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5《白杨》 之一,本文共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白杨礼赞》教案设计5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5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象征手法,在记叙中抒情。

[教学时数]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时代背景;粗读,理清全文脉络;重点讲读第三段。

[教学过程 ]

一、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提问: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的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  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    和    ,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    ,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    ,赞美白杨树收尾。

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三、教师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我们留在下堂课再研究。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的第三段(第5、6自然段),边朗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

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2)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

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时,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四、布置课外作业 。

朗读全文,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归纳主题和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

一、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倔强挺立――顽强不屈,不可动摇或摧毁。

参天耸立――高高地立着,耸入空中。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nb

篇2:小学语文5年下《白杨》学案

小学语文5年下《白杨》学案

训练点:《白杨》的第12―16小节爸爸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色。他想了一会儿就告诉儿子和女儿:这白杨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在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晓的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的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要再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忽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面着风沙成长起来。训练目标:1、体会并理解会议深刻的句子。2、感受爸爸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训练重点:理解白杨的本质特征和爸爸的心。训练难点:对含着意思的复杂句子的深入感悟,体会爸爸的心。训练过程:一、理解白杨品格特征:1、听12―16小节的录音,找出过渡句。2、用上关联词把过渡句说一说。(爸爸不但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而且表白自己的心。)3、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的.什么?请快速读这几小节找出句子。4、这几句含义较深刻,需要我们仔细揣摩。(学单元提示)出示幻灯:课文中有的句子会义比较深,需要仔细揣摩。阅读时,可以先从字面上想想句子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⑴齐读第一句,理解“揣摩”的意思。⑵引读第二句。5、自学12小节,要求:⑴这些句子分别写出白杨树的什么特点?⑵从哪些词语可看出?用 圈出。6、反馈(指名学生喜欢说哪一句就说哪句)生:第一句写出了白杨的高大挺拔,从“这么直,这么高大,向来”等词体会出来。生:第二句写出了白杨的生命力强,我从“哪儿……哪儿……”“很快”等词体会出来。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来体会白杨生命力强的特点。如:大戈壁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大戈壁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生:第三句写出了白杨的坚强,从“不管……不管……总是……”体会出。为了加深学生对白杨坚强的理解,可做如下填空:(多指名说一说)遇到风沙, 。雨雪白杨, 。干旱, 。洪水, 。7、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1] [2] 下一页

二、体会爸爸的心:1、引读(13、14小节):师: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师:而这孩子们现在还能理解,他们只晓……(生接读)2、他们不晓得的是什么?(多指名)3、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们不晓得爸爸妈妈为什么在新疆工作?爸爸妈妈为什么带他们到新疆去念书?为什么到新疆偏远的地方去工作?他们不晓得爸爸的心?4、他们不晓得,你们知道吗?生1:新疆需要人去开发,爸爸像白杨一样,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扎根。出示课后第2题第⑴句(齐读):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生根、成长。在文中划出与它相应的句子。(体会句子会着意思)生2:爸爸也希望孩子也像自己一样,在新疆扎根一生,也希望孩子接好班,把新疆建设好。生3:爸爸带孩子到新疆去不只读书,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在新疆扎根落户。生4:爸爸感到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需要人去建设,越是锻炼人意志。出示课后第2题⑵句:一个热爱事业的人,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在任何因难面前都不动摇。在文中找出与它相应的句子。(体会含意)生5:爸爸主动把孩子带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5、爸爸的心是什么,谁来总结一下?6、引读第15小节:爸爸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父子两代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原先孩子不认识白杨,现在呢,孩子们多一点知识:……(生接读)引言:爸爸介绍的有关白杨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粒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7、小组讨论放手让生学习第16小节,要求:⑴你不懂的是什么?读懂了什么?⑵这小节有些句子含义较深刻,我们也根据刚才学习方法,先(生接读)再(生接读)来学习。8、反馈:⑴围绕以上两个要求,指名生说,若个别小组提出不懂的,可由其它小组帮助解决。⑵反馈重点理解:①爸爸为什么陷入沉

篇3:白杨

数九风急大地寒,

窗前傲立笑冬天。

枝头嫩绿含苞放,

不等春风送我还。

篇4:《白杨》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充分、快乐地人人向往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去读书,逐步品味语言中的情感、感触阅读中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采取多种读书形式进行感情朗读,感悟人物的言行 ,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给每位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段, 揣摩重点词,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及以后的做法。培养学生良好竞争及积极向进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小白杨》歌曲光盘  磁带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小白杨》(学生会唱的可一起随唱)然后在渲染的气氛中导入:同学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欢歌中的白杨吗?自由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白杨树?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的白杨树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动人歌声,一同与课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直达专列,去那里亲自感受一下白杨树的坚强与美丽。

师板书课题  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掌握生字新词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

(2)教师启发诱导 (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读懂了吗?是通过课文中的那部分读懂的?能说一说你在读书中快速理解记忆的好方法吗?同桌之间然后自由交流。

(3) 处理学生在读中出现的字词问题 介绍中的”介”易读成jiai “,多音字“干” 两种读法及干旱 枝干 ,“强”两种不同读音,让学生分辨清楚。再就是“限”要和恨、根、很、狠、跟等字区别开来。抽几名学生快速找一下课文中词语 如:清晰 高大挺秀 浑黄一体 根据课文上下内容说一下大体意思,为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课堂中可进行你说反、我对正、成语接龙和词语类型扩展,如接龙高大挺秀----秀丽无比-----比比皆是----

是非分明----明知故问-----问寒问暖----暖风习习----习习凉风----风调雨顺----顺心如意----意味深长---长年累月---月明星稀---稀奇古怪 ---怪声怪气----气势磅礴。(此法能使学生养成勤于积累词语的好习惯,大家不妨一试。)此过程要注意对学生积极有效的进行评价

三、品读课文 理清脉络 读中感悟

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再去深入品读课文、读中进行感悟(1)提问,文章中那些地方描写了白杨树,想一想你对白杨树又有了哪些了解。(2)小组交流 从“每隔几秒钟,窗口外就飞快的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说明了白杨树外形的特点:板书;高大、直。再启发学生认真读课文,回答白杨树还有什么特点,出示重点段 爸爸对儿子和女儿的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为加深理解,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进行,(两个孩子的对话要指导学生读出天真和稚气来,爸爸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读时应注意透出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语感)。引导把自己的体验及感受真正读出来,(可通过听录音、范读)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朗读中抓好自然段中的.“从来” “哪儿----哪儿---” “粗壮” “不管----不管----总是----”重点词和两组关联词组 ,边读、边交流、边思考,回答白杨树在你的心目中具有了那些可贵之处, 板书:不怕困难、生命力强。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再进一步精读,启发,诱导:同学们,本课表面上是在介绍白杨树的特点,实际上是在赞扬白杨树的品格,赞美具有白杨树不屈不挠、拼搏顽强的人。引领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中心句,“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他是在表白自己的心,“表白”是告诉、说明的意思。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树一样坚强而不动摇。这种写作手法是借物喻人,(拓展 七册中我们学过的《落花生》、《古井》、《丑菊》)都是借物来赞扬人的美好品质的。希望大家以后在写作中多尝试这方面的题材,你会体味到独特的无穷的乐趣。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集体朗读,提问,还用什么地方不理解,提出来交流。 重点让学生从“沉思”、“微笑”两个词想象一下爸爸当时在想些什么?从而体会到爸爸希望孩子像白杨树那样不怕困难,为边疆做贡献的心愿。

新疆是什么样子?(贫穷、落后、荒凉 )西藏呢?介绍孔繁森献身西藏、万名大学生自愿去西部贡献力量资料,再提问学生,现在你能正确说出爸爸在对自己的孩子表白什么吗?让学生自己回答。如果老师现在再让大家读一读白杨树特点的句子应读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对建设者的赞美之情)好,大家再一齐来感受白杨树带给我们的那特有的高尚品质吧/齐读。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在歌声中来体验白杨那种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吧。(播放歌曲)

篇5:《白杨》

18

五、板书设计

赞美 ————>白杨—————>建设者

高大 直 茂盛                        扎根边疆

不怕困难 生命力强      建设边疆

六、作业设计 1、搜集西部变化新成就资料 举办一期“我可爱的西部”演讲比赛  2、写一篇借物喻人的小片断 进行交流3 巩固练习看一下是否能填完整,别忘了记一下时间喽。附表:

style=“BORDER-RIGHT: windowtext 0.75pt solid; PADDING-RIGHT: 5.4pt; BORDER-TOP: windowtext 0.75pt solid;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windowtext 0.75pt solid; WIDTH: 252pt;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0.75pt solid” vAlign=top width=336 colSpan=3>

白      杨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style=“BORDER-RIGHT: windowtext 0.75pt solid; PADDING-RIGHT: 5.4pt; BORDER-TOP: windowtext 0.75pt solid;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medium none; WIDTH: 153pt;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0.75pt solid; mso-border-left-alt: solid windowtext .75pt” vAlign=top width=204 colSpan=2>

style=“BORDER-RIGHT: windowtext 0.75pt solid; PADDING-RIGHT: 5.4pt;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windowtext 0.75pt solid; WIDTH: 81pt;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0.75pt solid; mso-border-top-alt: solid windowtext .75pt” vAlign=top width=108>

篇6:《白杨》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一篇令我感触很深的课文——《白杨》。文章主要讲了一位父亲,他是个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儿子和小女儿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赞扬白杨的无私精神,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成为像白杨一样的人。

这篇课文,不仅令我想起了解放军和医生——解放军是人们财产和生命安全的保卫者,哪有危险,哪就会出现他们英勇的身影,不管是面对森林火灾还是滔天洪水,不管是身处荒地孤岛,还是战争前线,他们总是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还有,就是在“非典”的非常时刻,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不再有更多的病源传播,有多少医护人员忘我的工作,有多少医护人员在与病魔抗争,又有多少的医护人员不顾自己的生命威胁,前仆后继、义不容辞!一些医护人员牺牲在抢救非典病人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就是这样尽心尽职的与非典做抗争,不畏牺牲、无私奉献。记得一位非典医生说:“要战胜死亡,必须要有面对死亡的勇气。”他说的真好,是啊,遇到困难不用怕,只要勇于面对困难,积极有效的预防和防治,再大的问题也能解决。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杆儿壮守卫着边疆……”每当听到这段熟悉、优美的旋律时,白杨那高大挺秀的身影和坚忍不拔的品格又会浮现在我脑海里。

今天,我读了一篇令我感触很深的课文——《白杨》。文章主要讲了一位父亲,他是个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儿子和小女儿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赞扬白杨的无私精神,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成为像白杨一样的人。

这篇课文,不仅令我想起了解放军和医生——解放军是人们财产和生命安全的保卫者,哪有危险,哪就会出现他们英勇的身影,不管是面对森林火灾还是滔天洪水,不管是身处荒地孤岛,还是战争前线,他们总是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还有,就是在“非典”的非常时刻,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不再有更多的病源传播,有多少医护人员忘我的工作,有多少医护人员在与病魔抗争,又有多少的医护人员不顾自己的生命威胁,前仆后继、义不容辞!一些医护人员牺牲在抢救非典病人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就是这样尽心尽职的与非典做抗争,不畏牺牲、无私奉献。记得一位非典医生说:“要战胜死亡,必须要有面对死亡的勇气。”他说的真好,是啊,遇到困难不用怕,只要勇于面对困难,积极有效的预防和防治,再大的问题也能解决。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杆儿壮守卫着边疆……”每当听到这段熟悉、优美的旋律时,白杨那高大挺秀的身影和坚忍不拔的品格又会浮现在我脑海里。

篇7:《白杨》读书笔记

在天气恶劣的`戈壁滩上,时而太阳炙烤,大地冒烟,令人饥渴难忍;时而昏天黑地、狂风呼啸、飞沙走石,令人睁不开眼;时而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让人无处藏身;时而大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过来,让人措手不及……

尽管天气变化无常,高大挺秀的士兵——白杨却始终坚强不屈!骄阳似火,它撑开一把绿色大伞,遮挡烈日;沙尘漫天,它把根扎得更深、更牢固、毫不动摇;风雪交加,其它生灵都低下头,萎缩了,可它仍纹丝不动,站得笔直;洪水滚滚,它并没有被淹没,傲然挺立,时刻守护着这片土地。

这就是非同寻常的白杨!自从读了《白杨》这篇课文,它那高大挺秀的身影和坚强不屈的品格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坎里,我的心灵不禁被它那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征服了。

其实,我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也要有这种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品格。就拿我弹钢琴这件事儿来说吧,我每一天都必须弹琴一个小时,那种腰酸背痛的感觉是相当难受!可是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左一声“不能歇,接着练”,右一句“不准停,继续弹”,弹得我可怜的瘦弱的小手指“鼻青脸肿”了,弹得我“狭窄的”胸腔里憋足了火气,于是,我常常摔椅子敲桌子,以示抗议。有的时候,妈妈出门去了,我便肆无忌惮起来:一会儿尝尝美味的零食饮料,一会儿看看精彩的电视节目,一会儿玩玩刺激的电脑游戏,把弹琴这件事儿抛到九霄云外去,所以弹了三年的琴,我仍然“一事无成”。

现在,我明白了:虽然弹琴有点苦有点累,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白杨直自苦寒来’”,我遇到这么点苦和累怎么能退缩?怎么能不勇往直前?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练琴,把钢琴弹得更好!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杆儿壮,守望着北疆……”每当听到这段熟悉、优美的旋律时,白杨那高大挺秀的身影和坚韧不拔的品格又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篇8: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乡接两孩子上学,在往返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自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扎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知识目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技能目标)

3、让学生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与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在阅读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促进理解(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片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本课主要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再朗读来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说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理念中把由重“教”改为了重“学”;既要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根据本文特点,我主要采用置疑、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来读懂全文,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活情趣引发猜想。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放手自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反复朗读确保正确连贯。

(四)强化生字词的认读。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1、默读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2、小组内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3、全班交流

三、熟读背诵形成积累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四体会写法课内练笔

多么令人敬佩的边疆建设者们,让我们把心中赞美的话写下来吧。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

七、说板书

(一)教学

白杨白杨: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爸爸:扎根边疆无私奉献以物喻人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采用朗读、置疑、讨论、交流、总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是长处;不足点是:对个别学生的辅导,个别字词的巩固训练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加以改正、完善,力求更好。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面对世界级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他们的知识面是比较窄的,本篇课文尽管只是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但文中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内涵十分丰富,如果仅仅拘泥课文本身,有些地方学生就难以理解。因此,我会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习本文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积累重点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2、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刻画,体会课文运用夸张和比喻修辞手法和课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综合考虑,我认为1、2两项更适合作为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任务3侧重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其更适合作为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任务4的确立,意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我认为它更适合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当然,目标在完成时是难易不同,各有侧重的',因此,我又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刻画,体会课文运用夸张和比喻修辞手法和课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的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1)教法选择,在课堂教学中,我会灵活运用,朗读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感悟法等教法。

(2)学法指导,为了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我会指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学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品味感悟。

(三)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以“读”为线索,通过初读、理读、析读、品读以及作业设计这五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教学。首先,初读。让学生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第二个环节,理读——整体感知理思路,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收获自行朗读课文,并思考老师设计的问题。第三个环节,析读——品析读真情。通过第二第三环节的学习主要完成目标二和目标三。第四个环节,品读——深层感悟品内涵。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深思其思想内涵,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我会做出总结。最后,是作业设计为了培养学生课下求知的自觉性和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

1、学习本文人物外貌的描写方法,描写一位对你产生重要影响的人,200字左右。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有计划地阅读“托翁”的三大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期望通过这样的作业,密切加强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从而圆满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篇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主要是从本文的行文思路入手,力图清晰直观、全面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篇9:《白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

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⑴ 认读生字词:

⑵ 巩固练习:

⑶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沉思:深入地思考。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懂的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

三、自由读课文,学生作好批注,大胆地质疑

四、教师归纳问题,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画出相关的语句,认真体会。

2、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请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并和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及体会。

五、反馈,感悟

1、体会新疆的恶劣环境:

⑴ 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找出具体的语句。

⑵ 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读: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⑶ 大戈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茫茫。

环境恶劣:没有……没有……也没有……“到处”“浑黄一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板书。

⑷ 抓关键词语,指导朗读,体会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恶劣。

2、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让学生自由地抒发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间互相学习,注意倾听他人的回答并适时做好点评。)

要点把握:

① 高大挺秀: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躺影。”“你看那树多高!”“你看它多直!”

② 茂盛、大: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③ 生命力顽强:

“哪儿需要它,它就去哪儿。”“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树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抓关键词语体会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如:

不管……还是……不管……还是……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引读:是啊,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生读:“白杨树从来……也不动摇。”

⑵ 分角色朗读: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到“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六、小结,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

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足可见它的生命力顽强,而且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是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⑴ 写白杨树前具体写了白杨树生活的环境,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⑵ 写白杨树的特点时,作者采用的不是直接描写的方法,都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树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体会白杨的寓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领会文中的思想;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借物抒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杨树(含外观及内在的特点)。

2、老师小结:

白杨树生长的地方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到处浑黄一体。白杨树却不软弱,不畏风沙雨雪,不畏干旱和洪水,依然长得高大挺秀。

3、导入新课: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呢?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爸爸说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各抒己见。)

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⑵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从爸爸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体会无数像爸爸一样在边疆参与建设的人们的崇高思想。

3、指导名读、小组读,说说你们此时的心里感受。

4、爸爸在孩子们面前借白杨树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有目的。

(学生从文中找词句,逐句逐段的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⑴ 爸爸希望子女和他们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⑵ 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含义?几棵小树的意思?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

②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5、教师小结:

是啊,边疆的建设者们有这样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生献儿孙。”边疆建设者就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紧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三、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10:白杨作文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几排苍劲挺拔的白杨树。

春天,白杨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呈现出一片新绿,比往常更加精神抖擞了!一场春雨过后,树上带着晶莹透明的水珠,好像有无数生命在颤动。那树叶绿绿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水冲洗了一般,绿的发亮,美丽极了!夏天,正是白杨树生长茂盛的时期。这时的白杨树枝繁叶茂,更加郁郁葱葱。它用自己那茂密的枝叶遮挡住暴烈的阳光,让我们在树下读书、追逐……秋天,白杨树叶子落了,人们把它拿回家,夹在书里做书签、做标本。

大街上,小朋友们爱在树叶上踩来踩去,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冬天,当白雪覆盖大地时,谁不愿意抛雪球、打雪仗,享受冬天的乐趣?当你要退却或躲避雪球的时候,白杨树会用它坚实的臂膀来掩护你。我喜欢校园中的白杨树!

更多推荐

5《白杨》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