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分享四年级下册语文《囊萤夜读》优秀教学设计,本文共16篇,欢迎阅读!
篇1:四年级下册语文《囊萤夜读》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胤、恭、勤、焉”4个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积累导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经典的语言出自经典的著作,虽时光已久,但依然百读不厌,朗朗在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同样选自经典——《晋书车胤传》
(二)揭示课题,书写课题,解读课题,读好课题。
1.板书课题:囊萤夜读。(“囊”字乍一看好复杂,其实不然。你看,这一横代表的绳子,口就是口袋,一竖代表袋子里有东西,一横一竖形成了一个十字表示把口袋扎紧,放在案子上。下面是一个襄省去了点横。)
2.读课题。读准囊萤的字音。
3.读着,看着,写着;拿出你的笔把课题在文稿上写一遍。汉字是我们祖国文化的根,写字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敬意来书写。
4.写着,想着,你想到了什么?(预设:谁囊萤?什么是囊萤夜读?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5.带着你们的思考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一)自由地朗读三遍,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二)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朗读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主要是否读准字音,读出正确的停顿。
2.如遇“盛”学生无法确定读音,请教“字典”老师来解决。
3.我觉得还缺少点古文的味道。老师来读一读。
4.学生自主练习,再次展示朗读。能读得正确、流利,准确停顿,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即可。
(三)感知车胤是一个什么样人?
1.读着,想着,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车胤?
2.引导学生画出“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先看陈老师写,然后自己在文稿上写一遍。
3.小结读书的方法:通读全文抓关键。
三、自主理解
(一)提出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1.看注释
2.看插图
(二)默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插图,想想每句话都在讲什么?
1.交流。为了降低难度,我先来看看第一句。出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2.交流恭勤不倦的理解,还可以换成那个词?请写在旁边。(孜孜不倦
学而不厌
刻苦勤奋
勤奋好学)
3.交流博学多通的理解,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请写在旁边。(博览群书
知识渊博
多才多艺
聪明睿智)
4.师生练习:我说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你可以说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到这里你又在思考什么问题?(苏霍姆林斯基:阅读+思考)车胤是天才吗?不是,那我们眼中的天才是怎么炼成的呢?
6.出示“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书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7.指名交流。引导从哪个字知道他家很穷。“贫”你想到了那个词:贫穷
贫困
贫困潦倒
一贫如洗
(自车胤的父亲被冤害以后,他的家就变得如此贫困不堪。)
8.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在“贫”的旁边。板书:组字成词
9.在车胤心里,贫困不是借口,贫穷不是理由,他怎么做?
10.想想他怎么捉萤火虫?创设情境:夏夜,蝉鸣蛙噪,车胤在院子里发现有几只萤火虫,他_____________。发挥想像,车胤为了能读书肯动脑筋,克服没有灯光读书的难题。板书:想画面
10.一读就是多长时间?就这样一整夜,一整夜的读书,直到天明。就叫“以夜继日”。请拿起笔圈起来。从此,每当夏月有萤火虫的时候,他总会囊萤夜读。(指课题)
11.小结方法:组字成词想画面
用学到的方法说说第二句话讲了什么事?指名交流。
12.思考:选文第一句就写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能否不要后面这一句呢?(引导事例就是为把人物写的更加鲜活,形象。)
(三)同桌比赛,把故事讲生动。
1.两句话,却是一个感人、生动的故事。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位同学讲,一位同学补充,然后互换。
2.展示。评价:我们似乎回到了两千多年前,似乎看到了车胤正在微弱的萤光下苦读。
3.小结:大家看,只要我们有了阅读的方法,其实阅读古文也很简单。板书:学习古文甚简单
四、研读文本
(一)车胤夏月“囊萤夜读”,冬月、春月、秋月呢?
1.指导想象,练习表达。
2.冬月寒风刺骨,你仿佛看到车胤___________;指导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3.春月鸟语花香,你仿佛看到车胤___________;指导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4.秋月风清月圆,你仿佛看到车胤____________;指导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二)情景诵读。
1.没有书读了怎么办?没有墨汁写笔记怎么办?为了能读书,一切困难在他面前都是纸老虎。
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少年车胤发愤图强,成为了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最终成为了户部尚书
,是户部的最高级长官。
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3.少年立志,一生奋斗,功成名就,是晋朝赫赫有名的大学者。
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五、拓展延伸
(一)像这样的经典故事,还有很多。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篇,请大家结合所给的资料。自由选读一篇。
孙康映雪
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注释:
晋:晋朝人
孙康:人名
家贫:家境贫寒
常:经常
映雪:借雪映之光
读书:看书、阅书、诵读
清介:清正耿直,
交游:朋友或结交朋友
不杂:不杂乱、不混杂、不混淆(意即不乱结交朋友)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
匡衡:西汉经学家。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江泌映月
泌少贫,昼日斫屧(zhuó xiè)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注释:
江泌:南齐考城人,少勤学
昼日:白天
斫屧:做鞋
升屋:爬到房顶上去
更:再
(二)展示交流。诵读自己喜欢的篇目,交流读后感受(读懂了什么?)及时评价。
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车胤
朗读
插图
恭勤不倦
注释
扩词
博学多通
联系上下文
篇2:四年级语文《囊萤夜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目标
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囊萤夜读》。(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囊、萤、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囊”是上下结构,注意笔顺,部首是“一”。“萤”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画都是“丶”。“勤”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堇”的写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出示)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步步推进知文美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车胤。“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理解句子意思:从注释来看,“胤”,晋朝人车胤。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恭”(谦逊有礼),“通”(通晓,明白);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勤”(勤学,勤奋),“倦”(疲倦),“博”(广博)。
3、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5、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插图的内容。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中交流。)
7、全班汇报:(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四、课堂小结
1、拓展阅读。
原文: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誉:称赞。)
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您坚持日夜苦读,所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也要向您学习。)
4、背诵文言文。
篇3:文言文四年级下册 《囊萤夜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 萤”等7个字。
2.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 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课件出示2:图文】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2.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小故事。(板书:囊萤夜读) 学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文言文。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4.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课件出示3】 另外,《凿壁偷光》和《囊萤夜读》这两则文言文表现的是同一个主题:热爱读书。由《凿壁偷光》的故事导入,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课件出示4】 囊、萤、恭、勤、博、贫、焉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 贫 焉”,后鼻音“囊 萤 恭”。
(2)指导书写。【课件出示5】 重点指导“囊 勤 焉”。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分不是“与”。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
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划分节奏。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 先来看一看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6】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恭:肃敬的意思。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课件出示7】 预设: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神。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交流。
4.预设交流【课件出示8】
(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板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板书:囊萤夜读 夜以继日)
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件出示9】
(1)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
(2)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3)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读课文,感知课文。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如果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理解文本,探究交流。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篇4:四年级下册语文《孔子学琴》优秀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孔子学琴》优秀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二课时(课堂观摩第二课时)
课前自学
查阅孔子的有关资料 ,并进行整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能够有感情地通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交流大家查阅的材料,初步了解孔子,多种方式阅读课文。感悟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预习的习惯,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课前自学:搜集关于“学习和做事”的名言、语句,理解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孔子是怎样学琴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初步理解“史记”的文字含义。
2.过程与方式:交流大家收集的名言和词语,通过品读课外,从孔子学琴中了解孔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3.情感态度:感受孔子成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伟大,体会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点,学习孔子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你们一起上课,高兴吗?
我也非常高兴。你们想知道老师姓什么叫什么吗?
师:我告诉你们,老师的名字单名一个“俊”字。老师的姓呢是百家姓的第一个字姓赵。谁知道老师叫什么了?
(学生可能举手或说出来)
师:同学们一起大声说吧:老师的名字叫……
师:真聪明。好!现在赵俊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琴的故事。板书课题:孔子学琴
二、交流学习
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论语》中关于学习和做事的名言和语句,谁愿意给大家说一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它的含义。
(学生可能会说出下面的一些语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篇5: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色记事本》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小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2、朗读课文,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写好环保日记。
3、会认“供。耗。捐。购臭。簿。限”等七个字。
教学重点 :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难点 :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
1、让学生了解环保小知识。
2、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小朋友奥茨在新学期开始时,得到了一本记事本,这是一本很特别的记事本。你们想看一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绿色记事本》。(板书课题)
2、质疑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同学们刚才提的问题都很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一起读读课文吧!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本课的生字。
2、边读边想:课文中关于“绿色记事本”写了什么内容?
3、小组汇报读文,检查生字
理解词语:耗费、濒临灭绝、购物、收支簿、限额
4、读了课文,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三、默读课文,探究内容。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老师给他的“绿色记事本”很有特点,谁来读一读,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朗读:你觉得这样的记事本怎样?喜欢吗?读出感情来。
2、这个记事本在用途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读一读
3、关于这个记事本,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4、为什么叫它“绿色记事本”?它和什么关系密切?
(二)学习三到十自然段
师: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了一些什么内容?你喜欢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吗?为什么?
1、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了一些什么内容?
2、你觉得小奥茨记事本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他哪件事做得最让你欣赏?把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4、说说你或身边的人有过类似环保或不环保的行为。教师可自我反省一下,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当老师表扬小奥茨得记事本时,他得意洋洋,可是,当他看了其他人的记事本后,就不敢“翘尾巴”了,这是为什么?自己读读课文。
1、小奥茨为什么不再骄傲了?你从哪读出来的?
2、让他佩服的两名同学的记事本记录了什么特别的内容?
3、了解了这些学生的“绿色记事本”中的内容,你有什么感想?
现在,你能说一说它为什么叫“绿色记事本”吗? 你喜欢“绿色记事本”吗?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
学生们的“绿色记事本”记录的虽然是些生活中的小事,但可以看出环保意识已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烙印。作为我们来讲,也应该向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树立环保意识,开动脑筋,创新办法。并且在实践中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
关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你有哪些好办法?
五、拓展训练
谈谈自己平时在环保方面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生活中的小窍门。
师: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希望同学们能够善待朋友,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篇6: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色记事本》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3、教育学生保护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课件,要求:读读,画画。
2、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词。
耗费 濒临 购物 臭味 别出心裁 收支簿 限额 严于律己 肃然起敬 供 攒
3、指名认读生字。
三、默读课文,探究内容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为什么叫绿色记事本?出示课件(问题)
(2)谁给他的记事本?
问题1:老师给他的“绿色记事本”很有特点,谁来读一读,看你会发现什么?
这个记事本的封面特别,是一片翠绿,上面印有森林、草地和田野
你觉得这样的记事本怎样?喜欢吗?读出感情来。
问题2:这个记事本在用途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读一读
这个记事本不是联系本,也不是一般的日记本,而是专门记录环保行动和想法。
问题3:关于这个记事本,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制造材料特别,是用再生纸张制造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节约了宝贵的木材。
问题4:到现在为止,说一说为什么叫它“绿色记事本”?它和什么关系密切?
有哪三方面原因?(本的封面、本的用途、本的制造材料)都和环保有关所以叫做:“绿色记事本”
(二)学习三到十自然段
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了一些什么内容?你喜欢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吗?为什么? (出示课件,表格)
问题: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了一些什么内容?
读一读三到十自然段,看看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了一些什么内容?
本上记录了:
1、为濒临灭绝的灰鹤捐款,受到表扬。
2、因为自己马虎睡觉时忘记了关灯,浪费了大量的电,感到后悔。
3、上图画课时,因为细心画画,浪费了三张白纸,感到和惭愧。
4、看到妈妈浪费水电,建议妈妈把衣服攒多再洗。
5、哥哥为了弥补自己开赛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决定和朋友每年额外种二 十棵树。
6、建议和爸爸坐公交车上超市购物,节约了汽油,保护了环境。
7、我不顾垃圾的臭味,耐心地个垃圾分类处理。
你觉得小奥茨记事本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认为他哪件事做得最让你欣赏?把你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
当老师表扬小奥茨得记事本时,他得意洋洋,可是,当他看了其他人的记事本后,就不敢“翘尾巴”了,这是为什么?自己读读课文。
问题1:小奥茨为什么不再骄傲了?你从哪读出来的?
词句:他还真成地对老师说,小当娜比自己聪明
连连称赞
不禁肃然起敬等
问题2:让他佩服的两名同学的记事本记录了什么特别的内容?
小当娜:成功的设计了一种可以节省三分之一能源的煮鸡蛋的新方法。连老师也称赞
费格: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种“环保收支簿”。
问题3:了解了这些学生的“绿色记事本”中的内容,你有什么感想?
讨论:
1、你能说一说它为什么叫“绿色记事本”吗?
2、你喜欢“绿色记事本”吗?为什么?
3、老师为什么要给他们发绿色记事本?
四、总结全文
学生们的“绿色记事本”记录的虽然是些生活中的小事,但可以看出环保意识已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烙印。作为我们来讲,也应该向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树立环保意识,开动脑筋,创新办法。并且在实践中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关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你有哪些好办法?
五、拓展训练
出示图片,学生谈感受
谈谈自己平时在环保方面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生活中的小窍门。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环保日记,内容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想到的。学习提纲
(1)什么是“绿色记事本”?
(2)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里记录了些什么?
(3)你认为他做的最“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
(4)小当娜煮鸡蛋的新方法你了解了吗?
(5)费格小朋友的什么做法让大人们都肃然起敬?
(6)“绿色记事本”有什么作用?
(7)学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反馈学习情况。
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不用耗费大量的木材。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板书设计:
绿色的记事本
材料:废纸垃圾
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篇7: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色记事本》优秀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讲小奥茨的老师发给孩子们一本“绿色记事本”,用来记录一些环保行为和想法;通过展现一位小学生的环保日记,来引发人们去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设计理念】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尝试,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3.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重点难点】
1.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2.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至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启发质疑
1.板书课题,质疑。启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叫绿色记事本?)
2.据题质疑,说说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字典,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画出生字词。
2.读读生字,识记字形。
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着重介绍了小奥茨的“环保日记”。)
三、细读课文,探究内容
1.细读全文。
2.你通过自学,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弄懂的。(如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学讨论等。)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分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汇报。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围绕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了一些什么内容,孩子们在环保方面有一些什么好的做法,然后说说自己的感想。
5.你喜欢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吗?为什么?
四、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复述“绿色记事本”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除了小奥茨外,其他同学写的“环保周记”有什么好的地方?
(如“当娜煮蛋法”和“设计环保收支簿”。)
3.对照插图,让学生说说“当娜煮蛋法”。
三、总结全文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感想?受到什么启发?
①学习小奥茨及其他同学时时处处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②明白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四、拓展训练
谈谈自己在平时环保方面的所见、所闻、所感。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正面事例,也有一些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反面典型,要让学生对这些事例说出自己的感想、体会。)
五、布置作业
试着写一篇环保日记,内容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想到的。
(指导学生从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选材,可以写为了节约电能,夏天少开空调多用蒲扇,如果一定要开空调,就把温度控制在26度。也可以写如何劝说妈妈把淘米水再次利用来洗菜,再用洗菜水冲马桶的事情。还可以写去饭店时不使用一次性木筷或买冷面的时候自己带小锅而不用一次性饭盒的事情……)
篇8: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
(课前师生交流一分半钟,略)
师:为了上这节课,你们课前准备了什么?
生:预习。
师:怎么个预习法?现在要请另一位同学发言了。
生:就是写出不同的读后感。反复地读,读熟了,就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想。
师:预习,就是要反复地读。读熟了。有没有把感想写出来?
生:有。
师:都写了吧。
生:写了。
师:还有呢?
生:可以提出问题,谈自己对自己对某段的理解。
师:还有吗?
生:比如你赞同这句,为什么?或者反对哪句,为什么?
师:哦,就是这些都可以针对整个文章发表自己的感想。
生:还有就是可以给人物作评价。
师: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课前要做的基本功。我在外面听你们上的第一课时的时候,也在想不知道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比如说,“振聋发馈”这个词语,你们理解了没有?
生:理解了。
师:谁来说一下。
生:我来说。“振聋发馈”就是用语言文字来唤醒糊涂的人。
师:就是有些人对某些问题认识还很模糊,像一个聋子,象一个思想处于昏睡状态的人,听了一席话以后,眼睛明亮了,耳朵也听得很清晰了。这个词就说明一席话对你的影响是多么的深。上一节课,你们觉得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生:没有。
师:没有。哇,声音这么响亮。你说,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生:课文第12自然段: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他所遗留的角膜仍会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这是怎样的一种骄傲?为什么要用“怎样的一种骄傲”?直接说骄傲不就行吗?
师:你看,我要是这样读的话,“这是一种骄傲”,“这是一种怎样的骄傲”,感觉会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里面至少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句式的表达上一样吗?“这是一种骄傲”,“这是一种怎样的骄傲”,句式表达上也不一样。你说。
生:让我们思想也跟着课文去,因为他加了“怎样”嘛,就是让我们去想,她是怎样的骄傲。
师:这里面也留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到底是怎样的骄傲,我们可以再把文章理解一下,可以把文章中特别重要的,就象上一节黄老师反复强调的某些段落、某些情感、某些问题,重新来理解一下可能我们就能明白这是怎样的一种“骄傲”。还有什么问题?
生:文章题目能不能改成“爱心捐赠”?
师:哦,而不是“永生的眼睛”,是“爱心捐赠”。可以这样改吗?
生:可以。
师:你说一下,“爱心捐赠”跟“永生的眼睛”一样吗?这里的“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永远存在。
师:人的眼睛可能永远存在吗?
生:不可能!
师:人的眼睛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吗?
生:不可以。
师:其实人的眼睛都只有一个,(生:期限)对,就像人的生命一样,都有期限,都有个生命长度的限制。比如说,到我们老的时候,眼睛会得白内障;眼睛老了的时候,有一个词语叫“老眼昏花”。老了以后,有的还会视力失明,生命都有一个衰老的过程,那眼睛也是有生命的,但是这里为什么会说“永生的眼睛”呢?
生:它不仅仅指眼睛,还指教育、启智。
师:它这里还讲了,其实是一种精神,一个人对其他人一种奉献、责任;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关爱,这样的一种精神,可以永远地流传下去。这里的“永生”可能就有更多的一种意味。它作为一种精神可以一代一代的传承。按这样来理解的话,用“爱心捐赠”,你觉得哪个题目好呀?
生:永生的眼睛。
师:好,我相信你们的判断是对的。还有问题吗?
师:刚才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作者谈到第一次知道这个捐赠角膜是几岁?
生:14岁。
师:她女儿知道捐赠角膜也是14岁。然后说她们之间的反应是什么?
生:天壤之别。
师:为什么是“天壤之别”?刚才上课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生:解决了。
师:为什么?再帮我复述一下“为什么”。为什么两代人之间对同一件事情反应有天壤之别呢?
生:因为琳达情绪很激动,就在这时候,又要解肢她的妈妈,而温蒂的外公并没有死去,因为情况不一样。
师:哦,情况不一样,刚才她有个词读得有些差错,是什么?
生:肢解。
师:但是,我要问的是:在琳达和温蒂同样是14岁,同样知道捐赠角膜,在这个之前,发生的事情一样吗?琳达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前,她知道捐赠角膜这件事吗?课文里有没交代?
生:没有。
师:看一下。“我惊呆了,那些医生居然想要肢解妈妈”,说明她知道不知道有捐赠角膜这件事?
生:不知道。
师:那温蒂知道吗?
生:知道。
师:从哪里看出温蒂知道。
生:“我把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蒂”。
师:“我把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蒂”,但是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是,这个家庭经常讨论一个什么问题?
生:生与死。
师:有多长时间一直讨论这个问题?
生:六年。
师:六年时间经常讨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同时我们可以相信,这个琳达是不是把她母亲去世当时的情况也拿出来讨论了?
生:应该吧。
师:对,因为涉及生死这么一个大事。你们平时在家里父母有没跟你谈过生死这样的事情?
生:没有。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家里有?
生:是我跟我父母谈的。我问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什么,我们现在要珍惜什么,死后要去做什么。
师:已经开始对人生的问题有了疑问。我们怕不怕死呢?
生:怕。
师:几乎所有的人都怕死。那人会不会死啊?
生:会。
师:人都会死。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个大事,就是,人再长寿都不可能活到二百岁,有没听说活到二百岁的。
生:没有。
师:更不可能看到有谁活到二百岁。人要真的活到二百岁可怕吗?
生:可怕。
师:为什么可怕?
生1:要是老了话,不能走,天天躺在床上多无聊啊。
生2:人如果一直不死的话,世界会挤爆掉。
师:还有一个问题,人如果不死,我们现在来学习有意义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意义?
生:以后再学也行。
师:哦,什么时候来学都行,是吧。
生:对。
师:就是说,虽然死亡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是死亡也使得我们今天的学习,我们今天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了。也使得我们今天的身体变得更有价值。用你的话说,就是变得极其珍贵。我觉得有必要,你们什么时候回去也可以跟父母来谈一谈生死这样的问题。看你们父母是怎么跟你们说的。也可以把这个故事《永生的眼睛》说给父母听一听,然后跟他们来谈一谈生死问题,你觉得怎么样?可以试一试吗?
生:可以。
师:但是你如果回家跟父母谈《永生的眼睛》,当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课文拿给他看,但是妈妈可能在做饭,正忙着,她说:“没空,没空!”,那怎么办?
生:读给她听。
师:对,读给她听。
生:在妈妈煮饭时,可以跟她谈这件事情。
师:我希望你们把这个故事说给她听。
生:先把主要内容整理一下,然后缩成一句话,然后再讲。这样容易一些。
师:但我有一个想法。其实我们还可以讲故事的方式,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告诉一个人。这跟用一句简单的话,说“琳达的妈妈去世了,她的父亲就把眼睛捐献给医院了”,这样的效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好。那我们就来试一下。你们把课文自己独立地、仔细地再看一遍。等会,我需要有一些挑战者站出来,把故事说给别人听,就当作说给你妈妈听。好吗?我有几个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把故事最基本的情节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来,这里面的人物、事件、结果要传达出来,同时这个文章,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文章,还需要你加上自己的情感,加上自己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方式把他表达出来,好不好?
生:好。
师:试试看。
(生自由默读课文并思考,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作为小组来合作,大家讨论完的结果,最后由一个同学来表达,好吗?
生:好。
(生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巡视并参与交流。)
师:好。我有几个要求,一个要请大家到这里来讲,第二个无论上来的同学讲得怎么样,我们都要很亲切地、很和善地、鼓励地看着他,好吗?现在,哪个小组先来?好,鼓励一下(鼓掌),最勇敢的小组先来。
生:《永生的眼睛》我是这样理解的,作者他的父亲和母亲都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可是他们死后却捐给别人一双永生的眼睛,让盲童重见光明,这也告诉我们,我们要用爱心去温暖别人。
师:他讲到哪一点了?他讲到捐赠眼睛这件事,其他情节有没交代?
生:没有。
师:还不够充分,但是很勇敢。来,你这一组。你把故事说给大家听听,好!掌声鼓励。
(生鼓掌……)
生:琳达的母亲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父亲遵从她的遗愿把眼角膜献给了医院,这时候14岁的琳达不理解父亲的所作所为。过了十几年以后,琳达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女儿,这时候,她的父亲患了严重的肺气肿,也想像自己的妻子一样捐献身体上完好的器官,还有眼角膜,这时候琳达把父亲的心愿告诉了自己的女儿温蒂,然后温蒂为她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师:好。(鼓掌)。第二位同学比第一位同学(生:好得多),好在哪里?
生:就是把刚才同学说的那些不充分的说具体了。
师:哦,说具体了,而且这故事也交代地比较清楚、完整了。好,现在第三位同学登台亮相了。哪位?
师:刚才我们都讨论过了吗,也有比较大的决心了嘛,你来。大家自己举手不用推荐,我相信有勇敢的人。
生:1965年母亲死去了。
师:要用复述的方式,不要用看书的方式。独立地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我相信你行!
生:1965年母亲死去了,取用母亲的主动脉辫膜和角膜留给医院,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点了点头。
师:还不够熟悉,再请一位同学接着好吗。哪位?好。
生:也就是说1965年,琳达的母亲死了,医院要取她的主动脉辫膜和角膜给别人,征询父亲的意愿,父亲却答应了,琳达无法忍受这一切,对着父亲哭喊,她父亲平静地说:给别人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过了十几年,琳达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自己的女儿了,这时候父亲得了严重的肺气肿,然后父亲也想像他妻子一样捐献自己完好的器官。父亲死后,琳达把父亲的器官捐献给了别人,她的女儿温蒂对她说:妈妈,我真为你做的一切感到骄傲。(生边想边说,有些断断续续,师耐心地点头给予鼓励。)
师:好。
(鼓掌)
师:刚才请了四位同学上来,上来有没感到紧张啊?
生:肯定有。
师:会感到紧张,其实紧张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还有我们在座的同学在他们上来说得不流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替他感到很着急啊?
生:是。
师: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其实复述故事还真的是一件挺难的事情。这里面有时间,有具体的事件,有具体的人物,有人物之间的对话,有故事发展的过程,最后又有故事的结果,这是挺困难的。但是我们以后读书要养成一种习惯我们读下来,把这些特别是叙事性的故事,把这些要素给抓住了,那么你再来理解这篇文章,可能就更容易一些,同时能够整体地、完整地理解一篇课文的主要情节。有时候我们可以复述给别人听。刚才我们还说到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有些同学上来,我也注意到你们这组一个细节,这位同学上来了,大家紧张吗?他也着急,你也着急,是吧。你也想提醒他吧,怕他有些情节漏了,忘了什么的。这里面其实体现出我们不仅为自己感到骄傲,有时候也会为(生:为别人感到骄傲),有时候不仅为自己感到着急(生:也会为别人感到着急)。其实人都有一种情感,我对另外一个人也是要承担责任的,是吧?那平时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为别人承担过责任?别人为我们承担过责任吗?有吗?谁来说说看,你来。
生:我妈妈为我学习而感到着急。
师:为学习感到着急。妈妈是对你每日的生活,一言一行,各种问题最揪心的人,是吧?妈妈为你承担责任。
生:我觉得也是妈妈对我们最关爱。我爸爸、妈妈都是在外面打工赚钱,要为我们上学,买文具呀什么的,什么事都先想到我们。
师:有时候可能只有一份食品,首先想到的是孩子,是吧,妈妈很了不起。刚才两个说得都是妈妈,那有没有家庭之外的人也为我们着急?
生:老师为我们学习着急。
师:对,包括刚才要上课了,你们朝蔚老师还急急忙忙地进来,虽然今天是张老师来上课,但是她们也为你们课堂状态感到着急,你们表现好的地方,她也很兴奋。这是老师,最亲的两个人,妈妈,老师。还有呢。
生:不仅有妈妈,老师,还有朋友。
师:朋友为你做什么事,你说。
生:就是有的时候做错了,有节课你生病了没有来,然后老师又没有空教你,有的同学就会帮助你。
师:哦,有些同学也会为你着急,他觉得对你的学习他也有责任,是吧?
生:我觉得警察也有为我们担心过。像出现一些劫持人质的情况,警察都会把歹徒抓住,救出人质。
师:他如果只想到自己的安全,他这里面既有一个职业的责任感,又有表现出人类的一个很高尚的品德,把他人的生死也看作是自己的一个重要的职责。
生:我也觉得老师会为我们着急过,在学习阶段,有的同学肯定会有的课程赶不上,老师就会放学以后让那位同学留下来,有时候会教我们一些课文,然后作业做不清楚的,也会帮我们辅导。
师:刚才讲的`老师啊,妈妈啊,警察啊,都有一种责任,我相信还有。这都是我们熟悉的人,有没有陌生人,跟你完全不熟悉的人,他也不一定要承担责任,却为你承担责任了,有没这样的人?
生:我想国家可能也对我们有责任。比如说,有个人到境外去旅游,然后被劫持了,国家会派出人去解救你,不会看你不是什么官,死了算了。就是说无论出多少钱,都会来救你。
师:国家有时候也会表现出一种责任、道义,对自己所有公民的一种保护意识。我们再说一些小的事情。
生: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厂家也要为我们负责任,比如说买了一个过期的产品,厂家一定要帮你调换。
师:这个厂家还是讲诚信,讲责任的。
生:比如街上有老奶奶,东西拿不动,掉到地上了,就会有好心人帮她捡东西。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是能看到这种温馨的情景,对他人对陌生人的一种责任感。我现在还想问你们,你们有没有对陌生人、毫不相识的人承担过责任。想一想。
生:有一次我在院子里玩,外面有一个人是捡垃圾的人,有一个箱子,他够不着,我帮他从栏杆的缝隙中塞出去。
师:我们对收废品人的一种责任。
生:上次,我在路上走,前面有一个人突然掉了五毛钱在地上,他也没发现,我本来可以占为己有,后来想想看,还是还给他。我说:叔叔,你掉了五毛钱。
生:我在街上走,有一个路不熟悉的人问我,我告诉了他,他笑眯眯地跟我说:谢谢。
师:我也说一个啊,我感触最深的。我是你们熟悉的张格嫣予的爸爸,张格嫣予也不是一下子就长到14岁,也是跟你一样,很小很小的时候,经常要坐车,坐公交车,但是,我发现福州有一点非常好,你一上公交车,你抱着孩子,马上就有人给你让坐,老爷爷老奶奶一上车马上就有人给他们让座。后来,我也就养成这个习惯了,只要看到老爷爷老奶奶、抱着孩子的马上就给他们让座,其实这里面就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彼此都有一种关爱,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不是说我只为自己承担,我同时也要为他人承担。其实琳达、温蒂、琳达的父亲、母亲是不是都表现出人类这样的一种情感来?
生:对。
师:人类他是一个“一体”。有一个伟大的作家说,当大陆的一角被海水冲毁的时候,你不要以为跟你没关系,因为大陆这一角就再也回不来了。当一个岛屿被海水淹没的时候,你也不要以为,这跟你没关系,因为这岛屿永远的消失了。当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你也不要去问,这丧钟是为谁敲的?它很可能是为每一个人敲的,它讲的就是人类与人类之间的这样一种情感。那么从琳达、温蒂,包括琳达的父母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其实也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我们不仅要承担对自己的责任,承担对自己最亲、最爱的人的责任,还要承担对他人的责任。因为正是这些他人,也在为我们承担着责任。我想,今天这节课,对我来说,我最想告诉大家的,也就是这样的一种“人类的理念”。这时候,我相信,同学们对“永生的眼睛”的含义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谢谢大家。
篇9:《囊萤夜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目标
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囊萤夜读》。(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胤(yìn)恭(gōng)勤(qín)练囊(náng)焉(yān)
多音字:盛(chéng)数(shù)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囊、萤、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囊”是上下结构,注意笔顺,部首是“一”。“萤”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画都是“丶”。“勤”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堇”的写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出示)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步步推进知文美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车胤。“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理解句子意思:从注释来看,“胤”,晋朝人车胤。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恭”(谦逊有礼),“通”(通晓,明白);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勤”(勤学,勤奋),“倦”(疲倦),“博”(广博)。
3、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5、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插图的内容。
出示句子: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结合插图,理解“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中交流。)
7、全班汇报:(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四、课堂小结
1、拓展阅读。
原文: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誉:称赞。)
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您坚持日夜苦读,所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也要向您学习。)
4、背诵文言文。
篇10:《囊萤夜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篇11:《囊萤夜读》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囊萤夜读》。(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胤(yìn)恭(gōng)勤(qín)练囊(náng)焉(yān)
多音字:盛(chéng)数(shù)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囊、萤、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囊”是上下结构,注意笔顺,部首是“一”。“萤”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画都是“丶”。“勤”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堇”的写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出示)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步步推进知文美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车胤。“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理解句子意思:从注释来看,“胤”,晋朝人车胤。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恭”(谦逊有礼),“通”(通晓,明白);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勤”(勤学,勤奋),“倦”(疲倦),“博”(广博)。
3.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5.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插图的内容。
出示句子: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结合插图,理解“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中交流。)
7.全班汇报:(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四、课堂小结
1.拓展阅读。
原文: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誉:称赞。)
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您坚持日夜苦读,所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也要向您学习。)
4.背诵文言文。
篇12:《囊萤夜读》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囊萤夜读》
课时目标
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囊萤夜读》。(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胤(yìn)恭(gōng)勤(qín)练囊(náng)焉(yān)
多音字:盛(chéng)数(shù)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囊、萤、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囊”是上下结构,注意笔顺,部首是“一”。“萤”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画都是“丶”。“勤”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堇”的写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出示)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步步推进知文美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车胤。“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理解句子意思:从注释来看,“胤”,晋朝人车胤。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恭”(谦逊有礼),“通”(通晓,明白);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勤”(勤学,勤奋),“倦”(疲倦),“博”(广博)。
3.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5.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插图的`内容。
出示句子: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结合插图,理解“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中交流。)
7.全班汇报:(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四、课堂小结
1.拓展阅读。
原文: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誉:称赞。)
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您坚持日夜苦读,所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也要向您学习。)
4.背诵文言文。
篇13:《囊萤夜读》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步骤:
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题。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囊萤夜读》。板书:囊萤夜读---读题释意。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感受美。
1、打开书借助横条里的拼音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读是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
2、请同学再读一遍古诗,争取把字音咬得更准。
3、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同学们在心里和我一块儿读好吗?
4、让同学们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提提意见。
5、教师从诗里请出了这些词,你们一定觉得眼熟吧,自己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准。
6、抽读词卡。
7、再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8、指名读,互相评议。
9、齐读
三、细读诗文,深入领会,品味美。
1、图文结合,远近对照,品悟第一、二句。
你觉得这两句诗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谈自已对字词的初步理解。
指导朗读这两句:
学生自主试读,体会感情及语气。
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激励赛读。
2、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品读第三、四句。
过渡,接下来咱们读第三、四句。小组交流各自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表现美。
a、自由读。b、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c、齐读。
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①开朗读会。②绘画。③写话。④当解说员。
3、学生根据自己不同喜好,自由组合自己表现。
五、古诗表演大看台,群英聚会展示美。
1、组织各小组展示各组不同的表达赞美的方式,并适当讲解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内化情感。
2、指导背诵古诗,师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其中有意设置语音、语意障碍以纠正学生读音,强化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记忆。
篇14:《囊萤夜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3.能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引入课题,初识文言文
师:我们上一篇课文的题目是《古诗三首》,一篇古诗用一首来表示,今天我们要学的小古文有两篇,所以称作“两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小古文,其实呀他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文言文。文言文是用古代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它的特点呢短小而精炼。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导读准后鼻音)
3.随文识字“囊”。
师:“囊”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很有趣。你看,这一横代表的绳子,口就是口袋,一竖代表袋子里有东西,放在案子上,下面是要把口袋用绳子扎紧。这个字笔画较多,每部分要写紧凑些。同学们在书上写一遍。
4.回忆学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和注释。
2.检查读书情况。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和我们平常学过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读起来你有什么感受?
3.相机指导多音字
师:(预设学生读对了拼音或者读错了)课文有两个多音字没有拼音,咱们来瞧瞧(出示多音字)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一)学习第一句,教方法
1.学习第一句
师:刚才有同学读胤/恭勤不倦,也有人读胤恭/勤不倦。这到底怎么读?我们就借助注释来读一读。同学们看注释,课文选自哪里《晋书·车胤传》,主人公是谁?(车胤)通过注释我们知道了是车胤在读书,句子中是怎么提到主人公的?(胤)
2.理解“胤”,胤是他的名,文言文短小精炼的特点就把他的姓给去掉了,那这句话该怎么读?
3.理解“恭勤、通”
师:找找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4.引导学生扩词理解。
没有注释怎么办?以“倦”为例想到“疲倦”。(出示方法:扩词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这句中你看到还有哪个词可以用扩词语的方法?(“博”字)你想到了哪个词?哪个词放在句中合适?(广博)
5.说理解。
师:学到了这些方法,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6.正是车胤恭勤不倦才有了后来博学多通,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二)学习第二句
1.小结第一句学到的方法,自学第二句。
师:刚才我们学习第一句,用了看注释、扩词语的方法。现在你能不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看看你能不能学懂第二句。
指生交流回答。
2.适时引导:你是从哪里知道他是整夜都在读书?(夜以继日)从晚上读到白天,一个词就是——夜以继日。
3.师:全文用简短的两句话向我们介绍了车胤读书。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呢?(“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区分“囊”不同意思
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的布袋。)和题目中的“囊萤夜读”的“囊”意思一样吗?是的,同一个词语,有时候表示事物名称,有时候表示一种动作行为。
指导朗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4.师:他为什么要用萤火虫来照着看书呀?是什么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5.看插图,有感情朗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车胤呢?图片讲了什么故事,请你根据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汇报交流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5.感悟任务品质
师:从刚才到讨论中,你们感受到了车胤什么样的品质?(珍惜时间、勤奋好学)
6.背景补充:据《车胤传》记载: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官至礼部尚书,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全文。(配乐朗读)
7.结古文学习的秘籍:(出示)反复朗读是关键,课文注释对照看。扩充词语想画面,牢记方法在心间。
8.学以致用:自己读一读下面这篇小古文《凿壁借光》
(出示)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9.学生自学,展示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给大家讲一讲。追问:你是怎么读懂的?指名读。(评价:理解了你就能读得绘声绘色了。)
篇15:《囊萤夜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胤、恭、勤、焉”4个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积累导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经典的语言出自经典的著作,虽时光已久,但依然百读不厌,朗朗在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同样选自经典——《晋书车胤传》
(二)揭示课题,书写课题,解读课题,读好课题。
1、板书课题:囊萤夜读。(“囊”字乍一看好复杂,其实不然。你看,这一横代表的绳子,口就是口袋,一竖代表袋子里有东西,一横一竖形成了一个十字表示把口袋扎紧,放在案子上。下面是一个襄省去了点横。)
2、读课题。读准囊萤的字音。
3、读着,看着,写着;拿出你的笔把课题在文稿上写一遍。汉字是我们祖国文化的根,写字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敬意来书写。
4、写着,想着,你想到了什么?(预设:谁囊萤?什么是囊萤夜读?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5、带着你们的思考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一)自由地朗读三遍,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二)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朗读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主要是否读准字音,读出正确的停顿。
2、如遇“盛”学生无法确定读音,请教“字典”老师来解决。
3、我觉得还缺少点古文的味道。老师来读一读。
4、学生自主练习,再次展示朗读。能读得正确、流利,准确停顿,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即可。
(三)感知车胤是一个什么样人?
1、读着,想着,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车胤?
2、引导学生画出“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先看陈老师写,然后自己在文稿上写一遍。
3、小结读书的方法:通读全文抓关键。
三、自主理解
(一)提出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1、看注释
2、看插图
(二)默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插图,想想每句话都在讲什么?
1、交流。为了降低难度,我先来看看第一句。出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2、交流恭勤不倦的理解,还可以换成那个词?请写在旁边。(孜孜不倦
学而不厌
刻苦勤奋
勤奋好学)
3、交流博学多通的理解,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请写在旁边。(博览群书
知识渊博
多才多艺
聪明睿智)
4、师生练习:我说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你可以说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到这里你又在思考什么问题?(苏霍姆林斯基:阅读+思考)车胤是天才吗?不是,那我们眼中的天才是怎么炼成的呢?
6、出示“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书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7、指名交流。引导从哪个字知道他家很穷。“贫”你想到了那个词:贫穷
贫困
贫困潦倒
一贫如洗
(自车胤的父亲被冤害以后,他的家就变得如此贫困不堪。)
8、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在“贫”的旁边。板书:组字成词
9、在车胤心里,贫困不是借口,贫穷不是理由,他怎么做?
10、想想他怎么捉萤火虫?创设情境:夏夜,蝉鸣蛙噪,车胤在院子里发现有几只萤火虫,他_____________。发挥想像,车胤为了能读书肯动脑筋,克服没有灯光读书的难题。板书:想画面
11、一读就是多长时间?就这样一整夜,一整夜的读书,直到天明。就叫“以夜继日”。请拿起笔圈起来。从此,每当夏月有萤火虫的时候,他总会囊萤夜读。(指课题)
12、小结方法:组字成词想画面
用学到的方法说说第二句话讲了什么事?指名交流。
13、思考:选文第一句就写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能否不要后面这一句呢?(引导事例就是为把人物写的更加鲜活,形象。)
(三)同桌比赛,把故事讲生动。
1、两句话,却是一个感人、生动的故事。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位同学讲,一位同学补充,然后互换。
2、展示。评价:我们似乎回到了两千多年前,似乎看到了车胤正在微弱的萤光下苦读。
3、小结:大家看,只要我们有了阅读的方法,其实阅读古文也很简单。板书:学习古文甚简单
四、研读文本
(一)车胤夏月“囊萤夜读”,冬月、春月、秋月呢?
1、指导想象,练习表达。
2、冬月寒风刺骨,你仿佛看到车胤___________;指导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3、春月鸟语花香,你仿佛看到车胤___________;指导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4、秋月风清月圆,你仿佛看到车胤____________;指导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二)情景诵读。
1、没有书读了怎么办?没有墨汁写笔记怎么办?为了能读书,一切困难在他面前都是纸老虎。
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少年车胤发愤图强,成为了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最终成为了户部尚书
,是户部的最高级长官。
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3、少年立志,一生奋斗,功成名就,是晋朝赫赫有名的大学者。
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五、拓展延伸
(一)像这样的经典故事,还有很多。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篇,请大家结合所给的资料。自由选读一篇。
孙康映雪
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注释:
晋:晋朝人
孙康:人名
家贫:家境贫寒
常:经常
映雪:借雪映之光
读书:看书、阅书、诵读
清介:清正耿直,
交游:朋友或结交朋友
不杂:不杂乱、不混杂、不混淆(意即不乱结交朋友)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
匡衡:西汉经学家。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江泌映月
泌少贫,昼日斫屧(zhuóxiè)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注释:
江泌:南齐考城人,少勤学
昼日:白天
斫屧:做鞋
升屋:爬到房顶上去
更:再
篇16:《囊萤夜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3、能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引入课题,初识文言文
师:我们上一篇课文的题目是《古诗三首》,一篇古诗用一首来表示,今天我们要学的小古文有两篇,所以称作“两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小古文,其实呀他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文言文。文言文是用古代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它的特点呢短小而精炼。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导读准后鼻音)
3、随文识字“囊”。
师:“囊”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很有趣。你看,这一横代表的绳子,口就是口袋,一竖代表袋子里有东西,放在案子上,下面是要把口袋用绳子扎紧。这个字笔画较多,每部分要写紧凑些。同学们在书上写一遍。
4、回忆学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和注释。
2、检查读书情况。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和我们平常学过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读起来你有什么感受?
3、相机指导多音字
师:(预设学生读对了拼音或者读错了)课文有两个多音字没有拼音,咱们来瞧瞧(出示多音字)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一)学习第一句,教方法
1、学习第一句
师:刚才有同学读胤/恭勤不倦,也有人读胤恭/勤不倦。这到底怎么读?我们就借助注释来读一读。同学们看注释,课文选自哪里《晋书·车胤传》,主人公是谁?(车胤)通过注释我们知道了是车胤在读书,句子中是怎么提到主人公的?(胤)
2、理解“胤”,胤是他的名,文言文短小精炼的特点就把他的姓给去掉了,那这句话该怎么读?
3、理解“恭勤、通”
师:找找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4、引导学生扩词理解。
没有注释怎么办?以“倦”为例想到“疲倦”。(出示方法:扩词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这句中你看到还有哪个词可以用扩词语的方法?(“博”字)你想到了哪个词?哪个词放在句中合适?(广博)
5、说理解。
师:学到了这些方法,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6、正是车胤恭勤不倦才有了后来博学多通,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二)学习第二句
1、小结第一句学到的方法,自学第二句。
师:刚才我们学习第一句,用了看注释、扩词语的方法。现在你能不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看看你能不能学懂第二句。
指生交流回答。
2、适时引导:你是从哪里知道他是整夜都在读书?(夜以继日)从晚上读到白天,一个词就是——夜以继日。
3、师:全文用简短的两句话向我们介绍了车胤读书。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呢?(“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区分“囊”不同意思
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的布袋。)和题目中的“囊萤夜读”的“囊”意思一样吗?是的,同一个词语,有时候表示事物名称,有时候表示一种动作行为。
指导朗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4、师:他为什么要用萤火虫来照着看书呀?是什么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5、看插图,有感情朗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车胤呢?图片讲了什么故事,请你根据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汇报交流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6、感悟任务品质
师:从刚才到讨论中,你们感受到了车胤什么样的品质?(珍惜时间、勤奋好学)
7、背景补充:据《车胤传》记载: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官至礼部尚书,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全文。(配乐朗读)
8、结古文学习的秘籍:(出示)反复朗读是关键,课文注释对照看。扩充词语想画面,牢记方法在心间。
更多推荐
四年级下册语文《囊萤夜读》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