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山的托木尔峰》教学设计,本文共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天山的托木尔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2、能用“研究”和“千姿百态”造句。
3、摘录好词佳句,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第2至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朗读课文。
6、了解托木尔峰是个地势奇特,景色迷人的好地方,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了解我国其他的自然保护区,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托木尔峰是个地势奇特,景色迷人的好地方,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第2至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
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谁愿意帮我
区分下面这组字呢?
出示:蜂锋()峰()
师过渡:你们说的真好,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
大家去过天山吗?(没有)老师也没有去过。据说,天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在它的西部有个最高峰叫托木尔峰。齐读课题:8天山的托木尔峰
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天山在哪儿?托木尔峰什么样?)
二、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或者阅读你搜集的资料然后解决你心中的
疑问好吗?
(学生自读后交流)
师过渡:要想学好这篇课文,还需要我们认真地预习,比比谁在预习过程中的收获最大?
三、预习课文:
1、演示“我会预习”,出示自学提示,自读要求: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2)读字音、记字形、了解义、尝试用
师:你愿意成为今天的学习星吗?那就认真预习吧!
2、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交流(投影显示“我会学”)
(1)出示生字:
托拒峰缭耐灌豹
蔚莲禽究旱势兽川
1)指读生字并组词,谁还能组出其他的词?
2)可以用你组的词说一两句话。
3)在学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你学得最棒呢?展示给大家。
4)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呢?谁来帮帮他应该怎样记?
(指导书写“缭”字。)
5)互读互查。
(2)出示词语:
地势
1)填空:()
的地势
()
2)朗读句子:它耸立在天山的西部,那里地势奇特,景色迷人。
蔚蓝
1)填空:蔚蓝的()
2)()里还可以填什么词?
研究
1)读句子:
现在托木尔峰已经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人们正在对这里的动物、植物进行深入地考察和研究。
2)都可以研究什么呢?
3)你能用“研究”说一两句话吗?
千()百()
1)填空,还可以怎样填呢?
2)想像“千姿百态”什么样?
3)你见过“千姿百态”的东西吗?
4)放课件欣赏:千姿百态的冰、千姿百态的叶子
5)用“千姿百态”说一两句话。
珍禽异兽
1)“珍禽异兽”什么意思?
2)你知道天上的托木尔峰上有哪些珍禽异兽吗?
3)想看看吗?(出示课件欣赏)
过渡:现在,我想考考你们,一会儿“学习星”就可以出台了。
4、考一考:
衬托雪莲灌木云雾缭绕
5、把难写的字写一写。
过渡:同学们学得真棒,我相信你们也能把书读好。
四、练习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直到读通、读满意为止。
2、互读,要求:认真听,你的小伙伴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有不足之处呢?听完后给指出来。
3、你觉得哪个自然段你读得最棒呢?站起来读吧!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五、自主作业:
你想给大家留什么作业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出示天上托木尔峰峰图)问:“还记得这是哪儿吗?”
这就是美丽的托木尔峰。结合你搜集的资料和阅读课文,说一说你对天山的托木尔峰有了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8天山的托木尔峰
二、自读悟情:
自由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天山的托木尔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三、朗读生情:
过渡:这么迷人,这么奇特的地方喜欢吗?带着喜爱之情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然后读一读,并在句子旁边用一两个词写出你的感受。
1、生按要求读课文。
2、在交流中指导朗读。
(1)托木尔峰上空终年云雾缭绕,一年四季都下雪。托木尔峰像一座银色的巨塔,在蔚蓝色天空的衬托下,十分壮观。
1)指名读,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由读,想像:这段文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把你想像到的读出来。
4)放课件欣赏,再一次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过渡:看到如此壮观的托木尔峰,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冰川)
(2)沿着托木尔峰起伏的.山势,一条条“河流”顺谷而下。走进一看,“河”里没有水,全是冰,人们称这种“河”为冰川。
1)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像。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样的文字让你想到了什么?读出来
3)“河”为什么用引号引上呢?
过渡:你有什么疑问吗?
(这些冰川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3)指读描写冰川的句子
走上冰面,可以看到()的冰,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就像到了童话中的水晶宫。
1)谁还想读一读?
2)自由读下面两句话,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好,为什么?
A、走上冰面,可以看到许多样子的冰。
B、走上冰面,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冰,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城墙),有的像(盛开的鲜花)……就像到了童话中的水晶宫。
3)说一说:你见过的金字塔、城墙、盛开的鲜花什么?
从中你能体会出这些冰川是什么样吗?
4)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想像:这些冰川还会像什么呢?
6)师:就像到了童话中的水晶宫。
7)想象:童话的水晶宫又会是什么样呢?
8)放课件,边欣赏边读。
9)放水流的声音,问:你听到了什么?这是怎么回事?
读:夏季来到的时候,在冰川的上面,可以听到冰下有潺潺的流水声,原来冰下还有流的水呢?
(4)把整个自然段美美的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呢?
过渡:托木尔峰那么冷,该不会有动物和植物了吧?
生:托木尔峰的动植物种类还不少呢?
过渡:你是从哪知道的?
3。自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1)自由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组内介绍
(可朗读,可边画边讲,可填表)
3)把全段连起来读,说一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填表、标记)
海拔高度托木尔峰上的植物
那里的珍禽异兽有()
为什么要在托木尔峰建立自然保护区?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汇报溢情:
读全文,你最想对天山的托木尔峰说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动笔画出你心中的托木尔峰。
板书设计:
地势奇特
天上的托木尔峰
景色迷人
篇2:《天山的托木尔峰》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写字。
2、以读为主,抓住重点的词句,发挥想象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托木尔峰的奇特、迷人。
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昨天,我们感受了祖国南疆的缅桂花树的馨香俊秀,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领略西域的天山的托尔木峰的奇特迷人的自然风光。
2、老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认识生字:托、峰。
二、看图读文,初步认识托木尔峰
1、老师出示课件。
2、学生看课件感知托木尔峰。
3、学习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托木尔峰。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读了这段话,你对托木尔峰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指名反馈、评议。
(4)理解词语:耸立,体会托木尔峰的高。
(5)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导言;托木尔峰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段指年、名读课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5、同桌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6、说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托木尔峰的什么?
7、学生畅所欲言,评议、补充。
8、动手从文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9、老师小结,下节课我们再来欣赏托木尔峰的奇特景观,接下来我们先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四、学习生字、结束课堂
1、老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托木尔峰衬托而且耐干旱童话迷人千资百态其实雪莲
2、齐读词语。
3、从词语中抽出本课的生字,开火车读,并扩词。
4、引导独立识字:说说其中哪些生字的读音要注意,哪些生字的书写要注意?
5、学生书写生字,结束课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老师抽读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学生简单介绍托木尔峰。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托木尔峰,去感受它的奇特,它的壮观,他的迷人。
二、学习课文,感受奇特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自学。
·认真读课文的第二段。
·数数这段共有几句话。
·哪些句子写了托木扼峰的奇特,哪些句子写出了托木尔峰的壮观,哪些句子写出了托木尔峰的千姿百态。分别用不同线条画出来。
·想一想:在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2)逐项指名反馈、平议,引导理解课文内容。
·指名读第二段课文内容。
·说说这段共有几句话?
(3)指名反馈描写托木尔峰奇特、壮观、千姿百态的语句,引导感受托木尔峰的特点。
(4)结合理解,逐句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全斑齐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三段。
(1)欣赏了托木尔峰的自然景观,现在我们去寻找托木尔峰上动植物的身影。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3)说说:这段主要介绍托木尔峰的动物还是植物?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有关托木尔峰的植物知识?
(4)指名反馈、交流、评议。
(5)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托木尔峰地取植物分部情况特点。
(6)老师总结:托木尔峰上原来生长着这么多各种各样的植物,那托木尔峰上的动物又是怎样的呢?
(7)学生读课文,并加以介绍。
(8)引导理解文中“珍禽异兽”一词的意思,感受动物的奇特。
(9)学生有感情的练习朗读课文第三段。
三、总结全文,学习文法
1、学生齐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围绕托没木尔峰的什么特点来写?(奇特)
3、文中主要从那几方面说明托木尔峰的奇特?
4、其中重点介绍了什么/(冰川与植物)
5、读相关段落语句,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介绍冰川与植物的?
6、老师引导体会“有的……有的……有的……”的妙用。以及列举事例练习仿写。
四、拓展探究、结束课堂
1、你还了解哪些有关托木尔峰的知识。
2、鼓励课后查阅书籍,多角度了解托木尔峰,了解西域。
板书:
奇特
天山的托木尔峰 壮观
千姿百态
篇3:天山的托木尔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天山的托木尔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托木尔峰是个地势奇特,景色迷人的好地方,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2. 继续学习根据重点词语了解自然段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2,3自然段的内容。
3. 重点理解“耸立”、“云雾缭绕”、“千姿百态”、“潺潺”等词语,通过想象冰川的多姿和动、植物的种类繁多及语句所表达的感情感受出地势的奇特和景色的迷人。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加强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6. 加强语言的积累与实践。
二.教学重点 难点:
1.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感悟到托木尔峰的地势的奇特和景色的优美。
2. 运用资料、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意识、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用具
1、实物投影仪。
2、计算机、光盘、
3、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1.上一次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8课, 你了解到托木尔峰是一个怎样的的地方.?
2.板书:地势奇特 景色迷人
3.释疑:上节课上,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地势“是什么意思?哪个组合作解决了这个问题?地势奇特是指什么呢?
4.导入: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你们还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呢?学习什么呢?(画问号)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向我们介绍了托木尔峰的哪些景物?
板书:上空 冰川 流水 植物 动物
2.默读,你从文中的哪些景物中感受到了托木尔峰地势奇特,景色优美?
3.默读思考、回答(画问号、感叹号)
(三)理解课文
1.分讨论组,(立牌子)(拿资料),
2.小组汇报汇报、老师辅导、学生练读.
上空组:通过收集的关于高、大的数字、想象上空的颜色、动态光彩、理解终年、四季、巨塔体会奇、美。
板书:壮观
冰川组:通过想象晶莹的光泽、形态、有关资料、图片体会千姿百态(补充省略部分)
板书:千姿百态
流水组(通过投影对比体会奇特、动听读出不同的感受)
板书:潺潺
4.总结第二段内容
5.动物组(补充材料)
以读代讲
6.植物组(补充材料)
(正因为托木尔峰有这样多的动、植物资源,因此怎样?读最
的两句)
7.概括三段内容
(四)读全文,谈新、深感受。
(五)自由选择,合作完成作业(画、写、抄、读、想、填)
汇报:配乐朗读、文学创作、绘画展示、
板书设计
8天山的托木尔峰
上空 壮观(云、雾、雪、巨塔)
地势奇特 冰川 千姿百态
流水 潺潺
景色迷人 动物 珍禽异兽
植物 种类繁多
一.按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海拔高度 托木尔峰上的植物
二.积累好词佳句:
三.收集材料:
四.文学创作:
[天山的托木尔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 《天山的托木尔峰》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托木尔峰是个地势奇特,景色迷人的好地方,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2、继续学习根据重点词语了解自然段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2,3自然段的内容。
3、重点理解“耸立”、“云雾缭绕”、“千姿百态”、“潺潺”等词语,通过想象冰川的多姿和动、植物的种类繁多及语句所表达的感情感受出地势的奇特和景色的.迷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加强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6、加强语言的积累与实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感悟到托木尔峰的地势的奇特和景色的优美。
2.运用资料、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意识、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用具
1、实物投影仪。
2、计算机、光盘、
3、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1.上一次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8课,你了解到托木尔峰是一个怎样的的地方、?
2.板书:地势奇特景色迷人
3.释疑:上节课上,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地势“是什么意思?哪个组合作解决了这个问题?地势奇特是指什么呢?
4.导入: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你们还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呢?学习什么呢?(画问号)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向我们介绍了托木尔峰的哪些景物?
板书:上空冰川流水植物动物
2.默读,你从文中的哪些景物中感受到了托木尔峰地势奇特,景色优美?
3.默读思考、回答(画问号、感叹号)
(三)理解课文
1.分讨论组,(立牌子)(拿资料),
2.小组汇报汇报、老师辅导、学生练读.
上空组:通过收集的关于高、大的数字、想象上空的颜色、动态光彩、理解终年、四季、巨塔体会奇、美。
板书:壮观
冰川组:通过想象晶莹的光泽、形态、有关资料、图片体会千姿百态(补充省略部分)
板书:千姿百态
流水组(通过投影对比体会奇特、动听读出不同的感受)
板书:潺潺
4.总结第二段内容
5.动物组(补充材料)
以读代讲
6.植物组(补充材料)
(正因为托木尔峰有这样多的动、植物资源,因此怎样?读最
的两句)
7.概括三段内容
(四)读全文,谈新、深感受。
(五)自由选择,合作完成作业(画、写、抄、读、想、填)
汇报:配乐朗读、文学创作、绘画展示、
板书设计
篇5: 《天山的托木尔峰》语文教案
上空壮观(云、雾、雪、巨塔)
地势奇特冰川千姿百态
流水潺潺
景色迷人动物珍禽异兽
植物种类繁多
一.按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海拔高度托木尔峰上的植物
二.积累好词佳句:
三.收集材料:
四.文学创作:
篇6:托木尔冰川
托木尔峰海拔7435.3米,是天山最高峰。4000米以上的地区,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是一派玉龙飞起、周天寒彻的冰雪世界。托峰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区之一,共有冰川829条,其中发育在我国境内的509条,冰川总面积达2746平方公里,比两个祁连山冰川面积还大1.3倍,冰雪储量3500亿立方米,是中国冰川之最,比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地区冰雪储量的总和还大得多。
目录简介区位简况冰川特点交通收缩展开简介托木尔冰川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托木尔峰,位于天山西部温宿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冰川区,海拔7435.29米,为天山第一峰,被列为国家综合自然保护区。
区位简况托木尔峰海拔7435.3米,是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维吾尔语意为“铁山”,位于天山西部温宿县境内,海拔7435米,是天山山脉的主峰,被列为国家综合自然保护区。4000米以上的地区,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是一派玉龙飞起、周天寒彻的冰雪世界。托峰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区之一,共有冰川829条,其中发育在我国境内的509条,冰川总面积达2746平方公里,比两个祁连山冰川面积还大1.3倍,冰雪储量3500亿立方米,是中国冰川之最,比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地区冰雪储量的总和还大得多。托峰地区的冰川为亚大陆性冰川,这里长第10公里以上的冰川有20余条,最长的冰川是托木尔峰北部的汗腾格里冰川,是世界八大山谷冰川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冰川,长60.8公里,横跨中、吉两国;托木尔冰川长32公里,是中国第一冰川;另外,还有著名的大冰川,木扎特冰川、喀拉古勒冰川、吐盖拜里齐冰川等。在山谷冰川中,有许多巨大的`树枝状冰川,中科院将其命之为“托木尔山谷型冰川”,这类冰川占冰川总量的85%。
冰川特点冰川上常形成消融区热喀斯特现象,水深莫测的冰面湖,数百米深的冰裂缝,还有浅蓝绿色的冰溶洞、冰蘑菇,冰下河道等相当发育的冰川奇景,大量冰川融水由冰舌末端的冰洞流出。 山上天气多变,有时晴空万里,却突然“雷声”震天响。雪尘滚滚,飞泻而下,掀起数十米高的雪浪,这就是雪崩。高山探险家们,若晚上躺帐篷里,冰河的流水声伴着被冰水冲动的滚石沉闷的隆隆声,不绝入耳,别具番风味。
交通想要前往托木尔冰川,可以从乌鲁木齐乘汽车或飞机至阿克苏,再北上温宿后继续北行到塔格拉克,然后徒步沿琼兰河谷北上,可达托木尔峰南坡。另一条路线是从温宿东行60公里至破城子,然后徒步溯木尔特河谷北上40公里至吐盖别里齐。
篇7:天山托木尔河流域第四纪冰川沉积序列及其初步年代学
天山托木尔河流域第四纪冰川沉积序列及其初步年代学
谷冰川,规模最盛时冰川长分别为47 km、60 km、≥70 km.
作 者:赵井东 王杰 上官冬辉 ZHAO Jing-dong WANG Jie SHANGGUAN Dong-hui 作者单位:赵井东,上官冬辉,ZHAO Jing-dong,SHANGGUAN Dong-hui(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王杰,WANG Jie(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刊 名:冰川冻土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年,卷(期): 31(4) 分类号:P534.63 关键词:冰川地貌 冰期与间冰期旋回 海洋氧同位素阶段(MIS) 天山篇8:天山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引导学生了解天山牧场的景色,并在积累运用中掌握品词品句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天山牧场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天山的人的景。
课前准备: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场风光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的天山,有片迷人的牧场,想去看一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中《天山牧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交流课文中圈画的生字词,提醒同学们注意事项。(音、形、义)
2.找出在预习中较难的段落或句子练习读通顺。
3.扩大视距,默读全文,首先思考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写牧场?(板书:远看天山 走进牧场)
三、重点探究。仔细品读
1.分自然段指名读。(找7名同学读课文,其他思考问题:每一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2.概括段意:
(1、2自然段)牧场概况;(3自然段)牧群肥壮;(4自然段)牧女的幸福;(5自然段)黄昏美景;(6、7自然段)牧民的生活。
3.分两大板块
前4个自然段——牧场景色;后3个自然段——牧民生活。
4.学习第一部分:牧场景色
(1)读1、2自然段,说一说介绍了牧场的`什么?(位置、原始森林、野花、酥油草、溪水、蒙古包)
(2)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语。读一读,说一说,重点体会:点缀、镶、齐等词。
(3)自学3、4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想,动笔记一记,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牧场与别处不同的地方?
汇报:牧群特点:多肥壮。草原:美丽有生机。
(4)透过四段你感受到哈萨克牧女们生活是怎样的?这一段应该怎么去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哈萨克牧女,会是什么感觉?
(5)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5.学习第二部分:牧场生活
(1)回忆第二部分讲的是什么?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黄昏美景
板书:牧民生活 热情好客
欢乐夜晚
(2)指名读5、6、7自然段,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
A、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
B、理解“金碧辉煌”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之妙。
(四)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通过以上的学习,虽然我们人没到牧场,但心已到那了,同学们假如我们现在就到了天山牧场,看着这迷人的景色,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话?只是想到牧场的美景吗?我们祖国这么大,有《桂林山水》《金华的双龙洞》等等,像天山牧场这样的美景。看到牧场风光,就会想到祖国各地风光,用一句话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呢?
看来,我们不仅爱上了天山牧场,更爱上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相信课后这个作业同学们一定非常有兴趣完成,收集描写祖国河山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 原始森林 野花
景色(秀美)
7——2天山牧场 酥油草 溪水 蒙古包
黄昏美景
生活(幸福) 热情好客
欢乐夜晚
篇9:天山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在默读课文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镶”、“镀”等词语在表现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时所起到的作用。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及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热情好客、生活幸福,体会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具准备:字卡、挂图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天山牧场的挂图。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说地点新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板书课题:天山牧场。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小组内交流怎样识记生字。
4、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5、学习多音字:“蒙”和“喝”。
6、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2、课文可以分为几大版块?每个版块讲了什么内容?
(1—4自然段牧场景色,5—7自然段牧民生活。)
3、说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就要鼓励。)
四、作业,熟读课文,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感,自然导入。
1、听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2、师:听了这首歌,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学习《天山牧场》这篇课文?
生:生奋、留恋、赞美、自豪……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走进风光迷人的牧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对它的赞美的语气。
再读,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理解课文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1—4段:牧场景色。
2、请同学们小声读1、2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什么?
(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位置、原始森林、野花、油草、溪水、蒙古包)
3、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画一画,读一读,同学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喜欢的词句要重点体会:点缀、镶、齐等词。
4、找到一个拟人句和两个比喻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天山牧场有雪峰、森林、繁花等很多美丽景色,让我看图来感受一下。
6、3—4自然段你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要求:边学边画,哪些词、哪句话让你感受牧场景色风美。
三段:重点体会“策马、尽情驰骋、处处可见”“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7、读了第4段你感到哈萨克牧女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8、那我们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习读
9、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就是哈萨克牧女,会有什么感受?
10、你在第3、4自然段中有哪些喜欢的句子,尝试背下来。
三、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作者先从大处落笔写了天山牧场远望辽阔、富丽,再从近处落笔,写近处的牧群、牧女,这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我们在习作时也应适当的应用。
我们再来齐一下课文1—4自然段,感受作者生动描写。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对天山牧场又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熟读课文第5、6、7自然段,了解牧民生活的相关知识。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牧场生活
1、默读5—7自然段,每一段都讲了什么内容?
2、学习第5自然段
(1)共有几句话
(2)每句话写的都是什么?
(3)理解“金碧辉煌”“镀”的意思,体会作者使用的精准 。
3、学第6、7自然段
(1)哪里体现了牧民热情好客
(2)饱含对牧民的喜爱之情。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
2、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把它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汇报。
四、小结:
本文节选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他原文中的小标题是《迷人的夏季牧场》,选入本课时做了相应的的修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找原文仔细读读。
篇10:天山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3个二类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进一步了解草原,对草原产生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草原。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准备:
地图、天山牧场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跟草原有关的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对草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一定想更多地了解草原。今天,我们还要一起走进《天山牧场》。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4、学习生字。
阔:kuò 门字框 半包围结构 开阔 阔步前进 阔别 阔气 阔叶树
蒙:měng 艹字头 上下结构蒙古包 蒙古 蒙古族
(多音字)mēng 蒙头转向
Méng 蒙蒙 蒙受 蒙蒙细雨
策:cè 竹字头 上下结构 政策、策划、策动、策略、
托:tuō 扌旁 左右结构 托运 托车 托办 托福 托辞 托人
楚:chǔ 上下结构 清楚 楚国 楚楚动人
案:àn 宀旁 上中下结构 教案 案子 案情 案犯 案例
健:jiàn 亻旁 左右结构 健身房、健美操、健在、健身、
逐:zhú 辶旁 半包围结构 逐渐 笑逐颜开 追逐 逐一
喝:hē 口字旁 左右结构 喝酒、喝水、吃喝、
(多音字)hè 喝彩
脉:mài 月字旁 左右结构 山脉、脉搏、脉络、
墨:mò 土字旁 上下结构 墨汁 墨水 墨绿 墨迹 墨守成规
集:jí 木字旁 上下结构 影集、集合、集中、集体、
4、复习一类生字。认识二类生字。
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一名同学读第一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祖国的地图,指出天山牧场所在的位置)
3、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天山牧场很美)说说你从哪看出天山牧场很美?怎么读
4、其他几个自然段也是描写天山牧场的美丽景色的,可以请学生自学汇报,说说天山牧场美在哪,(草原上不但景色美,而且牧民的心灵更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在理解后读一读。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道题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背诵,教师不必做硬性规定。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墨绿 富丽 青翠 漫流 驰骋 乳汁
映射 衬托平展 策马 畅饮 蒙古
辽阔的牧场 健美的身姿
嬉逐的马群 好客的牧民
这几个加点的字都是易错的字,要让学生读准。
三、欣赏句子,比较加点的词语。
“像”和“似的”都是比喻词。
“镶”和“渡”都是动词,但是“渡”的面积更大,着色更均匀。
四、让我们一同走进草原。
可以让学生广泛的查找资料,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篇11: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歙县新安小学 朱建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朱丹出色的音乐才气和爱国之情。
3、激发学生情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预习单设计 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检查预习单完成情况
1、词语关
2、问题关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 (谁)参加乐团木笛演奏员招聘,由于终试时拒绝
而放弃自己的 ,可他到 前却吹奏得 ,最后音乐大师告诉他已经被乐团 的事。
(2)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朱丹具有出色的音乐才气?
(3)为什么朱丹没有参加终试,但最终又被乐团录取了?
(4)你心目中的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
3、质疑关
三、重点研读 体会情感
预设一:(投影出示)
[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轻轻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
这轻轻的一句话,(www.fwsir.Com)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一时间,所有主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
……
很久,很久,考场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考试吗?”
朱丹说:“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应当懂得珍惜艺术前途。”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挥手,果断而又惋惜地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1)关于南京大屠杀,你了解吗?(投影出示)
(2)朱丹放弃的是自己的艺术前途,那他坚守的是什么?
(3)朗读指导。(分角色朗读)
(4)理解“窃窃私语”“沉寂”等词,并想象表达。
预设二:(投影出示)
“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朗读比较:
a、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了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
b、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整齐的排列在那里。他们的头上、肩上积了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
(1)由“自发”二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但他们拥有的什么是相同的?
(3)抓“幼松林”、“ 红宝石般的.泪”,体会用词的准确。
预设三:(投影出示)
“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1)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他如泣如诉的笛声,在向谁诉?在诉什么?
(3)抓“似乎”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对比原文,升华情感
补充原文: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朱丹身上的这种民族精神,让我们想起了那一种花?文中有依据吗?
五、总结全文,激情诵读
让我们永铸/爱国之魂:
面对列强,国破了,
但精神的山河在!
只要精神不灭啊,
祖国,就永远有尊严!
六、带着思考和作业,走出课堂
思考:1、“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一句中大师握住的仅仅是朱丹的手吗?
2、文中写“雪”和朱丹的“一身黑色云锦衣衫”有什么作用?
作业:1、读完课文,你想对文中的朱丹、音乐大师或者孩子们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2、阅读《朱自清誓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是中国人》等
板书: 木笛
赵恺
朱丹 出色才华 音乐大师
爱国之情
篇12:《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领悟人物精神与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统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聆听生命心曲
师: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随着作者赵恺先生的思绪,再次走进手握木笛的青年朱丹,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绝吹奏欢快的乐曲挥泪离开考场,而当他面对一片莹莹烛光时,他却伫立雪中,尽情地吹奏起来,那么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
(指向如泣如诉的乐声,直达人物心灵)
回答范围:“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师:评价,应对学生发言,从内容的准确,朗读的流利,情感的传递等角度予以引领。
师:真是慧眼识珠,如果我们继续将句子读薄,将描写笛声的语句读成几个词,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代表这首木笛曲?
生:(回答)
师:看来,我们拥有高度的共识。请看屏幕
(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
师:谁来字正腔圆,字字入心地读读这四个词。
生:(回答)
师:词语是能够传递情绪的,它还带有母体语句所特有的情感色彩,请你用心的听,静静地想,你一定会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请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想象。(师读)
师:你好象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
生:汇报同时请他们把感情带入句子中。
师:最后落在“如泣如诉”
泣::(板书“诉”)
师:是的,这流着泪的,款款倾诉的笛声在南京城飘雪的夜空中回旋,你们听到了,我们大家都听到了,让我们一起很有感觉的把我们的情绪、感觉递进这些词语中,再来读一读这四个词语。
生:(回答)
师:保留着这种感觉,读着这些词语,如果朱丹此时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朱丹?(意在指向那段痛楚的历史)
生:(回答)
生:(回答)
二、揭开惨痛历史
师:朱丹,你为什么要吹奏如此悲凉凄切的笛声?你为何而泣?你又向谁倾诉?让我们一起叩问朱丹。显而易见,朱丹由“一丝悲戚”到“苦涩泪涌”再到“一曲悲音”,是因为______
生: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师:是因为__________
生:(回答)
师: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是一段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堪回首又绝对不能泯灭必须铭记的血泪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片:呈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佐证:教师解说词: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沦陷。丧心病狂的侵略者悍然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30万以上的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遭到屠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惨痛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章节。
师: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遇难同胞超过300000人,大约每12秒钟就有一个生命消失。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组数字。
(屏幕打出: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小时/大约60000分钟/屠杀300000人/大约每12秒钟消失一个生命)
生:(回答)
师:这是什么?这难道仅仅是几个鲜红的数字吗?这是什么?(国耻)
师:以朱丹的艺术才华,演奏欢快的曲目并不难,但他是那么的热爱他的木笛,已达人、笛合一,乐曲即心曲的境界。所以当朱丹想到今天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他又怎么能让自己心爱的木笛流淌出欢快的乐曲呢?来,现在你就是考场上的朱丹,酝酿一下情绪,谁愿意和我一起对读考场上朱丹与大师的对话,体验朱丹内心的痛楚与决绝。
就在这段话中,朱丹放弃了什么?他在坚守什么?为了祖国的尊严,别说是艺术前途,即便是自己的生命,他也会无所畏惧的放弃,所以话语中即便不忍,但却万分的坚决,没有丝毫的回旋,没有丝毫的卑微。来,谁还愿意再做一次朱丹。
(对读)
三、烛照一片心灵
师:孩子们,不要从朱丹的苦涩中走出来,就这样融进去吧,从考场走出来的朱丹泪流满面,他能向谁倾诉呢?他披着雪花,径直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师: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
生:接读
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看,这段话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读
生:听
师: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萌动的,初绽的,晕染的,自发的,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的,幼松林。
师:侍机板书(幼松)
师:敲打“显然”
师:“显然”这个词在语段中想强调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感觉到了什么?
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将这句话作了修改: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整齐的排列在那里。他们的头上、肩上......”
师:请谈谈你对这两组语句的理解
(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的反差)
师:源于自发的挚诚,祖国自在心中。那萌动的曙色,那初绽的蓓蕾,那无声晕染的墨滴,以其内在的神圣,悼念上世纪遇难国人的亡灵,自发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幼松林,将来_________
生:接答
师: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诺贝尔诗人伊利·威塞尔(美国作家,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年前就曾提出警告: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列宁也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一刻,朱丹并不孤独。
师:他看到了这一片莹莹烛光(板书:莹烛)看到了这片幼松林,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生:吹木笛
生:吹木笛
师:是啊!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吟唱。(乐声起)
师:笛声化作了这样的文字“笛声悲凉凄切……这如泣如诉的笛声”请你用心地带着音乐给你的感觉,带着音乐给你的情绪,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现在请你一边默默的静静地读这笛声,一边用心去思考,就在这段文字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哭泣,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叹息,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呐喊,然后拿起笔,把你感觉到的哭泣、感觉到的叹息、感觉到的呐喊,感觉到的笛声以外的声音,用一两句文字倾诉出来。
生:伴音乐写
师:你感觉到了什么声音?
生:(对历史的关照,应对中提炼“慰亡灵”)
生:(回答)
师:幽幽笛声(板书:幽笛)在雪花中盘旋,伫立雪中的朱丹与那一片莹烛共同倾诉告慰亡灵的心曲(板书:心曲)此时此刻,朱丹以其内心的圣洁让我们不觉想起了一种花?你们想到了吗?
生:梅花
生:梅花
师:理由
生:照应朱丹出场
师: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刻意安排这样一段文字呢?
(自古以来,梅花以其不畏严寒,不惧雪压,卓然绽放的品格,赢得了中国文士的青睐,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也成为高贵品格的代言,朱丹爱国之情的坚守与梅花的风骨达成了高度的统一,朱丹就是一株奇崛伟岸的梅(板书:腊梅))
师:指板书,在这里,腊梅与幼竹达成珠联璧合之态延续我们不朽的国魂(板书:铸国魂)这感人的场景也深深地打动了那位果断拒绝他同时又深感惋惜的艺术大师,因为,在他们心中,共同拥有着对自己祖国的至诚。
师:让我们以著名诗人王久辛在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所作的长诗《致大海》的几句结束我们今天的心旅,让我们永铸爱国之魂:面对列强,国破了/但精神的山河在___只要/精神不灭阿____/祖国,就永远____有尊严!
板书设计:
木笛
幽笛莹烛诉心曲
铸国魂
腊梅幼松慰亡灵 设计意图
1. 以重点语段的自读、感悟为凭证,感受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内涵,在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和言语实践的过程中,追求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2. 通过文本的互参、比照,加深对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主动构建语言文字和形象意义的关联。
3.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强化言语实践,并体现分层原则,关注个体,注重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让每个孩子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借助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领会人物不忘国耻的爱国情操以及为了民族大义不顾个人利益的高尚气节;在阅读中尝试文本的互文、参照,主动构建语言文字和形象意义的关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用三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反馈,聚焦全文重点内容
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到哪个地方,你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聚焦课文第9自然段。
三.品读文字,感受音乐形象。
1. 朱丹究竟演奏了怎样一首乐曲呢?找出写朱丹吹奏木笛的一段,好好读读。(课文27自然段)
2. 指名朗读第27段。
3. 抓重点词,感受音乐形象和文字表现力。
自己读一读,哪几个词最有表现力?画下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联系本组第五组课文《我爱你,中国的文字》,再用心读读这几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4. 假如你就是那些孩子中的一员,听着听着,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朱丹?在音乐声中默读语句,边想问题。
四.了解历史背景,自读、写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 由学生发言,引出屈辱历史。
2. 投影文字介绍。默读,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牢记民族血泪和耻辱。
3. 阅读考场上的对话,读后填写:他放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没有放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结,写话。
从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几句话:
朱丹一边演奏木笛,一边心里默默地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静静地听着,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五.感受人物形象,领悟精神内涵
1.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朱丹的形象的语句。
2. 指名朗读,读着这个片段,你想起了本学期哪篇课文?
3. 联系旧文《梅花魂》,重读重点语句。
4. 读了这些,你理解了课文为什么这样描写朱丹的形象吧?
六、小结,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篇13:《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等词语的意思。
2.品读朱丹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语句,适当引用资料,体会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3.初步了解小说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教学重点难点:在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中感受朱丹炽热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赵恺的小说《木笛》,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小说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朱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笛》,走近朱丹。
二、品读考试,
1、《木笛》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这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快速浏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意思,学习抓关键字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中,朱丹却选择了放弃,大师能接受吗?为什么?你体会到大师怎样的心情?
4、朱丹为什么放弃考试,他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补充材料,理解背景。
理解朱丹不愿吹奏欢乐曲目的原因,感受朱丹炽热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热情。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朱丹的情感。
了解语言描写的特点,在表达内心情感上的作用。
你还能从朱丹的穿着打扮上读懂朱丹的情怀吗?
朱丹取出木笛,又放入木笛,从一取一放中,你又能体会他怎样的心情呢?
小结: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是小说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反复品读这些关键语句,你就能读活人物,读懂人物。
三、感动悼念
1、引读课文,说说朱丹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说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2、配乐范读,理解是什么让朱丹感到寒冷,又是什么让朱丹感到温暖。
3、配乐诵读,升华情感。
4、小练笔:笛声中有什么?内化情感。
四、感动结局
朱丹被破格录取的原因是什么?大师被什么打动了?这个故事打动你的是什么?
朱丹的手中仅仅握住木笛吗?
五、升华情感,点化主题
对本文写作特点总结,对朱丹性格特点的总结。
篇14:《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考试,后来又为什么被破格录取。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教导学生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电教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个叫朱丹的木笛手到乐团去参加最后一轮考试,这是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争之后的终试。但是在考场上,朱丹却放弃了考试。而当晚又被破格录取,(板书:终试放弃录取)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回到12月13日这一天,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二、新授:
1.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想想朱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默读课文,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朱丹的爱国之情的?请边读边划细细品味。
出示幻灯:“看过卡片……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
体会出在这个悲伤的日子里抽到这个题目而难过;他知道拒绝后意味着失去这宝贵的机会,甚至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他可能会想到,在这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出这样的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3.指导朗读
4.就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这是为什么?
(1)出示幻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窃窃私语起来。”
体会这一段的意思,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闷雷突然爆炸的情景。然后可以联系课文第一部分——机会来之不易。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教师适时引导,“也许有人认为爱国和比赛是两码事。
(3)多么难得的机会却被他却放弃了,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5.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名士,但他的做法却令我们肃然起敬,此时,我们再读他与大师的对话,
该怎样读呢?同桌互读——指名读
师:一边是自己的前途,一颗有良知的心,让朱丹选择了放弃。
6.还从哪能够看出朱丹强烈的爱国之情?
(1)(出幻灯“朱丹伫立雪中……天地间翩然回旋”)
(2)此时朱丹又在想些什么?(体会朱丹对自己的做法无怨无悔和对遇难同胞的深深缅怀。)
(3)同学们你们听,(放音乐)这是怎样的笛声啊,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对亡灵深切哀思。)
(4)这一天,朱丹内心很痛苦,他的装束表示出对亡灵的哀悼;一身黑色,衣衫上的梅花,也表示
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朱丹这样一位热血青年,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对环境的描写,使朱丹的形象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
7.故事的结尾让我们大家如释重负,朱丹被破格录取,如果你是那位主考官,你会对朱丹说什么?
写下来,同桌交流,推荐。
三、巩固:
师:其实在12月13日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还有很多人和朱丹一样怀着沉痛的心情。文中有没有提到?
1.出示幻灯:临近石碑……红宝石般的泪。
抓住三个“像……”四个“有”两个“他们”还有“流出红宝石般的泪”体会想象
2.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纪念活动。
3.教师幻灯片简单介绍,学生默读。
更多推荐
《天山的托木尔峰》教学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