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文言文阅读 节选《明史·列传·忠义一》,本文共6篇,方便大家学习。

篇1:文言文阅读 节选《明史·列传·忠义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弘治六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正德中,历河南右布政使。宁王宸濠有逆谋,结中官幸臣,日夜诇中朝事,幸有变。又劫持群吏,厚饵之,使为己用。恶巡抚王哲不附己,毒之,得疾,逾年死。董杰代哲,仅八月亦死。燧以才节著治声,廷臣推之代。十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燧闻命叹曰:是当死生以之矣。遣妻子还乡,独携二僮以行。

时宸濠逆状已大露,南昌人汹汹,谓宸濠旦暮得天子。燧左右悉宸濠耳目,燧防察密,左右不得窥。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燧念讼言于朝无益,乃托御他寇预为备。先城进贤,次城南康、瑞州。患建昌县多盗,割其地,别置安义县,以渐弭之。而请复饶、抚二州兵备,不得复,则请敕湖东分巡兼理之。九江当湖冲,最要害,请重兵备道权,兼摄南康、宁州、武宁、瑞昌及湖广兴国、通城,以便控制。宸濠瞷燧图己,使人赂朝中幸臣去燧,而遗燧枣梨姜芥以示意,燧笑却之。逵劝燧先发后闻,燧曰:奈何予贼以名,且需之。

十三年,江西大水,宸濠素所蓄贼凌十一、吴十三、闵念四等出没鄱阳湖,燧与逵谋捕之。三贼走匿宸濠祖墓间。于是密疏白其状,且言宸濠必反。章七上,辄为宸濠遮狱,不得达。

明年,御史萧淮尽发宸濠不轨状,宸濠闻,遂决计反。六月乙亥,宸濠生日,宴镇巡三司。明日,燧及诸大吏入,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为李广所误,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亦知之乎?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宸濠曰:毋多言,我往南京,汝当扈驾。燧大怒曰:汝速死耳。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宸濠怒叱燧,麾兵缚燧。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二人且缚且骂,不绝口。贼击燧,折左臂,与逵同曳出。逵谓燧曰:我劝公先发者,知有今日故也。燧、逵同遇害惠民门外。

篇2:文言文阅读 节选《明史·列传·忠义一》

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 为:向,对

B.九江当湖冲,最要害 冲:通行的大路,重要的地方

C.于是密疏白其状 状:面貌

D.我往南京,汝当扈驾 扈:随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孙燧能积极应对宁王朱宸濠的反叛阴谋的`一组是:

①燧念讼言于朝无益,乃托御他寇预为备

②请复饶、抚二州兵备,不得复,则请敕湖东分巡兼理之

③逵劝燧先发后闻,燧曰:奈何予贼以名,且需之。

④密疏白其状,且言宸濠必反

⑤宸濠素所蓄贼凌十一、吴十三、闵念四等出没鄱阳湖,燧与逵谋捕之

⑥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燧不贪生怕死。正德十年他被任命为江西巡抚,是到图谋叛乱的宁王朱宸濠的地盘里任职。接到任命后,他并没有设法推脱,只是叹息说:这下只能不顾生死了。

B.孙燧积极防备朱宸濠的叛乱图谋。他先后修筑了进贤、南康、瑞州的城防,分化了建昌盗贼的势力,建议朝廷命令湖东分巡兼管饶、抚二州,建议加强九江兵备和九江道的职权。

C.孙燧不接受朱宸濠的贿赂。朱宸濠发现孙燧在对付他,便一面派人贿赂朝中幸臣,企图笼络孙燧,一面向孙燧赠送枣子、梨子等当地特产蔬果,以示好意。但孙燧笑着推却了这些馈赠。

D.孙燧忠贞不屈。正德十四年六月,朱宸濠悍然反叛,并胁迫孙燧随他一起反叛。孙燧坚决不从,怒骂朱宸濠。副使许逵挺身保护孙燧。孙燧、许逵遂一同被缚,遭杀害。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

译文

(2)汝速死耳。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

译文

篇3:文言文阅读《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①,凡有所建白,皆呈稿似道始行。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知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寝其疏。襄阳久被围,似道日恣淫乐,不少加意。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范文虎总师无功,似道庇之,以知安庆,又除赵溍知建康,黄万石知临安,文龙言: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溍乳臭小子,何以任大阃②之寄?万石政事怠荒,以为京尹,何以能治?请皆罢之。似道大怒,黜文龙知抚州,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未几,吕文焕导大军东下,范文虎首迎降,与文焕俱东。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遁,以故列城从之皆遁,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时边事甚急,文龙上疏曰:《书》言:三后协心,同底于道。北兵今日取某城,明日筑某堡,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譬犹拯溺救焚,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请诏大臣,同心图治,无滋虚议。

降将王世强导大军入广,建宁、泉、福皆降。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使持书责世强、刚中负国。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有风其纳款者,文龙曰: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将林华侦伺境上。华即降,且导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欲降之,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注] ①阘茸:无能。②大阃:大城,大郡。

篇4:文言文阅读《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雅礼重之 重:器重 B.似道怒,寝其疏 寝:搁置

C.又除赵溍知建康 知:知府 D.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 旋:随即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似道主其说 B. 似道庇之

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 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

C. 文龙上疏以为不可 D. 是当罚而赏也

以为京尹 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

7.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陈文龙负气节的一组是(3分)

①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 ②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 ③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 ④使持书责世强、刚中负国 ⑤文龙焚书斩其使 ⑥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前的御史台谏官,有什么建议就先将奏章稿呈送贾似道,待他同意后才上呈,陈文龙任监察御史没有这样做,因而冒犯了贾似道。

B.陈文龙认为范文虎统军却丢失城池,赵溍乳臭未干,而黄万石又不勤于政事,这几个贾似道提拔的`人不能担当大任,都应该免职。

C.当边关紧急时,陈文龙向朝廷进言,认为朝廷大臣应当同心图治,不要只发表空洞的议论。后来贾似道后悔没听取他的建议。

D.林华投降引元兵攻城,曹澄孙又打开城门迎敌,陈文龙被捕至元军中,但无论元兵劝降还是动刑,甚至再三强迫,他都宁死不屈。

9.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3分)

②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3分)

篇5: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明史·列传一百二十六

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明史·列传一百二十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成梁,字汝契。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才。家贫,不能袭职,年四十犹为诸生。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其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军资、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①不赀②,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每一奏捷,内自阁部,外自督抚而下,大者进官荫子,小亦增俸赉金。恩施优渥,震耀当世。而其战功率在塞外,易为缘饰。若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甚或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阁部共为蒙蔽,督抚、监司稍忤意,辄排去之,不得举其法。先后巡按陈登云、许守恩廉得其杀降冒功状,拟论奏之,为巡抚李松、顾养谦所沮止。既而物议沸腾,御史硃应毂、给事中任应徵、佥事李琯交章抨击。事颇有迹,卒赖奥援③,反诘责言者。及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相继谢政,成梁失内主,遂以去位。

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城。暮气难振,又转相掊克,士马萧耗。迨成梁去辽,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

当万历初元时,兵部侍郎汪道昆阅边,成梁献议移建孤山堡于张其哈剌佃,险山堡于宽佃,沿江新安四堡于长佃、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耕牧之利。及三十四年,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尽徙居民于内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成梁等反以招复逃人功,增秩受赏。兵科给事中宋一韩力言弃地非策。巡按御史熊廷弼勘奏如一韩言,一韩复连章极论。帝素眷成梁,悉留中不下。久之卒,年九十。

(节选自《明史 列传一百二十六》).

注:①侵吞的财物。②无法计算。③得力靠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 家:安家

B.师出必捷,威振绝域 绝:偏远的

C.督抚、监习稍忤意,辄排去之 忤:违逆

D.健儿李平胡辈皆富贵,拥专城。 拥:围裹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属于李成梁去位自身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贵极而骄,奢侈无度 ②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

③恩施优渥,震耀当世 ④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

⑤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 ⑥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6.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成梁有大将之才,但因家庭原因,虽然高祖被授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他也不能靠荫庇获得官职,年纪很大了还是一名普通生员。

B.李成梁起初锐意建功立业,以求拜官受封,那时他只要带领军队出去打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威名震动辽东。

C.李成梁敢于骄横奢侈,杀良冒级,虚报战功,截取辽东商民之利,除了他有不世战功之外,还因为他用搜掠之财重贿朝廷内外重臣,那些人愿意听他指挥。

D.李成梁建立了明朝二百年未有之武功,所以朝廷对他特别施与恩宠,封赏优厚,甚至置众人议论于不,将言官劾扣压不发。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D(拥有)

5. D.(②说朝内外重臣都受李成梁重贿,愿意为他说好话,不是他去位的原因;③是说李成梁对朝士权臣施恩优厚,威名显耀当世,不属于他去职原因。)

6. C.(愿意听他指挥错。)

7.⑴巡按御史器重他,资助他进入京城,于是得以承袭官职。(得分点器资袭)

⑵不久地位名望更高,子弟全部排列高位,家仆差役没有不荣耀显达的。(得分点隆列荣显)

⑶当地的百姓依恋其家,就用大军驱赶逼迫他们,死的人到处都是。(得分点恋以狼籍)

篇6:《明史·列传第五十》文言文阅读练习

《明史·列传第五十》文言文阅读练习

杨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刚直尚气节。景帝不豫,廷臣请立东宫,帝不允。瑄与同官钱璡、樊英等约疏争,会“夺门”事起,乃已。

天顺初,民诉曹吉祥、石亨夺其田。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帝语大学士李贤、徐有贞曰:“真御史也。”遂遣官按核,而命吏部识瑄名,将擢用。吉祥闻之惧,诉于帝,请罪之。不许。

未几,亨西征还,适彗星见,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周斌等,将劾亨、吉祥诸违法事。先一日,给事中王铉泄于亨。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内官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明日疏入,帝大怒,收鹏及瑄。御文华殿,悉召诸御史,掷弹章,俾自读。斌且读且对,神色自若。至冒功滥职,帝诘之曰:“彼帅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何云冒滥?”斌曰:“当时迎驾止数百人,光禄赐酒馔,名数具在。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帝默然,竟下瑄、鹏及诸御史于狱。榜掠备至,诘主使者,瑄等无所引,乃坐都御史耿九畴、罗绮主谋,亦下狱。论瑄、鹏死,余遣戍。亨等复谮诸言官。帝谕吏部,给事、御史年逾三十者留之,余悉调外。尚书列上给事中何萤等十三人,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诏以萤任州判官,祯等为知县。会大风震雷,拔木发屋,须臾大雨雹。亨、吉祥家大木俱折,二人亦惧。掌钦天监礼部侍郎汤序本亨党,亦言上天示警,宜恤刑狱。于是帝感悟,戍瑄、鹏铁岭卫,余贬知县,而萤、祯等亦得无调。瑄、鹏行半道,适承天门灾,肆赦放还。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

宪宗即位,并还故官。瑄寻迁浙江副使。按行海道,禁将校私纵戍卒。修捍海塘,筑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为副使十余年,政绩卓然,进按察使。西湖水旧可溉诸县田四十六万顷,时堙塞过半,瑄请浚之。设防置闸,以利灌溉,功未就,卒。

瑄以忠谏名天下,为士重。天启初,赐谥忠怀。海盐人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遣官按核 按:调查

B.瑄等无所引 引:引荐

C.论瑄、鹏死,余遣戍 论:判决

D.功未就,卒 就:完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诉于帝,请罪之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斌且读且对 犹且从师而问曰

C.给事、御史年逾三十者留之 今者项庄拔剑舞

D.设防置闸,以利灌溉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瑄刚强正直,崇尚气节。景帝拒绝册立太子后,杨瑄和同僚相约上疏抗争,恰逢“夺门”事变,这才作罢。

B.杨瑄曾上奏曹吉祥、石亨抢夺民田等罪行,得到英宗的赏识。英宗要求吏部标记杨瑄姓名,准备提拔重用。

C.御史张鹏、杨瑄等人因弹劾石亨、曹吉祥的计划泄露而被逮捕下狱。周斌在面对英宗的诘问时,淡定自若。

D.杨瑄在浙江副使的十多年任职中,严明军纪,修筑海塘、堤岸,政绩卓著;担任按察使时,又请求疏浚西湖。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3分)

(2)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3分)

(3)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4分)

答案:

4.B(引:牵攀、招供)

5.D(A 项①介词,向;②介词,比。 B 项①连词,表并列,一边……一边……;②副词,尚且、还。 C 项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后,不译。 D 项皆是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6.C(由原文“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内官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可见,张鹏、杨瑄逮捕的原因不是弹劾计划泄露,主要是因为曹吉祥、石亨的诬陷。)

7.(1) 杨瑄把(这件事)上报朝廷,并列出两人依仗宠信独专大权的情况。(3分)(“闻”“怙”、整体句意各1分)

(2) 现在越级升迁的达到数千人,这不是冒功而滥予任用又是什么?(3分)(“超迁”“非……而何”、整体句意各1分)

(3)有人劝说(他们)应当前往石亨、曹吉祥(那里)谢罪,两人最终没有去,又被贬戍守南丹。(4分)(“诣”“谢”“卒”、整体句意各1分)

8.“空”字,徒劳地、白白地。(1分)指出李陵生前无法回乡,死后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1分)表达了作者对李陵投降的贬斥与哀怜。(2分)(意思大致符合即可)

更多推荐

文言文阅读 节选《明史·列传·忠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