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多媒体课件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本文共1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浅谈多媒体课件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

目前,多数高校都在推广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中最基本和核心的.手段.许多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分依赖,使其偏离了它本来的辅助地位.笔者力图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来阐明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利弊,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进而明确多媒体课件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合理的辅助地位.

作 者:储继红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7) 分类号:G434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优势   弊端   辅助地位  

篇2: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学会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

·认识课件的常见功能

【教学内容】

·语文课件的常见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

·数学课件的常见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

【课前准备】

把多媒体课件的配套光盘(小学语文课件“四季的脚步”、数学课件“时分的认识”)复制到学生所用计算机的指定文件夹中,并在桌面上建立相应的图标。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应用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教材通过案例的方式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了对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的`感性认识。建议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科教师合作,切实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或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整合让学生体会多媒体课件的功能以及对自己学习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和数学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让学生逐步领会到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器”程序的应用和鼠标单击的操作

(教师出示题目:983+518?(131-57))

二、讲授新课──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四季的脚步”

师:计算机不仅可以进行运算,而且还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这节课上我们先请计算机当一回语文老师,教我们学习“四季的脚步”。

(教师打开“四季的脚步”课件)

朗读“四季的脚步”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计算机是如何朗读“四季的脚步”这首诗的,边听边看屏幕上画面,想象四季的景色

(教师打开朗读页面)

师:大家说计算机朗读得怎么样?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快跟着计算机练一练吧!

(引导学生依次打开“课件”→“朗读”)

(教师指多名同学分节朗读,引导学生评价)

做“四季的脚步”练习题

师:刚刚大家朗读得都不错,现在计算机老师要考考大家,能不能回答一个问题。

(教师打开课件中的“练习”→“填空”,学生回答)

(学生打开课件,自己检查答案)

师:计算机最喜欢春天,他写了好几首“春天的脚步”儿歌,大家要不要读读看?看看计算机写得好不好?

(引导学生打开“练习”→“编儿歌”,学生朗读)

师:计算机能编“春天的脚步”,我们也能编。现在相邻的同学轮流仿照《春天的脚步》编儿歌,看哪个小组编得最多最好。

(教师指多名同学朗读自己编的儿歌,引导学生评价)

三、讲授新课──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时分的认识”

师:计算机可以教语文,而且还可以教我们学习数学。现在请按照老师的操作方法打开桌面上的“时分的认识”图标。

(教师示范课件的操作方式,学生自主操作课件)

师:请同学们在同计算机学习“时分”的时候,思考投影屏幕上的题目,并把答案写在纸上,看看谁最先答完。

【题目】

1.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2.分针走1小格是( )分钟,走1大格是( )分钟

3.分针从12转到6经过了( )分钟

4.时针走一大格是( )小时,时针从12转到6经过了( )小时

5.1小时=(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件找到正确答案)

篇3: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作 者:岳玉芹  作者单位:辽宁省凌源市河坎子中心小学 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4: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小学课堂教学时,以其特有的集文字、声音、动画等功能为一体的优势,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也有其难以跨越的障碍,这要求合理运用,让多媒体课件真正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力工具。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Authorware;电子白板

1 前言

随着教育部“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的实施,绝大多数学校安装了“班班通”设备,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旧式教学方式,开始了现代化教学的新时代。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集文字、声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的优势,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目前状况下,大多数教师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即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精心设计有关教学课件,有机组合部分传统教学手段,完成教学过程。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制作大量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同时观察、分析同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实例,进行思考,谈谈自己的体会。

2 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主要有PowerPoint、Flash、

Authorware、电子白板软件等,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PowerPoint采取页面式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掌握,交互性不强,制作出来的课件灵活性欠佳,但因其极易上手,成为绝大多数教师首选的课件制作软件;Flash能制作出精美的动画效果;Authorware优在交互方式丰富,也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有力工具,但因制作难度较大,通常是具有良好计算机基础的教师使用;大多电子白板软件也可以制作课件,操作简单,制作方便快捷,并且内置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可供调用,但制作和使用环境受局限,不易交流,导致使用者极少。

3 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快速展示,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节约大量的板书、挂图悬挂、教具准备等无效时间,能迅速向学生呈现大量的文字、图形等信息,课堂容量极大增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特点在广大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时,都有着深切的感受。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出一个具体的情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出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中来,教师也轻松把握课堂的导向。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设计一个小狗赛跑的情境,用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示:有一个正方形和其内切圆两条不同形状的环形跑道,两只小狗分别沿着两条跑道赛跑,同时从起点出发,一圈后回到起点,所用时间不同。这个情境仿佛是在讲述一个童话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在故事中向他们提出问题:小狗所跑的跑道的形状和路程是怎样的?这个动画制作并不费力,展示所花时间也不多,但达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良好效果。

影音展示,让学生乐享视听 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课件中插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音乐和视频,能活跃课堂的氛围,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更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描写美丽风景的文章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画面,轻松地领悟字里行间中展现的美景,刺激其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获得对所描写景物的感性认识。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朗读训练时,可以运用配乐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也可以播放优秀的'朗读范例,朗读的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学生先听后练,可显著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影音展示,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活跃,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获得美的熏陶。

化繁为简,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好生动有趣的教学画面,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中,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突破课堂教学所设计的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六的乘法口诀”时,利用课件依次展现豆荚,逐步数出其中小豆子的颗数,随着每一组数据的产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其中数量的变化规律,再经过教师的引导,就能轻松归纳出六的乘法口诀,完成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游戏是小学生最为喜爱的学习娱乐形式之一,教师设计出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学生不仅在游戏中动手操作,也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要求学生伸出手来,跟随音乐节奏一起做手指操,让学生明白5根手指4个间隙的数量关系;并利用课件的动画变幻,将手指根部所在曲线拉直,手指变幻成为小树,自然地将手指与间隙的数量关系转变为小树与间隔的数量关系,解决了本课的第一个难点问题,为进一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教学延伸,拓展学生视野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向他们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媒体素材和感性材料,可无限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展感受的时间、空间等领域。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涉及圆明园的各个方面,教师在课前搜集好图片与影视资料,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用照片展示圆明园优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物,用视频呈现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犯下的滔天罪行,画面生动形象,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4 课堂教学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无法指导学生的模仿学习过程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学习内容是通过观察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而掌握的,如写字手法、绘画技巧、乐器演奏、舞蹈动作……这些教学过程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多方位地演示自己的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从而掌握学习内容。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制作得多好的多媒体课件,也是无法与教师的亲身示范相媲美的。

篇5:多媒体辅助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多媒体辅助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改革,多媒体教学不断的推广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多媒体应用地理教学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领域。地理学科极其丰富的时空变化,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和层出不穷的地理事件用多媒体电脑进行描述是最能发挥其功效的。目前一些现成的教学软件与课堂衔接困难,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总感达不到好处的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的服务课堂教学。下面就以自己制作一些课件为例浅谈一下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味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并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兴趣又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因此,利用CAI课件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例如:在《台湾省》、《黄河》、《长江》等课件的片头分别加入“阿里山的姑娘”、“黄河颂”、“长江之歌”等视频影像歌曲,当学生一进入教室,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中来,一首首熟悉的歌曲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既轻松又新颖。又如,当讲到台湾的旅游资源时,一幅幅美丽的风光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一边欣赏一边还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解说,犹如亲临其境,乐而忘返。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化繁为简,突出重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借助地图、挂图和其他教具教学,但一些挂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而且其内容又是静态的、无声的,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如采用多媒体CAI辅助教学,恰恰弥补了地图教学的不足之处,加大了课堂密度,又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例如:在《台湾省》、《广东省》、《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分区分课件的设计制作中,把位置、地形、矿产、经济、人口、城市、旅游等各个地理要素分开显示,能起到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的作用;而类似“土地类型”、“中国降水”、“人口迁移”等图幅,可制作成类复合投影片,如“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则把它分解成:耕地分布、林地分布、草地分布、沙漠分布等图幅,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逐一显示。又如,在“世界人口迁移”的教学中可分解成二战前人口迁移路线图和二战后人口迁移路线图,这样,既利于教师重点讲解,又可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在《水循环》课件中,把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分别制作成三个动画,在讲解时一一显示,最后又把三个动画结合在同一动画上显示水循环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循环类型的环节,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三种循环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通过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将它们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化静为动,形象直观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具主要是挂图并结合课本插图在教学中使用,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像成为动态图像,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例如:在《板块构造》、《地壳运动》课件里,制作了多个动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把“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褶皱”、“断层”、“火山的形成”等等,都变成了动画显示,学生看后一目了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先把画面作成水平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像是“各斜成谷,背斜成山”,然后再显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慢,差异性的'侵蚀继续发展,使背斜部位渐渐成为谷地,向斜部位反倒转为山峰,即“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的模拟显示,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地形倒置现象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此外,很多自制的CAI课件里,在动画显示过程中适当配上声音或音乐,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地形雨形成的过程”、“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等动画显示过程中,相应配上雷声、雨声;在《中车降水》课件里,一边通过动画模拟“锋面雨带移动”的全过程,同时配乐朗读:“夏季风,雨祖宗,五月在南岭,六月在江淮,七八向北去,入黄进辽松,九月回江南,十月去无踪”。这样,就能把雨带移动的时间、路线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子里。

四化远为近,生动副真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知识局限在书本上,无论教者怎样发挥语言的才能和教具的演示,都无法直观、生动地再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但在自制的CAI课件里,倘若适当插入AVI或MPG格式的视频影像,就能把课堂上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底地形等;也能把十分遥远的地理事物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领略各种大自然的奇观:如宇宙空间、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等。例如:在《太阳系》课件里,以热字连接的方式插入了“太阳活动”、“九大行星的自转运动”、“月球漫步”、“太空实验室”、“登陆火星”、“木彗相撞”等视频片段。在上课过程中,不时把学生带到星光璀璨的太空遨游,对提示宇宙的奥秘,提高学生对天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起到了宏观、生动的效果。

所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象其它教具一样,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使用的。

篇6: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应用的原则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应用的原则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的课件创作和教学实践,对当前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根据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重点讨论了演示型课件设计创作和应用原则,提出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课堂应用三原则: 适度运用原则、适量原则、有机结合原则;设计三原则: 理论指导原则、开放设计原则、动态交互原则。

关键字:演示型多媒体 电灌效应 适量运用 开放设计

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d assisted instruction——cai)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课堂上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被称为课件或多媒体课件。根据课件的使用对象不同,多媒体课件可分为两类:供教师使用的是演示型课件,供食用的是导学型课件。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演示型课件在学科教学中更常用,是cai应用的主流。由于种种原因,相当数量的演示型课件不尽人意,cai的应用现状也不令人满意。因此,演示型多媒体的设计与应用的问题,与学习理论及教学理论的结合问题,值得探索。

一、演示型多媒体的应用原则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展现了一个新的天地。为了使演示型多媒体课件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运用演示型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把握如下原则:

1.适度运用原则

计算机不仅具有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把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图象等多种媒体有机地集成一体,建立在多媒体技术上的多媒体课件,使得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本质的改变。但是,在浓厚的传统教学理论背景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并非令人满意。出现了满堂演示,出现了新的形式的满堂灌。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主动性被抑制。课后,回忆教学内容,除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外,实质性的课程内容所剩无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李克东教授尖锐地批评之为“口灌”加“电灌”。

适度运用原则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现代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如果没有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让他们思考,让他们理解,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那么多媒体(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学科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将打大折扣。

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不能滥用,否则,多媒体课件便有花拳秀腿之嫌。演示型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应适度运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理解、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创新。

2.适量原则

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多媒体课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量太大使囫囵吞枣,甚至是听课的同学科教师产生“累”的感觉。这就是“电灌效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线式地点击鼠标。有教师感慨地说:“不是我们在用课件,而是在用我们。”

信息量太大,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受到制约,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现场表现及时做出反应。只能回避学生的临时问题,师生交流受到限制,的学习主动性也被淹没。太大的信息量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挤满了,剩下的只有一项工作棗点击鼠标。在大信息量的制约下,有限的师生交流也仅限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性问答,对质疑性问题、创新性问题无法正视。显然,太大量有勃于创新。

适度信息原则就是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主要手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进行加工。

3.有机结合原则

是否所有的课都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效果最好,回答是否定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学媒体的采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可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不同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表现媒体和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的方程求解、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会比教师与一起边推导边板书好;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就不会比演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至于立体几何教学,宜按教学的不同阶段,或用实物模型、或用多媒体课件、或用文字描述,实现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则有其明显的优势。

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各有特点,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就生动活泼,事半功倍。教师以富有情感的启发式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表情、姿态、板书、演示、实物等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能适应学生变化,督促学习,言传身教;多媒体以丰富的视听,高科技表现手段,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象、三维动画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化微观为宏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使学习理论中情境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独立学习为群体合作学习,变复制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因此,只有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演示型多媒体设计原则

应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设计制作相应的课件。如何设计制作,笔者认为也有三个原则:

1、理论指导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把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以实现和教学的优化。对多媒体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初期,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基于框面的、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设计方式,这是早期cai课件开发的主要模式。它对今天的设计仍有影响。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阶段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在cai设计中,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被动地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作出的、有选择的加工过程。

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标志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成熟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所谓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在上述学习理论中,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促进的认知发展,促其学会学习有积极作用。建立在学习理论上的教学设计理论不论是对整个一门课程的设计,还是对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设计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开放设计原则

设计制作过多媒体课件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设计制作课件较常规教学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若能直接采用现成的课件或对原有作少量修改就能为己所用,必将使多媒体教学大为普及。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涉及到任课教师与课件设计制作者之间教学思想兼容问题,如果教师使用的课件不是教师自己开发设计或参与开发设计的作品,那么溶解在课件中的思想、行进的思路、表现形式、体系结构和技巧运用可能与任课教师相去甚远,若再加上教学对象的差异,课件的针对性问题就暴露出来。这也是影响多媒体课件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调查也证明这一点。因此,教师使用不经再加工的课件的可能性不大。设计制作开放性的有其必要。

基于积件思想的微软产品是一个很好的开放式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容易上手,用它可以很方便的创作出一个演示型课件。与其它创作工具相比,用它制作的课件很容易被修改,如果提供给学生自学使用,的误操作可能使它被改的面目全非。这既是它的短处也是它的长处。用它制作的课件容易修改,而教师使用误操作的情况基本为零。那么,利用现成,为减轻教师劳动提供了条件。

表面上看,的缺乏定轨动画功能,缺乏交互功能,实际上可以通过挖掘它的功能实现。如动画功能有多种方式实现,其中一种是通过“自定义动画”的闪烁定义加以实现;交互功能通过“动作按钮”或“链接”来实现。powerpoint还有“控件工具箱”及vba提供功能扩展。

3.动态交互原则

演示型课件似乎不存在交互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点击鼠标,按预先设计的的步骤一步一步往下走即可,这是静态交互。静态交互远不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同的教学班级,不同的教学对象,参与课堂教学交流的学生不同,针对学生的反映,教师的教学节奏及教学流程也应作适当调整,这就需要动态交互。动态交互就是为更好的配合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件中加入的一种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调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等,都需要动态交互才有可能实现,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教学策略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动态交互与静态交互相结合,有效组织教学资源,动态展示教学内容。大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课堂教学是教师个体劳动色彩很浓的一项工作,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的处理可能完全不同,不仅是不同的教学思想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社会阅历,不同的认知背景等同样有不同的教学方案。有开放性的多媒体的支持,有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有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有教师的积极劳动,必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素质教育和创新也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篇7: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谩最佳情境,但只有合理使用,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作 者:方向东  作者单位:襄樊市第一中学,湖北,襄樊,4410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43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   应用  

篇8: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摘要]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语境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最佳情境,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然而,如不注重其合理应用,必将导致喧宾夺主,过犹不及的后果。本文探讨了合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课堂教学  应用

Using Multi-media Computer-Assisted Systemin Teaching English in Reaso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teaching, the teacher can achieve the best teaching results by presenting perceptual materials and creating an ingeniously-made situation with the Multi-media Computer-Assisted System. Though it’s so useful and helpful, if you don’t use it in reason, it’ll lead to the result of “ A presumptuous guest usurps the host’s role”. This essay elucidates some aspects on how to use the Multi-media Compute-Assisted System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reason.

Key Words:Multi-media;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pplication

迎来21世纪的曙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www.35d1-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 “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真可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英语课

[1] [2] [3] [4]

篇9:浅谈 CAI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浅谈 CAI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浅谈 CAI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内容摘要U本文主要论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CAI课件优化数学课教学模式,优化教师的教和优化学生的学,从而推动CAI课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www.xfhttp-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数学教学中某些抽象的概念,揭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展现关于几何图形之间的平移、旋转和重合等“动”的问题,限制学生思维,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

而CAI课件以其图形、文字、图象、动画、声音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多个感官,既容易解决图形“动”的问题,又不改变图形的性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尤其是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诱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深入的探究力,不懈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无法相比的效果,体现了现代教育(www.xfhttp-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的强大优势。

一. 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数学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三大弊病。(1)在教学方式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呆板方式;(2)重知识的传授,轻思维能力的培养;(3)兼顾学生的共性,忽视学生的个性。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不重视研究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处于被动地听,消极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知识的状态.

随着素质教育(www.xfhttp-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贯彻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很大的成功,但传统手段下的一些先天性不足,却仍然难以得到改善。例如:

1、效率低。数学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计算、图形非常多,这就使得板书、作图所花的时间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使讲解、讨论的时间不够。特别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让学生参与,这就更显得时间紧迫。这一点每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

2、数学关于“动”的问题,在传统手段下是很难表现的。

3、传统手段下,几何作图、几何变换、函数作图或不同参数的函数作图都是比较麻烦费力的事情,老师不好讲述,学生也不好理解和接受。

由此可见,在生活节奏快,知识飞速增长和更新的今天,传统手段下的数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必然且必须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当然,由于各种因素,CAI课件还存在着一些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例如,“课本大搬家”、“重视演示现象、忽视揭示过程”、“重视形象思维、忽视抽象思维”、“重视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媒体的外在美、忽视媒体的内在美”、“重视不恰当的追求多媒体、忽视过多媒体对教学的不良干扰”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数学教学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即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传统手段下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www.xfhttp-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手段下的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若能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即“讲授法+演示型课件”,则是比较好的数学教学模式之一。

例如,《平面几何》第一章第一节《序言》在实际教学中就有一定的难度。初一学生的几何学知识是很有限的,而本节则要求讲述:几何学的发展史、几何学要研究的内容、几何元素及元素之间的关系、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定义和区别,还要做一定数量的例题、习题来理解、巩固本节所讲授知识,为了使学生对几何学知识尽快入门并产生兴趣,我的 CAI课件是这样设计的:(教学课件附后)

①利用电脑画面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奥秘,尼罗河的泛滥,通过实际问题的出现和解决,引出几何学产生的原因;

[1] [2] [3]

篇10:浅谈 CAI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浅谈 CAI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浅谈 CAI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内容摘要U本文主要论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CAI课件优化数学课教学模式,优化教师的教和优化学生的学,从而推动CAI课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数学教学中某些抽象的概念,揭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展现关于几何图形之间的平移、旋转和重合等“动”的问题,限制学生思维,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

而CAI课件以其图形、文字、图象、动画、声音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多个感官,既容易解决图形“动”的问题,又不改变图形的性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尤其是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诱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深入的探究力,不懈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无法相比的效果,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优势。

一. 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数学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三大弊病。(1)在教学方式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呆板方式;(2)重知识的传授,轻思维能力的培养;(3)兼顾学生的共性,忽视学生的个性。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不重视研究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处于被动地听,消极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知识的状态.

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很大的成功,但传统手段下的一些先天性不足,却仍然难以得到改善。例如:

1、效率低。数学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计算、图形非常多,这就使得板书、作图所花的时间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使讲解、讨论的时间不够。特别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让学生参与,这就更显得时间紧迫。这一点每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

2、数学关于“动”的问题,在传统手段下是很难表现的。

3、传统手段下,几何作图、几何变换、函数作图或不同参数的函数作图都是比较麻烦费力的事情,老师不好讲述,学生也不好理解和接受。

由此可见,在生活节奏快,知识飞速增长和更新的今天,传统手段下的数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必然且必须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当然,由于各种因素,CAI课件还存在着一些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例如,“课本大搬家”、“重视演示现象、忽视揭示过程”、“重视形象思维、忽视抽象思维”、“重视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媒体的外在美、忽视媒体的内在美”、“重视不恰当的追求多媒体、忽视过多媒体对教学的不良干扰”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数学教学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即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传统手段下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下的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若能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即“讲授法+演示型课件”,则是比较好的数学教学模式之一。

例如,《平面几何》第一章第一节《序言》在实际教学中就有一定的'难度。初一学生的几何学知识是很有限的,而本节则要求讲述:几何学的发展史、几何学要研究的内容、几何元素及元素之间的关系、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定义和区别,还要做一定数量的例题、习题来理解、巩固本节所讲授知识,为了使学生对几何学知识尽快入门并产生兴趣,我的 CAI课件是这样设计的:(教学课件附后)

①利用电脑画面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奥秘,尼罗河的泛滥,通过实际问题的出现和解决,引出几何学产生的原因;

②通过介绍欧几里德、祖冲之等中外科学家的研究成就,引出几何学的发展史;

③利用《几何画板》设计了几个典型的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问题,引出几何学要研究的内容:图形的测量、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还要学会说明道理;

④通过具体实例,引出几何的基本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

⑤利用《几何画板》设计制作了圆锥、圆柱、圆台等几何图形,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并得出重要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⑥利用《PowerPoing》设计小结,使学生对几何学的起源、发展、研究内容有较系统、深刻的了解。

整节课讲授、启发、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容一环扣一环,环环都落实在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上,课件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色彩协调、重点突出,丰富的感性材料,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特别是“面动成体”的直观演示,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启迪学生思维,开发智力,突破教学难点,体现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的教学精神,

二.运用CAI课件,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师的教

1. 直观演示、动静结合、启迪思维、开发智力、突破难点.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实、现象,学生不能亲自实验、感知,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不能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若能利用CAI课件具有较强的表现时间、空间、运动和静止状态的技术特征,将不易观察到的事实、现象、知识发生的过程展现到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通过感知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将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启迪学生思维,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平面几何序言》一节中几何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容易理解并接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结论,但是对于“面动成体”的结论便感到难以理解,似懂非懂的,因为他们缺乏第一手的感性材料。

利用《几何画板》中的作图功能可制作出圆柱、圆锥、圆台等几何图形,从中截取出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并涂以鲜艳、明快的色彩,然后隐藏原图形,再利用电脑的动画功能,让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沿着规定好的路线进行旋转运动,引导学生观察运动的结果,此时,因为画面上清晰地映出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运动结果是圆柱、圆锥、圆台,学生一下就理解并接纳了“面动成体”的结论,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探究意识

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对新异事物进行积极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内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运用CAI课件,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一定理时,可利用《几何画板》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利用角的度量功能,度量出每一个角的大小,求出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此时老师提出思考问题:如果三角形的形状变了,内角和的度数是否也变了?同时用鼠标拖动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进行运动和变化,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内角和的数值是否在变化,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并猜想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一命题。

3、化静为动,设疑激趣,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

例如, 在教学“已知三角形ABC的底边和高,求三角形ABC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一课时,因为要用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等综合能力较强的知识点,所以学生独立解决此题时感到困难很大,即使经过老师的讲解,真正理解并掌握 的学生也不多 。 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首先针对题意提出以下思考题:

⑴ 此题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平行线截得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⑵ 判断三角形相似的目的是什么(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⑶ 正确写出矩形长、宽、面积的表达式(用同一未知数x表示)。

⑷ 利用《几何画板》做课件,以矩形的长为x轴,矩形的面积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将矩形的长和面积的对应点描在坐标系中

(5)拖动鼠标,使矩形的长发生变化,此时,矩形的面积随着矩形长的变化而变化观察图象表现出来的结果是怎样的(图象是一段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有最大值)

然后让学生自行探究或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知识产生的过程。

教师不断设置目标,引导学生自己达到目标,这种利用电教媒体,从运动变换的角度,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某种气氛和环境,然后揭示定理的教学,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知识掌握过程的支配者,更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CAI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优化学生的学

1.激发兴趣,解决“想学”、“爱学”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影响这种活动的因素多种多样 ,既有学生的心理因素,又有学生外部的情境因素,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学生的学习将是进取的、主动的、高效的。

CAI课件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 、清晰直观的功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多种信息,首先把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

例如,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㈡的教学,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被打碎成两块。一块有完整的两个角和一条边,而另一块只有一个角,要配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将两块都带去?如果只带一块,那么应该带哪一块?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既含有实际意义,又带有一定的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加上电脑的声、像、色彩,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经过老师的启发,以及对旧知识的温故知新,学生在思考或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已经感知到:两角与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判定公理,接着再利

[1] [2] 下一页

用电脑的旋转、平移、重叠等动画功能,将符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进一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得到“ASA”这一判定公理,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角进行置换,置换结果自然而然地得到“AAS”这一推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掌握了两种判定全等的方法。

整节课的教学氛围轻松、活泼、紧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造成“情意共鸣、信息沟通、反馈流畅、思维活跃、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开放性教学的最佳情境,使学生真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会学习。

2.培养能力,解决“会学”的问题

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的本领,即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应该领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应该扶着学生走,而不是推着学生走;要含蓄的讲,而不是直白告诉。要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例如在讲授“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这节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能够判断图形是否“中心对称”但却找不到准确的对称点。利用CAI课件,可将两个中心对称图形设计成不同的颜色,使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 °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以及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 °后与本身重合。

这个现象老师不必大讲特讲,只要对课件反复播放几次就行。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原来不动的东西,更使学生真切的领会到中心对称的含义和要领,而且还接受到了数学美的陶冶,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自己看书学习,就能掌握中心对称这一节的知识和内容

利用CAI课件经常为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思考内容,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做的欲望,长期的、有目的的坚持下去,能使学生“学会学习”

尽管 CAI课件还不完善,还有很多不足须进一步改进。但它给我们数学教育的启示是十分清晰的:我们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认知过程,改变只重视结论忽视过程的通病。在课堂上要给直觉思维以一定的重视,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猜想、发现,由直观具体到抽象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强调知识结构的建立、推广、发展的过程,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推出的过程,解题思路探索的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发展的过程,在改变教法的同时,还要进行学法指导,在实践中培养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要“变数学教学为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用创新的教与学“真正落实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学”,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光明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学纵横谈》 胡炯涛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加速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推进素质教育》 韩长清著 山西电教出版社

3.我用《几何画板》上数学课 陶维林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4.《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研究》 王晨著

5.〈演示型课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麻玉国著

上一页  [1] [2]

篇11:多媒体课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妙用看论文

多媒体课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妙用看论文

摘要:多媒体课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英语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以其声情并茂、形象灵活等优势,为广大英语教师创设栩栩如生的英语语言环境提供了条件,是英语教学的理想手段,同时也是强有力的教育合作者。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年来,笔者在《牛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优势,灵活运用到平时的英语教学中,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不能简单地运用到课堂中去,必须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最佳效果。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一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优化了英语课堂的各个环节

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适时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也会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使教学过程得到全程优化。

1.优化导入环节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重视在一堂课的开头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形象、鲜明的色彩,活泼、可爱的动画形象吸引了学生,激发学生热情,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A Dream Home,通过多媒体插件呈现笔者的卧室、起居室、餐厅、厨房间、卫生间及小区的外景。学生很了解笔者的住处,所以他们的注意力很快便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接着让学生来描述他们理想的家,不知不觉地学生会成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增进他们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有效地达到目标,激发他们的思维、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从而优化导入环节。

2.优化单词的教学

为了使学生在学单词时学得扎实、有效,笔者创设情景、借助画面使学生触景思义、以义联词。如在教学8A Unit 4 Wild Animals, Vocabulary Different Animals时,在屏幕上呈现斑马、狮子、北极熊、乌龟、长颈鹿、狐狸、骆驼、猴子、狼等图片并配之以逼真的声音,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眼、耳、脑多种器官并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让学生根据画面的'情景,围绕与野生动物有关的问题进行造句,活用了新单词,这样的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单词,效果极佳,并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3.优化巩固、应用、迁移环节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各种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达到巩固、迁移的目的,能有效地避免传统的、单调的练习。在多种情境中去解决问题,能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从而巩固新知识,灵活应用,快速迁移。比如在7A Unit 5 Grammar现在进行时的教学中,通过幻灯片呈现一些图片,如:一个小男正在游泳;一些学生正在打篮球;两个女孩正在画画等,利用图片边展示边让学生思考、训练,先呈现现在进行时的结构be+doing,学生模仿练习。这样,既达到训练的目的,还可以节省时间,再回到书本中回答What are they doing?时,学生们就迎刃而解了,做到重点、难点当堂训练、当堂消化。

二、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了解中西文化架起了一座桥梁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因此,在英语课上运用多媒体,为英语教师展示西方文化背景提供了方便,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架起了一座桥梁。

1.通过网络资源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节日

如在教《牛津初中英语》7A Let’s Celebrate, Special Days时,通过多媒体插件把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端午节、圣诞节和春节等节日直接用多媒体展示漂亮的图片、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了解西方人如何过这些节日,以及与节日有关的食物等,学生看了以后既新奇又兴奋,情绪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争着用英语去说自己知道的东西,他们在这种图文并茂的情景中,了解了西方的节日,同时让学生与中国的节日做了比较,笔者边展示图片边用英语讲述怎样过节,并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圣诞节与春节有什么异同,通过用多媒体展示这两个中西方节日,发现尽管Christmas和 Spring Festival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但在“家庭团聚”、“放长假”、“节前聚餐”、“儿童有礼物”等文化涵义上却非常相似。这样的授课形式,学生兴趣浓,课堂乐趣多,效率明显高。

2.通过网络插图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饮食起居

大多数学生对西方国家的饮食起居不太了解,教学这方面的内容时,单靠教师介绍一些有关饮食、起居的知识显得苍白无力。因此,笔者在教7A Unit 4 Reading Food and Lifestyles时,通过网络下载了一段Tom一家人一天的饮食起居的音像,从他们一家四口人的早晨起床、吃早餐、上学、上班到午餐、放学、下班、吃晚饭等情节的播放,让学生通过屏幕目睹西方人的饮食、餐桌上的礼仪、生活方式等。让学生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本内容变得逼真,充满情趣,使英语课堂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直观地了解西方文化,加深了对所学课文的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真实的图片展示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发生质的转移

1.多媒体插件的使用为听、说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景

初中阶段英语听、说训练很重要,听、说是一种语言交流,没有一个外语环境或一定的听、说条件,只靠单枪匹马很难收效。因此在教每个单元的Integrated skills时,笔者经常把多媒体插件运用到英语课堂,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发生质的转移,如在7A Unit 4 Integrated Skills的教学时,笔者通过多媒体插入了一段《动物世界》中的精彩片段,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借助屏幕,学生不但可以听到影片中解说员的解说,还可以看到动物的神态、生活习性、觅食的方法、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争斗等。影片放映结束后,让学生开展讨论,围绕影片发表一些对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看法,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会有感而发,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听、说能力的提高。

2.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让英语写作课焕发活力

书面表达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写作的目的是如何通过教材中的范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牛津初中英语》 9A Unit 1 Main Task部分有一篇范文,内容是Zhang Ke和Wang Mei给Mr Hu写的一封推荐信,他们想推荐David为学生会新一轮主席,信的篇幅很长,笔者没有把它当作阅读课来上,而是通过多媒体插件把这封信展示给学生,并向学生解释清楚写推荐信的基本格式,列举一些描写个人良好品质的形容词并提示一些重点句型,然后利用幻灯片呈现出来。接着,要求全体学生把预先模仿范文写好的推荐信带到课堂上,由教师随机抽查六到七位学生的习作,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然后两人一组一起批改。最后,教师把好词、好句用曲线作标记,单词拼错、用错的用红笔圈出来并及时纠正错误。这样省时、省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沉闷的写作课焕发了活力,显得格外有效。

四、多媒体虽好,但不能滥用

运用多媒体开展英语教学应注意不能滥用。在备课时、课堂中,都必须注意多媒体运用的最佳作用点,把握最佳时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人文素质、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它要求教师有深刻理解教材、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十分认真地钻研教材,熟知使用媒体的目的。在设计和制作课件时,教师必须讲究科学性和准确性,做到既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又与学生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相适应,让多媒体的应用真正为英语课堂服务,让学生受益,而不是喧宾夺主,搞形式主义。

总之,英语课堂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本,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我们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综合能力,实现英语课堂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3).

Abstract: Multimedia coursewa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t can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communicative ability and arouse students’ initiative in learning English, thus to improve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multimedia coursewar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novative thinking

篇12: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课件激趣引入,课堂生动有趣

一堂好课的开头非常重要,我们要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一开始就展示一个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在课堂第一时间就抓住学生的视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 新课标版人民教育出版三年级上册 《秒的认识》,在 “秒”教学之前,出示刘翔参加世界锦标赛短跑开始的场景,看着教练开始倒计时,屏幕上显示倒数 5 秒的时刻,显示 5、4、3、2、1……明抢开跑的场景! 让学生在画面中体会倒记时那最后几秒,从而引入新课。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行举例: 如学生们拔河比赛明哨前的几秒时刻,火箭升空前的倒计时刻等……然后出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开头,多媒体课件充分地与所教的内容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动有趣。

二、数学公式推理,直观形象具体

小学数学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推理中,很多时候动手操作的演示效果不明显,操作起来也很麻烦。所以如何精细的制作课件,既能直观形象的展示数学推理的全过程,也能让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就至关重要了。例如: 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上册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在方格表中分别展示出一个底为 6 厘米,高为 4 厘米的平行四边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先让学生观察,用数一数的办法,不满一个方格按半格算,然后学生分别填写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让学生初步感知它们面积大小一样。

接着布置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这个环节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环节,一是数方格法,将不满一个方格的组合成一个方格后进行计算; 二是割补法,把沿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将它截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然后课件演示如何将截下的直角三角形移动与剩下的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通过比较,它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就非常直观形象。

三、课件引领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一节数学课的重难点教学,不光是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同时备课后也要结合教学设计来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由于学生对新生事物往往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对一些重难点知识,我们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尽量创设体验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去感知学习,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激励他们爱动脑的习惯,挖掘思维潜能,让知识得到内化,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例如: 新课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面积”教学时,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是“化圆为方”的'知识难以明白。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形平均两等份,分别用红色和蓝色表示,接着把这两个半圆平均分成八个相等的小扇形,再演示将这 8 个小扇形红色在上,蓝色在下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接着依次类推进行 16 等份、32 等份分割后,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唤起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内化转移,把抽象的难点引探到直观形象的理解中去,学生一下子就能得出: 要使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就应该将圆平均等分扇形越多才行。让学生观察所拼成的长方形中红色或蓝色的圆弧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长方形的长; 圆半径即长方形的宽,再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课件迁移知识,发展思维潜能

数学学习我们要重视学生潜能思维的激活,教学不光是教学知识,我们更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不能固化,要将学习方法交给学生,逐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培养他们灵活地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原有知识或思维水平上进行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比如: 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前面数方格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办法。

演示: 在小正方形的方格图形中,显示红色平行四边形图形,让学生回顾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思考方法,然后学生充分地表述。但是我们一定要在这时候特别强调是如何来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学生会回忆出两种方法: 一是数方格; 二是割补法。这时在方格中又闪现出示一个三角形,并启迪学生如何求它的面积呢? 让学生在原知识结构上充分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汇报。在学生初步得出方法后,一是多媒体课件演示数方格、进行割补的方法直观数出三角形的面积; 二是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知识的迁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以讲授为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而今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教师就不要一讲到底或讲授的较多,一定要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尽量将知识讲得更加生动有趣,改变学生听的无聊的习惯,应当多利用实践、操作学习或恰当的多媒体课件情景教学。把多媒体引进我们的课堂,用到最精到之处,我们的课堂才更加灵动高效。

更多推荐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