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文澜 梁启超,本文共19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梁启超名言

梁启超名言汇编

1、今之机器之用大进,人力可以胜天。

2、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3、心安理得: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是顺理成章的,心里很坦然。海阔天空:象大海般辽阔,象天宇般无边无际。坦荡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样辽阔。

4、历览各国产业发达这顺序,皆以农为本。

5、来在社会上可以不必求人,亦足自立。

6、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7、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8、人生目的不是单调的,美也不是单调的.,为爱美而美,也可以说为的是人生目的。因为爱美本来是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诉人生苦痛,写人生黑暗,也不能不说是美。

9、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消磨。

10、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1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12、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

1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14、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15、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16、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17、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

18、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19、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20、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21、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22、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23、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24、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25、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26、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27、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坚强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8、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29、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30、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

31、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32、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篇2:梁启超名言

梁启超名言

梁启超名言

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篇3: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

(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4年(光绪十年)中秀才。1885年入广州学海堂,治训诂之学,渐有弃八股之志。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钦佩无已,遂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时值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群情激愤。梁启超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要求清廷拒和、迁都、实行变法。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在鼓动舆论、宣传维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的许多政论激昂慷慨,文笔流畅,笔锋常带感情,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就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18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3日(五月十五),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离北京,东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随着形势的发展,其政治主张亦时有变化。从“保皇”到“新民”,从“开明专制”到拥护立宪,但改良主义的基本立场则始终未变。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5~19,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达到高潮,此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逐渐取代改良主义的维新变法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革命派的反对。

19,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立即表示支持,撰写文章,介绍西方宪政,宣传立宪政体。1907年10月,与蒋智由等人在东京建立“政闻社”,并派人回国直接参加立宪活动。由于清政府并不真心实行宪政,梁启超的活动非但不为清朝统治者所容纳,反而遭到忌恨,政闻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一度宣扬“虚君共和”,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又支持袁世凯,为袁出谋划策,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但因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劝说无效,遂反对袁氏称帝,与之发生冲突。198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对袁氏意欲复辟帝制的行径进行猛烈抨击,旋与蔡锷密谋,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先后担任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都参谋,军务院抚军兼政务委员长等职,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逐渐成为北洋政府的实权人物,梁启超认为“护国”成功,遂主张解散军务院,依附段祺瑞。他拉笼一些政客,组建宪政研究会,与支持黎元洪的宪政商榷会对抗。197月,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梁启超拥段有功,受到重用,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段祺瑞对内实行独裁,对外出卖主权,遭到全国民众反对,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并从此退出政坛。

19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工农运动的兴起,也使其深感不安。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早年曾热情参加文学改良活动,主张文学要能反映时代精神。1901~19,又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梁启超一生热衷于政治,但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政治道路。他一生又热衷于文化学术,在文化学术上的业绩,远远超过政治上的成就。特别是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重要著作和大量文章,其中不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9后,先后在清华学校、南开大学等校执教,并到各地讲学。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司法储才馆馆长等职,为培养人才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成绩。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五十七岁。

梁启超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计一百四十八卷,一千余万字。

简介2: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简介3:

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见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3日(五月十五),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达到高潮,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革命派的反对。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立即表示支持。1907年10月,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由于清政府并不真心实行宪政,政闻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一度宣扬“虚君共和”,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又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1915年8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进行猛烈抨击,旋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依附段祺瑞。他拉拢一些政客,组建宪政研究会,与支持黎元洪的宪政商榷会对抗。1917年7月,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梁启超拥段有功,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篇4:梁启超经典语录

1)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2)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3) 历览各国产业发达这顺序,皆以农为本。

4)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5) 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

6) 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

7) 今之机器之用大进,人力可以胜天。

8) 过渡时代,必有革命。

9)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10)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篇5:梁启超经典语录

1) 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2) 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

3) 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4) 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5)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6) 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

7) 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8)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苟不自新,何以获存。

9) 学其所用,用其所学。

10)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11) 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12) 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13) 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14) 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15)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16) 竞争者,进化之母也。

17)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18) 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19) 大陆山河若破碎,巢覆完卵难为功。

20) 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21) 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

22) 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

23) 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24)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25) 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26) 重精神,贵德育。

27) 重人者人恒重之,侮人者人恒侮之。

28) 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29)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30)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1)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32)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33) 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34) 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35) 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

36) 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37)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心海岳梦中飞。

篇6:梁启超名言

梁启超名言精选

梁启超(1873年~1929年),男,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生于广东新会(现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清光绪举人。

1.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出自:清梁启超《新民说附录》谓光明磊落的人,应该是心里所想的和口头所说的完全一致。 (梁启超)

2.心安理得,海阔天空。出自:清梁启超《新民说》心安理得: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是顺理成章的,心里很坦然。海阔天空:象大海般辽阔,象天宇般无边无际。坦荡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样辽阔。 (梁启超)

3.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梁启超)

4.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梁启超)

5.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6.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7.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梁启超)

8.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梁启超)

9.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梁启超)

10.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出自:清梁启超《成败》 磊磊落落:谓心地光明正大。磊磊:原指群石高垒貌。落落:豁达开朗貌。独往独来:比喻不仰仗别人,无怕牵碍。谓男子汉应当光明正大。 (梁启超)

篇7: 梁启超名言

梁启超名言

1、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2、人生须知负职责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职责的乐趣。——梁启超

3、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5、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6、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7、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职责。——梁启超

8、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9、人生须知负职责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10、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1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12、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

13、今之机器之用大进,人力能够胜天。

14、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15、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

16、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17、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18、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19、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20、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21、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

22、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23、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24、咱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25、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

26、美术因此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因此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27、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28、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29、历览各国产业发达这顺序,皆以农为本。

30、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31、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32、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3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34、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35、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36、人生须知负职责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职责的乐趣。

37、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

38、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树头结得相思子,但是郎行思妾时?

39、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40、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

41、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梁启超

篇8:梁启超名言

1、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2、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3、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4、春已堪怜,更能消几番风雨;树犹如此,最可惜一片江山。

5、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6、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7、论到人格,墨子真算千古的大实行家,不惟在中国无人能比,求诸全世界也是少见。

8、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9、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10、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

11、《孟子》为修养最适当之书,于今日青年尤为相宜。学者宜摘取其中精要语熟诵,或钞出常常阅览,使其精神深入我之“下意识”中,则一生做人基础可以稳固,而且日日向上,至老不衰矣。

12、商汤对伊尹,齐桓公对管仲,用孟子的话说,是先视之为师再作为臣子。

13、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耶。

14、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15、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壮哉!我少年中国。

16、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17、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18、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

19、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

20、年轻人啊,你一定一定要很努力,但千万千万别心急。

2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22、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23、研究出办法、计算好数量、逐步推行,做起事来就很容易。

24、思成,这几天为你们聘礼,我精神上非常愉快,你想从抱在怀里的“小不点点”是经过千灾百难的,一个孩子盘道成人,品性学问都还算有出息,眼看着就要缔结美满的婚姻,而且不久就要返国,回到我的怀里如何不高兴呢!

25、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26、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

27、我国万事不进步,而独防民之术乃突过于先进国,此真可痛哭也。

28、大海潮音,作狮子吼。

29、颇愧年来负盛名,天涯到处有逢迎。说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知总让卿。

3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32、上下无材,国之大患也。

33、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34、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消磨。

35、辜负胸中百万兵,百无聊赖以诗明。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36、自由者,权利之表证也。凡人所以为人者有二大要件:一是生命,二是权利。二者缺一,时乃非人,故自由者亦精神界之生命也。

37、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38、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39、学其所用,用其所学。

40、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41、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42、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43、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它,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抄录的随读随抄。

44、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45、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46、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47、乃归未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逾弱冠耳。

篇9:梁启超经典语录

1、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

2、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梁启超

3、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

4、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5、书本要服从科学,而不是相反。培根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6、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

7、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励志名言)梁启超”

8、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

9、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梁启超

10、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11、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12、人生气健壮者,外色光华,内脉平调。五脏六腑之气消耗.则脉无所依,色无所泽,如是者,百无一生。华佗《中藏经》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3、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

14、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15、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16、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梁启超

17、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的《中国少年说》强的意志。

18、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19、——梁启超《教授法》

20、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21、如果您喜欢《梁启超的名言》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噢!

22、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23、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24、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25、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bs

26、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中国)

27、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梁启超

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意出清代顾炎武语型出梁启超

29、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梁启超

30、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31、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梁启超

3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这样说道。的确,中国的未来就属于我们,辉煌的成就已是过去,关键的是未来!

33、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梁启超

34、梁启超曾经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5、上下无材,国之大患也。——梁启超

36、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梁启超

37、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38、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清梁启超

39、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梁启超

40、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中]梁启超

41、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42、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出处“

43、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FOT

44、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清.梁启超

45、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梁启超

46、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47、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48、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清梁启超

篇10:梁启超经典语录

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清·梁启超

2、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梁启超

3、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梁启超

4、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

5、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6、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7、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梁启超

8、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9、近年来,我有所感悟,教育一定要面向未来。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

10、书本要服从科学,而不是相反。培根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11、注释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2、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梁启超

13、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14、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梁启超

15、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16、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17、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18、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

19、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20、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21、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梁启超

22、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中]梁启超

23、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24、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梁启超

篇11:梁启超经典语录

1、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梁启超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意出清代顾炎武语型出梁启超

3、注释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观点,而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4、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中)梁启超

5、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6、梁启超“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

7、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致梁启超》”

8、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9、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10、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清.梁启超

11、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12、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

13、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梁启超

14、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中)梁启超

15、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梁启超

16、注释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观点,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17、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8、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19、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梁启超

20、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

21、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22、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23、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梁启超

24、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梁启超

25、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这样说道。的确,中国的未来就属于我们,辉煌的成就已是过去,关键的是未来!

26、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27、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

28、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

29、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清梁启超《谭嗣同》)

30、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

31、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梁启超

32、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中国

33、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梁启超

34、如果您喜欢《梁启超的名言》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噢!

35、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36、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37、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梁启超

38、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出处”

39、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

40、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

篇12:中国通史澜

范文澜简介

范文澜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于1940—1941年在延安撰成《中国通史简编》,共56万字,出版后受到广泛欢迎。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历史见识上和史料积累上达到更高水平,于是决定对本书从头修订,至1965年完成修订本《中国通史简编》自远古至五代十国部分,共计110万字,因而实际上是著者用十几年功夫重写。这部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性著作,在叙述中国历史进程所表达的史识上,在讴歌民族精神、阐发民族智慧上,在反映各民族共同创造祖国历史上,在评价历史人物上,在描绘多样的社会生活上,在阐发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上以及全书的编纂、组织上,都在延安版成就的基础上更臻新的境界,成功地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雄浑壮阔、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

范文澜是第一个以革命史观为指导从事历史撰述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建构了革命史学的基本框架。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通史体系,缔造了近代史研究的革命史范式,特别注重对中国历史发展特殊性的研究,对于民族发展史、民族关系史若干命题提出了一系列创见,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范文澜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构建的革命史学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进行历史叙事,从建立民族国家的角度看,本质上是民族主义史学,同时范文澜史学具有战时史学的特性。当前反思和评价范文澜史学成就必须坚持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学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继承和发展范文澜学术思想。

中国通史简编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简编(套装全2册)》内容简介: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IH,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三、入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

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

五、原书为直(横)排繁体者,除个别特殊情况,均改作横排简体。其中原书无标点或仅有简单断句者,一律改为新式标点,专名号从?。

六、除特殊情况外,原书篇后注移作脚注,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夹注。文献著录则从其原貌,稍加统一。

七、原书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或纸页残缺者,据所缺字数用“口”表示;字数难以确定者,则用“(下缺)”表示。

中国通史简编目录

上册

再版说明

第一编 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底成立--远古至秦

第一章 原始公社时代--禹以前

第一节 黄河流域最早的居民

第二节 关于远古的传说

第三节 关于黄帝及其后裔的传说

第四节 关于尧舜禹的传说

第五节 原始公社制度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到奴隶占有制度时代--夏商

第一节 夏代传说

第二节 商代事迹

第三节 商代的生产方式

第四节 商代的制度与文化

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封建制度开始时代--西周

第一节 周初生产方式

第二节 周怎样灭殷

第三节 周初大封建

第四节 社会阶?的分化

第五节 民族间斗争及西周灭亡

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列国兼并时代--春秋

第一节 王室衰微

第二节 大国争霸

第三节 从对外兼并转变到对内兼并

第四节 弱国对强国、人民对国家的负担

第五节 民族间的斗争

第六节 土地制度与耕具

第七节 赋税与阶级

第八节 新旧制度的演变

简短的结论

附:西周春秋年表

第五章 兼并剧烈时代--战国

第一节 七国形势

第二节 七国兴亡

第三节 合纵连横

第四节 养士制度

第五节 经济状况

第六节 秦统一的原因

简短的结论

附:战国年表

第六章 周代思想概况

第一节 孔子

第二节 儒家及其所传经典

第三节 墨子及墨家

第四节 老子及道家

第五节 孟子与荀子

简短的结论

第二编 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成立后对外

扩张到外族的内侵--秦汉至南北朝

第一章 官僚主义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底成立--秦

第一节 秦统一后怎样建立新制度

第二节 秦朝的事功

第三节 农民大起义及楚汉战争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对外扩张时代--两汉

第一节 两汉政治概况及农民生活

第二节 两汉工商业

第三节 疆域的扩大

第四节 王莽变法

第五节 西汉农民起义

第六节 东汉的政治与党祸

第七节 东汉农民起义

简短的结论

附:秦汉年表

第三章 内战时代--三国

第一节 人民浩劫与三国的形成

第二节 孙吴始末

第三节 蜀汉始末

第四节 曹魏始末

简短的结论

附:三国西晋年表

第四章 外族侵入时代--两晋

第一节 三国统一后的经济状况

第二节 腐朽的统治阶级

第三节 人民流亡与外族侵入

第四节 十六国大混乱

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中国文化南迁时代--南朝

第一节 南朝的经济状况

第二节 士族制度

第三节 南朝五朝的兴亡

第四节 南朝文化的发展

简短的结论

第三编 封建制度社会螺旋式的继续发展到西洋资本主义的侵入--隋统一至清鸦片战争

第一章 南北统一时代--隋

第二章 封建制度发展时代--唐

第三章 大分裂时代--五代十国

下册

第四章 国内统一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时代--北宋

第五章 外族侵入北方 南北分裂时代--金与南宋

第六章 外族侵占全国 社会衰蔽时代--元

第七章 封建制度更高发展时代--明

第八章 外族统治,严格闭关,社会停滞,西洋资本主义侵入时代--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

第九章 隋唐以来文化概况

范文澜先生学术年表

《中国通史简编》的学术成就

篇13: 澜组词

澜组词

1、【力挽狂澜】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2、【澜汗】水势浩大

3、【澜贱】极便宜

4、【澄澜】水静而清:澄莹

5、【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6、【死水微澜】比喻死气沉沉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有多个文学作品使用该名称。

7、【澜澳】水曲

8、【漪澜】水波

9、【澜倒】狂澜倾倒。比喻某种势力风气发展凶猛

10、【溃澜】汹涌的波涛

11、【余澜】未消逝的波浪

12、【波澜老成】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13、【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14、【舌底澜翻】舌头底下好像波涛奔涌。形容善于说话,说起来滔滔不绝。

15、【澜浪】放浪无拘

篇14:梁启超名言名句

梁启超名言名句

1、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2、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3、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4、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5、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6、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7、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8、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9、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0、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11、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2、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13、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14、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15、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16、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17、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18、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

19、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20、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21、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22、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

23、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

24、历览各国产业发达这顺序,皆以农为本。

25、今之机器之用大进,人力可以胜天。

26、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

27、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28、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29、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30、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31、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32、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33、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34、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

35、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篇15:《致梁启超》经典语录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致梁启超》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或得则吾生,不或则吾灭。

——徐志摩《致梁启超》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怕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朗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徐志摩《致梁启超》

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朗照我深奥之灵府。

——徐志摩《致梁启超》

《致梁启超》原文节选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

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怕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朗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相关阅读:徐志摩经典伤感语录

1、这心里深处的欢畅,这情绪境界的壮旷,任天堂沉沦,地狱开放,毁不了我内府的宝藏。 ——徐志摩 《康河晚照即景》

2、我懂你像懂自己一样深刻。 ——徐志摩

3、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徐志摩

4、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 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 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 《再别康桥》

5、起一座虹桥,指点着永恒的逍遥,在嘹亮的歌声里消纳了无穷的苦厄。 ——徐志摩 《拜献》

6、我对你说着什么话才好 好像我所有的话全都说完了 又像是什么话都没说 ——徐志摩

7、你爱我,究竟是怎样的爱法? ——徐志摩

8、我的墨池中,有落红点点。 ——徐志摩

9、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徐志摩 《沙扬娜拉》

10、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 《再别康桥》

11、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朗照我深奥之灵府。 ——徐志摩 《致梁启超》

12、于茫茫人海间寻灵魂之唯一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

13、恋爱他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他来的时候我还不曾出世; 太阳为我照上了二十几个年头, 我只是个孩子,认不认识半点愁; 忽然有一天——我又爱又恨那一天—— 我心坎里痒齐齐的有些不连牵, 那是我这 一辈子第一 次的上当, 有人说是受伤——你摸摸我的胸膛—— 他来的时候我还不曾出世, 恋爱他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徐志摩 《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14、《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 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徐志摩 《志摩的诗》

15、你要真镇定,须向狂风暴雨的底里求去。 你要真和谐,须向混沌的底里求去。 你要真平安,须向大变乱,大革命的底里求去。 你要真幸福,须向痛苦里尝去。 你要真实在,须向真空虚里悟去。 你要真生命 ,须向最危 险的方向访去。 你要真天堂,须向地狱里守去。 ——徐志摩 《夜 六篇》

16、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争取,非特求免凶残之痛苦,实求良善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

17、与你牵手的手指, 夜里 独自合十。 ——徐志摩

18、爱是一场催眠,醒来之后你被谁吸了灵。这就是为什么爱过之后,总觉得不仅失去他,也失去了一部分自己。被爱的人总是掌灵者,去爱的人反而失魂。在每段真心付出的感情中,总有一个人献祭 了灵魂,收 获了残忍。 ——徐志摩

19、说什么已过往,骷髅的磷光。 ——徐志摩

20、月光你能否将我的梦魂带去,放在离她三五尺的玉兰花枝上。 ——徐志摩 《印度洋上的秋思》

篇16:梁启超的经典语录

梁启超的经典语录

1、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2、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

3、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4、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5、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6、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

7、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8、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苟不自新,何以获存。

9、学其所用,用其所学。

10、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11、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12、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13、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14、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15、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16、竞争者,进化之母也。

17、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18、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19、大陆山河若破碎,巢覆完卵难为功。

20、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21、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

22、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

23、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24、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25、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26、重精神,贵德育。

27、重人者人恒重之,侮人者人恒侮之。

28、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29、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30、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1、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32、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33、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34、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35、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

36、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37、世事沧桑心事定,胸心海岳梦中飞。

38、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39、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40、历览各国产业发达这顺序,皆以农为本。

41、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42、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

43、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

44、今之机器之用大进,人力可以胜天。

45、过渡时代,必有革命。

46、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47、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篇17:梁启超名言名句

1、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梁启超

2、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3、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梁启超

4、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梁启超

5、人生目的不是单调的,美也不是单调的,为爱美而美,也可以说为的是人生目的。因为爱美本来是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诉人生苦痛,写人生黑暗,也不能不说是美。——梁启超

6、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梁启超

7、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梁启超

8、学生在学校时,今其研究一切社会应用之事,则学校愈多,国家愈进步;……总之,学校与社会万不可分离:在学校时,于社会应有之知识研究有素,毕业后断不患无人用之;在学校养成一种活动之能力,将来在社会上可以不必求人,亦足自立。——梁启超

9、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梁启超

10、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梁启超

11、心安理得,海阔天空。清·梁启超《新民说》心安理得: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是顺理成章的,心里很坦然。海阔天空:象大海般辽阔,象天宇般无边无际。坦荡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样辽阔。——梁启超

12、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梁启超

13、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清·梁启超《新民说·附录》谓光明磊落的人,应该是心里所想的和口头所说的完全一致。——梁启超

14、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梁启超

15、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梁启超

16、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梁启超

17、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梁启超

18、今之机器之用大进,人力可以胜天——梁启超

19、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梁启超

20、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梁启超

篇18:梁启超名言名句

1.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2. 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3. 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4. 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

5.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6. 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7.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8.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9. 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10. 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11.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12. 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13.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14. 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15.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16. 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

17.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篇19:《梁启超传》读后感

以前上历史课学过“公车上书”,梁启超是这次事件的主要参与者,在中国历史上,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于梁启超为什么可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我想肯定和他的家庭有关。

在这本书的开头就直接说了:凡是卓越的天才人物,一定有他超拔脱俗的、不同凡响之处。而在他的幼年,也一定会有启发引导他的人,培养他,爱护他,不使他中途夭折,直到长成参天大树。开出绚烂无比的花朵,结出硕大无朋的果实。

在梁的成长中有三个人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他的祖父,二是他的父亲,还有一位就是他的母亲。正是他们,呵护他、培养他、教育他,让他度过了幸福的少年。梁启超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出生在广东的一个小渔村,跟着祖父一起生活了十九年,通过祖父的言传身教,他考上了中国科举有史以来难得一见的“童子秀”。并且在后来得到了地方官员的赏识,但是他有独立的思想。看到国人受苦的情况下,他急切希望改革政治。并在随后的岁月中一直致力于改革。

因为良好的.教育和他的聪明,在之后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在袁世凯称帝后强烈批评。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各种辉煌的事迹。

读完《梁启超传》我深深敬佩梁启超,在国家危难的时候积极站出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些人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因为有了梁启超这样的人我们今天才能有幸福的生活。我感觉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应当注意自身修养。

更多推荐

范文澜 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