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内蒙古纺织工业国际竞争策略研究,本文共5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内蒙古纺织工业国际竞争策略研究

内蒙古纺织工业国际竞争策略研究

提高内蒙古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应当是: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组建大型纺织集团;走技术创新之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以人为本,注重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

作 者:内蒙古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课题组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刊 名: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年,卷(期): “”(1) 分类号:F407.81 关键词:内蒙古   纺织业   国际竞争力   快速反映机制   比较优势   核心竞争力  

篇2: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以作者在本科阶段学到的知识,并通过查阅许多相关资料,分析了汽摩配企业的市场环境,阐述了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的机会,并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应该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汽摩配、WTO、制造业、关税、出口、国产化、产品结构

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数量在整个汽摩配行业中占90%以上,其对整个汽摩配行业的贡献很大,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外汽摩配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迎接挑战,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国汽摩配行业是伴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行业而发展起来的。自1955年建立起自己的第一个汽车工厂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汽车生产总量达到444.4万辆,已经超过法国,位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同时,产品结构也得到大幅改善,其中轿车总产量达到201.8万部,增长83%,其占汽车总产量的比例,也由1995年的28.7%迅速上升到20的45.4%,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进入消费品时代。我国的摩托车生产总量已经连续雄居世界第一,年更达到1465.8万台,占世界总产量的49%,出口量达到302.2万辆,比增长93.6%。和我国的汽车摩托车工业发展相对应的是,我国的汽摩配企业也获得巨大的发展,2003年达到2100.5亿元。

近几年,世界最大的9家汽车跨国公司:通用、福特、戴-克、大众、丰田、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集团、本田、宝马纷纷进入中国。他们原有的配套厂商,也加大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性竞争。作为一个内资企业,即使不出口产品,也在国内面临着国际竞争。中国加入WTO仅仅三年,国内汽摩配市场已经被涉外企业占据48%,而且,这些涉外企业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我们不难判断: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应该认清形势,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否则将很难生存下去。

一、汽摩配企业的市场环境

加入WTO以后,中国汽摩配行业发展很快,同时,国际零配件企业,如德儿福、博世、电装、伊顿、米其林等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每年都在中国设立新的制造工厂大举进入中国。

下面是到2003年国企和涉外企业(注2)的生产总值对比情况:

项目 20 20 2003年

国内企业生产总值 804.8 1066.2 1630.8 2100.5

增长比例 32% 53% 29%

涉外企业生产总值 219.0 419.4 641.9 902.4

增长比例 91.5% 53.0% 40.5%

所占份额 27.2% 39.3% 40.0% 44%

从上面的资料看来,中国汽摩配企业的年增长比例基本维持在30%以上,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但2003年涉外企业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902亿元。年到2003年短短的四年中,涉外企业占国企的生产总值份额从27.2%扩大到了44%。所以,这些涉外企业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了,在中国汽摩配行业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

一般来讲,能进入中国的涉外企业规模都比较大,所以竞争能力很强,总数虽然只有1200多家,仅占我国汽摩配企业总数的8%,但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另外,涉外汽摩配企业主要进入的是发动机、车载电子设备、ABS等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领域。他们除满足中国国内快速增长的零部件市场需求外,还利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利用原有的渠道,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进口产品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海关数据显示,20平均进口关税为22.3%,年下降到16.3%,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14.3%。按照我国的入世承诺,到7月1日,汽车零部件的平均进口关税将降至10%。随着关税的大幅降低,进口汽摩配越来越多,2003年, 我国进口零配件达到97.2亿美元(现价)。随着整车行业国产化率要求的取消和进口配额的逐步取消,在近几年,中国一些零配件行业,比如发动机、轮胎,受到的冲击更大。2003年,出口零配件79.3亿美元,净进口17.9亿美元。涉外企业产品再加上进出口差额,外资产品在中国的零配件行业所占比重,已经达到48%,接近一半。目前,涉外汽摩配企业背后依靠的基本上是实力雄厚的国际性大公司,和这些公司相比,内资企业都属于实力比较弱小的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注3)。

另外,从产业链角度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所处的地位,特别是和整车厂家的合作关系很令人担忧。和国内整车厂家对供应商要求不同的是,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是一个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型结构:一家整车厂商直接面对十多家一级供应商,这些一级供应商再层层分包下去,与二级、三级供应商合作。整车厂商与它的一级供应商之间常常有复杂的股权关系,有的供应商本来就是从整车厂独立出来的。目前全球汽车零配件供应体系主要有:围绕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等汽车业巨头的欧洲体系、以美国底特律为中心的北美体系和亚洲的日韩体系。在国外的这些体系中,汽车零配件的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之间联系紧密、整合度高、研发能力强,并且与整车产业的配合也十分融洽。在中国整车厂家纷纷被国外汽车巨头控制的情况下,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整体情况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散、乱、小、差来概括。“散”就是分布过于分散且不合理,配套能力差。根据行业规律,汽摩配企业要么围绕整车厂家周边,要么位于交通便捷,配套方便的区域。而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分布比较散乱,且各企业之间相互协作比较少;“乱”就是市场混乱,鱼龙混杂,假冒伪劣横行,企业之间的竞争处于很低的层次;“小”就是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只能生产一种或多种小的零部件;“差”是指我国的汽摩配企业生产的产品品质普遍比较低下。

二、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的机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最大的待开发的市场,跨国公司纷纷将中国作为他们公司将来在亚洲,甚至亚太地区的制造中心。国际各种制造产业正在向中国大转移,这其中包括与汽车零配件制造密切相关的各种钢铁、橡胶、玻璃、电子等基础材料的制造业;我国工业基础的逐渐完善,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提供了发展基础。比如,我国家电行业已经比较发达,为我国企业制造汽车音响打下基础,我国冶金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企业制造高品质的紧固件、轴承、链条、千斤顶等金属零配件提供了必要条件等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本土化策略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依靠国外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外企业进入中国以后,为了获取更低的`成本,他们更倾向于本土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零配件产品。国外汽车及零部件跨国公司生产基地向我国的转移,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培养、挖掘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人才提供了条件。

国内汽摩配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容量的保证。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由公务用车和商务用车消费,转向私人用车消费。200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608.9万辆,其中轿车的保有量达到625.3万辆以上。2003年预计保有量达到2300万辆,轿车的预计保有量达到850万辆左右。巨大的售后服务市场,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进入汽车、摩托车的售后服务市场提供了机会,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

市场的开放会带来压力,也能创造发展机会。我国中小型汽摩托配企业也有着一些自身优势,如能合理利用,也有可能后来居上。

(一)成本优势

汽摩配属于制造业,而制造业又是成本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国际制造业巨头,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在中国投资建厂。同时,我国国内市场规模又十分巨大,企业生产容易形成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这样,一方面,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得天独厚本土优势,获取低成本的制造优势,将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可以利用国外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资本大量涌入中国的机会,更加便捷地引进技术、更加便捷地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手段,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产业集群带来的效率优势

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虽然有种种弱点,例如:普遍数量多,规模小,但是,这些中小企业如果布局合理,就能够发挥企业集群优势。例如,浙江的瑞安、玉环,已经形成了汽摩配行业的“小狗经济”(钟朋荣语), 各企业之间分工十分细致,许多公司规模很小,业务非常单一,比如仅仅做电镀、打磨、切割业务的一项,仅仅相当于传统工厂的一个车间甚至一个班组。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认为,“小狗经济”和那些规模比较大的公司相比,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用市场交易关系替代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产品的零部件由垄断性内配转化为竞争性外配,由于激励机制十分到位,整体运作效率丝毫不亚于日本的汽摩配企业。

(三)后发优势

由于汽车工业属于集机械、化工、钢铁、电子电器、自动化、信息等行业于一体的工业,行业技术进步非常快。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在一些领域具有后发的优势。例如,当代整车中的电子部件成本所占的比例逐步上升,已经超过支撑和连接汽车的钢材成本,达到15%以上。我国企业完全可能利用我国这几年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一变化,取得后发优势。

四、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存在的问题

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较晚,所以在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汽摩托配行业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中小型企业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汽摩配企业大多数为整车的配套厂,具有很强的附属性

中国现有的零部件企业基本上服务于某一个整车厂商,渠道单一,产品也不成体系。当初,中国很多零配件企业设立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汽车国产化战略服务的。在中国取消国产化率的要求以后,合资整车厂商开始了全球采购。但是,进口零件受关税、进口配额、成本的制约,这些整车厂依然愿意采购国内零配件,只是国内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游戏规则,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需要由原来依附一个或少数几个整车厂家,变成独立的零件厂商。而国外汽摩配企业大都扮演着供应商的角色,像德尔福、李尔等公司都是独立供应商,为多家主机厂服务。德尔福在全球有35个技术中心,对每一种零部件都进行专业化生产,汽摩配厂商之间形成了非常好的体系。

(二)没有核心技术

由于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基础薄弱,产品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一些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国内还无法生产,尤其是涉及节能、增效、环保、安全、系统控制的关键零部件、核心零部件。产品普遍档次偏低,附加值小。举例而言,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桑塔纳轿车,2003年的国产化率虽然已经达到93%,但大部分零配件还是要依靠涉外汽摩配企业生产。

(三)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时常发生

和许多其他行业相比,我国汽车摩托车工业利润相对丰厚,很多公司纷纷进入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行业。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存在重复建设、技术落后、产品更新换代慢的问题,企业规模不大但工艺门类齐全,专业化水平低,产品结构很不合理。科技含量大、效益高的电子类产品比例较低。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是中国汽摩零部件行业散、乱、差的核心问题,也是企业间恶性竞争的根源。

(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量非常少,国内目前的电控汽车零部件产品,如电喷发动机等,其核心部件都是国外独资或合资公司制造匹配。出口产品质量也不过关,其原因是质量控制能力不足,缺乏批量生产的经验,产品开发能力不足,而且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质量认证总体步伐还不够快。

(五)出口售后服务弱

截至2003年,我国出口的零配件为79.3亿美元,不足世界市场的2%。由于我国向国外出口的汽摩配产品批量小,分布面窄,机构不健全,维修服务成本高,零部件供应很难及时,售前售后服务不到家,导致国外用户对我国汽摩配产品的服务失去信心,以至失去订单。

五、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应当采取的策略

加入WTO以来,我国汽摩配产品出口(含汽车发动机)增长迅速,2000年出口15.2亿美元,2001年出口17.5亿美元,增长15%;2002年达到24.7亿美元,增长41%;2003年大幅度增长,达到79.3亿美元,剧增221%。2002年之前,我国出口的主力是中小型汽摩配企业,产品的出口是以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为主,2002年,制动器及零件出口4.3亿美元,铝制车毂出口4.1亿美元,其他的比如汽车轮胎、散热器、离合器等出口量也比较大。2003年出口的主力是涉外企业,出口的产品是以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发动机及其零件、ABS等为主,其中,仅发动机及其零配件出口就达到65.3亿美元,并且绝大部分是由涉外配件企业制造,并返销回投资国。对于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而言,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产品还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品。从一般市场规律来看,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当然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我们还应该吸取国外经验,建立国内有实力的集团企业,并发扬集群优势,这样更能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3:试论中国制鞋业国际竞争策略

试论中国制鞋业国际竞争策略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鞋业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制鞋业强国,中国制鞋业如何改变单纯的OEM生产,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是制鞋业目前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制度、创立自主品牌、人才培养、信息化及政府和行业推动等方面对中国制鞋业的国际竞争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 者:郭萍 GUO Ping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惠州,516007 刊 名: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LUO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0(2) 分类号:F4 关键词:中国鞋业   国际竞争   OEM生产   竞争优势  

篇4:内蒙古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内蒙古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据统计,内蒙古人才资源状况并不乐观.内蒙古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面临很多问题,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入世的考验,内蒙古应尽快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极采取措施,推进人才资源的开发和能力建设:树立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资源的.新理念,加紧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扩大教育投入,积累教育资金,实施教育超前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从市场需求出发,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培养、引进并重,尽快建立起我区经济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突出地方特色,坚持人才开发紧贴我区实际,为培养“适地人才”而努力;普及信息网络知识;加强制度和机制创新,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育.

作 者:孔春梅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公共管理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刊 名: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年,卷(期): “”(3) 分类号:F124.5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   人才   科技进步   社会发展   教育投入   人才市场   适地人才  

篇5:新概念作文及策略研究

一、新概念作文的提出<?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历史进入了新的世纪,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科学技术,越来越需要创新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教育,而我国的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我们的教育压抑了人的个性,缺乏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往,教师在学生的眼里是“至高无上”的,教师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教材的规定是不可更改的,伟人的语言是真理永住的,“奴性”的文化,僵固的思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教育的模式上看,基本是管制式的,上级管下级,教师管学生,是“天经地义”。从课堂教学上看,教师是主体,教材是“圣经”,学生是“容器”。这样的教育体制何谈创新?

语文是科学文化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传播文化、交流语言、培养人性的重任,在这不断创新的时代里,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然而,过去的语文教育经历了风风雨雨,几经改革仍然没有摆脱重“工具论”的思想,没有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没有从人的本性上去探讨语文教学,作文也随之教育思想的保守,变得越来越工具化了,脱离了社会背景,远离了人文精神。

我们说作文是人的精神领域的再现,作文的价值不仅是在用语文,还是人性的自我挖潜和展示。那么回顾过去的作文教学,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材轻自主、重模仿轻创造、重写实轻想象、重课内轻课外、重规范轻自由等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人的主动发展。有人可能问,是不是就否定了传统的作文教学了?不,而是现在对作文价值认识的角度不同了,作文不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传递情感,开发想象力。我们需要做的是扬弃传统的作文方式,用新的理念去指导作文教学,其目的是弘扬人文精神,让学生快乐、轻松的学作文。

二、概念作文的基本理念。

新概念教学是对旧概念而言的,是对传统教学批判性的继承和发。新概念作文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的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概念作文要走进生活,关注现实,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学生能自由地表达真情实感。

新概念作文的基本理念是:

1、自主。

学生作文应该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阅读、生活、社会的实践,让学生自主命题、自主选材、自主组织语言。不讲究文体形式,自由表达。

2、开放。

以前的作文多是教师命题学生做,而且有严格的规则。不仅要求作文的形式美,而且讲究思想内涵。这样的作文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僵化了学生语言,导致学生说假话、说套话、说空话,失去了童真童趣。作文的实质是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用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表述出来。小学生作文不能理解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应看成是可交际的文字语言,只要反映他们的儿童情趣儿就可以了,所以,作文教学必须改变为作文而作文的观念,作文教学要走开放的道路。既作文内容、作文形式、作文过程、作文方法、作文途径、作文评价的开放。

3、创新。

学生写作文要经历一个语言的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由于积累、经历、体验、感受不同,所表达的内容和语言形式也不同的,所以不应拘于规则和限制。允许语言内容的创新(不是不符语法要求的创新),允许思维价值的创新,允许写虚构的事物(但不是胡思乱想)。鼓励写想象中事物,可以异想天开。文体的表达形式多样性,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追求统一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建构。一般的要求是在初写阶段只要话题明确既可,放任学生,自由的发挥,逐步感悟写作技巧。

三、新概念作文的教学的途径

1、生活体验中教会学生作文。

作文既是生活,生活既是作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生活化,回归了自然,回归了主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这广泛的空间里吸纳独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形成态度,认识价值。学生能把生活中现实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是作文的所在。例如让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参观、访问、游览等形式,这些都是作文材料的来源。

2、在游戏活动中教会学生作文。

儿童有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应顺应儿童的心理,构建作文过程。游戏活动是他们的乐园,游戏不仅使他们情绪盎然,而且感悟深刻,他们乐于把游戏的过程介绍给他人,乐于把游戏的情趣表达出来与他人共享。例如《掰手腕》、《下象棋》《放风筝》。

3、在观察想象中教会学生作文。

不会观察,不会想象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障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会观察的方法。观察能力来自于实践,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条件、手段、背景。只观察不想象也不能表达丰富的情感和独特思想,因此要做到观察和想象的密切统一。例如写一种花,学生按次序,抓特点,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就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在这创造的过程想象尤其重要。想象对于学生来讲不是很难的,而是我们过去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和规范,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教会学生想象首先让学生敢想,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联系,这样才能使想象丰富起来。

4、在阅读实践中教会学生作文。

阅读是学生作文的积累、感悟、体验、迁移、模仿。因此不可忽视阅读实践的过程,要让学生边读书边领悟,渗透作文方法的指导,做到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例如,学习《荷花》一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荷花的写法写另一种花;补充课文的情节,续编故事结尾等都是练笔的好方法。

5、在合作互动中教会学生作文。

过去的作文教学多独立少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他们的作文思路变得狭隘起来。现在强调,作文也应体现对话的过程。学生对问题、对事物、对现象的理解,需要有一个交流的过程,通过讨论各自的见解,相互促进,相互启迪,相互沟通,从而更好地学会表达语言。例如,写《夏日的夜空》,让学生针对夜空的景色展开讨论,学生对天色、星星、月亮、云朵有不同的感受。如月亮在不同学生的眼里变的丰富多彩,他们描述月亮的特征,想象月亮的情感,创造月亮的童话,他们的对话虽是支离破碎,但富有情趣,打开了思路,激发了写作欲望。

合作互动应体现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6、在社会交往中教会学生作文。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人与人的交往,使学生对现实、对生活、对价值的认识不断的改变和加深,让学生把社会的体验表达出来,这就走向了与做人相结合的道路。社会的交往,是情感的交往,是做事态度的交往,是价值取向的交往,因此作文应重视交往的过程。例如,有的学校搞联校活动,把农村的孩子接到城里来,感受城市的生活。再把城市的孩子送到农村去体验农民的辛苦,在这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生成了独特的体验。学生很愿意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既反映了作文的真实,又反映了人生的态度。

7、在问题探究中教会学生作文。

更多推荐

内蒙古纺织工业国际竞争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