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真的想要成为一个十分快乐的人的杂文随笔,本文共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真的想要成为一个十分快乐的人的杂文随笔

有很多心突然软下来的时刻,面对生活仍旧窘迫失措,但还有很多突然美好的愿望,像是看了一场电影从主人公身上找出契合的情感,看见朋友分享点滴的幸福和精致生活,被窝里看了几集韩剧的甜甜的粉红色。

我知道生活真的太多不易了,无端地陷入慌乱和自我否定,疯了一样厌恶和唾弃自己,是埋葬未来,是引致无边晦暗的洞口。

篇2:真的想要成为一个十分快乐的人的杂文随笔

想要每天做好自己的计划,在清单上轻划去每一个做好的事情,暗自里欣喜又满足。

想要买很多漂亮的有彩色简笔画和图案的本子,在每个值得记录的时刻能摊开来,一笔一划地写很多很多;自己画可爱的小插图和卡通人物;摘抄第一眼就心动的句子。用各种字体,各种语言,各种颜色,各种心情,写各种快乐,各种感触,各种人物。

想要能看一次日出,日落。在山顶,或者海边。看橘色的暖洋洋的光从最远的地方跑到我怀里,又慢慢地退去,抚过每一处坑洼的泥土,小屋外晾晒的衣服,还有我的头发我的脚。

想要清晨起床为自己熬粥,打开冰箱,有麦片、冰糖、绿豆饼、牛奶、蓝莓角、果汁,全麦面包、蔓越莓饼干、巧克力、冰激凌、半熟芝士、雪媚娘。榨了混合果汁,拿了片面包靠在沙发上看英文报纸。

想要自己布置房间,买很多很多串小灯挂在窗前和镜子周围,有一张很软的床,还有我喜欢的玩偶和靠枕,买一个投影仪,准备很多很多吃的在周末叫朋友一起来看电影。

想要买很多很多礼物带给父母,坐在一起听他们讲那些怀念的故事,讲我的任性,无理,执拗,和脆弱。

想要坐船去海南,和她们一起,什么都不担心,什么都不焦虑,看那个来自很远的岛上的朋友如何光着脚在河边洗衣,看她们的院子、植物、和每一朵海浪。

想要找到那个他,能没缘由地踮起脚抱一抱,随便想想都能露出微笑,让他听我唱歌,逗我笑,为我擦去容易落下的眼泪,听我讲我的无穷无尽的故事。

想要去学习小提琴,把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都融成一条溪流,从这双手流出来,又重回到心里。

想要走进一家花店,它门口摆满了鲜花和可爱的招牌,走进去,就能漂浮在氤氲的芬芳中,选几束干花放在牛皮纸袋里,就那么抱着慢慢走在大街上。

想要没有目的地坐在一辆大巴上,就在最靠窗的位置,人可以很多但不拥挤,戴一顶帽子,一直看窗外广场和街道上的人,彼此不同,彼此擦肩而过,彼此蕴含着不同的心境,各自又独立成为自己的故事。

想要养一只猫,任何颜色,只对我一个人撒娇。饿了就过来蹭我的脚,冬天还会自己趴在我腿上睡着。它是一只快乐的猫,而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想要见许久未见的人。看他们有怎样大的改变,如何腼腆地笑或者滔滔不绝地讲述,讲述那些没我参与的日子里那么多的欢心和悲伤。

想要去滑雪,攀岩,画一幅梦里的画,去那个有一棵枣树的老房子,去参加婚礼,去走进曾经的学校看落了花的石榴树。

那些点滴是我想要的快乐和富足的生活,怀念也憧憬,懊丧也向往。

我们在那样的企盼中感到自己的炽热,感到自己雀跃的心在当下的日子里重新鲜活。日子复杂烦闷,但那又如何。

难过了蹲下身来抱抱自己,每天喂自己一颗糖,看着喜欢的综艺大笑,看镜子里的自己日渐开朗。

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自己,无畏悲伤,抛却忧郁,去迎面而上。

篇3:成为一个快乐充实有趣的人杂文随笔

成为一个快乐充实有趣的人杂文随笔

哈尔滨是个住人的废墟,至少我家里这边是的。不再存在的物业,了无希望的产业,破碎的道路,神色木然的行人,都让我不再怀念这个养育我的城市。

我的人生开始于漂泊。幼时的我住在没有独立厕所的小楼里,一家五口挤在20平的小房间。母亲23点背着半睡半醒的我上楼是我为数不多的记忆。整个小学期间,我换了4次住处,大部分是租住的房子,最后有了自己的家,一个40平米的小屋。那时哈尔滨还处在暮年之前的余辉中,超市叫做仓买,铅笔芯放在倚天剑形状的壳子里。

我的人生仍然在漂泊。18岁那年离家,4年换一个城市,直到26岁。刚刚和朋友喝酒的时候,他说我不知道你这些年一个人在外面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想,我并没有熬,或者经历把熬变成了乐趣,这样看来我也是个盲目乐观的人。

从小到大,我都喜欢夏天。因为每年夏天,我拥有暑假的时候,我都能够更深地体味生活,在自己的心中刻下痕迹。早上醒来发现艳阳当空,窗外是树,鸟叫穿透玻璃,家中空无一人,那感觉很接近幸福。

我喜欢冒险,不拘小节,哪怕是伤痛我也能够毫不在意面对。记得很小的时候,我的头撞到了桌角,血流满脸,但我以一种无所谓的精神傻笑着上完了那节课。来接我的母亲看到我流血,心疼之后也一笑而过。那血仿佛是母亲的浪漫情怀和坚强意志穿越肉体流在了我的脸上。我笑得更加灿烂。

我渴望爱情,以一种朴实甚至是笨拙的姿态捧着自己的心,希望有人能来翻阅。每一段感情我都全心奉献,希望识货之人能够懂得我,并且爱上我。我不常得偿所愿,但每一个我生命中的女孩都能教我一些道理,让我更热切且悲伤地把秒针涂满,度过流年。她们的名字我也不曾遗忘。我曾经爱过每个,现在依然剩下感激。一个她教我人生就是不断失去,一个她教我独立的.灵魂才能获得自由,一个她教我不要给人生设限,又一个她教我直面真实的自己。每一个身影都保留了自己的样子,在我的灵魂刻下印记,让我能够更好地爱着下一个人。想想18岁的我幼稚腼腆,得过且过;现在的我自信坦然,有了真正的理想,这时就会感觉,生命以刀斧加诸我身,使我由朽木变为雕塑,伤痛最终带来了开悟。Genuine virtue derives from hardship。

最近我失去了一个曾经深爱的女孩。痛觉到了完全失去的时刻姗姗来迟。在和朋友团聚的KTV包厢里,看着熟悉的歌词眼眶也曾湿润少许。我不后悔和她相遇,也不能避免分开,唯一遗憾的就是伤了她的心。但知道她以后能够比以前更好地生活,这道伤口似乎没那么痛。

人生是一段专属的冒险,迄今为止,还算差强人意,但未来更加精彩。愿我能尽情接触我喜好的事物,成为一个快乐、充实、有趣的人。

篇4:是想要成为三毛般的存在杂文随笔

是想要成为三毛般的存在杂文随笔

愿岁月风平。愿衣襟带花。

愿我们都能活成自己曾经渴望的模样。

我想要像三毛那样活着,活在自由、活在文字、活在沙漠。一个人的世界其实并不太多,毕竟,我们从未像三毛那样遇见过荷西。 三毛,真的是如同三毛般的存在。流浪在世界的各个地方。

其实三毛一直未流浪。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三毛的心一直都是定的。

我想要拾获三毛的无畏。作为一位女性撇开所有琐碎,只身一人来到无边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

三毛热爱自由,她不希望也不喜欢任何人或事的存在影响她追寻自由的'热度。同样的,我也爱自由,但始终畏于缠缠扰扰纠纠纷纷,也始终是犹犹豫豫停滞不前。

我时常过分纠结于他人对我的看法与评价。三毛不是这样的,只要是她想要做的事,她就一定会做到,并且会做好。

三毛躲进了一个人的沙漠里,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离开。撒哈拉从此有了三毛,三毛也有了撒哈拉。她认识了不一样的人,沙认识到了沙漠的不一般。

沙漠里的生活固然是困难的。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三毛曾有一次渴到几乎要失去意识,但当一桶纯净的水放在她眼前时。她依旧选择热爱这片沙漠。

三毛是热情大方的。从现实角度看来,在沙漠这样物质极缺的环境,三毛却是毫无保留的帮助给予别人。我曾想倘若是我,未必有这三毛这般落落大方。

三毛的小家,像是沙漠里的一朵花。远处看来,是泥沙堆积黄土堆积而成的土房子,可里面却是家具齐全书香弥漫的小屋子。可见三毛随时随地都保持着一颗热情的心。

三毛的美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的文字里。三毛的文字不仅深得我心,还永留人间。有人说是沙漠成就了三毛,于是三毛关乎沙漠的散文集令人震撼。但我认为是三毛成就了沙漠,三毛书中的沙漠是众人所向往的地方,那是精神之花的盛开地。

为世间有个三毛而庆幸,受三毛感染的几千几万个我,都想要一起躲进那浪漫的沙漠,一起书写诗篇般的会合。

我是,一直想要成为三毛那样的存在。

篇5:人总是想要这个想要那个的杂文随笔

人总是想要这个想要那个的杂文随笔

今天从学校坐车回家,背了很重的电脑和数位板,昨晚喝了罐和其正之后就一直喉咙痛还夹杂着些轻微鼻塞,都不知道是凉茶还是别的原因,总不会是昨天兼职的楼盘搞的厨神大赛,大家一人一筷子地夹,传染到了什么吧,刚刚又打了个喷嚏,可能是被昨天的喜茶冷到了。

我在我的吊带的'带子上打了个结防止它往下滑,但是背包的时候压到这个结就会很痛,我不得不不停地调整背带的位置。

大家画的很好,又年轻,比我年轻很多,从小就不懂妒忌别人,现在也不太会,只是不停地自责自己的不努力和对自己贫瘠的才华感到悲哀罢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努力好,束手无策,买了很贵的数位板,手感是好了很多,但我的手并没有。最近也很累,都没怎么画。

在家吃饭的时候我妈在问我兼职的事,我含含糊糊混过去了,我不愿意让她知道太多,就是不愿意,她的知道将会渐渐相当于干涉,我庆幸我的防卫,她隐约地对我的工作感到不满——“这么怪的吗,只做星期六日”哦她恨不得立刻把我踢出门工作不用再给我生活费,这样等我“有出息”了她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有成果可见了。我家像个临时居所,不仅对于我来讲,对于他们来讲一样的苟且,灯坏了,不修,水管坏了,也是,从来不在意某些地方有多脏了,仿佛在赶什么时间,等什么时日,终于可以闲下来那一日,什么时日呢,可能是我毕业出去工作,结婚生子,那一日吧。可能是我妹考到好点的学校那一日吧。

才回来不够几个小时,立刻想回学校了,不停地洗碗做饭将令我毛骨悚然,可是看吧,即便我比谁都清楚我不可能得到他们的爱。我还是忍不住要期待点什么,“孩子理应得到父母的爱”这个概念,还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我可能永远不能像那些真正的叛逆少年那么酷,我永远只能是一边哭一边咒骂的那个,而冷笑着讽刺我的永远是我的父母。明明早就一清二楚那是我不可能得到的爱,明明我也极看不起他们的观念和各种令人窒息性格,只是因为我从来都得不到才变得如此魂牵梦绕的吧。

如果我能更强一点就好了,我会更有自信的吧。今天还是一如既往的寂寞,仿佛我所在的地方下起了流星雨,整个苍穹都是莹绿色的小流星,美到让人流泪,却没有一颗落在我身上。大地是那样广袤。

想和什么人相爱,不顾一切地相爱,“两个偷了珍珠冠冕的,潜逃的珠宝窃贼”——继续去路,已断退路——我给你,我给你,我的一切。

篇6:如何不成为一个油腻猥琐的中年男杂文随笔

如何不成为一个油腻猥琐的中年男杂文随笔

这个周末恰逢重阳节,尊老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文明程度的提升,老年人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优待和照顾。只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晚年是可以幸福安享的。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年和中年承受的压力将会增大,他们必须奋斗,哪怕是牺牲一些健康和陪伴家人的时间,在没有精疲力尽、彻底倒下之前还是要全力以赴。

中年,尤其是中年男人,不受到额外关爱呵护也就罢了,如今竟成了鄙视和嫌弃的对象。周末看到一个段子,列举了油腻中年男的20大标志,从唐装,大金链,到大肚子,露鼻毛,再到保温杯,车里挂佛像。虽然有些片面,但基本反映了当下社会,对中年男人这个群体的评价。

仔细分析了一下,穿唐装、留山羊胡子、带个大金链子,盘个金刚菩提手串……这类油腻猥琐的标准更像是为土豪或半成功人士定制的限量款,最起码也是衣食无忧的自由职业或企业经营者阶层,我等普通人恐怕很难达标,莫不用说机关,即使是在比较宽容和氛围活跃的公司,只要你不是老板,真要是这么一副打扮去上班,被老板或是保安轰出来的机率极大。

对号入座,我命中了至少5条,剩下的至少还有5条关于穿着和装束方面的,对于体制内的公务员,都是可以剔除的不适用项,所以整体符合率还是蛮高的。说明我正狂奔在通向油腻和猥琐的路上。

对于机关而言,唯一可以容忍的出格装束就是光头,因为它属于自然灾害,但是大部分受害者还是会细心呵护耳后仅剩的那一小片,证明自己曾经抵抗贫瘠的决心。

悄悄地告诉你,这就是未来的我。

按照这个标准,完全摆脱猥琐和油腻的男人真的不多,他们不用保温杯,没有肚子,不摆佛像,不讲茶文化,在家不穿秋裤……也就是他了。

在调侃和揶揄之余,我在思考,为何中年女人可以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优雅知性——大不了拿自己开刀,而相当比例的中年男人却落得下个油腻猥琐的下场?

在很多异性的眼里,中年男人的油腻猥琐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外表,大腹便便,人未到肚先至,头发油光打滑,不修边幅,鼻毛四溢,整个人就像一坨行走的脂肪,随时可能融化瘫软的猪油。此种油腻感的确让人无法直视。

二是内在,眼神迷离叫人看不透,油滑老练不轻易暴露内心想法。说起话来,要么满嘴跑火车,没边没沿,自信心爆棚,开悟人生指点迷津,言谈举止间透露着毫不掩饰的自大和狂妄。要么言语慎重,极度得体,不说一句多余的话,看人下菜碟,对上对下切换自如,原配小三从不混淆。这种油滑世故更让人难以捉摸。

可问题是,今日的油腻猥琐中年男,或许正是昔日的帅欧巴,他们也曾有过澄澈的眼神,纯粹的梦想和阳光般的笑容,健硕的身材,汗水湿透的紧身衣下轮廓毕现的人鱼线,犹如行走的荷尔蒙一般引得无数少女春心荡漾……谁说岁月这把杀猪刀只对女人狠心?

说到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们都要慢慢长大,慢慢变老,由青年到中年,再到衰老,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的'除了容颜,还有内心,有些东西不是你想留就能留得住。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熔炉里,这个熔炉叫做社会。我们需要安身立命、养家糊口,需要别人去承认,去赞许。能够改变世界的人万里难挑其一,绝大部分人需要去适应社会的规则,前提就要先改变自己。“坚持自我,不忘初心”不是谁都可以说的豪言壮语,要说,也要等到你有了一定的实力和资本以后。

因此,油腻和猥琐无非是中年男人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为了金钱和地位,为了那些能让我们过上更好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保障,我们只能放弃那些在这个阶段已经不再重要的东西。保持体型,坚持梦想,远没有一套学区房能解决实际问题。喝酒和社交,是为了不错过哪怕一个微小的机会。每个阶层都会共同的话题,如今的中国,中产阶级的通行生活方式之一就是开始广泛地喝各种茶,当周围人都在大谈茶道时,你却连普洱和金骏眉都分不清,多少有些不合群——即使你压根就不爱喝茶。

看看前几天刚刚被抓起来的郎永淳吧,这个前央视的主播,如今胖得跟电视上判若两人,他也坦陈,如今在创业,需要见很多的人,酒局比较多,“过劳肥”也就难免。看来,酒驾或许真的是分身乏术,忙于应酬所致。

把责任推给外因,多少有些不够厚道,也不解决任何问题。那我们才能避免油腻和猥琐,或者,起码不要太油腻和猥琐?唯有自律和自省,能让我们获得一些灵魂的救赎。

自律,没法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或许可以阻止我们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自省,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淡定地面对很多诱惑。

冯唐认为,要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努力避免自己成为一个胖子、不要停止学习、不要呆着不动、不要当众谈性、不要追忆从前、不要教育晚辈、不要脏兮兮……一个中年男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以上几点,他一定会变得和蔼可亲,真诚友爱。

每个人都想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但绝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做到这一点。

篇7: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的杂文随笔

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的杂文随笔

山水有清音

夏天来了,风是热的,空气是滚烫的。

随便动一动便要出汗,懒得出门。

心情也比以前急躁了些。

雪糕,冰冻汽水,冰箱里的西瓜、桃子、樱桃就登场了。

再来一根清脆的黄瓜,蘸点儿白糖,入口清甜。

这时候就不必刷微博,看八卦,浏览微信朋友圈。

比如看一部电影。

电影要符合此刻的心境。

你可以看《小森林》。

电影是清新治愈的。

满足你关于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幻想。

浮躁的心灵也平静了。

影片从开头就给你降温。

花开,飞鸟,满山氤氲的青绿,把你带到幽深宁静的境地。

一股淡淡的,缓缓的,平静的氛围开始围绕着你。

一股山风向你吹来。

女主人公市子,在氤氲朦胧的山间雾气的小道中独自骑行,顺势而下,回到小森,影片开始了。

小森青山连绵,云雾缭绕,和谐宁静。

小森中的人都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种古朴的乡村生活模式。

她自己在田间插秧种稻,在稻田除草,田间空气清新湿润,蛙鸣阵阵,但潮湿闷热的空气,也常生有惹人厌的蚊虫。

《小森林》和《舌尖上的中国》一样,也在做菜,小森的方式是平淡的,缓慢的。每道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她自己拌面粉,放酵母,劈叉,生火,烘烤面包

她自酿酸米酒,存放在冰箱,从稻田回来时畅饮,凉透心底。

她把自然馈赠又被人们常忽略的'食材充分利用来获得美食。她用胡颓子树的果子自制果酱,用锅巴就着果酱下咽,吃着鲜美可口。

她的菜园里面有胡萝卜,芹菜,香辛,生姜等食材,她用这些自制酱油。

她吃用冷水冰镇西红柿和黄瓜,用番茄做番茄罐头.

地里种着各式各样的青菜,有吃起来咔擦咔擦响的水菜,莲花座的塔菜,胭脂豆,小松菜等。

她炒菠菜,炖胡萝卜……继承了从妈妈那来的手艺。

里面还有一个爱情故事。

这是夏秋篇。

还有冬春篇。

住在繁华都市的人常说,有机会一定要去一个环境优美的乡村生活。找一处有院落的所在,摇着蒲扇,听蝉鸣虫声,喝茶,吃冰镇西瓜,晚上看月亮,看划过的流星……

“山水有清音”,当为世俗生活所羁绊,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自然。

自然宁静和谐,自由纯粹,人们在物我融合中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超脱,回到那个最初的混沌的地方,保持真正的自我。

当“世与我而相违”,陶渊明辞彭泽县令,与世俗彻底划清界限,投身于田园,寻求人性的复归。

苏轼被贬到黄州,一度穷困潦倒,他把目光投向山间清风,江上明月,写出千古绝唱《赤壁赋》,《念奴娇》。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当生存都成了问题,极其穷困的时候,还有醉心自然的心思吗?

恐怕不会有。不过那都是过去的封建时代的事了,现在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嘛。

沈从文写《边城》,描绘了一个自然和谐,未被都市文明所扭曲的湘西世界,在人与自然的契合中散发出浓郁的诗意。

汪曾祺写《受戒》,同样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而又不虚空的自由自在,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世界。小县城里的故事,纯净,温和。

程虹在《低吟的荒野》译序中说“奥尔森通过亲身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对荒野的需求,除非我们精心呵护好那些充实和滋润人类心灵的地方,否则,我们就会毁掉我们的文化及我们自身。”

王小波在《万寿寺》结尾写:“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

更多推荐

真的想要成为一个十分快乐的人的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