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是阳历几号,本文共9篇,欢迎阅读分享。

篇1:端午节阳历是几月几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

端午节假期受人期待,那么端午节阳历是几月几号呢,端午节又能放假几天呢?今年端午节是6月2日,根据20端午节放假安排,休息时间为5月31日至6月2日共三天,是不是很给力?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年端午节阳历是几月几号?]

篇2:端午节是阳历几月几号?

端午节是阳历几月几号?

206月20日 农历 五月初五 星期六 端午节

端午节不在法定的4个高速免费假期里,所以高速不免费,国家规定的4个法定假期高速免费分别是,春节 清明 五一劳动节 十一 国庆节

年端午节放假安排时间表

根据中国国务院网站最新放假安排显示,今年端午节一共放假三天,从2015年6月20日放假至6月22日,不调休。其中6月20日为周六、6月21日为周日、6月22日为周一(补休)。

提醒:端午节不属于高速免费节日,所以这期间驾车出行高速不免费哦。

2015年端午放假安排日历表

为什么叫端午节 说法一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为什么叫端午节 说法二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为什么叫端午节 说法三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详解为五月初五什么叫端午节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书中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 “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篇3:端午节是阳历几月几号

关于端午节有很多个版本,但是从小时候的课本上来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从而得来的,因为屈原是在五月初五的这一天自己跳入汨罗江自尽殉国的。因为屈原生性正直,因此虽然忠事于楚怀王,但是却总是受到排挤,楚怀王死后又因为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后只能一身殉国,投入汨罗江而亡。

端午节是阳历几月几号

2016端午节阳历是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星期四。

端午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被称之为端阳节,端午节是属于中国汉族人民为了几年屈原的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有着诸多活动在端午节开始进行,会让你大开眼界。

6月9日至6月11日放假公休,共3天。

2016端午节休假方案:

方案①:206月9日星期四 6月10日星期五 6月11星期六 共放假3天 提示 6月12日星期天 正式上班

方案②:2016年6月7日星期二 6月8日星期三 6月9星期四 共放假3天 提示 6月10日星期五 正式上班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下面便有我来给大家介绍下湖南的端午节是如何过的。

在湖南,攸县的端午节是最有意思的,在攸县是孕妇,或者家里有钱的人就花钱置办酒水和食物,家庭比较困难的家庭就直接杀一只鸡和弄些酒,也就是感觉是很多家庭在一起过端午节,他们会用竹子去楮钱,并且把它放在龙舟的龙头上,以此来祈求平安,并且祈求顺利的生下孩子。

在湖南汨罗江,也就是屈原看救国无望投江殉国的那一条江,在江上可以参与划龙舟,免费吃粽子等一些活动,还可以听着老一辈的故事,坐上船,在江中把粽子投进江里,在这把粽子投进江里,那时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江中的鱼吃饱,不要去吃屈原的身体,因此也就这样渐渐流传下来了,端午节的时候你也可以去看看,肯定能让你大饱眼福。

篇4:春节是阳历几号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春节放假安排时间表的相关内容吧!

【年春节放假安排时间表】

2017年1月27日至2017年2月2日调休,放假7日。

1月27日(星期五,农历除夕)、1月28日(星期六,农历正月初一)、1月29日(星期日,农历正月初二)为法定节假日

2月3日(星期五)、2月4(星期六)日照常上班。

延伸阅读--春节上高速免费

根据国家要求,其中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和国庆节假期可免费通行,共免费行20天,而元旦、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则继续收取通行费。

2017高速免费车型

按照惯例,2017年高速免费通行的车辆范围仍然是行驶收费公路的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其中包括了允许在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免费时段:从节假日第一天00∶00开始,到节假日最后一天24∶00结束(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换言之,在非免费时段进入高速公路,但出高速时是免费时段的,属于免费通行。在免费时段进入高速公路,但出高速时是非免费时段的,不能免费通行。

温馨提示

1. 不发卡抬杆放行。据悉去年春节期间,所有免费高速公路都实行不发卡抬杆放行,大大节省了等待时间,提高出行效率,今年也不会例外。

2.免费通行的计费时间点,是看汽车出高速的时间点。也就是说,在非免费时段进入高速公路,但出高速的时候是免费时段,则属于免费通行;在免费时段进入高速公路,但出高速公路时是非免费时段,则不属于免费通行的范围。

3.在免费时段即将结束前仍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建议车主根据实际位置和时间,选择就近收费站驶离高速公路,避免因赶时间、超速行驶而引起安全事故,同时最大限度地享受免费政策。

延伸阅读--2017年放假安排时间表:

2017年元旦时间:1月1日

2017年除夕时间:1月27日

2017年春节时间:1月28日

2017年清明节时间:4月4日

2017年劳动节时间:5月1日

2017年儿童节时间:6月1日

2017年端午节时间:5月30日

2017年中秋节时间:10月4日

2017年国庆节时间:10月1日

篇5:中秋节是阳历哪天

0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四

中秋节故事:月饼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团结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

中秋浓情篇:

1.让最圆的明月陪伴你和我,让明月传达我的心愿与祝福… 祝福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2.听到~想到~心到,说到~做到~得到,时间到~我的美好祝福已全部让你收到。中秋快乐!微笑甜甜!

3.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静静地悬着。我楞楞地看着它,仿佛它是一面明镜,你我在互相注视,互致绵绵思意和祝福:心上人中秋快乐!

4.我的心的键盘上,等你来轻轻的敲击。天上的月,等有情人来寄望,中秋的夜晚我将明月和星星排成最美的祝福:中秋快乐!

5.我将你的手机号码告诉了一个陌生人,他叫月老,他会在中秋月圆夜要帮我告诉你;我心思你,我心念你,我心祝你中秋快乐!

中秋节

中秋友情篇:

1.朋友,不管你现在身处何方,今晚一定要看看那被你遗忘已久的月亮,许个愿吧很可能就会实现哦!中秋快乐!

2.远方的朋友你是否无恙?在这个思念的季节里,改变的我的容颜,不变的是永远牵挂你的心!真心愿你佳节快乐!!

3.月十五,天下太平;月到中秋,全家拜月;宝塔灯,照照天地;花下藕,藕丝连连;红石榴,榴开见子;团圆饼,有情人团团圆圆,祝中秋快乐!

4.月娥姐,月明明;月中有株婆娑树;婆娑树上挂紫微;紫微星出保平安,枝枝叶叶兴旺生好子; 月娥出来免灾星;添财又添丁,祝中秋快乐!

5.月饼节到了!嘘!别吱声!对着屏幕乐一下!再乐一下!呵呵!我看到了!好了!愿你快乐!

6.十五月亮圆又圆,我和小狗看月亮。小狗小狗别溜神,假模假样看手机。哈哈……

7.朋友,快到中秋月圆夜,我想起了你――故乡的月饼。快快速递几盒过来,要不然朋友都没得做。

8.我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窗前,向远方的你送去一片深情:祝你中秋如意。有好吃的月饼吗?快带一点来,等不及了。

9.明月几时有,把饼问青天,不知饼中何馅,今日是莲蓉,我欲乘舟观月,又恐飞船太慢,远处不胜寒。

中秋祝福语会心篇:

1、月饼节到了!嘘!别吱声!对着屏幕乐一下!再乐一下!呵呵!我看到了!好了!愿你快乐!

2、十五月亮圆又圆,我和小狗看月亮。小狗小狗别溜神,假模假样看手机。哈哈……

3、朋友,快到中秋月圆夜,我想起了你――故乡的月饼。快快速递几盒过来,要不然朋友都没得做。

4、我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窗前,向远方的你送去一片深情:祝你中秋如意。有好吃的月饼吗?快带一点来,等不及了。

5、明月几时有,把饼问青天,不知饼中何馅,今日是莲蓉,我欲乘舟观月,又恐飞船太慢,远处不胜寒。

篇6:中秋节是阳历几号

20xx年中秋节阳历时间

20xx年中秋节是10月4日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中秋节小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从此小兔告别父母和姊妹们,到宫陪伴嫦娥住了

越南中秋节

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越南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 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 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篇7: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阳历

七夕情人节的日期按照中国的农历来计算,每年的阳历日期不同,因此,每年的七夕情人节时间也不同。差不多每年的七夕情人节都在8月份,七夕情人节是8月28日星期一。

2017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也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是情侣们表达爱意的日子。在这一天,有许多情侣都会选择为对方准备一份精致的礼物,共同度过这浪漫的一天。roseonly被评为最浪漫的七夕情人节礼物。roseonly满足了女人所有的对爱情的向往、对浪漫的追求。因为它不是普通鲜花,是需要购买人用真实姓名和邮箱手机注册,只能输入一个爱人的名字,意味着,一个男人,一生,只能送给一个女人一辈子只能送给一个人,“一生只送一人”代表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没有办法更换,这个浪漫的概念使它成为女人感动到哭的浪漫礼物。

roseonly以传递情感为主,传达的是一种浪漫的真爱理念。一生只爱一个人,roseonly只赠送给世界上唯一真爱的一人。它只属于向往真爱,拥有真爱的恋人。roseonly说出了一个男人爱情里的最高承诺:一生只爱一人。即使如我们这般卑微平凡的女孩,也因拥有这个一辈子的承诺,变成不平凡的公主。爱情里,重要的不是爱你,而是只爱你一个。重要的不是爱有多深,而是能坚持爱到底。

七夕节的别称:

节日别称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七夕情人节习俗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的七夕节是阳历的8月28日,星期六,也就是农历七月初七。

篇8:99重阳节是阳历的几号

99重阳节阳历时间

20xx年的重阳节在10月28日,1889年,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旨在倡导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气。20xx年,国务院将重阳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来源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习俗的养生功效

1、登高远眺:健身畅志

九九重阳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当属登高了。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凡是相对高的地方,都可以登。重阳登高,即是秋游,有陶冶情感的成分在其中。其实,古人早已明白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重阳登高实际是鼓励人们走出户外,运动肢体,活动筋骨。

一般说来,秋天温差小,山间景色也很宜人、空气新鲜,能促进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对一些慢性病人的健康很有好处。从医学角度来说,登高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等方面有直接的益处。

2、放风筝:锻炼大脑

在北京、河北、山东,还有广东等一些地方,重阳节还会放风筝,放远了以后把线剪断,喻示“邪气”被放走了。放风筝要挺胸抬头,还要左顾右盼,有跑有停,有进有退,要求四肢和躯干都要活动起来,腰腿也都会变得灵活起来。再加上放风筝要考虑风向,随时收线放线,对于大脑和眼睛都是很好的锻炼,可以让老年人思维敏捷,防止患上老年痴呆。

对于那些久坐办公室面对电脑的上班一族,则或多或少受到肩颈不适的干扰。放风筝通过抬头看天,呼吸新鲜空气,压迫的颈椎会感到很舒服。长此以往,颈椎会渐渐有所好转。同时,放风筝要时不时抬手扯线,对肩部不适也有很大的缓解。

篇9:重阳节阳历是几月几号

20xx重阳节阳历时间

20xx年的重阳节在10月28日,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重阳节活动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品种繁多。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重阳节养生方法

当心秋燥

燥为秋令,易伤津耗液;同时,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养肝气。这个季节,喝粥可以减轻人的胃肠道负担,对消化也有帮助。

温暖睡眠

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若“贼风”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翌日清晨就会感觉偏头痛;“贼风”吹在腹部,则会引发腹泻;“贼风”吹在暴露于外的肢体,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因此,这个时节,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另外,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

避免盲补

秋季是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观点并非适合所有人。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很多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起居有常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

老年人骨质较脆,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们尽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的健康。

更多推荐

中秋节是阳历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