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课文妈妈睡了课堂实录,本文共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语文课文妈妈睡了课堂实录
语文课文妈妈睡了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师: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生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师: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生自由读文)
进行集体交流。
生1:老师,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很累。我是从“妈妈的呼吸那么深沉,又那么均匀。”看出来的,说明妈妈睡得特别香。这是因为她特别累。
生2:老师我不明白“深沉”是啥意思?
生1马上回答:“深沉”就是睡得特别香。就像这样(表演)。
师:**同学通过表演,让我们知道了睡梦中的妈妈“呼吸很深沉。”
生2:我还不懂“均匀”是啥意思?
师:你不懂呼吸均匀是啥意思是吗?那呼吸不均匀是啥意思,我们一起来做做。
生表演“呼吸不均匀”
师:那呼吸均匀呢?
生再表演“呼吸均匀”。
师:对了,这就是“呼吸均匀”你们看妈妈睡得多香啊!还有哪儿?
生3: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这可以知道妈妈很累,就是妈妈干完这个,干那个。
师:(圈出“好多活”)根据你们的观察,妈妈都可能干了哪些活?
(生自由回答。)
师:是啊!妈妈多累呀!
生4:老师,我从这里也能看出妈妈很累,“窗外,小鸟儿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这么多的响声,妈妈一点儿也听不见,说明她太累了。
师:妈妈这么累,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那么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呢?谁来试试?
师找学生读(刚开始)说:这么大声会把妈妈吵醒的,小点儿声。(听候评议)你读的很好,如果再把这些词语读的突出一些,就更能体现妈妈很累,你们再读读试试。
(学生练读后再指名读。)
师:我们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我是从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知道的,因为“明亮的眼睛”就是又大、又黑、又亮,有这样的眼睛一定很好看。
师:你说的真好,抓住了这个词语就能看出妈妈很美丽,谁能向他这样也来说一说。
生2:老师我从“弯弯的眉毛”也能看出妈妈很美丽,因为弯弯的眉毛就像小月芽似的,特别好看。
生3:我从“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可以看出妈妈很美丽 ,因为妈妈在睡觉的时候脸红扑扑的,就像大苹果,再加上弯弯的眉毛就更美丽了。
师:妈妈真美丽。
生4;老师,我从“妈妈的嘴巴微微张开着,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这里可以看出妈妈很爱孩子,因为妈妈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总唱催眠的歌谣。
师: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这种美比外表的美更美。
生5: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课文上写着“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眉毛都是长在脸上,这为写睡在脸上呢?
师:我们都来想一想,是“弯弯的眉毛也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好呢?还是“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好呢?
生:“睡”好,因为妈妈睡了,眉毛肯定也不动了,就像睡着了似的。要是长还可以动呢。
师:你说的真好,这样就显得睡梦中的妈妈更美丽了,你们看,这个小朋友用词多准确呀!
师: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呢?谁来试试?
指名读后,师评议:听你这么一读,我感觉妈妈长的一般,不能说真美丽。谁能读出妈妈真美丽?
再指名读后,师:他读得好不好?都像他这样读一读。
(全体学生练读。)
师:我们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累,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课文里看到了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但是我不懂“慈祥”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懂吗?
生1:老师我知道了,“慈祥”就是脸上带着笑。我爷爷就很慈祥,他总是笑眯眯的。
生2,老师,我也总笑眯眯的,是不是我也很慈祥?
生们立刻回答不行。
生3:我爸爸告诉过我,“慈祥”是说老人、长辈的。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
师:那课文中慈祥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
生读课文后回答。
生1:睡梦中的妈妈嘴角、眼角都带着笑意,很慈祥。
生2:妈妈睡觉的时候,还想着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师:说的真好,在孩子心中,这样的妈妈多慈祥啊!
篇2:小学语文课文妈妈睡了课堂实录
课文妈妈睡了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师: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生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师: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生自由读文)
进行集体交流。
生1:老师,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很累。我是从“妈妈的呼吸那么深沉,又那么均匀。”看出来的,说明妈妈睡得特别香。这是因为她特别累。
生2:老师我不明白“深沉”是啥意思?
生1马上回答:“深沉”就是睡得特别香。就像这样(表演)。
师:**同学通过表演,让我们知道了睡梦中的妈妈“呼吸很深沉。”
生2:我还不懂“均匀”是啥意思?
师:你不懂呼吸均匀是啥意思是吗?那呼吸不均匀是啥意思,我们一起来做做。
生表演“呼吸不均匀”
师:那呼吸均匀呢?
生再表演“呼吸均匀”。
师:对了,这就是“呼吸均匀”你们看妈妈睡得多香啊!还有哪儿?
生3: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这可以知道妈妈很累,就是妈妈干完这个,干那个。
师:(圈出“好多活”)根据你们的观察,妈妈都可能干了哪些活?
(生自由回答。)
师:是啊!妈妈多累呀!
生4:老师,我从这里也能看出妈妈很累,“窗外,小鸟儿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这么多的响声,妈妈一点儿也听不见,说明她太累了。
师:妈妈这么累,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那么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呢?谁来试试?
师找学生读(刚开始)说:这么大声会把妈妈吵醒的,小点儿声。(听候评议)你读的很好,如果再把这些词语读的突出一些,就更能体现妈妈很累,你们再读读试试。
(学生练读后再指名读。)
师:我们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我是从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知道的,因为“明亮的眼睛”就是又大、又黑、又亮,有这样的眼睛一定很好看。
师:你说的真好,抓住了这个词语就能看出妈妈很美丽,谁能向他这样也来说一说。
生2:老师我从“弯弯的眉毛”也能看出妈妈很美丽,因为弯弯的眉毛就像小月芽似的,特别好看。
生3:我从“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可以看出妈妈很美丽 ,因为妈妈在睡觉的时候脸红扑扑的,就像大苹果,再加上弯弯的眉毛就更美丽了。
师:妈妈真美丽。
生4;老师,我从“妈妈的嘴巴微微张开着,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这里可以看出妈妈很爱孩子,因为妈妈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总唱催眠的歌谣。
师: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这种美比外表的美更美。
生5: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课文上写着“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眉毛都是长在脸上,这为写睡在脸上呢?
师:我们都来想一想,是“弯弯的眉毛也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好呢?还是“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好呢?
生:“睡”好,因为妈妈睡了,眉毛肯定也不动了,就像睡着了似的。要是长还可以动呢。
师:你说的真好,这样就显得睡梦中的妈妈更美丽了,你们看,这个小朋友用词多准确呀!
师: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呢?谁来试试?
指名读后,师评议:听你这么一读,我感觉妈妈长的一般,不能说真美丽。谁能读出妈妈真美丽?
再指名读后,师:他读得好不好?都像他这样读一读。
(全体学生练读。)
师:我们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累,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课文里看到了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但是我不懂“慈祥”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懂吗?
生1:老师我知道了,“慈祥”就是脸上带着笑。我爷爷就很慈祥,他总是笑眯眯的。
生2,老师,我也总笑眯眯的,是不是我也很慈祥?
生们立刻回答不行。
生3:我爸爸告诉过我,“慈祥”是说老人、长辈的。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
师:那课文中慈祥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
生读课文后回答。
生1:睡梦中的妈妈嘴角、眼角都带着笑意,很慈祥。
生2:妈妈睡觉的时候,还想着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师:说的真好,在孩子心中,这样的妈妈多慈祥啊!
小学语文复习总结
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以书为主,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抓住《语文园地》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复习策略:
复习难点是帮助学生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指导学生能够用部分生字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组词,从而达到积累语汇的目的。
(1)汉语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字:看拼音写字词,形近字辨析组词,多音字(组词,在句子中选择字音),总结易错的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独体字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复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等)。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音近字。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偏旁,来判断它们的用法,重在引导学生在运用和积累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用法。结合具体的语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或者进行一些口答或者书面的填空。
(3) 词语:反义词、近义词、填合适的词(数量词、词语搭配)出现形式有:直接填空、连线、在句子中填写。拓展积累词语:你能写出这样的词语吗?(四字词语、AABB式,ABAC式,ABB式)
(4)句子:加标点、造句、被字句和把字句、比喻句。通过把句子写完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话,以达到让他们写一句完整话的目的。
(5)古诗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填空或会默写。
(6)阅读:数句子和自然段。按要求画有关的句子。(注意画准、画全。)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要找到有关句子注意标画,写正确。)选择文中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或正确的字,选择恰当的词。词语搭配、找近义词、反义词。(连线、填空)加标点符号。拓展(如:你想对文中的##说点什么?)注意抓住主要人物说,句子要通顺。
(7)看图写话:重点指导学生如何看图。单幅图看图写话:抓住图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最重要的是抓住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当时会说什么,神态怎样。(由图展开想象。)[本册的写话复习,重点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仔细观察画面,弄懂图意。积累一些句式,如:谁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并能运用指定的句式来写话。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认真检查写好的句子,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立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练习巩固。
篇3:大海睡了课文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海边吗?说说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指导学生说自己曾经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小朋友刚才说的都是白天时看见的大海的样子。你们想不想知道夜里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课题』 大海睡了
指导读音 (海,睡)。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准确。
我的十分钟: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音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夜里 她们 抱着 明月 背着 那个 大海 睡了 玩闹 睡觉
认读 ,正音 :前鼻音:闹 ,那 边音:里
轻声:着 翘舌音:睡 , 着
整体认读音节:夜 , 月
『出示』不带注音的生词。
夜里 她们 抱着 明月 背着 那个 大海 睡了 玩闹 睡觉
自主练习
四人小组学习,要求读准确。
采用多种方法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4、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四人小组学习课文,数数课文共有几句话。
▲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
▲『出示』图。
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指导学生说:蓝蓝的天空上挂着弯弯的月亮,星星一闪一闪的,大海静静的,还有海鸥在翱翔……)
三﹑ 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 引导孩子感受白天海风和海浪的特点。
△夜渐渐深了,风和浪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到了晚上才停止嬉闹,大海终于安静的睡着了,哪个小朋友为我们读第一句。
“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指导读好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夜深了,大海睡着了,熟睡中的大海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 这里的'“她”指的是谁?
△ 指导理解句子:大海好象一位慈祥的母亲,哄着孩子睡着了,明月映照在海里,就象躺在妈妈怀里的孩子,在妈妈怀中睡着了;星星映照在海面上,象是趴在大海妈妈背上睡着了的孩子。大海妈妈哄着孩子睡着了,她自己也睡着了,那轻轻的潮声就象是妈妈睡着时发出的鼾声。
▲指导读好第二句。
3、指导读全篇。
四、对比感知,激发想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课,利用多媒全展现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海风徐徐,大海翻滚起层层波浪,浪花飞溅,涛声阵阵,海岸边靠着鱼船,装满了鱼虾,海面上,海鸥穿梭,鸣声不绝于耳,夜晚,海面上传来了轻轻的潮声,月亮和星星挂在天空中,星星一闪一闪眨着小眼睛,多美呀!通过画面的对比,使学生感受白天与夜晚大海两种不同的美,白天的大海风儿追逐着浪儿,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个慈祥的母亲,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不同的画面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
五、音乐渲染,营造氛围。
本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轻柔的潮水声,目的是营造宁静、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走入诗境,在指名学生朗读时,为学生配上轻轻的潮水声,让学生能更好地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现大海的静谧、温柔,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篇4:课文大海睡了解析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海的温柔可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写生字“月、背”。
重、难点:
1.体会大海的温柔可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月、背”。
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年夏天,我去海边走了一趟,今天我给你带来了几张大海的照片,你想不想看啊!那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丽的照片吧!
图片1:平静的大海一望无际。
图片2:浪花轻轻拍打着岩石。
图片3:蔚蓝的天空,蔚蓝的大海,多么迷人!
图片4:波涛滚滚的大海,让我们感觉到它的伟大力量!
图片5:阳光轻抚的海面,又是多么轻柔!)
觉得这些照片美吗?
是啊,真是美丽极了!白天,风儿追逐着浪花,浪花开心地笑了。那么夜晚呢,夜晚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海,看看夜晚的大海是怎样的情景。
二、精读课文:
(一)、(课件出示:大海睡了)
你的“睡”字读得真好,真轻!
(二)、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到第112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把每一个字都读准了哦!你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的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平静的、安宁的)说的真好!深夜里的大海是多么安宁啊!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读出这种感觉呢?
(三)、(课件出示: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大海睡觉了)是啊!大海已经睡觉了,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啊?(轻轻地)
那咱们就一起把这句话轻轻地读一遍,注意别把大海吵醒啦!
(四)、读的真好!大海啊,睡得可香啦!那她是怎么睡的呢?读一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她”指的是谁?(大海)
(五)、(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读得要有感情!这里面一个“抱”字,一个“背”字,你感觉大海像谁呢?(妈妈)
是啊,大海妈妈“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多么慈祥温柔啊!抱着月亮宝宝、星星宝宝,大海妈妈终于睡着了,睡得那么甜,甚至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六)、(课件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轻轻的”读得很好。)你读得真轻,真有感情,比我读得好。现在就请你来做我们的小老师,领读吧!
我们知道,“鼾声”就是打呼噜的声音,那在这里,“鼾声”指的是谁的声音呢?(潮水的声音。)说的真好!把大海妈妈轻轻的潮水声比作是睡熟的鼾声,多么可爱啊!
三、指导写字:月、背
1.认读生字卡片:月、背
2.谁来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月”
3.观察真仔细!可是细心的小朋友也发现了,“月”和“背”下面的“月”有什么不同啊?
(“月”的第一笔是竖撇,而“背”下面的“月”第一笔是竖)
教学随想:
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小诗,描述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反复地朗读中感受深夜大海的温柔、宁静与可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丰富自己的感情。
篇5:《大海睡了》课文教案
《大海睡了》课文教案
文章摘要: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大海睡了》教案之三,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设想:
《大海睡了》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首诗歌。全诗共8行两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一、
诗歌不长,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读来琅琅上口。学生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说明他们对词句的意思已基本理解,思想情操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另外,朗读既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既然理解力要靠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既然朗读又是理解内容的有效方法,就要动用指导朗读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而应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大海夜景,一个读字应该贯穿始终。但强调读,不等于盲目地多读,什么时候读,是读一段还是读几句?采取什么形式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都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以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几遍,达到读正确、读通顺,再通过教师的指点,让学生读出停顿,从而读流畅整首诗。接着,通过指导看图,让学生在学会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同时感受大海夜晚的宁静和美丽,然后通过读书把这一份感受表达出来。在想像中指导朗读,理解字词,在朗读中对照画面,体会诗境。最后做到熟读成诵。
二、
语文学习不等于学习课文,因此,对课文的教学也不应仅仅局限在课文本身,要尽可能地拓宽开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本首诗描绘了大海睡了的美,那么,大海醒了的景象该怎样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呢?学生对此定然会很感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共同作诗,进行句式的迁移和文字的训练,学生思维火花不断闪烁,在语言运用的同时领略了大海不同情态的美。而交流的过程更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学科融合将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除了教师范读时进行音乐的渲染,创设了静谧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夜晚大海的美景外,在课外延伸时还布置了画一幅大海醒了的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把诗、画巧妙地融为了一体,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艺术的美。
另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感悟语言文字,更能让学生通过美丽的画面,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加深对大海夜晚沉静之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范读导入
1.小朋友,你看见过大海吗?能说一说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吗?(学生交流发言)
【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伊始应调动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经验,让他们畅谈对大海的感受,从而引发对夜晚的大海是怎样的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2.师描述:一望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浪花翻滚,气势大极了。那么,你想看看深夜里熟睡的大海吗?
(映示深夜的大海图)
3.师配乐范读课文。
【月光下宁静的大海画面、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以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为学生感受大海夜晚的美创设了情境。】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诗。(板书:9、大海睡了)
二、自读诗歌,读准读畅
1.你喜欢这首诗吗?请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句话。
2.指名说说共有几句,请两名学生分别读第一、第二句。
3.学生评价、正音:背(bēi)着
不闹(nào)
睡(shuì)觉(jiào)
4.读整首诗,读出停顿。
【把诗句读准、读畅是读好的前提。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舍得花
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读得不够到位的音,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三、细读诗歌,入情入境
1.大海睡着后是怎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映示画面,指导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画面,感受大海的宁静和美丽。
2.夜晚的大海多静啊!你能读好第一句吗?
⑴练读这一句。
⑵指名读,评议。
师相机描述:海风和海浪多像玩累了的孩子呀!到了晚上,他们停止嬉闹了。大海就像一位年轻的母亲,安静地睡着了。
⑶各自读好这一句。
3.读好第二句。
⑴妈妈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能想一想,然后告诉大家吗?相机理解抱着、背着。
⑵大海也像妈妈一样,哄着自己的宝宝睡熟了,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⑶带着这一份温馨的感觉各自练读第二句。
【把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基调,训练语感。】
⑷表演读第二句。
⑸师映示画面并指点:圆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大海妈妈的臂弯睡着了。大海妈妈也哄着孩子睡着了,发出轻轻的、均匀的鼾声。这是多么美妙的想象呀!
4.连起来读这两句。
5.配上音乐齐读。
6.试着背诵这首诗。
四、句式迁移,拓展延伸
1.多么宁静的大海啊!你能想象一下早晨睡醒后的大海是怎样的吗?我们一起来仿照大海睡了写一首大海醒了。
2.教师引导写好第一句,小组合作完成第二句。
3.交流。
诗歌参考:风儿闹了/浪儿笑了/清晨/大海醒来了/她迎着
朝阳/她对着晴空/那汹涌的涛声啊/是她欢乐的歌声
【诗歌的创作需要想像:只有脑海中有了丰富的表象,才能把画面转化为
语言。诗歌的创作需要合作: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诗歌的语言在合作中完善。】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读音,给生字组词找朋友。
2.自学生字书写笔顺,逐个书空。
3.交流学习心得。你记住了哪个字,把方法说给大家听;提醒大家哪儿书写时特别要注意。
4.师指点:她的第一笔是撇点,不能写成两笔;月字第一笔是竖撇,不要写成竖。
5.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六、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布置课外作业:充分发挥想象,仿照课文插图,画一幅题为大海醒了的画。
篇6:课文《日记》课堂实录
课文《日记两则》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
(一)教案设计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读的训练和指导,运用“读书——说话”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故事,通过“读书——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妈妈和我对苗家小姑娘的那份“爱心”,学生在表达、争辩中认识和体会人物。
(二)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的第一感受是要想办法使他们有内容可写,我觉得写日记也一样,只要有了内容,剩下的就好办多了,怎么样让孩子写日记有内容呢?我就想到了把平常看到的东西拿到课堂中来,作为具体的教学材料。蒋锞沅同学是我们班的一个很有个性的男孩,非常聪明,爱动脑,敢提问,发言大胆,知识面广,但行为邋遢,作业拖拉,字迹潦草,不知道整理书包。于是我就把他拿到课堂上来作为写日记的材料,学生就感到有话要说了,觉得写日记原来就这么简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人为乐的意识。
(三)情感目标
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写日记。
教学重点
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写日记。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人为乐的意识。
教学媒体
(一)让学生课前读通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二)通过调查、访问、查资料等了解日记是怎么回事。
(三)日记格式图。
(四)准备日记本。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写两个字,你了解它吗?(师板书:日记)
生1:日记。
生2:把做过的事情记下来。
生3:把一些好事写下来。
生4:把我们出去游玩过的地方写在本子上。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揭题:24 日记两则,并板书)
(二)读书——说话
师:现在我们读课文,老师对小朋友读书没有很多要求,我也不问你问题,什么问题也也不问。只有一个要求:读完了,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说什么呢?说你的感想,说你的理解,也可以说你的疑问。行不行?
生:行。
师:咱们试一试,以后养成一个习惯,读完了就应该有话要说。好不好?那接下来我们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呢?还有一个情况,老师认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一读书就要拿起笔来。现在开始读,怎么读都行,默读可以,朗读可以,两个人一起读也行,小组一起读也行。
(生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还想读吗?真好,好孩子就喜欢读书。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读,读完了你们就坐下,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站起来,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举手的同学读第一、二段)
师:好,想读的站起来,你们接着读第三、四段。
(生读这两段)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动作慢了点,刚才没有争取到机会,现在请没有读过课文的同学站起来,把机会让给你们,你们要不要大家帮忙啊?
生:不用。
师:好,刚才读的同学都坐下,你们几位读第二则日记开始!
(生读第二则日记的第一段)
师: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生:我是全班读的最好的!
师: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我们请她读最后一段。
(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读得真不错,好,现在谁想说话呢?想说就举手。
生1:第一段有一个字不认识。
师:这个不认识的字你作上记号了吗?
生1:我圈出了。
师:非常好,把难读的字圈出是个好习惯。同桌愿意帮他吗?
生2:我愿意。那是个“投”字,“tóu”。
生3:课文中说,今天是我的节日,我想问是什么节日?
师:哦,这个同学提了个问题,我想,这问题暂时先记下,等会你就明白了,行吗?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生4:在第一则日记中,我做的梦是梦见自己穿上了摆在商店里的那条白纱裙,很漂亮的。
师:那么,课文中的我梦想成真了吗?结果妈妈送我什么礼物呢?请同学拿起笔画出妈妈给我的礼物。(师板书:穿上白纱裙)
(学生边读边画)
生:我的梦想没有成真,因为妈妈的礼物是一条粉红色的布料连衣裙,一个红书包,还有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就是没有我心爱的裙子。
师:应该说是“她”,而不是“我”。谁能正确的说呢?
(指名同学继续讲)
师:她的梦想没成真,结果心里真不是滋味,哪里能看出来?谁能读出感情?
(生读最后一段,师板书:不高兴)
(三)指导写字
师:同桌互读要求写的8个字,并说说可以组成什么词?
(同桌互相检查)
师:有困难吗?
生:没有。
师:考考同学,这8个字可分成几类?为什么这么分?
生:按偏旁可分为4类:女字旁为一类,日字旁为一类,有“分”字的“份、粉”为一类,“读”字为一类。
师:非常好。老师先范写“姑、娘、妹”。
(师范写,提醒学生女字旁的横变成提,生先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同样方法指导书写“昨、晴、份、粉、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是读书——说话,这节课我们是读书——提问,来个问答大挑战,行吗?
(二)读书——问答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则日记,读完后,请围绕课文内容,你能对其他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一个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哪个同学来提问?
生1:阿英妹妹是个怎么样的人?
其他组回答:阿英妹妹是苗家小姑娘,家住贵州山区。
补充:她很勤快,帮妈妈干活,也很好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
生2问:你认为妈妈小气吗?
其他组回答:妈妈不小气。她一直寄钱帮助阿英读书,穿的衣服和路费也是妈妈寄去的。
补充:六一节那天,妈妈也买了连衣裙,一个红书包,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也送给阿英的,所以妈妈不小气。
生3问:第二则日记中的我做了一个什么梦?
其他组回答:我梦见妈妈带我去买那条裙子。我没让妈妈买。我把钱省下来买书送给苗家小姑娘。
(三)学习日记格式
师: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1;第一则日记开头写了6月1日,星期五,阴。
生2:第二则也写了这些。
生3:我认为写日记要写名、明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怎么样。
师:同学们真行,是的,日记比以前学的课文开头多了日期、星期和天气,但没有题目。
(四)练习写日记
师:你觉得我们班的谁最聪明?
生1:蒋科沅,因为他上课爱动脑,常常举手。
生2:可他有一点不好,有时要欺负我们。
生3:他作业不按时完成,字写得很潦草。老师也常批评他。
生4:他很大方的,彩色笔、铅笔常借给我的。
生5:他笑起来眼睛很好看,象一条缝。
生6:他的眼睛笑起来象二个弯月亮。
生7:他还有一点不好,东西不整理的,常常是周颖帮他整理的。
师:你自己说,同学们说的对吗?坏习惯要改正哟!接下来把刚才同学们讲的话用日记的格式记下来,就成了日记。试一试,写一写,行吗?先写他的外貌,接着写他的聪明,最后写他的不好的地方,按这样的顺序,开始。
(生写日记)
(五)展示日记
(六)板书
板书
日记 梦想 心情
第一则 穿上白纱裙 不高兴
第二则 不买白纱裙
省钱买书 高兴
送给苗家小姑娘
爱心
篇7:理想课文课堂实录
理想课文课堂实录
理想课文课堂实录
一、引入
师:我记得我们班有来自金堂的同学,是谁呢?请举手(学生很奇怪)。今天我们学的《理想》的作者流沙河也是出生于金堂县(学生释然),今年61岁了,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是《草木篇》(老师板书,这时候响起学生纷纷拿笔的声音,师表扬:我听到一种美妙的声音)流沙河老爷爷的散文也不错,《读者》上登载了他好几篇文章。他现在是《星星》诗刊的编辑。我们来看看他写的这篇《理想》。
二、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个要求:“读准(字音)”,有具体方法吗?
生1:扫除字词障碍。
生2:借助工具书。
(学生自由读,查工具书,完后主动举手,待绝大部分举手,师进入下一步。)
2、全班齐读:
老师正音:远行(xíng 不是“航”) 玷污(diàn)
3、请一位学生读。老师问:那其他同学做什么?
(让学生自己说,边听读边做什么?共8位学生分别答:给节标序号、抓主旨、抓关键、抓感受,边听边思考课后问题,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3读。老师请同学评价:有感情,读得抑扬顿挫,读得好!老师又评:这位同学的评价具体,不错!
三、质疑
老师先问学生:现在大家对诗已比较熟悉了,是想先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受深的句子还是先质疑?学生举手表决先质疑。
生5问:第六节,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
生6答: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获得理想就得牺牲。
师问:比如牺牲什么?
生6答:比如我们学习要有好成绩,就要牺牲一些休息时间,玩的时间。
师问生5:这个回答你满意吗?
(生5摇头表示不满意,众生笑。)
师请大家再思考。
生7答:只有牺牲才能获得,就象老师讲过的得失,有失才有得,这“失”是付出,是牺牲。
(全班鼓掌。)
生8问:第八节,为什么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生9答:有理想的人是成功的人。
师问:还有没有其他理解?
生10答:有理想才去奋斗,奋斗才会成功,奋斗(的人)是大写的人。
生11答:秦牧的散文中我读到过,大写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师肯定并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有理想的人能为集体、为社会作贡献,相比平庸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
生12问:第八节,为什么“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生13答:如古代的岳飞,他是忠厚者,却遭到陷害。
师表扬: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具体,又有说服力,希望大家学习。
师问:有没有不同意这句话的`?
生14答:有,忠厚者遇到挫折时,如果能克服困难,就不会遭遇不幸。
生15答:“常”字不一定,忠厚者不一定常遭不幸。
师:老师同意你的看法,这个“常”字有失偏颇,显得有点绝对。我们就是要敢于怀疑,名家经典也非完美,权威也未必都对。
生16问:第十一节,为何“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生17答:英雄由于骄傲,失去理想,没了目标,不再努力,就变成平庸的人。
师:说得真好!就拿我们班说吧,大家都各有特长,小学阶段在一定范内也算个小小的“英雄”了,但升入了初中,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如果不迅速设立新目标,树立理想,也会蜕作庸人。来,我们一块把这句诗背诵一遍。
生18问:第九节:为何“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生19答:因为每个人只要有理想,就有了方向,就可以通过努力成功。
生20答: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理想。
(全班鼓掌。)
生21问:第九节,“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怎样理解?
生22答:理想是一个跑道,即使人跑岔了道或跑偏了,理想会召唤人走上正道。
生23问:第十二节,为何“理想开花,桃李会结甜果;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
生24答:我联想到《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眼睛”。
师表扬:这位同学能展开联想,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学以致用,大家要学习!那我们来比较朗读这两节诗。
(全班齐读两节诗。)
师:我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质疑就到这里。
四、感受品味诗文(以读为主要方式)
师:通过质疑,大家理解了诗意。现在,请找出你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如果能简单说出理由,不架空,最好!架空是我们说话作文尤其要摒弃的。
生25:我最喜欢第一节,因为读起来语气很顺畅。
(师肯定,请生读。)
生26:我最喜欢第二节,告诉我们理想是会改变的。
(师肯定,请生读。)
生27:我最喜欢第四节和第一节,用了好多个比喻,用得好。
师:我和你有同感。那同学们能不能仿照这个“理想是 , ”的句式造句?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许多学生下位,参与相当积极,过一会儿,学生陆续举手,回到座位。)
生28: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生29:理想是太阳,给我们阳光。
生30:理想是翅膀,让我们飞翔在成功的蓝天。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是说得这么快,如何边听边快速做笔记呢?对,记关键词如“钥匙、太阳、翅膀”。
生31:理想是水分,灌溉我枯干的心灵。
生32:理想是种子,让我们收获成功。
师:说得好,种子需要浇水施肥才能成长,理想,需要努力付出才能实现,这个比喻很妙啊!
生33:理想是汽车,载我们通向成功。
师:如果没有汽油怎么办?众生笑,所以需要不断加油才能实现理想!
生34:理想是路标,指引我们前进。
师:同学们的想象丰富,仿句做得不错。我们继续品读课文。
生35:我最喜欢第六节,这一节讲理想敲碎“黄金梦”,是告诉我们不能好高骛远。
(师肯定有一定道理,请生读。)
生36:我最喜欢第七节,耐人寻味。
师:你寻味到了什么?要说具体。
生36:人被误解时,有寂寥,有误解,有酸辛,这种情感体验是复杂的。
师:你能不能读出这种体会来?(生读,全班鼓掌。)
师:大家鼓掌,因为他读得好,好在哪?对,读出了语气,读出了感情。“读出感情”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学生热情高涨,还有许多人举手,教师变换方式。)
自由组合,自己选喜欢的诗节,自己分组并设计表演朗诵:
(学生十分踊跃,纷纷下位活动准备,几分钟后,各组陆续举手回位)
第一组:齐读(师请生评价,是否有感情,读出了语气。)
第二组:分角色读(师未作任何提示,学生创新,自己分角色读,并且各自讲自己喜欢这段的理由,师及时表扬这创“新“之举及具体说理由这一好作法 。)
(其中有一学生由于紧张,几次说都不顺畅,下面略有骚动,师说:我想提个建议,每个同学上台时,都多少有点紧张,像前天大家上台推荐好书,都有体验吧?那么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生说是鼓励。师问,那最好的鼓励方式是什么?是安静,倾听,等待,鼓掌。全班顿时安静,师鼓励该生慢慢想,慢慢说。众生等待。该生略思考勉强说出几句,老师和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
(这时学生热情更高,纷纷举手要上台表演。师很自然的布置活动作业:下周二举行诗朗诵比赛。)
五、勾划积累好词语句
学生作勾划汇报:
生37:我积累了“洗濯、寂寥、绝处逢生”三个生词。
生38:我积累了“坚贞、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三个好词。
师让生用“可望不可即造句。并引导:要造句,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你们有办法知道的,是什么?对,借助注解,这是一个好习惯。(生造句略)
六、作业
1、用“洗濯”、“诅咒”、“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及”造句。
2、仿“理想是 , ”句式造句。
3、准备朗诵比赛。(可自己找适合的音乐自己编排。)
更多推荐
语文课文妈妈睡了课堂实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