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迅的人物传记范文,本文共7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鲁迅人物传记
鲁迅人物传记
《鲁迅传》不盲从现成的结论,不追随流行的观念,而以事实为根据,将传主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力图写出真实的鲁迅。
内容简介
《鲁迅传》不盲从现成的结论,不追随流行的观念,而以事实为根据,将传主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力图写出真实的鲁迅。鲁迅是一个顽强的战士,具有不屈不挠的.性格,但却不是终日“横眉冷对”的无情者,他有自己的生活爱好、私人感情和家庭生活,是一个完整的人。《鲁迅传》从多角度进行观照,对于传主的各个生活侧面都作了充分的描述。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要了解中国的新文化和新文学,必须阅读鲁迅,认识鲁迅,否则就无从入手。正因为鲁迅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思潮联系紧密,所以围绕着他的论争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对于他,却常常有无意的误读或有意的曲解,这就离开了真实的鲁迅。
编辑推荐
《鲁迅传》代表着当代学人对鲁迅精神的最深刻理解。由《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两部著作合辑而成。许寿裳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与传记作家。许寿裳是当之无愧的鲁迅精神的最深刻的理解者,他用真切的事实和朴实的理解迅速找到了鲁迅精神的闪光点。许广平当时在给许寿裳的信中说:“回忆之文,非师莫属!”
作者简介
许寿裳(1883―1948),字季薷,又作季芾,号上遂,绍兴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传记作家。曾就读于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19以官费赴日留学,入弘文学院补习日文,与鲁迅相识,结成挚友。曾编辑《浙江潮》,后转入东京高等师范读书。曾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江西省教育厅厅长,教育部编审等职。1946年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
著有《鲁迅年谱》、《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章炳麟传》、《俞樾传》、《中国文字学》、《李越缦(秋梦记)本文考》,以及《传记研究》、《怎样学习国语与语文》、《考试制度述要》等。
篇2:鲁迅人物传记作文
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也可以说,这个城市是以名人而新的。但是一踏上绍兴,脑海里便只有“鲁迅”这个深刻的印象罢。也是因为鲁迅,给绍兴添上了些许浓郁的“书气”。
绍兴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在冬天里,绍兴可算是生冷的,只不过还带一点清新,让人从沉闷中释放出来。昨晚的雪还未化完,便堆积在檐上。小水珠从中渗出来,极有声韵地“嗒叭”垂下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的孩提住所就坐落在绍兴市区。第一次看见,真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永不褪色的意蕴,与这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摆在那儿。还有弥漫的臭豆腐的香味飘散,似乎再次强调了绍兴的饮食特色。中间的水道上三三两两的停着乌篷船,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与老人穿插在人群中,别有特色。
在这个昔日的辉煌的大户人家里,虽是大年初二,却还是挤满了前来探寻的游客,不乏有闻名而来的老外。鲁迅的故居已大部分被修建,只留下故屋里的木板中的裂缝去探个仔细了。最真的,还是鲁迅故居里破损不堪的椅子,还有不成样子的一触即崩的棉絮,还有鲁迅睡过的木床,反应着当年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还从被从远处“搬”来的'三味书屋中看到了鲁迅所用的课桌与椅子,桌子上的那个“早”已经依稀,只是那黑白拓片还在描写着这一段“轶事”。则在“百草园”中,或许上面的杂草们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替更,但是那片土地还在,洁净的轻纱一样的雪把这方寸土地轻轻地盖住,令人不禁想觉三尺土追寻当年鲁迅的脚印。这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从那连珠中,竟让人品味出一段江南的气息。更像是一幅水墨画,挂在故乡的记忆中。
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篇3:鲁迅人物传记作文
伟大—这就是我对鲁迅先生的第一印象。因为鲁迅先生日夜为改变民族的命运而忙碌着。身体瘦弱的鲁迅先生却是文学上的巨人。鲁迅先生幽默,且不乏亲切。在我看来,他是平凡而伟大的人!
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终年才55岁,却写出了无数经久不衰的作品比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被译成了外文广为流传。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鲁迅先生却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时,意识到华人“华人的病不在身体上,而是在心理上。”于是鲁迅先生决定拿起笔,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呼吁所有的华人,所以有的人说:“鲁迅先生的笔是同黑暗作斗争最厉害的武器。”
鲁迅先生那爱读书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人们把鲁迅先生誉为“民族魂”,原因是鲁迅先生或者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鲁迅先生给人民当牛做马,却毫不骄傲,更不曾骑在人民的头上高呼:“啊!我多么的伟大!”所以,群众们把鲁迅先生举得很高,很高。
鲁迅先生也从不突出自己的地位,卖弄自己的知识。鲁迅先生只是默默地接受人们给他的荣誉和赞赏。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先生的文章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
篇4:鲁迅人物传记作文
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
“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迭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接受的,便说了也白说。我今天要来强说鲁迅的“好玩”,先已经不好玩,怎么办呢,既是已经在这里装成讲演的样子,只好继续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我们先从鲁迅的性格说起。
老先生“迭宕自喜”
现在我这样子单挑个所谓“好玩”的说法来说鲁迅,大有“以偏盖全”之嫌,但我不管它,因为我不可能因此贬低鲁迅,不可能抹煞喜欢鲁迅或讨厌鲁迅的人对他的种种评价。我不过是在众人的话语缝隙中,捡我自己的心得,描一幅我以为“好玩”的鲁迅图像。
以我私人的心得,所谓“好玩”一词,能够超越意义、是非,超越各种大字眼,超越层层叠叠的价值判断与意识形态,直接感知那个人——当我在少年时代阅读鲁迅,我就会不断不断发笑。成年以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我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来读去,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我相信,他这样写,知道有人会发笑。
随便举一个微不足道的例子吧,在《看萧与看萧的人们》中,记录宋庆龄通知鲁迅说,萧伯纳到了上海了,正在那里吃饭,问他愿不愿意去见见。鲁迅于是写道:有这样的要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吧。
什么意思呢?没有什么意思,但这里面有一层需要说却又不好说、说不好就很不好玩的意思。什么意思呢——萧是大人物,鲁迅知道自己也是大人物,不去见,或赶紧去见,看得很重,或存心看轻,都没必要,都不恰当,都不大方。其实鲁迅是想要见见的,又其实不见也无所谓。现在人家来了,邀请也来了,那么——有这样的要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吧。
这意思很深,也很浅,很率性,也很得体,他当时那么想了一想,事后这么写了一笔,很轻,很随便,用了心思,又看不出怎样地用心思,然而有这么一笔在——后来便写他去了,居然坐在那里看萧和众人吃饭,等等等等——这就是我所谓的好玩,很不起眼的两句话,我年轻时读到,不注意,中年后读到,心里笑起来。
先生的性格
最近我弄到一份四十多年前的内部文件,是当年中宣部为了拍摄电影《鲁迅传》,邀请好些文化人的谈话录,当然,全是文艺高官,但都和老先生认识,打过交道。几乎每个人都提到鲁迅先生并不是一天到晚板面孔,而是非常诙谐、幽默、随便、喜欢开玩笑。
我有一位上海老朋友,他的亲舅舅,就是当年和鲁迅先生玩的小青年,名叫唐弢。唐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看见世面上把鲁迅弄成那副凶相、苦相,就私下里对他外甥说,哎呀鲁迅不是那个样子的,还说,譬如老先生夜里写了骂人的文章,隔天和那被骂的朋友酒席上见面,互相问起,照样谈笑。除了鲁迅深恶痛绝的一些论敌,他与许多朋友的关系,绝不是那样子的黑白分明。
在回忆老先生的文字中,似乎女性比较地能够把握老先生“好玩”的一面。近年的出版物,密集呈现了相对真实的鲁迅,看下来,鲁迅简直随时随地对身边人、身边事在那里开玩笑。连送本书给年轻朋友,也要顺便开个玩笑———给刚结婚的川岛的书: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伸出一只手来,接受这枯燥乏味的《中国文学史略》。那种亲昵!那种仁厚与得意!
我猜,除了老先生遇见什么真的愤怒的事,他醒着的每一刻,都在寻求这种自己制造的快感。
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豁达的,游戏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运的庞大的余地、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好玩的人一旦端正严肃,一旦愤怒激烈,一旦发起威来,不懂得好玩的对手,可就遭殃了。
篇5:鲁迅人物传记作文
说起鲁迅,他的品牌形象帮我留有深刻的印象。膨松的秀发虽看上去很乱,却很精神实质;每一根都挺直地坚挺着。一张又瘦又黄的脸难以忘怀。他的双眼并不大却很有灵气,让人害怕注视他,却又给人无穷无尽能量。
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受来到读书的快乐;《社戏》则体会来到童确实幸福快乐。他是中国古代文学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是文学类的猿巨人!从他的身上,能够读取人的本性的心灵美、读取黑与白、是是非非。
我钦佩鲁迅真实的缘故,是由于他是个出凡入圣的“神”,他是严苛实际意义上的真实的人!他爱恨分明,踏踏实实,品格高尚;他“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说道过“时间就像是海棉里的水,要是愿挤,一直有的。”時间针对所有人而言,全是公正的,努力者,会勤奋去追逐,去挣、去挤;饱汉终不肯去挤、去挣,他自始至终不容易有。鲁迅老先生更是擅于抽时间、操纵時间的努力者。他一生多病,工作中与生活标准都不太好,但他每日都工作中到深更半夜,第二天,也是夜以继日。
篇6:鲁迅人物传记作文
今天早上,妈妈看了新闻,报道说,鲁迅故居成为了五A级旅游景点。今天中午,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去复游鲁迅故居
刚走进了鲁迅故居的大门,一张鲁迅先生吸着烟的照片显现在我们眼前,照片前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的铜像,老妈和我心血来潮,二话不说,立刻拿出了照相机拍了几张照片。
走进鲁迅祖居,门口的周家祠堂吸引了我。左右各放了三把椅子,正前面放了两把椅子,我想:这两把椅子一定是鲁迅父母所坐的,而左右的六把椅子一定是客人的座位。
走进鲁迅故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房间,有鲁迅儿时学习用的房间—书房,有鲁迅父母亲使用的主人房间,还有鲁迅家的大厅。再往左边走,我们就来到鲁迅儿时学习的学校——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的课桌椅和黑板都是极为简陋的。
走出鲁迅故居,进入鲁迅纪念馆,是我最感兴趣的事鲁迅的笔名,我还清晰地记得鲁迅第一个笔名叫戛剑生,最可笑的笔名叫做某生者。还有一点:在鲁迅纪念馆中,我还看到了藤野先生的照片,藤野先生不是鲁迅的文章吗?经过观察我才知道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亲密的外国朋友。《藤野先生》也是鲁迅为了怀念他而写的散文。
这次复游鲁迅故居不但有趣,还让我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篇7:中外人物传记鲁迅课件
中外人物传记鲁迅课件
一、导语:
你眼中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
二、整体研读课文
阅读课文后,你认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具体事例加以体会。
1、人之父的鲁迅 一个理解相信儿子的好爸爸 (品尝鱼丸(P35—36)海婴的问好(P45))
2、人之夫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包饺子(P29)简单的饮食(P32)生活的朴素与俭约(P33)许先生的精心护理(P41—42) )
总而言之他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3、人之友的鲁迅 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对穿衣裳的看法(P27—29);对X先生的感情;对文学青年的关怀)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月夜踢“鬼” (P35)) 总结:生活中的'鲁迅——潇洒、轻松、幽默、极富生活化、风趣、可亲、可敬
三、精读分析——认知理解
这篇回忆录中哪些精彩的描写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例如: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喜欢。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很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小结: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篇回忆录。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
四、课堂评析——运用提高
如何运用细节使文章更加鲜活?
作业展示:关于吃相的描写
评析:1辨细察微,“细节”就是对人物、情节、环境的细微末节的刻画,一定要细。 2,确保细节的典型性,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 小结:细节描写的作用——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总结:
回忆录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也有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回忆录主要就是对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拿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会更加生动、亲切、鲜活、可感。
于细微处做文章——这是大家写作文很可以借鉴的写法。
更多推荐
鲁迅的人物传记范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