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双桅船教案设计,本文共17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双桅船教案设计
《双桅船》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3)初步了解朦胧诗意象多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2)通过诵读感悟诗义;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细腻的情感,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介绍朦胧诗导入新课。
朦胧诗简介:朦胧诗产生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二、作者简介:学生介绍作者舒婷,教师作必要补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派代表人物;
初中未毕业就参加“上山下乡”的活动,此时开始写诗;
后回城做过临时工,1975年,正式调到织布厂当工人;
1978年,在油印刊物《今天》开始发表作品,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
1979年,在《诗刊》发表作品,引起诗坛的关注;1981年达到创作高峰期;1985年后,转入散文创作;
两次入选“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
主要作品:诗集《双桅船》 《顾城舒婷诗选》 散文集《心烟》
三、整体感知:通过听录音、朗读等,学生初步感知诗歌。
四、交流讨论: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感受,并要求从文本中找出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依据。
小结:诗歌的欣赏方法
(1)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意”制约着“象”的选择
(2)了解朦胧诗意象的多义性。
古典诗歌的意象往往是确定的,而朦胧诗中的意象是诗人对社会生活、人生独特体验的产物。
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五、联系生活、联系自身,谈谈这首诗歌所给你的启示或能引起你共鸣的内容。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收集你所喜欢的一首朦胧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来探讨一下其中的主题。
双桅船 课文赏析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篇2:双桅船教案
关于双桅船教案
关于双桅船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诗歌阅读四步法逐步深入解读诗歌内涵,了解诗歌艺术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多元解读诗歌和迁移运用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舒婷诗歌的内在情感,学习辨析诗歌的意象,学会鉴赏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该诗如何以生动的意象表达诗情诗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师提出同学们的写作困惑:
为什么我们写不出有诗味的诗歌?我们写诗歌时是否缺少了点什么?舒婷的《双桅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读诗第一步——知人论世
舒婷是谁?
提示:一个长得并不美丽的女诗人,一个做过临时工的女人,一个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一个从油印刊物走向中国诗坛的传奇人物,一个以朴素诗情感动当代中国的女子,一位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一棵两次入选“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的诗坛常青树。
【启示】人不可貌相。
三、读诗第二步——诵读感悟
1、学生听FLASH诵读
2、学生共同诵读《双桅船》,初步感受《双桅船》的情感魅力。
四、读诗第三步——寻找诗的精华
1、破译诗歌的密码Ⅰ
理解诗歌,就要破译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双桅船》采用的是传统意义的意象,请同学们合作破译“双桅船”、“风”、“岸”、“风暴”、“灯”的具体内涵
提示:从文本自身解读,“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诗题“双桅船”,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而又相区别的心理。该题型为多元解读题,允许学生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个性化地解读意象的象征内涵。
诗人在《双桅船》中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通过意象,以象征化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了人性化的思想个性。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歌手法感悟】意象+象征=把抽象情感演绎得可感可见
2、破译诗歌的密码Ⅱ
舒婷在诗歌创作时经常把意象成对放在一起,找出诗中这些相反相成的意象,说一说这种创作手法的好处。
提示:舒婷经常把意象成对地放在一起,这是她诗歌创作思维的一个特色。在这首诗里,成对出现的意象有:岸/船,一场风暴/一盏灯,你/我,航程/视线,雾/风,昨天/今天等等,这些成对的意象以比较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渴望交流,期待友情,祈求沟通与理解,相信心灵的来往”的情感意识,说到底,是舒婷种种感情牵挂的流露与外化。《双桅船》很好他说明了舒婷诗的特殊追求与特殊的价值取向。
【学习启示】意象是诗歌的魔方,可以旋转出独特的审美天地。
五、读诗第四步——寻求共鸣
好诗不仅仅属于诗人个人,更能为他人的情感、生活服务,《双桅船》的诗句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哪些现象,请把这些生活现象列举出来。
提示:学习就要学以致用,北大教授谢冕说过:欣赏诗歌的最终目的就是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燃烧。教师尊重学生表达出来的个性化共鸣,如果学生能以健康的心态联系具体的生活状况,这种共鸣就算正确的理解。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尝试把个性化的共鸣迁移运用于作文之中,提升作文的品味与文化内涵。
【学习启示】让你的诗唱出我的情
六、学生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的诵读《双桅船》
篇3:双桅船读后感
双桅船读后感
“舒婷”这个名字,我是从我的一位语文老师那里得知的,从她那儿,我还得知了不少人都认为舒婷的诗“朦胧”、“看不懂”。正因为如此,我才阅读了她的诗集《双桅船》。
“也许旋涡眨着危险的眼,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呵,生活,固然你已断送,无数纯洁的梦,也还有些勇敢的人,如暴风雨中疾飞的海燕……”这首《致大海》,使我感到舒婷的诗并不朦胧。它的每一行,都能唤起我心灵的共鸣,并且使我窥见了诗人的苦闷和追求、沉沦和探索,窥见了诗人在生活这个汹涌的海洋中是如何掌舵的。
起初,“凭着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地方出发”(《童话牧人》)。是的,童年是一个“没有被污染的地方”,是一个天真地认为自己将成为爱因斯坦的年代,是一轮带着金色光圈的太阳。然而,年龄一年年增加,童年也随着小沟里的溪水一起溜走了。
于是,“生活表面的金粉渐渐剥落,露出凹凸不平的真相来。”(《生活、书籍与诗》)。舒婷把生活比作大海,这样来描绘它:“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儿,还由海风日日夜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风帆,都被波涛秘密地埋葬”(《致大海》)。生活是丰富而多变的,有日出和夕阳般美好的日子,也有奋斗被恶运冲垮的时候。当我解出一道难题之后,当我在操场上和伙伴们一起享受拼搏的间歇时,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感觉到生活中的日出和夕阳。然而,当我因为批评一位老师“照本宣科”而被批评时,()当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并非“不断朝前走去,就一定能把天边的彩霞搂在怀里”(《生活,书籍与诗》)。
我开始认真地读各种书。我希望从书籍中把握生活,观察世界的全貌,经历我未曾经历过的旅程,品尝我未曾品尝过的甘苦。正如舒婷在《这也是一切》中写的:“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雨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长不到生根的土壤里;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是的,我开始坚信:在这敏感的大地上,一个真诚的人的噪音,不论多么微弱,也会引起应有的反响。就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才使得那“动人的热带阳光”和“最可靠的春风”回到我身旁,新的信念和新的追求再次产生。
其实,舒婷的诗一点也不难懂。它是生活的哲理,是搏击者的歌,是向现实和思想中谬误宣战的歌,是向远大理想和美好未来奋进的歌。它使我坚信:胜利,属于高歌猛进的搏击者!
篇4:双桅船赏析
双桅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赏析
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的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篇5:《双桅船》阅读答案
《双桅船》阅读答案
我们大家知道在我们中考以及高考中,诗歌鉴赏都是很重要的考察对象,所以我们大家在平常就要多加练习一下。下面为大家准备了《双桅船》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学习一下。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找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又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是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船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1)岸:
(2)风:
(3)风暴:
(4)灯:
2.诗题:”双桅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诗的'最后四句被人们当作警句广为传诵.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一说你的理解。
篇6:高中语文《双桅船》说课稿
高中语文《双桅船》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双桅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3)初步了解朦胧诗意象多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2)通过诵读感悟诗义;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细腻的情感,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介绍朦胧诗导入新课。
朦胧诗简介:朦胧诗产生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二、作者简介:学生介绍作者舒婷,教师作必要补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派代表人物;
初中未毕业就参加“上山下乡”的活动,此时开始写诗;
后回城做过临时工,1975年,正式调到织布厂当工人;
1978年,在油印刊物《今天》开始发表作品,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
1979年,在《诗刊》发表作品,引起诗坛的关注;1981年达到创作高峰期;1985年后,转入散文创作;
两次入选“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
主要作品:诗集《双桅船》 《顾城舒婷诗选》 散文集《心烟》
三、整体感知:通过听录音、朗读等,学生初步感知诗歌,
资料共享平台
四、交流讨论: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感受,并要求从文本中找出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依据。
小结:诗歌的欣赏方法
(1)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意”制约着“象”的选择
(2)了解朦胧诗意象的多义性。
古典诗歌的意象往往是确定的,而朦胧诗中的意象是诗人对社会生活、人生独特体验的产物。
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五、联系生活、联系自身,谈谈这首诗歌所给你的启示或能引起你共鸣的内容。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收集你所喜欢的一首朦胧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来探讨一下其中的主题。
板书设计:
双桅船
爱情
意象 友情
象征 理想
社会感怀
……
[注:板书内容个别词语有可能因学生用语差异有所改变]
篇7:《双桅船》课后练习题
《双桅船》课后练习题
双桅船检测试题 《双桅船》练习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找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又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是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船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1)岸:
(2)风:
(3)风暴:
(4)灯:
2.诗题:”双桅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诗的最后四句被人们当作警句广为传诵.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一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2“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
3“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4“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
3结合我的生活经验,虽然我和朋友分别有很长时间,且相隔两地,但彼此关注着对方,在彼此的思念之中。
篇8:双桅船阅读答案
双桅船阅读答案
阅读舒婷的《双桅船》,完成第1—2题。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又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1)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双桅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指的是光明与信念。
2、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
篇9:双桅船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3)初步了解朦胧诗意象多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2)通过诵读感悟诗义;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细腻的情感,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介绍朦胧诗导入新课。
朦胧诗简介:朦胧诗产生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二、作者简介:学生介绍作者舒婷,教师作必要补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派代表人物;
初中未毕业就参加“上山下乡”的活动,此时开始写诗;
后回城做过临时工,1975年,正式调到织布厂当工人;
1978年,在油印刊物《今天》开始发表作品,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
1979年,在《诗刊》发表作品,引起诗坛的关注;1981年达到创作高峰期;1985年后,转入散文创作;
两次入选“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
主要作品:诗集《双桅船》 《顾城舒婷诗选》 散文集《心烟》
三、整体感知:通过听录音、朗读等,学生初步感知诗歌。
四、交流讨论: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感受,并要求从文本中找出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依据。
小结:诗歌的欣赏方法
(1)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意”制约着“象”的选择
(2)了解朦胧诗意象的多义性。
古典诗歌的意象往往是确定的,而朦胧诗中的意象是诗人对社会生活、人生独特体验的产物。
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五、联系生活、联系自身,谈谈这首诗歌所给你的启示或能引起你共鸣的内容。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收集你所喜欢的一首朦胧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来探讨一下其中的主题。
板书设计:
双桅船
爱情
意象 友情
象征 理想
社会感怀
……
[注:板书内容个别词语有可能因学生用语差异有所改变]
篇10:双桅船古诗阅读答案
双桅船古诗阅读答案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又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1)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双桅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指的是光明与信念。
2、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
阅读理解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阅读理解万能技巧公式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
篇11:双桅船的阅读答案
双桅船的阅读答案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又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1)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双桅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指的是光明与信念。
2.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
篇12:舒婷双桅船诗歌原文及赏析
一首美好的诗往往是情景交融的。舒婷的《双桅船》尤其如此。似乎舒婷也很喜欢这首小诗,她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便以《双桅船》而命名。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多么真诚而细腻的感情。时而挥泪分别,时而握手相逢。互相牵挂,互相惦记,永不忘怀。全诗从每一句来看,都给人以水晶感,清澈明亮。但从整体来读,又使人捉摸不定,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回味余地。
由于感情打到了最合适的依附体,所以该诗的每一句都可以说是一语双关。这又是该诗最明显的艺术特点之一。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赏析 2
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的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篇13:读《双桅船》有感作文600字
读《双桅船》有感作文600字
一段感情犹如一杯水,冰凉、升温、沸腾、冷却、冰凉,如此循环,经历了这一段过程。我们开始深思:爱情倘若比翼鸟、连理枝般成长、坚固该有多好啊!可是爱情也终究需要一个过程,就像一个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这期间,我在变,你在变,连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在变。所以,朝朝暮暮,天长地久,似乎成了我们彼此的期待和梦寐以求的归宿。为此,我们努力奋斗。雾打湿了我的双翼,不要紧;风吹远了我们的距离,没关系。只要两颗相爱的心紧紧靠在一起,即便是天涯,也成了咫尺。一场风暴阻碍了我和你,却永远有一盏灯召唤着彼此。
爱的信念,可以穿过雾霭抵御风暴。也正是这一场风暴,将两颗相爱的`心再次紧紧相依,即使此刻是分离。相信吧,总有一场风暴会让你我相聚,因为我是船,你是岸。无论风将怎样吹,我的航程终将离不开你的视线。 岸那,心爱的岸,此刻我们又要分离,昨天告别时不是说了:不送不送。为何今日你又在这里?让我如何忍心责怪你呢?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你伟岸的臂膀是我永远的归宿。船渐行渐远,岸默默相望,直至淡出模糊的视线。 我的思念就像这浩渺的海域,就让海浪充当信使,传递我缠缠无尽的情意。当海浪又急又高时,是我强烈的思念,归心似箭;当海浪又平又缓时,是我淡淡的忧愁,企盼归期。看着延绵的波浪,我知道你收容了我的思念和忧愁,并继续传递我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因为“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经历了这么多,我终于明白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誓言。原来,分分离离、聚聚散散的爱是经了霜的枫叶,分外红艳美丽!
篇14:舒婷《双桅船》赏析技巧方法是什么?
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篇15:双桅船高一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品味诗歌意象,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中探究诗歌的深层涵义、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诗中寻求共鸣,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多元化阅读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走过悠长寂寥的雨巷,今天我们将乘坐双桅船,走进女诗人舒婷的世界。雨巷诗人潇洒多情,舒婷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舒婷长相一般,出身一般,学历也很一般。初二还没念完就加入到上山下乡的行列中去,回到城市,做过各种各样的临时工。她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女工。(人不可貌相,才女不必问出处)。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朦胧诗派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舒婷、顾城、北岛。朦胧诗强调抒写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通过一连串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具有朦胧、隐讳的特点。
《双桅船》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对比《祖国呵,亲爱的祖国》与本诗,你能分别说出两首诗中流淌的“爱”的具体内涵吗?
2.诗的第一节中“昨天……今天……明天”有什么意味?它们凝练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悟?
3.诗中有哪些意象?试择其一二略谈体会。
双桅船阅读答案:
1.作者曾亲历“”十年非人道暴行及人与人之间的仇视与隔膜,是朦胧诗人的代表之一。舒婷用诗捍卫了“爱”的纯洁与执著。《祖》诗中洋溢着深沉而真挚的祖国之爱,《双》诗则充分展示着普通人的自爱和爱人。有人称,“爱”是舒婷情感和意识中供养的神明。她自己则用诗歌去直面特定年代人们共同的匮乏,去唤醒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爱心,她分外珍惜生活中的感情和友谊。有人形象地描述她的诗作:对于忧愁的心,它是温柔亲切的笑容;对于痛苦多于欢乐的生活,这是扶助人们进取和追求的手。舒婷说:“当做一个正直的普通人都很不容易的时候,我不奢望当英雄。”正是那不故作英雄和骑士的爱,才使得“爱”有了分量,多了一份思索,也添了一丝回味。对爱的咏赞和歌唱构成了舒婷诗作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诗魂!
2.诗作在第一节中用“昨天”“今天”“明天”形象地展示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那里有昨天的失落,今天的思索,更有明天的向往和追求。这样写,正凝练而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时代的深刻思索:她不是无可奈何地唱一个失血时代的挽歌,凭吊受伤的心灵,而是用理想观照现实,希望人们能够按我们所向往的那样生活。她把视线的焦点投向人,关心人的权利、价值和尊严,不满人的现实处境,把人放在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中进行思考。
3.如被雾打湿双翼的“双桅船”“心爱的岸”“一场风暴、一盏灯”“航程”“视线”“纬度”等。诗中的“雾”“船”“风暴”“灯”已远远超出了其实在意义,而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如“雾”可象征一代人成长的不利的环境,让人迷惘、困惑,前途渺茫。“打湿”自然暗指一代人心灵上的创伤、阴影一时无法消除。不容“我”迟疑的“风”则可看作是飞逝的人生、不再的光阴,生命的使命是如“风”一般不断鼓动“我”的“双翼”,即便是“打湿了”的,不断提醒我要启航。善用意象,加强了诗的跳跃性,拓宽了诗的想像空间,也增多了品味的乐趣。
《双桅船》测试
阅读舒婷的《双桅船》,完成第1-2题。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又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1)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双桅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答案
1.“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指的是光明与信念。
2.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
篇16:双桅船高一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3)初步了解朦胧诗意象多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2)通过诵读感悟诗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细腻的情感,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晚唐李商隐《无题》的朦胧诗意引出朦胧诗和舒婷的《双桅船》:
“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什么情感呢相思离愁追求的执著牵挂这种种情感都有,诗意朦胧,已经具有朦胧诗的特点。但朦胧诗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提出来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所以称为朦胧诗是因为它的委婉隐讳,它往往运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诗意朦胧,不容易弄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朦胧诗——来自于舒婷的双桅船。
(板书:朦胧诗特点)
朦胧诗简介:朦胧诗产生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二、作者简介:学生介绍作者舒婷,教师作必要补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派代表人物;
初中未毕业就参加“上山下乡”的活动,此时开始写诗;
后回城做过临时工,1975年,正式调到织布厂当工人;
1978年,在油印刊物《今天》开始发表作品,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
1979年,在《诗刊》发表作品,引起诗坛的关注;1981年达到创作高峰期;1985年后,转入散文创作;
两次入选“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
主要作品:诗集《双桅船》 《顾城舒婷诗选》散文集《心烟》
三、基本解读
(1)诗人借双桅船的口吻,向无尽连绵的海岸诉说自己的思慕之情,船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有了海岸才有船的航程,因为船,海岸才显得实在温暖。船与岸构成了一种互相依存的天然关系。同时,诗人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表达的情绪和心态,既是作者自己的也是当时年青人所普遍所感受到的却又难以表达的东西。舒婷以她细腻的心,象征的表达技巧,使《双桅船》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2)本诗重要的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里,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人的某种情绪和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感情。
提问:
1、诗中的“双桅船”“岸”“风”“风暴”“灯”分别指什么?
(板书)双桅船——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岸——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时代的紧迫感
风暴——―暗指诗人和同代青年经历的不平常的时代风云
灯——光明信念
2、船和岸是诗中两个重要的意象,会让你想起什么能否把你的想象描述一下。
诗人借双桅船的口吻,向无尽连绵的海岸诉说自己的思慕之情,船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有了海岸才有船的航程,因为船,海岸才显得实在温暖。船与岸构成了一种互相依存的天然关系。
四小结:诗歌的欣赏方法
(1)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意”制约着“象”的选择
(2)了解朦胧诗意象的多义性。
古典诗歌的意象往往是确定的,而朦胧诗中的意象是诗人对社会生活、人生独特体验的产物。
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篇17:现代诗歌鉴赏--《致橡树、双桅船-舒婷》(选修教学案例)
现代诗歌鉴赏--《致橡树、双桅船-舒婷》(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注释】
[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这种圆弧常同时出现两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颜色鲜艳的叫“虹”;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较淡的叫“霓”。
【赏析】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决心跃然纸上。第二部分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这种爱允许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这种爱能同甘共苦,终身相依。这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观显示了诗人对新型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题旨不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诗歌大量采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
双 桅 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赏析】
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的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郭海臣
更多推荐
双桅船教案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