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感悟: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本文共7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人生感悟: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人生感悟: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很多年前,余世维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研究生入学考试后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家麦当劳参加见习经理培训,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倒餐盘。餐盘上有餐盘纸,只要不是被打湿或者故意破坏的很严重,清理餐盘是很容易的。只消把餐盘倾斜45度角插进垃圾桶的门帘,餐盘纸和餐后垃圾就会全部滑进垃圾桶,自己的手一点也不会沾上。

可据我的观察,就是这简单的动作,国内大部分用餐者都不会做。父母更不太会鼓励孩子吃完麦乐鸡和开心乐园餐之后把餐盘清理了。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很多人还做不到。

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飞机出差,吃完飞机餐,看见他把餐盒、纸杯、废弃物都一样一样整理好,铺平,然后把擦过手的餐巾纸摊开,均匀的盖在餐盘上,再交给空姐。我坐在邻座,瞬间觉得自己之前是多么的粗鲁,

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却可以有教养。

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觉力的人,都能发现自己跟文明的差距。在干净的'环境里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安静的博物馆你不敢高声喧哗;在有序的队伍中你不好意思插队;在清洁的房间,你不会旁若无人的点燃香烟。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

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谨慎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

再比如之前说到的整理房间,清理餐盘和盖上餐巾纸,听起来都是细节小事,难就难在明知道没有“好处”还依然保持,这就比“被称赞的道德模范”好的多,也可持续的多。

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其实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更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

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篇2: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阅读答案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①很多年前,余世维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前,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摆在桌子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②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③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家麦当劳参加见习经理培训,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倒餐盘。餐盘上有餐巾纸,只要不是被打湿或者故意破坏的很严重,清理餐盘是很容易的。只需要把餐盘倾斜45度角插进垃圾桶的门帘,餐盘纸和餐后垃圾就会全部滑进垃圾桶,自己的手一点也不会沾上。

④可据我观察,就是这简单的动作,国内大部分用餐者都不会做。父母更不太会鼓励孩子吃完麦乐鸡和开心乐园餐之后把餐盘清理了。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很多人还做不到。

⑤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飞机出差,吃完飞机餐,看见他把餐盒、纸杯、废弃物一样一样整理好,铺平。然后把擦过手的餐巾纸摊开,均匀的盖在餐盘上,再交给空姐。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可以有教养。

⑥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觉力的人,都能发现自己跟文明都差距。在干净的教室,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有小婴儿的场合,你不会旁若无人地点燃香烟;在安静的博物馆,你不敢高声喧哗。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中。

⑦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⑧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作“不给别人添麻烦”。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谨慎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

⑨再比如之前说到的整理房间,清理餐盘和盖上餐巾纸,听起来都是细节小事,难就难在明知道没有“好处”依然保持,这就比“被称赞的道德模范”好得多,也可持续

得多。

⑩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其实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更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

11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摘自《意林》5月,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段中提到,“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这”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观点,谈谈你对链接材料中这位朋友观点的看法。(2分)

【链接材料】

有一次聚餐,朋友带着孩子。孩子爬上桌,像飞轮一样拼命转动菜台,什么好吃就往自己嘴里抢,大人根本没办法伸筷子。我问朋友,你不管管孩子?他说,现代教育要解放天性,不能拿老一套束缚孩子。

(于丹《你可以不是豪门,但是要有门风与涵养》)

1、教养,就是让人舒服。

2、“这”指的是余世维每次习惯于离开酒店前尽量把房间恢复为进来时的样子这种行为。

3、引用名人事迹,提出中心论点(1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

4、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1分),举了同事在飞机上吃完飞机餐之后用餐巾纸盖在垃圾盘这一事例(1分),真实具体的证明了“教养,就是让人舒服”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分)

5、朋友的孩子只顾及自己的舒服,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是一种没有教养的表现。(1分)就如选文结尾段所说,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是教养。而朋友的孩子只顾自己吃饭,影响了他人吃饭,朋友孩子的行为已经让别人不舒服了,这就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而朋友却认为这是个性,不能压制,是错误的。任何个性的张扬都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篇3:教养,就是要让人舒服!

一说起教养这一回事,大家都以为是出自名门才能得到,其实教养是一种普通常识,只要稍微注意,都可学到,和你的出身没有关系。

在古代中国,形容一个男人有教养,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夸一个女人有教养,则是“知书达理、温柔贤惠”。

那么到底什么是教养呢?我们要知道,教养不是随心所欲的,教养也不是唯我独尊,教养是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就要认真地关注他人,真诚地倾听他人,真实地感受他人,你会发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有教养的人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要知道,真正的教养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教养来源于一颗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的心灵。中国有句古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许是对“教养”的最好诠释。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或者看过这样的一则故事,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教养两字体现在细节上面,教养并不是你在礼数上的不周,应该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教养展现你的真性情

很多人都比较喜欢看武侠片的吧,武侠片里面的英雄,他们的性情让你陶醉,你是否总想成为那个真性情的人,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对坏人不假颜色,对当权者不会卑躬屈膝,多畅意啊。

而那些风度翩翩的反派,道貌岸然,骨子里都是阴谋算计,多讨厌。

但最后,我们发现谁也没有成为那些真性情的人。我们也学着收起情绪,保持微笑,难免忍气吞声,更没有什么阴谋诡计要对付。

生活不是江湖,在现实面前,我们这才发现,不让人难堪的教养,比直来直往的真性情更难。

真正的教养绝对不是虚伪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有教养的人,他们时刻保持着一个完美的形象,可是我们往往会觉得他们很虚伪。

但是在生活中,如果对方的修养让你感到的只是距离感,而不是一种的温暖的话,那也不是真的高修养。因为一个人的直观往往是很正确的。

而真正有教养的人,反而很宽厚,很真诚,让人感觉到温暖,因为他们想人之所想,他们用心的对待每一个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有教养!

真正的教养是理性的

我承认,教养是个好东西。

但是,我渴望的教养,理性的教养。

一个人,若非通过理智的'思考,表面化做人做事,则会沦入虚伪、表里不一、看人说话、情绪用事、好心做坏事等尴尬的处境。

而一个人,若是通过正确深刻的思考,言语充满情义,举止妥帖到位,极体面,几乎令人如沐春风。

在更多人心中,他确实仁厚、有教养。

篇4:教养,就是要让人舒服!

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去KTV唱歌,吃完自助餐,看见她把餐盒、纸杯、废弃物都一样一样整理好,铺平,均匀的盖在餐盘上,拿到桌子的一边放着等着服务员来收拾。我坐在旁边,瞬间觉得自己之前是多么的粗鲁。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却可以有教养。

所以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

好的教养犹如花香,沁人心脾。但从一个花骨朵成长成一颗美艳的花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长时间的酝酿和积累。

好的教养也需要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让教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很自然的做事方法,处世之道。

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教养它更是一种体谅,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教养的最高境界,你知道了吗?

篇5:人生感悟:是教养,让你跟别人不一样

1.

经常坐火车往返两地,每次卧铺格挡里都能遇见整个车厢最淘气的孩子。

中国的父母经常误会淘气和可爱这两个词的含义。小孩大声喊叫,满车厢跑,声嘶力竭的哭闹,跳上窜下,父母就在一旁微笑,放任自流,以为这就是孩子的天性,真可爱!

更糟糕的情况是,孩子一边闹,父母一边打,好像中美合作所的长官或者美国监狱的狱警。我见过一个母亲,直接掌孩子的脸,孩子也顽皮的厉害,除了疼痛毫无自尊受挫之感。打了一会,母亲也累了,孩子跑过来,抱着妈妈,“妈妈,妈妈,我最爱你了。”母子于是又相拥欢颜。果然,有其母必有其子。

放任和暴力可能都出于爱,放肆和归属也都是幼儿的天性,可这样淘气的孩子成长中要被打上如何的烙印?又会长成什么样的中年人呢?

2.

我来自一个小城市,自登上离家的火车起,就时时警醒,怕自己的言行为父母和原生家庭赢得“没教养”的评价。

小学三年级迷上了说脏话。以为这里有组合词汇、描述细节和发挥创意的空间。其时,十岁的小孩哪里懂男女之事,不过就是学大人样,把性往肮脏了说,把对方的远房女性亲属挨个点名。终于有一次,跟一个同学楼上楼下骂战时被老师遇见。

以为一定会被老师骂并请家长,忐忑了一个早晨。倒是晨会结束,老师把我喊过去,轻描淡写的说,你看这样的脏话要是被路过的人或者院子外的居民听到多不好,人家会怎么看待你?

那次谈话后,我好像突然丧失了骂人的功能,最多也就是写文章时要表达愤怒,不指代具体的用两句“他妈的”。这次和风细雨的批评对我影响至深,那是我第一次有了“觉知力”——觉知到没教养绝对是件值得羞愧的事。试想如果她因为我骂人而骂我,我一定不会那么臣服,也不容易自我反思。

日后知道黄沾有粤语的《不文集》。《玻璃之城》里说港大历史上黄先生是不多可以站在桌上连续说一分钟脏话没有停顿的。我在台大也写过台湾脏话集的文章。其实脏话不是洪水猛兽,还是看你有没有对自己话说出口时的觉知力。

3.

我去听钱复和白先勇的讲座,两位先生差不多同龄,都是台湾有影响力的人物。

钱先生西装领带,说的每个词都清晰准确。可能是做过“外交部长”的缘故,他的语言极为得体。到底是“交往”还是“交流”,是“相识”还是“熟悉”,词义都一丝不苟。

白先生是长衫,留美小说家。许子东先生评价他时用了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叫做“从百年中国内忧外患到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白先生对现代中文有一种忧虑,在我看来,这种忧虑倒不是对华文文学的,而是关于中文语言的教养,正越来越走下坡路。

我在台湾的半年经常遇到台湾人跟我对“暗语”:“我去”,“你妹呀”,“擦”,“滚粗”,“妹子”,“威武”。我每次都把这种方式视为一种侮辱,虽然他们的本意可能只是为了用一些他们认为大陆人常用的语言跟我拉近距离。我通常会正色告诉他们,即便在大陆也不是每个人都这样说话,而且这种语言真的不美。

中文是一种很美的语言,不管是台湾的国语还是北京普通话。它的发声方式,咬字归音,气息连贯都堪称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如果一定要用一种阴阳怪调,内心鄙视,嘴上却觉得有趣的语言来跟我对话,我会看破他的“敌意”,并坚决回击。

谦逊是一种教养,自尊更是。

4.

我承蒙错爱,受到过一些表扬。

大学时去同学家做客,同学的妈妈很喜欢我,说,你真的一点不像阜阳人;课堂上,老师指着我说,YouKorean……;在台北,朋友说你还真不像大陆人;尼泊尔的时候,有人问,你是不是“霓虹金”?刚工作的时候,领导说,你真没有在国外留过学?

我感激这些显而易见的表扬,但往往更愿意转个弯来理解。我来自阜阳,一个赃乱差,吏制腐朽的城市;我来自中国,一个公共场合有人抽烟,餐馆和地铁里有人大声喧哗,男人和老人、女人、孩子抢夺资源的国家;我没有留过学,我所在的学校,大家在图书馆占座位,没人关心社会议题,也没人质疑学校剥夺学生尊严的恶行。

是的,我来自这里,也曾经想过离开这里,变得跟这里不一样。但在台湾的最后两个月,我渐渐明白,人必须有对土地的归属感,这带来身份认同。人只有连接自己的土地才有能量。

越是每一次的失望和疏离,越要用更多的爱绑定这种关系。显见的,这种选择注定将面临无比艰辛的道路。

5.

即便没能改变,但至少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西方和日本最值得尊敬的不是科技和国力,而是教养汇聚成的社会尊严氛围。

我路过地铁和火车站安检处的时候,看着行李从扫描仪里连滚带爬的翻出来,乘客要像狗一样弯着腰去捡起来。一个有教养的设计者应该把这个台面提高40公分,让每个人可以有尊严的拿起东西;我在金台路等地铁,听见两个法国人在聊天。他们用鄙夷的眼神看着突然插到他们前头的两个人,然后用一种车厢里很少有人懂的语言品评这件事。他们的嘲笑刺痛了我,就像有人问我你们中国人现在还留辫子吗一样。我从来不相信一个外国人会像本国人一样爱这个国家和国家的人民,他们爱的是机会和GDP增速。

教养不是西方价值观的蛊惑,中国多年的春秋时代就强调“礼”。那时候西方很多国家还在茹毛饮血。“不食嗟来之食”,“慎独”,“黄钟大吕”都显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强调教养的。

教养是一种普世价值:照顾妇女,体谅周到,谈吐文明,举止得体,平静时保持微笑,危难时保持冷静,有爱的能力,重视家庭。泰坦尼克号沉船时,并不是每个人都在求生,那些看起来更能改变世界的男人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女人和小孩;那些可以独自逃生的妇女选择把人生最后的时刻留给爱人;那些有教养的老夫妇选择长眠海底;那些工作人员选择在沉船上坚守到最后一刻……

6.

教养跟穷富无关。飞法国的头等舱上也有没教养的行为,偏远乡村的田埂上人们也知道礼义廉耻。

所谓教养,简单了说,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都努力做个更好一点的人。

比刚刚好一点的人。

篇6:做一个有教养的人_人生感悟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1、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懂得,即使是无意识地迟到,对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如果万一由于某种原因开会迟到了,那么他就会尽可能悄悄地走进会场,力求不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影响别人。

2、有教养的人从不打断别人的讲话。他首先要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急躁和慌乱不仅不能加速解决事情的进程,反而会引起神经过敏和思维紊乱,以致延误问题的彻底解决。

3、有教养的人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看着对方的眼睛,而不是翻阅文件,来回挪动什么东西,或者摆弄铅笔、钢笔等,因为这些动作只会反映出不耐烦的情绪,使来访者发窘,以至于打断人家的思路,占去谈话双方更多的时间。

4、有教养的人从不生硬地、断断续续地回答别人的问题。明确简练和简单生硬毫无共同之处。

5、有教养的人尊重别人的观点,即使他不同意,也从不喊叫什么“瞎说”、“废话”、“胡说八道”,而是陈述、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6、有教养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从不强调自己的职位,从不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

7、有教养的人遵守诺言,即使遇到困难也从不食言。(人生感悟  )对他来说,自己说出来的话,就是应当遵守的法规。

8、有教养的人,在任何情况下,对妇女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妇女,总要表示关心并给予照顾。

9、有教养的人,从不忘记向亲人、熟人、同事祝贺生日和节日。特别是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特别庆祝某一纪念日的时候,表示关怀尤为重要。

10、有教养的人善于分清主次,权衡利弊,不会因为一点小的冲击或难言的心事而和朋友断绝友好关系。

11、有教养的人,不会当众指责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从不表现出否定态度。

12、有教养的人,在别人痛苦或遇到不幸时绝不袖手旁观,而是尽自己力量和可能给予同情。如果是很亲近的人,他就要全力以赴做出需要做的一切。如果是同事、熟人或邻居,他也要表示同情,打电话问候,或者抽时间前去看望。

13、有教养的人,在街上发现孩子们的越轨表现和淘气行为就会前去制止,并认为这样做是自己的责任。

篇7:人生感悟:自己善良和别人无关

人生感悟:自己善良和别人无关

暑假里的一天,同事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怀抱婴儿的年轻女人,女人先是问路,接着便面露难色地说,自己是来杭州旅游的,可钱包却被人偷了,想向他借点零钱坐车。孩子听了女人的遭遇,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毫不犹豫地将几枚硬币递了过去。年轻女人连声道谢,夸他是个善良的好孩子。

小家伙正准备将钱包放回裤兜里,却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主动问道:“阿姨,你的钱包被偷了,那你到了火车站,怎么买票回家呢?”

年轻女人显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到了火车站,再说吧。”

小家伙迟疑了一下,再次打开钱包,将里面的几十元纸钞也拿了出来,递给女人道:“阿姨,这是我准备去买书的钱,也给你吧。”

年轻女人显然没想到,孩子会主动把钱包里的钱,都拿出来给她。但还是犹犹豫豫地接过了小家伙递来的钱。孩子似乎还有点不放心,对她说,要是这钱不够买车票,我可以打电话让爸爸过来,他的单位就在附近。年轻女人连连摆手:“不用了,不用了。谢谢你啊,小朋友,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边说,一边匆匆地抱着孩子离开了。没钱去书店买书了,同事的孩子来到单位,把事情的经过说给了爸爸听,

同事赞许地摸了摸孩子的头,拿出几十元钱递给孩子,让他还是去书店买书。

孩子一走,办公室里就炸开了锅,大家一致觉得,那女人是个骗子,一位同事还语气坚定地说,他经常看到有个抱孩子的女人在单位附近活动。孩子被骗了,这一点大家意见基本一致。而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告诉孩子真相?一种观点是,必须告诉孩子真相,以免他再次受骗。而另一种观点却是,不要告诉孩子,否则,他的善心会受到伤害,今后可能不会轻易相信他人了。大家各执一词,似乎都有道理。

让我惊讶的是孩子爸爸的态度。他说,孩子一说事情的经过,他就预感到,那个女人可能是骗子,而他没有说穿,是因为不想挫伤孩子的善心。再说,也可能那个女人,真是遇到了困难。同事说:“这孩子从小,只要看到乞讨的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壮年,都会停下来,将自己的零花钱拿给人家。我也曾试图告诉他,有的人是真的'不能自食其力,有的人却是因为好吃懒做,你要视具体情况来决定要不要给钱,不然,你的爱心,就可能是被欺骗了。”

没想到,孩子却歪着脑袋反问:“我怎么分得清呢?我帮助他们,是因为我善良,与他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关系呢?”同事感慨地说,孩子给他上了一课。善良是孩子的天性,我希望他能保持这颗善心,一个人的美德,是出自于他真诚的内心,不需要回报,也无关他人的态度。

更多推荐

人生感悟: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