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药化学练习题: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本文共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中药化学练习题: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
1.多数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基本母核由( )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其结构根据异戊二烯定则可视为( )个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成。
2.三萜皂苷结构中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被称为( )皂苷。
3.羊毛脂甾烷型四环三萜的结构特点是a/b环、b/c环和c/d环都是( )式,c20为( )构型。
4.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的基本碳架是多氢蒎的五环母核,环的构型为a/b环、b/c环、c/d环均为( )式,而d/e环为( )式。
5.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这是由于( )的缘故。
6.各类皂苷的溶血作用强弱可用( )表示。
7.有些三萜皂苷在酸水解时,易引起皂苷元发生脱水、环合、双键转位、取代基移位、构型转化等而生成人工产物,得不到原始皂苷元,如欲获得真正皂苷元,则应采用( )、( )、( )等方法。
8.皂苷可与胆甾醇生成难溶性的分子复合物,但三萜皂苷与胆甾醇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性( )甾体皂苷与胆甾醇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性。
9.( )是近年来常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皂苷的精制和初步分离。
10.在三萜类化合物的1h-nmr谱中,一般在高场区的δ( )区域内,常出现堆积成山形的归属于基本母核上的ch和ch2峰。
11.根据皂苷元的结构人参皂苷可分为( )、( )、( )三种类型。
12.甘草皂苷又称( ),由于有甜味,又称为( )。
13.在皂苷的提取通法中,总皂苷与其他亲水性杂质分离是用( )方法。
14.酸性皂苷及其苷元可用( )提取。
15.皂苷的分子量较( ),大多为无色或白色的( )粉末,仅少数为晶体,又因皂苷( )较大,常具有吸湿性。
篇2:中药化学练习题: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
1.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 )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为( )。
2.黄酮的结构特征是b环连接在c环的2位上,若连接在c环的3位者是( );c环的2,3位为单键的是( );c环为五元环的是( );c环开环的是( );c环上无羰基的是( )或( )。
3.中药红花在开花初期,由于主要含有( )及微量( ),故花冠呈( );开花中期主要含的是( ),故花冠显( );开花后期则氧化变成( ),故花冠呈( )。
4.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 )和( )有关,如色原酮本身无色,但当2位引入( ),即形成( )而显现出颜色。
5.一般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显( );查耳酮为( );而二氢黄酮为( ),其原因是( );( )缺少完整的交叉共轭体系,仅显微黄色。
6.黄酮、黄酮醇分子中,如果在( )位或( )位引入( )或( )等供电子基团,能促使电子移位和重排而使化合物颜色( )。
7.花色素及其苷的颜色特点是( ),ph﹤7时显( ),ph为8.5时显( ),ph﹥8.5时显( )。
8.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 )、( )、( )、( )等有机溶剂,分子中羟基数目多则( )增加,羟基甲基化则( )增加,羟基糖苷化则( )增加。
9.不同类型黄酮苷元中水溶性最大的是( ),原因是( );二氢黄酮的水溶性比黄酮( ),原因是( )。
10.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大多具有( ),故显一定的酸性,不同羟基取代的黄酮其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 )、( )、( )。
11.黄酮类化合物γ-吡喃酮环上的( )因有未共享电子对,故表现出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生成( )。
12.具有( )、( )或( )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与多种金属盐试剂反应生成络合物。
13.锆盐-枸橼酸反应常用于区别( )和( )黄酮,加入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两者均可生成黄色锆络合物,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溶液后,如果黄色不减褪,示有( )或( )黄酮;如果黄色减褪,示有( )黄酮。
14.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 )、( )等。
15.用碱液提取黄酮时,常用的碱液有( )、( )、( )、( )等。
16.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游离黄酮时,先将样品溶于乙醚,依次用碱性由( )至( )的碱液萃取,5%nahco3可萃取出( ),5%na2co3可萃取出( ),0.2%naoh可萃取出( ),4%naoh可萃取出( )。
17.聚酰胺的吸附作用是通过聚酰胺分子上的( )和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 )形成( )而产生的。
18.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与聚酰胺的吸附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 )、( )、( )。
19.聚酰胺柱色谱分离黄酮苷和苷元,当用含水溶剂(如乙醇-水)洗脱时,( )先被洗脱;当用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洗脱时,( )先被洗脱。
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黄酮苷时的原理是( ),分子量大的物质( )洗脱;分离黄酮苷元时的原理是( ),酚羟基数目多的的物质( )洗脱。
21.用双向纸色谱检识黄酮苷和苷元混合物时,第一向通常用( )性展开剂,如( ),此时苷元rf值( )于苷;第二向通常用( )性展开剂,如( ),此时苷元rf值( )于苷。
22.黄芩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具有( )作用。其水解后生成的苷元是( ),分子中具有( )的结构,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成( )衍生物而显( )色。
23.槐米中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用作高血压辅助治疗剂的成分是( ),分子中具有较多( ),显弱酸性,故可用( )法提取,提取时加硼砂的目的是( )。
24.葛根中主要含有( )类化合物,其中属于c-苷的是( )。当用氧化铝柱色谱分离葛根素、大豆素、大豆苷,以水饱和的正丁醇洗脱时,最先被洗下的是( )。
25.银杏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 )类和( )类化合物,其中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为( )类化合物,根据其结构可分为:①( )类,如( );②( )类,如( )等;③( )类,如( )。
篇3:中药化学练习题: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
1.多糖是一类由( )以上的单糖通过( )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通常是由几百甚至几千个单糖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2.糖的绝对构型,在哈沃斯(haworth)式中,只要看六碳吡喃糖的c5(五碳呋喃糖的c4)上取代基的取向,向上的为( )型,向下的为( )型。
3.端基碳原子的相对构型α或β是指c1羟基与六碳糖c5(五碳糖c4)取代基的相对关系,当c1羟基与六碳糖c5(五碳糖c4)上取代基在环的( )为β构型,在环的( )为α构型。
4.苷类是( )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 )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 )。
5.苷中的苷元与糖之间的化学键称为( ),苷元上形成苷键以连接糖的原子,称为( )。
6.苷元通过氧原子和糖相连接而成的苷称为( ),根据形成苷键的苷元羟基类型不同,又分为( )、( )、( )和( )等。
7.苷类的溶解性与苷元和糖的结构均有关系。一般而言,苷元是( )物质而糖是( )物质,所以,苷类分子的极性、亲水性随糖基数目的增加而( )。
8.由于一般的苷键属缩醛结构,对稀碱较稳定,不易被碱催化水解。但( )、( )、( )和( )的苷类易为碱催化水解。
9.麦芽糖酶只能使( )水解;苦杏仁酶主要水解( )。
10.( )及( )两种质谱法是目前测定苷类分子量的常用方法,其中( )还能够直接测定苷类化合物的分子式。
11.13c-nmr谱是确定苷元和糖之间连接位置的有效方法。醇类羟基的苷化,可引起苷元α-碳向低场位移( )ppm,β-碳向高场位移( )ppm;而酚羟基的苷化,可引起苷元α-碳向( )位移,β-碳向( )位移。
12.确定苷键构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 )和( )。
篇4:中药化学练习题:第九章甾体类化合物
1.甾体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 )、( )、( )、( )、( )、( )、( )、( )等。
2.强心苷是指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对人的( )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 )苷类。从结构上看,强心苷是由( )与( )缩合而成。根据苷元( )上连接的( )的差异,将强心苷分为( )和( )。
3.强心甾烯类属于( )型强心苷元,c17侧链是( );蟾蜍甾二烯属于( )型强心苷元,c17侧链是( ),后者在自然界存在数量较少。
4.根据强心苷( )和( )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将强心苷分为ⅰ、ⅱ、ⅲ型,其中ⅰ型表示为( );ⅱ型表示为( );ⅲ型表示为( )。
5.甲型强心苷具有三类呈色反应。第一类为甾核呈色反应,如( )、( )等;第二类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呈色反应,如( )、( )等;第三类为α-去氧糖呈色反应,如( )、( )等。
6.强心苷的强心作用主要取决于( )部分,但( )部分对其生理活性亦有影响。一般来说甲型强心苷及苷元的毒性规律为( ),苷元相同的单糖苷规律为( );乙型强心苷及苷元的毒性规律为( )。甲型、乙型强心苷元毒性比较为( )。
7.强心苷一般可溶于( )、( )、( )等极性溶剂,微溶于( )、( ),几乎不溶于( )、( )、( )等极性较小的溶剂。它们的溶解度随分子中所含( )的数目、种类及苷元上的( )数目和位置的不同而异。
8.碱水解强心苷时,碳酸氢钾、碳酸氢钠可水解( )上酰基,氢氧化钙、氢氧化钡,可以水解( )、( )上的酰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液碱性太强,不但能使全部酰基水解,也可使( )开裂,酸化后又环合。
9.强心苷元中具有△αβ-五元内酯环时,uv在( )处呈现最大吸收;具有△αβ,γδ -六元内酯环时,uv在( )处有特征吸收。ir光谱上内酯环羰基在( )处有两个强吸收峰,乙型较甲型波数( )。
10.甲型强心苷在( )溶液中,双键由20(22)移位到( ),( )位生成活性亚甲基,与( )等试剂反应显色。
11.甾体皂苷元是由( )碳原子组成,其基本碳架为( ),按结构中( )和( )分为( )、( )、( )、( )四种结构类型。
12.甾体皂苷元分子中常含有( ),且大多数在( )上,糖基多与苷元的( )成苷。
13.甾体皂苷分子结构中不含( ),呈( ),故又称( )。
14.甾体皂苷的分子量( ),且含有较多的( ),不易( ),多为无色或白色( )粉末,而皂苷元大多有较好的( )。甾体皂苷和苷元均具有旋光性,且多为( )。
15.甾体皂苷可与c-3位具有( )的甾醇形成( )而沉淀,用乙醚回流提取时,胆甾醇可溶于醚,而皂苷不溶,故可利用此性质进行( )和( )。
16.可用于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的显色反应是( )和( );可用于区别螺甾烷型和f环开环的呋甾烷型甾体皂苷的显色反应是( )和( )。
17.提取皂苷多利用皂苷的( ),采用( )提取。主要使用( )或( )作溶剂,提取液回收溶剂后,用( )萃取或用( )、( )沉淀,或用( )处理,即可得到粗皂苷。提取皂苷元可根据其( )溶于水,而( )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自原料中先提取粗皂苷,将粗皂苷( )后,用( )等有机溶剂自水解液中提取皂苷元,或将植物原料直接( ),再用有机溶剂提取。
更多推荐
中药化学练习题: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