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张说《幽州新岁作》阅读答案及简析,本文共9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幽州新岁作阅读答案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15、D D.“为自己上寿”理解错误。尾联的意思是向西遥望长安,希望回到朝廷,献酒于君王,祝他寿比南山。

16①这首诗紧扣题中“新岁”发出感慨,喜,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到来的喜悦,欣喜之情。

②诗人感叹事物总会华去复来,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的期待。

③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此时此刻的试图遭遇和心酸的处境的感触,又体现了一种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深沉情感。

①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暗示了诗人仕途遭遇,含蓄地表达了对冷暖寒暑、苦辣酸辛的感触;

②叹息人事的`变化不定,对时序的周而复始,不失常度,感到欣慰;

③对新春的到来感到欣喜,企望重新回到君主身边,再次受到信任的思想。

篇2:幽州新岁作阅读答案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5D

16.①人生无常、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②辞旧迎新、社稷年年安稳的欣喜。家乡的思念之情。③再次得到重用的希望。

另一老师的答案:

16①这首诗紧扣题中“新岁”发出感慨。喜,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到来的喜悦,,欣喜之情

②诗人感叹事物总会华去复来,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的期待

③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此时此刻的仕途遭遇和心酸的处境的感触,又体现了一种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深沉情感

篇3:张说《幽州新岁作》阅读答案及简析

张说《幽州新岁作》阅读答案及简析

幽州新岁作

张 说①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注】①张说,著名文学家,曾任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

(1)诗中“ ”、“ ”这两个地域的代称,照应了诗题中的“幽州”一词。 (1分)

(2)请结合全诗,具体赏析“喜”一字的情感内涵。 (3分)

(3)颈联“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的场景描写,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与该联最相似的'一项是 ( ) (2分)

A、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B、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参考答案

(1)蓟北;边镇。(1分。只答对1个不给分。答“荆南”不合题目要求。)

(2)要点:辞旧迎新的欢喜(1分),岁月有常的慰藉(1分),对国家社稷的美好祈愿(1分)

以下回答可为作答的参考。

例1:作者在新年之际,身在幽州,心念长安,当听到戍歌响起,想到京城灯火通明,不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社稷的年年安稳感到由衷的欣喜。(3分)

例2:‘喜”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到来的喜悦、欣喜之情,且感叹了年年人事变化不定,但新的一年总能如期而至,也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思乡之情。(3分)

(3)B(A D实写,C虚写。)(2分)

简析

张说的《幽州新岁作》描述了唐代的“天津”;“今年蓟北雪如梅”,“边镇戍歌连夜动”。作者于新年伊始之际抒发了辞旧迎新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人世无常和忠君报国的种种情愫。

作者

张说(667~730)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

篇4:幽州新岁作,幽州新岁作张说,幽州新岁作的意思,幽州新岁作赏析

幽州新岁作,幽州新岁作张说,幽州新岁作的意思,幽州新岁作赏析 -诗词大全

幽州新岁作

作者:张说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

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第八十八卷

篇5:张说《幽州夜饮》阅读答案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 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2分)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2分)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分)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2分)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 为将的深恩,(1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2分)

赏析:

据《新唐书·张说传》: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后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都督府设在幽州范阳郡,即今河北蓟县。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诗中描写了边城夜宴的情景,颇具凄婉悲壮之情,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遣赴边地的不满。

全诗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开始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第二句还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诗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益发渲染了诗句中悲伤的色彩。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第二联紧接一、二句,进入“夜饮”,抒发诗人的感叹:“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正”字接转巧妙,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诗人说:正是在这风雨寒冷的夜晚,我们在高敞的厅堂中摆开了夜饮的筵宴,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岂能忘却自己的衰老和内心的悲伤呢?“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诗人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这种迟暮衰老之感,在边地竟是那样强烈,挥之不去,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夜饮”,也排遣不开。诗中化用了屈原《离骚》句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诗人心意表达得更加婉曲、深沉。第三联,随着宴会开始,并逐渐进入高潮的时候,诗人的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诗情也有了亮色:“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在都督府的`宴会之间,军士们舞起剑来,那矫健刚劲的舞姿,慷慨雄伟的气魄,令诗人为之感奋。《史记·项羽本纪》中项庄说:“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舞剑是为了助兴,增加席间的欢乐气氛。一个“宜”字,传出诗人对剑舞的欣赏。但接着吹奏起胡笳时,那呜呜的声音,使席间短暂的欢乐顿然消失,而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诗人的远戍之苦、迟暮之感,融合在一起,成为心灵上的沉重的负担,诗情在稍稍有了亮色之后,又忽然黯淡起来。这一联在豪壮中寓悲凉,在跌宕起伏中展现出诗人难以平息的滚滚思潮,直至引出最后一联。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这十个字铿锵有声,似乎将愁苦一扫而光,转而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边城作将为乐、为荣。实际上这最后一联完全是由上面逼出来的愤激之语,他将对朝廷的满腹牢骚,隐藏在这看似感激而实含怨望的十字之中,像河水决堤似地喷涌而出,表现了思想上的强烈愤慨和深沉的痛苦。清人姚范评论说:“托意深婉。”(《唐宋诗举要》引)这一联的确托意遥深、措语婉曲,可谓“得骚人之绪”,寄寓着诗人悲愤的感慨,它与首联的悲苦的边塞荒寒之景,恰成对照,相得益彰。全诗以景起,以情结,首尾照应,耐人回味。

诗歌在语言上遒健质朴,写景之语,并无华丽之辞,与边塞情调极为相称。遣词用字也十分精当,例如“吹”、“动”、“宜”、“重”这些字,看似一任自然,实际经过认真锤炼,用得恰到好处,对写景、抒情起了很好的作用。

篇6:元朝一作幽州元日,元朝一作幽州元日张说,元朝一作幽州元日的意思,元朝一作

元朝(一作幽州元日),元朝(一作幽州元日)张说,元朝(一作幽州元日)的意思,元朝(一作幽州元日)赏析 -诗词大全

元朝(一作幽州元日)

作者:张说  朝代:唐 今岁元日乐,不谢往年春。知向来心道,谁为昨夜人。

篇7:幽州夜饮阅读答案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 ▲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 ▲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 ▲

篇8:幽州夜饮阅读答案

9.(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2分)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2分)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分) 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2分)

(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1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2分)

篇9:《登幽州台歌》阅读答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10.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2分)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赏析的判断。

ACD.正确;

B.有误,“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中关键字的赏析。解答时要读懂句子,结合诗歌表达的主旨去分析理解。诗句意思是: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泪流。很明显,这里的“独”是孤独之意,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再联系作者自身遭遇,报国无门,满腹才华没有可用之机,他们面对理想的破灭难免心生孤寂郁闷。

答案:

(1)B

(2)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言有理即可)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更多推荐

张说《幽州新岁作》阅读答案及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