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带分数说课稿,本文共11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一个例题两小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假分数的意义后,进一步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有利于以后进行分数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是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
2、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使学生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篇2: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说课稿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环节的教学,先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再出示图形,让生先用假分数表示,再用整数(或带分数)表示,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由于相关内容的复习,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很快的掌握了知识,再由老师适时点拨,加深了巩固。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回忆,导入新课
课前,出示图形,让生用假分数表示,再用整数(或带分数)表示,(一类是能化成整数,另一类是化成带分数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出示自学互动指导(一):
1、自学课本第71页例4第(1)小题,思考:假分数是怎样化成整数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有这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这几组分数的结果都是整数;二是根据分数的含义,一个分数含有几个分数单位,“几个”就是这些分数的结果。从而得出: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的分子一定是分母的倍数,是几倍化成整数就是几。
出示自学互动指导(二)
1、自学课本第71页例4第(2)小题,思考: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学生在反馈时,教师再点拨,让学生掌握写法: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测评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熟练和巩固,多样的练习形式使练习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5、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从总结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篇3:带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带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把4米长的一根绳子平均剪成8段,平均每段是4米的( ),每段长( )米。
2、分母是13的最大真分数与最小带分数的差是( )。
3、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 ) ,最后结果要化成( ) 。
4、计算1/3+2/5时,它们的( )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 ), 在进行计算。
5、3/8=( )/24 =15÷( )=( )
6、8个1/9减去2个1/9等于( )个1/9,就是( ),约分后是( ) 。
7、把4米长的铁丝,先剪去它的1/4,再减去它的2/1 ,两次一共剪去这根铁丝的( )。
8、3/1+5/6+2/3=5/6+(1/3+2/3),运用了加法的( )律和( )律。
9、5/6加 上( )个与它相同的分数单位后结果是最小的合数,去掉( )个这样的 分数单位后结果是1/2 。
10、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分数或整数。
30厘米=( )米
125立方分米=( )立方米
120分=( )时
21时=( )日
二、列式计算。
(1)24/17减去2/3与1/4的.和,差是多少?
列式:答案
答:差是/()。
(2)一个数比1/4与1/5的差大1.5,这个数是多少?
列式: 答案
答:这个数是()/()。
(3)0.6与7/15的差比1.3少多少?
列式:答案
答:少()/()。
(4)9/2减去3/8与1/4的和,差是多少?
列式:答案
答:差是()/()。
(5)有一个数,比2/3与8/15的和少1/3,这个数是多少?
列式:答案
答: 这个数是()/()。
(6)4/7减去2/21的差,加上2/3与3/7的差,和是多少?
列式: 答案
答:和是()/()。
(7)一个数加上3.25与19/7的和,等于53/4,这个数是多少?
列式:答案
答:这个数是()/()。
三、解决问题。
(1)把一根7/8米长的钢管锯成三段,第一段长1/4米,比第二段短1/8米,第三段长多少米?
列式:答案
答:第三段长()/()米。
(2)打字员打一份5万字的稿件,第一天打了全稿的1/3,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打全稿的1/4,还剩几分之几没有打?
列式:答案
答:还剩()/()没有打。
(3)某化肥厂生产一批化肥,结果上半月完成了计划的4/5,下半月完成了计划的7/15,上半月比下半月多完成几分之几?
列式:答案
答:上半月比下半月多完成()/()。
(4)一堆煤,上月用了1/2吨,这个月用了1/3吨,还剩3/5吨,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列式:答案
答:这堆煤共有()/()吨。
(5)修路队修一条50千米长的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6,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2,第三天修了全长的1/5,还剩几分之几没有修?
列式:答案
答:还剩()/()没有修。
(6)某筑路队修筑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4千米,比第二天少修1/2千米,还剩14/3千米没有修。这段公路有多长?
列式:3答案
答:这段公路长()/()米。
篇4:《带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3)通过思考题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下面这些题目你能很快说出结果吗?为什么?)
1又1/7+2/7+1又3/71-1/2-1/33又17/20+1又8/9+1/9
1-1/8-52又3/14+4+1又11/144-1/3-1/6
4又7/10+2+1/105-1/5-3/52又1/5+4/9+1又7/8
(1)学生谈谈看法后即计算。
(2)反馈时请举例说明“怎样算比较简便”。
2、揭示课题:带分数加减练习。
二、组织练习,提高技能
1、先说说下列各题该如何计算,并独立完成。
3又11/18+7/10+2又1/610-4又6/7-2/5
6又1/12-2又13/15-1又17/202又8/13+4又5/11+1又5/13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2)反馈计算思路,设问:为什么题目中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而你对第4题则用了简便方法计算。
2、引导讨论:计算带分数加减法,要观察数据特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则尽量用简便方法计算。
3、专项练习: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又1/3-1又1/6-2又5/64又5/12+11/12+1又7/12+10/21
9又3/8+3又5/6+1又5/87又3/11-2又8/9+1又7/11-4又1/9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换互批,并说说思路。
(3)全班交流。
三、应用练习,巩固技能
1、谈话导入应用性练习。
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1)4又2/3与1又5/9的和,再加上2又5/6得多少?
A、4又2/3+(1又5/9+2又5/6)B、4又2/3+1又5/9+2又5/6
C、4又2/3+2又5/6+1又5/9
(2)6减去3又5/6的差,再减去1又1/8,得多少?
A、6-3又5/6-1又1/8B、6-(3又5/6-1又4/8)C、6-1又1/8-3又5/6
(3)两个数的和是9又17/20,其中一个数是2又2/3,另一个数比它多多少?
A、9又17/20-2又2/3B、9又17/20-(2又2/3+2又2/3)
C、9又17/20-2又2/3-2又2/3
(对第3题可扩展,设问:还有其他列式方法吗?如9又17/20-2又2/3×2)
3、应用题练习。(要求选择两题完成,喜欢做哪两题就做哪两题)
(1)煤场里有吨煤,第一次运出65又1/2吨,第二次运出74又3/4吨,还剩下多少吨?
(2)有两箱苹果,一箱重23又2/5千克,另一箱比它重2又3/8千克,两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3)跳高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是1又2/5米,比第二名高1/10米,第三名比第二名低1/5米。第三名的跳高成绩是多少米?
四、课堂
1、学生带分数加减法的一些知识、方法、注意点等。
2、全班交流。
五、探究思考题
1、教师提出要求:先算算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交流。
3、引导学生,再举一些例子。
4、强调学习数学的态度及学法指导,并提出课后要求:你去找找看,在一些数学计算中,你能发现一些规律吗?把发现的规律拿出来,我们在数学活动课中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篇5:《带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指名口答)
1/3+2又2/39-4又4/75/11+21-3/10
6又2/5-5又3/54+1又11/1215又3/4-103又5/6+2又1/6
2、师生谈话回顾带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导出练习内容。
3、揭题:带分数加减法练习。
二、组织练习,形成技能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过程及应注意的地方。
2又3/4+4又5/124又1/15-2/55/8+2又9/203又1/3-2又7/8
(1)学生独立计算,同桌校对答案并交流想法。
(2)全体反馈,谈谈需注意的地方。
2、专项练习: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1又7/10+2又11/12(2)4又1/6-1又4/9
=42/60+55/60=4又3/18-1又8/18
=97/60=3又5/18
=1又37/60
(3)3又5/9+1/2(4)5又1/8-2又7/12
=3又10/18+9/18=5又3/24-2又14/24
=3又19/18=5又27/24-2又14/24
=3又1/18=3又13/24
①学生判断。(同桌可交流)
②反馈指正,即使改正。
3、进一步带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练习归纳。
填空,并讨论归纳带分数加减法中对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
2又1/8+2又3/4=7又5/12-3又1/4=
1又3/52又7/9
(1)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计算。(四人一组,两人做一题)
(2)小组讨论归纳:带分数加减法中对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
(3)全班交流,。
三、课堂,引入应用性练习
1、教师性点拨:在带分数加减的计算中,掌握了计算方法以后,更为主要的是要针对
所给题目中的数据特征,准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应用性练习:
(1)解下列方程:
11/6+Ⅹ=53/4Ⅹ+14/9=411/12
Ⅹ-12/3=22/1563/5-Ⅹ=11/2
1-Ⅹ=3/5+1/104Ⅹ-87/15=38/15
①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②反馈解题思路,并强调检验。
(2)应用题。
①一块长方形菜地宽6又1/5米,比长短15又3/4米,这块菜地的长是多少米?
②幸福农场第一天耕地3又7/8公顷,比第二天多耕1又4/5公顷,第二天耕地多少公顷?
四、趣味练习
在填上适当的数。
4又3/()-1又4/()=2又3/4
5又()/()+1()/()=7又1/2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
(2)师生共同方法:注意分母的确定。
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这是这个单元的一个难点。
篇6:《带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解答相应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基本训练
1、师生共同回顾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点。
2、看谁算得既对又快,并说说运算顺序。
4/13+8/13-7/135/19-3/19+10/19
2又17/20-1又7/20+3/又7/10-9/10+1/10
1-(1/2+1/3)1/9+(2-2/9)
2又5/8+(5-4又5/8)3又1/20-(1/4-1/5)
二、练习巩固,提高技能
1、用递等式计算下列各题。
4又1/3-5/12+2又5/82又1/2+1又5/8-1又1/8
3又1/2+(4又1/3-7/12)7又8/15-(6又8/15+3/11)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2)反馈比较,全班交流计算过程。
(3)重点讨论:为什么第2、4题的算法有不同?
(4):在计算中能简便计算的尽量要简便计算。
2、先说说下列各题如何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
2又7/16+1又6/7+1又9/168-3又6/11-1又5/11
5又11/12-2又4/9-2又11/126-(3又3/8+1又5/24)
(1)学生同桌交流以上各题如何计算比较简便,说出各自的看法,然后分别计算。
(2)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算法,指名板演。
(3)反馈比较各种算法,引导学生用比较简便的算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并提出要求: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三、应用练习,巩固技能
1、选择相应答案的序号填入各题后面的括号中。
(1)从6又8/9里减去3又1/4,所得差与2又1/6的和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2)从6又8/9里减去3又1/4与2又1/6的和,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3)从6又8/9里减去3又1/4与2又1/6的差,结果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4)6又8/9加上3又1/4与2又1/6的差,和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A、6又8/9-(3又1/4+2又1/6);B、6又8/9+(3又1/4-2又1/6);
C、6又8/9-3又1/4+2又1/6D、6又8/9-(3又1/4-2又1/6)。
(学生先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算式,再各组计算一题,算出结果)
2、应用题练习,根据相应问题列出算式。
农场收割小麦,第一天收了这快地的2/15,第二天收了这快地的3/20,第三天收了前天天的总和。
(1)收了一天后还剩下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2)第三天收了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3)三天一共收了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4)收了三天后还剩下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所求问题的含义,弄清数量关系)
四、课堂(师生谈话共同完成)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有什么新的认识?
2、在解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中要特别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列式计算。
(1)从4又7/9里减去2又3/4,所得的差与3又1/6的和是多少?
(2)从3又9/10里减去1又1/6与4/5的和,得多少?
(3)1又5/12加上3又11/18减3又2/9的差,和是多少?
(4)从8又1/4里减去3又7/8与2又1/2的差,得多少?
2、应用题。
一个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45又1/2吨,二月份生产42又1/5吨,三月份比一、二月份生产的总数少39又3/10吨。三月份生产化肥多少吨?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但计算的正确率太低,对学生计算能力要加强培养,同时要教育养成学生认真审题,认真验算的好习惯。
篇7:带分数的教学反思
教学完“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这个内容,我自认为还是很成功的。
成功之一是我在教学中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现实的情境。首先我问学生学习了假分数,你对假分数有哪些了解?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在复习旧知的同时,也为下面的探究作好了情境准备;学生举例说明假分数,我在黑板上顺势就把假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子是分母倍数,一类分子不是分母倍数,师:你能把第一组的假分数化成整数吗?因为有了前面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认识,学生很快便解决了问题。师:说一说,这些假分数为什么能化成整数?看一下第二组的分数能化成整数吗?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第一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是由于分子是分母的倍数,而第二组的假分数分子分母不存在这样的关系,所以无法化成整数。师:这类假分数我们可以化成什么形式的数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生在疑惑、焦虑、盼望、猜想中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此时师并没有简单的告知,而是充分利用这个问题情境,让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内容,让生从课本中去寻找答案,从课本中去思考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验证,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学得很是轻松,重点、难点在无形中转化为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点。
从学生身边挖掘素材,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学生才感到轻松、现实,学生研究学习的兴趣才浓厚,投入学习才有激情,才能热情参与学习的过程,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趋于平等地位,才能步入正常的轨道。现实的情境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埋下了伏笔,为学生深层次研究学习内容起到了桥梁作用,只要教者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这样的情境会随处随时可见的。
成功之二是本节课我没有按照教材的设计思路来上,将新授部分围绕复习导入的内容展开,注重让学生自己探索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我帮助学生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机将假分数作好记号,便于接下来的观察。接着我让学生将这些假分数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一个班中只出现了一种分类方法:将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为一类,分子大于分母的分为另一类。另一个班中还出现了另一种分类方法:将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分为一类,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分为另一类,这是第一环节。第二环节教学将假分数转化成整数。顺着学生刚才的分类。我问:“哪些分数可以化成整数?”大部分学生只想到3/3,9/9,个别同学还想到了16/8,28/7。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理解将要得出的结论“分子除以分母”。第三环节教学将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这一环节,我借助数轴,使学生直观地发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再让学生根据刚才理解自己尝试把7/5,11/6,10/8化成带分数(整数部分都是1),并交流想法。然后让学生尝试把11/4化成带分数,并交流想法。好多学生已经想到直接用分子除以分母这一方法。第四环节,练习巩固。重点是练习九第5题: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分数是1、2、3、4……的假分数,1=( ),1=( )/2,2=( )/3,3=( )/4。第五环节,加强拓展内容,最后一题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总体上来说,我觉得整节课的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学生学得比较好,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也让我倍受鼓舞!
篇8: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培养学生对计算题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二)“退整化分”的带分数减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投影片)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投影片)
篇9: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先通分,然后再计算?
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也学过了同分母的带分数相加、减,今天来学异分母的带分数相加、减。(板书课题: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
(二)学习新课
篇10: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
想一想,如何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计算?请试算出结果。
学生讨论、试算。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用红色粉笔虚线框住的一步,运算熟练后,可以不写出来。
教师:通分后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出现了被减数分数部分不够减,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板书:
另解:
教师:请对比这两种算法,你自己感觉哪种算法好算,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3)口答练习:(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请说一说异分母的带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统一起来怎样叙述?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教师:计算带分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被减数分数部分不够减时,要从整数部分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4)教师:带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我们都知道了,它们的计算过程现在用图按顺序标出来:(贴出图)
教师:请按图说一说计算带分数减法的过程。然后按图所示的顺序计算下面两题:
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做,集体订正。
2.练习:(投影片)
根据学生口答,投影改正:
口答练习:(说出过程。)
教师:这两道口答题中,整数部分退的1化成的假分数,分母如何确定的?(与减数分母相同。)
(2)看下面这题的计算,对吗?为什么?
(3)下面这题的计算对吗?有没有错点?
教师:通过上面几题的讨论练习,你有什么体会?
请学生说自己的体会。最后教师归纳:
做计算题也要认真审题,每做一步都要分析这一步的具体条件,以此来确定这一步应该做些什么。计算中要养成一步一检查的习惯。
(三)巩固反馈
1.口算下面各题。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笔算。(请四位同学写投影片。)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篇11: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
2.作业:课本136页练习三十,1,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带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及算理很容易掌握,所以教学中以学生自学为主。由于带分数退位减计算中容易出错,教学中安排了较多的例题和练习,尤其是流程图的讨论,对退整化分,结果的化简等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目的是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准确度。在教学中还安排了易错题的讨论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检查的习惯。
新课学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异分母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共分四层,通过试算,掌握带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试算带分数减法及退位减的方法讨论;小结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按流程图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部分是针对计算中的易错点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更多推荐
带分数说课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