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领悟佛法经典禅语,本文共9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领悟佛法经典禅语

1.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2. 不经历几个天才和人渣,怎么当孩子他妈。不经历几次挫折和漏洞,怎么当女神老公。不经过几场期盼和等待,怎么当别人太太。一切的折磨,都是为了成佛。——刘同

3.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4.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5. 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6. 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佛说十善业道经》

7. 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8. 学东西一定要有耐心,世出世法之成就,就在於功夫深;没有成就,就是没功夫。加拿大张老居士的书法,刚开始练习一个字,每天要写一百次。整整练习五十年,到现在七十六岁,仍然谦虚不已,不耻下问,处处请教人。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最值得我们效法记取。

9. 毗舍浮佛偈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0.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11.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公平可言。偏转一下你的航向,逆风就会成为顺风。刻苦努力,坚持不懈,最终耀眼的太阳就会跑到你的身后。你生活的起点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最后你抵达了哪里。

12. 释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3.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4. 这个世界,对着你笑的人太多太多。真心对你包容你一切的,太少。

15. 大眾共修,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统统放下。真正念佛人,没有妄想,也没有见解,一心一意就想离开这个世界,还有什麼想法跟看法?我们只想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别人提出看法,我们还是一句佛号老实念,所有的业障都能够消除。

16.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篇2:领悟佛法经典禅语

1.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2.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3. 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 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5. 佛陀教我们自行化他,不但是自己明白道理,认真修学,更要尽心尽力的把佛法介绍给大眾。眾生早一天认识佛法,就能够早一天觉悟,离苦得乐。多少人听闻佛法之后,都深深感叹自己学佛太晚。所以我们传播佛法的速度要快,我们耽误别人,将来别人也会耽误我们。无心的耽误,虽然没有罪,但是一定有过失,有心的耽误,造的罪业就更大。

6. 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 众生皆平等。

8. 也许我们应该将远志封存起来,用闲逸的山水蓄养,于杯盏中自在把玩。看一场烟雨,从开始下到结束;看一只蝴蝶,从蚕蛹到破茧;看一树的蓓蕾,从绽放到落英缤纷。不为诗意,不为风雅,不为禅定,只为将日子,过成一杯白开水的平淡一碗清粥的简单。

9.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10. 善知识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缘。——源自:《付法藏经》

11.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3.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14. 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篇3:领悟佛法经典禅语

1.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2.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3. 学佛不论出家、在家,即使不学佛,也以「和」為贵。论语上说:「礼之用,和為贵」,无论大、小团体,只要能做到人事和睦、财政公开,这个团体必定兴旺,否则一定是流弊百出。我们既然发心学佛、积功累德,这两条是德行基础。

4.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 年复一年无量寿月又一月琉璃光;日日夜夜观自在时时刻刻妙吉祥!祝新年快乐!

6. 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7. 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源自:《摩诃般若经》

8.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9.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10.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1. 撒谎是罪恶的根源,它使一个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嘴里出现臭味,他所说的话语,不为人喜欢,而且受别人轻视。

12.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13. 祝您:新春吉祥,吉星高照,百福并臻,千祥云集,万事亨通!更祈祝您:佛光庇佑,有求皆应,所愿速成,早成佛道!

14. 一粒沙里是一个大千世界,一朵花蕊就是一方净土。把无限放在你的手心上,将永恒在刹那间收藏。新春万福!

15. 声声佛号传祝福,句句咒音达情意;朵朵莲花缀莲台,首首梵呗除烦恼;盏盏心灯照暗夜,把把红炬遣无明;愿你福慧双增!愿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安康,违缘消灭,顺缘增长,广闻深思,勤修佛法,六时吉祥!

16. 福慧双增,吉祥如意。

17.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篇4:佛法经典禅语

1. 辗转在谁的年华谁的天涯。

2. 月如,然回首,青山依,只是何?不,月上枝,人消瘦

3.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4. 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5.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6.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7.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8. 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

9. 生而为人,活着,活出风度,风采,风格。这些皆为外表,而气度则是内涵,是质地,是根本。

10.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11.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12.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13. 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14.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5. 如果换我先开口,日子是否还一样细水长流。

篇5:佛法经典禅语

1. 谁眼角朱红的泪痣成全了你的繁华一世、你金戈铁马的江山赠与谁一场石破惊天的空欢喜。

2. 古人堪是愁,愁,何人不低?回首落花春去,回,月枝,空寒秋

3.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4. 路过的风景、有没有人为你好好收藏。

5.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6.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7.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8. 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9.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10.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1. 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12. 男人在结婚前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结婚后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13.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14.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15.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篇6:佛法经典禅语

1.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2.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 云中烛火顾盼依稀如昨。

4.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5. 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6.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7.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8. 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9. 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10.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11.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12. 不能把握现在,就无法获得永恒。

13.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4.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15.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6.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17. 人生几十载,总想找到几个知音,寻寻觅觅,是自己不配做别人的知音,还是知音错过了投胎时节,弘一法师说,知交半零落,收起那些遥远的妄想,命运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考验你如何在孤独中成长。知音到底在哪里?也许在其他星球里流浪。

篇7:经典修行佛法禅语

1、人生有多重的选择,有人毕生以积沙囤积,建构他自己的独享乐园,也有人用布施分享,于众生的身心眉眼里,遍处成净土,步步生莲花。

2、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无形的、非肉体的“人心马达”,我们更应该以信仰、奉献,为这一个马达加油,让它能够顺利运转,以嘉惠更多的人。

3、人的一生,除却金钱以外,还有许多恒久不变的价值。

4、每一个人在世间经历数十年的寒暑岁月会有病老死亡的一天。

5、人生,是需要预作准备的。

6、一个人在世间,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完、做好,不忘与人为善,一旦走到了百年,就能坦荡荡,无牵无挂,自在洒脱。

7、何须等到明日黄花时,才来悲叹人生。

8、人生,不是只有赚钱、创业,创业、赚钱……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尝试,为生命留下历史。

9、过去的圣贤对世间不但没有亏欠,反而是“立功、立德,立言”在世间;他们充实了人间,给予大众福乐,也让自己更为富有。

10、今朝有事今朝毕,如果总是抱持“以后再来”、“以后再慢慢说”,到最后只好把歉疚、理想都带到棺材里去,那就枉费此生了。

11、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一句善心美言即是天堂的花香,一声嗔恨恶口即成地狱刀剑。

12、人的一颗心也没有两样,活在天堂或地狱,端看我们要彼此相煎相残,还是彼此互助成就,就这么简单。

13、开悟不是阿罗汉的专利,涅槃也不是身后事!

14、我们以善法之水,除去身秽心垢,内在热恼顿歇,身心寂静和适。不寒不热时,今夕横塘自碧,田田幽香,飞入素月小窗。

15、一首“记得当初我养儿,我儿今又养孙儿,我儿饿我由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的诗偈,道尽天下父母心,宁可自己受累,也要儿女温饱。

16、希望如星星火苗,暖融此方他方的隔绝,遍布朵朵心莲灯光。于车水马龙的城市中,结庐一处桃花源,予人饱足无恼。

17、去去来来,来来去去,一物不滞,才是真正的人生。

18、禅门有一句诗偈:“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19、快乐从自己的心中创造出来,只要我们愿意打开眼睛,接纳世界,敞开心胸,散播欢喜,那么平时望见的窗前月.自然会有不同的景致。

20、朝闻道,夕死可矣!可悲的是我们在梦中说梦,假戏真做,如同庄周迷蝶,蝶迷庄周,惘然一生。

篇8:佛法禅语经典句子

1. 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2.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3. 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无论是宇宙的那一个角落--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敌意。

4.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安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悦。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5.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恭祝新年快乐日日精进!

7.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8.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9.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0. 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盘,一味解脱。——源自:《佛说华手经》

11. 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轻薄狂生;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

12.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13. 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14. 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15. 算命不如认命。

16.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会难过,因为是──人嘛!

17. 聪明的人不奢望未来,也不追悔过去。

18. 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善良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

19.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20. 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21. 愿所有的生物、动物和人类,没有任何怨恨、疾病、忧伤,而且愿他(她)们都能快乐地保护自己。

篇9:精选佛法哲理禅语

1、从学佛到成佛的这一过程,在佛教里有时称为五乘,有时叫三士道。

2、我们学习佛法,也要通过某个法门的修学,才能从学佛的开始,最终达到成佛的目的;才能从生死的此岸,最终达到涅槃的彼岸。

3、五乘是指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4、一个人想来世继续做人或升天,有人天乘的法门;一个人要想解脱烦恼,成为阿罗汉,有声闻乘法门;一个人要想成佛,普度一切众生,不忍心自己一个人脱离苦海,那么就是菩萨乘的发心。

5、三乘的修行虽然趋向不同的结果,但它却是成佛的不同阶段。

6、对于三士道或五乘,平常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总把三者脱离开来,修人天乘的人只知道修人天乘。

7、三士道就象一栋三层楼一样,下士道是第一层楼,中士道是第二层楼,上士道是第三层楼。

8、学佛,先要做好人天的德行,学会做好一个人,从修五戒十善做起,然后才有资格修中士道,乃至上士道。

9、假如没有人天乘、声闻乘的基础,大乘的修行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10、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五戒十善的修行,所以打起坐来,心总是静不下来,这是由于缺乏正当的合理的生活,从而造成修行的困难。

11、修净土宗的,未必都是大乘,甚至可以说多数是小乘。

12、一个人是大乘抑是小乘,评判标准是什么?是发心。

13、你发的是菩提心,还是出离心呢?假若你发的是出离心,这是小乘的发心;假若你发菩提心,那才是大乘的发心,才能称得上大乘行者。

14、禅宗是大乘法门,禅宗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最高峰,禅宗是隋唐八大宗派顶上的一颗明珠,是至高无上的,在修行上非常特殊。

15、禅宗虽然很殊胜,但修禅宗的人未必都是大乘。

16、有些人修禅宗,只注重个人的生死,不管众生的死活。这种发心,显然属于小乘的发心。

17、区别大乘和小乘的关键在发心上,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首先要看你的发心。

18、发菩提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大乘。发出离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声闻乘。

19、学习佛法,发心非常重要。现在学习佛法的人,很多人发的是出离心。

20、在佛法的学修上,虽然学的是大乘,但在发心上,基本上都偏于小乘。学的是大乘,而发心却是小乘,这是学习和发心上的脱节。

更多推荐

领悟佛法经典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