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佛说道 感悟人生,本文共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谈佛说道 感悟人生

谈佛说道 感悟人生 -资料

佛说,放下才能解脱,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的心灵,而不是当下的生活。如果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一种超然的人生。

有些事之所有放不下,是因为心中有太多杂念。想要祛除杂念,就要心中保持一片清澄,让杂念没有滋生之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放下”的境界。

只要我们日日更新,时时自省,就会摆脱世俗的困扰,清除心灵的尘埃。所以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不论我们身处何地,都能够保持一份安静平和。

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我们不必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毕竟我们喜爱一种事物的初衷,并不是因为失去它时要伤心。人生中的很多东西既已经失去就让失去吧。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从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束缚,给自己减压,从而让自己活的轻松,活的快乐。

一个人能达到心静的境界,就不会迷茫,可很少有人做到,因为这世上有太多的诱惑,

资料

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开世间之事,但有一点是要做到的,那就是不要外界环境所干扰。

不但要站得高还要看得远,快乐在远处等你。

佛说,昨日已去,明日是谜,面对今朝我们应尽力,快乐来自施与,烦恼来自要求。要修身养性,经常打扫自己的.心灵,给心灵一方净土。

人生中总有酸甜苦辣,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喜怒哀乐。因此,我们应顺其自然,遇到快乐的事情就该开开心心,高高兴兴的,而如果遇到不幸的事情叫叫苦,抱怨抱怨也是应该的。人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刻意隐瞒,只会让快乐失去意义,让痛苦更加不堪。

是阿,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年光阴。从娃娃呱呱坠地起,从懵懂无知的孩子,到青春萌动的少年,在经历数十年的寒窗苦读,我们真正做事创事业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如果想铸就辉煌的人生,那么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此过程中,人们应该思考,自己的人生该怎样度过,不求达显于世,但求人生无愧。在世上的短短数日,希望世间人都能快乐的度过,都能豁达于人生,这是我一个普通人的美好愿望,希望世间人都能以和善待人。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这些重担与压力,使很多人生活的非常艰苦。在必要的时候,放下不失为一条解脱之道。

篇2:-《谈佛说道悟人生》读后感

-《谈佛说道悟人生》读后感

――《谈佛说道悟人生》读后感   秦鸣霄   与它偶然的邂逅,给了我近几日的充实与慰藉。工作之余,断断续续,慢慢品味,终告捷。 初拿到手中,“看透、放下、自在、随缘”几个平常字,且字字入心。情感、利益、事业、修身、修为、修性,哪一方面我们不曾涉入,但屡屡将自己沉囿于悲忧低落的圈套中。看了此书后,真想对自己说,换条路,换种心态走走. . . . . . 许许多多的寓言、故事在平日里,我们也有些接触,但日子已久就抛到了脑后。时至今日,有机会来了次系统的学习,它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在自己面前给自己上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纷呈的课。娓娓道来,浅显易懂,却富含哲理与道理。真的是有所感,有所借鉴,有所发现,并从中得到了启迪。为自己的心灵点了灯,着实帮自己找到了内心的那份久违的安宁与快乐! 仔细想想,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是否有时由于放不下一些事而徒增烦恼? 佛说,放下才能得到解脱。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的心灵,而不是当下的生活。如果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的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一种超然的人生。 佛说,是你的,终归属于你,不是你的,你怎么都得不到。正当的争取会得到属于你的东西,不正当的争取会败坏你的人品。即使一时得到了,也终会失去,而且还会失去其他更多的东西。 佛说,摒弃贪欲吧,否则会万劫不复。贪欲会使人掉入自我毁灭的深渊。祛除贪欲要做到无所奢求,无所奢求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看透人生的出世态度。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有太多的诱惑,因而导致了人们太重的名利之心。我一向秉承的一句话是“不可不求,不可强求”。书中又一次给了明示,让人们以一颗纯美的灵魂对待生活和人生。要修身养性,经常打扫自己的`心灵,给心灵一方静土。 佛说,凡事都需要一个“忍”字,忍他人之不能忍,方为人上人。仔细想想,没有什么值得你生气的。莫要让怨恨占得一席之地。一个能宽容他人的人,必定也会得到他人的宽容,同时也会懂得宽容自己。 佛说,时刻看着脚下。自己的路由自己走,如果在走正道,要时刻看着脚下,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走偏,还可能会走上一条邪路;如果在走一条邪路,更要时刻看着脚下,调整前进的方向,走上正道。 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到处找别人提供建议,而是在不受干扰的地方,清理思路,享受生活,感悟生命。 佛说,别人能帮得了你一时,但帮不了你一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真正帮得了你一世,这个人就是你自己。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向别人求助,要学会靠自己救助自己。谨记:求人不如求己。 佛说,世上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之道,这个解决之道就是抓住问题的关键。有些事看起来之所以很难,是因为我们被问题表面所迷惑了,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 更多的忙碌,更多的寂寞,更多的悲喜,更多的无奈――种种不稳定的心绪占据了我们的心灵。 佛说,满足就是幸福。有所得而不知足的人,什么也不能使他幸福,而且他会一直在欲海里挣扎,惟有知足,才能常乐。珍惜你的所有,珍惜你眼前的一切,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佛说,不要屈服。这个对手可能是你的敌人,可能是你面临的困境,也可能是你自己。谁都会有倒下的时候,关键是你能否再站起来;关键是你面对输与赢的心态与姿态。 佛说,命运并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当命运不济时,我们需要去改变它。若想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不是改变别的,而是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佛与道的智慧,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岂是咱所能囊括与悟透的。只是看了点儿禅语,听了点禅音,用了点儿禅心,准备做点禅事。 愿心灵之灯长明!

篇3:季羡林谈佛

季羡林谈佛

佛教在印度的形成及发展状况是怎样的呢?季羡林是如何谈佛的?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在历史上,佛教曾经在印度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里流行过。一直到今天,它还在这些国家里不同程度地流行着。

但是,尽管古今中外研究佛教的书籍、文章已经是汗牛充栋,真正搔着痒处的却是绝无仅有。这大大地影响了我们对于这个有世界意义的宗教的理解。

恩格斯说过,基督教的历史起源问题是“我们社会主义者也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我想,对我们来说,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也是这样。下面我就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

佛教兴起时印度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

佛教兴起于公元前五六世纪。这时印度情况是怎样的呢?

雅利安人从大约公元前左右起从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侵入印度。他们先在西北部旁遮普一带立定了脚跟,然后逐渐向东扩展。到了公元前五六世纪的时候,他们已经到达了孟加拉或者更东的地方,他们的势力遍布整个北印度、恒河和朱木拿河汇流的地方,成了婆罗门教的文化中心。印度原有的土著居民有的被迫南迁,或者向北方和东方撤退;有的还留在原住的地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忍受着外来侵略者的奴役和压迫。当时印度正处在奴隶社会,这些人就是奴隶或者接近奴隶的人。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看,雅利安人显然低于本土居民。最近几十年来的发掘工作,证明了本土居民创造的所谓“印度河流域的文化”水平是相当高的。雅利安人继承了这种文化,与本土居民共同努力,加以发展。到了佛教兴起的时候,北印度早已由青铜器时代转入铁器时代了。

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原始居民多从事农业,而雅利安人则本是游牧民族,到了这时候,农业的地位也渐趋重要。农村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农村公社,土地是公有的,农业与手工业直接结合。手工业的分工已经比较精细,有各种不同的手工艺人。而且农村公社也似乎在手工业方面有了一些分工,有专门从事一个行业的村社。这就证明,商品经济已经很发达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工日益扩大。居民依其职业结成了集团,不同民族相互杂居,阶级矛盾和阶级分化日益加强。原有的氏族部落机构逐渐变成了镇压人民的国家机器。根据佛典的记载,当时在北印度出现了16个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摩揭陀(约当今天的比哈尔邦)、萨罗(约当今天的乌德)、阿槃提(约当今天的摩腊婆)和跋蹉(今阿拉哈巴德一带)。这些国家的都城都是宝货充盈,富庶繁华。这时候印度的许多产品,像细布和钢,都已名扬海外。古代希腊的许多历史学家都有所记载,海外贸易早已开始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雅利安人统治比较集中的地方,新兴的国家都是君主制。在婆罗门文化圈外,也就是在雅利安人统治薄弱或者还没有达到的地方,政治制度则迥乎不同。在这里没有世袭的君主,执政者名曰罗阇,是定期选举的,有点像古代罗马的执政。汉译佛典虽称之为“王”,实际上与王是不一样的.。西方学者一般把它叫做“共和国”,也只是说明与世袭君主制不同而已。这可能是氏族公社的残余,不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出生的释迦族就属于这个类型。

在这些国家中,阶级关系是什么样子呢?阶级关系表现形态之一就是所谓种姓制度。种姓共有四种:婆罗门(祭司、知识的垄断者)、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牧民、商人)和首陀罗(工匠等)。这种制度萌芽极早,但是最初并不十分严格。到了公元前五六世纪的时候,由于统治的需要,逐渐严格起来。在这方面,婆罗门卖了大力气,他们大肆宣扬,想把这种制度神圣化,加以巩固。他们把社会上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人民的权利、义务,甚至生活细节,都刻板地规定下来,不得逾越。四姓间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共食,把一个统一的社会拆得支离破碎。

婆罗门和刹帝利虽然是两个种姓,却是一个阶级,他们都是奴隶主。他们之间也有矛盾,但是一般说来是互相支持互相利用的。吠舍名义上与婆罗门和刹帝利同属所谓再生族,都是雅利安人。但是他们中间不断产生阶级分化的现象。少数人经济地位提高,变成了中小奴隶主,或者成为大商人,甚至官吏。绝大多数经济地位下降,沦为同首陀罗类似的人,处于奴隶边缘。如果从地域方面来看的话,西部是婆罗门当权,东部则是刹帝利当权。吠舍的地位在西部和东部都差不多。

至于首陀罗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人们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人说,他们是等级制的最下层,但毕竟还是自由民,与奴隶有所不同。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法经里面用种种方式强调前三个种姓与首陀罗的不同,可见首陀罗是不属于雅利安族的。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以后,原始居民一部分变为奴隶,从事家务劳动;一部分仍从事原来的工作,绝大多数是手工业者,以后又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变为各种工匠。首陀罗就是这一部分人,他们实际上是种族奴隶。

总结起来,我们可以说,种姓制度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混合产物。

篇4:佛的人生感悟的句子

1、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2、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3、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5、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6、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7、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8、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9、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0、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2、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13、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14、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5、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16、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17、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18、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19、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20、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21、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22、万法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23、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24、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25、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26、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27、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28、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9、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30、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31、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32、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33、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34、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35、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36、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37、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38、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39、地狱在哪里?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就像背负号草的人见到野火须走避一样……

40、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41、如果人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42、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3、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44、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45、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46、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47、出世间。

48、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49、苍生难渡。

50、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51、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52、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53、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

54、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55、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篇5:佛经典语录人生感悟句子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0.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3.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4.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7.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不可能修行。

23.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7.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9.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0.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31.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2.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3.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35.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6.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7.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8.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9.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1.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4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3.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45.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46.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7.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的人是愚者。

48.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49.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50.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51.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2.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53.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54.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55.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6.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57.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58.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59.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60.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

佛经典语录人生感悟句子

]

更多推荐

谈佛说道 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