%.然而单产仅136.7kg/667m2,低于目标产量143.3kg/667m2.经过十年来的栽培实践和调查,初步探明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主要有降雨、灌溉条件、土壤类型、施肥、重茬、病虫害等,其中尤以栽培技术因素影响最为突出.为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笔者提出主要应该掌握六大方面栽培技术.
作 者:于瑞齐 刘长顺 谭志广 原显冬 范立萍 作者单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尼尔基,162800 刊 名:内蒙古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565.1 关键词:大豆 产量 栽培技术篇9: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套种技术,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期及播种方式、间作种植模式、播种方法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作 者:王树立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县胡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利辛,236744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S344.2 关键词:大豆 玉米 间作 配套技术
更多推荐
大豆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