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做个有活力的校长,本文共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做个有活力的校长

做个有活力的校长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帜。一个有活力的学校,必然有一位充满活力的校长。常言道“活力四射”,活力可以感染人激励人,校长的活力必然会感染教师、激励学生,能让整个校园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一个有活力的校长,不论年龄大小,他给人的感觉总是年轻的。他的思想活跃,他的眼光敏锐,他的动作快捷,他的穿着打扮总是那样大方得体,他的面部表情从不暮气沉沉,他的话语总是那么干脆有力。他似乎从不生病,总是那么精力充沛;他似乎很少发愁,总是那么满面春风。他,像跳跃的火苗,不断地点燃着别人的热情;像海面上的轻风,让浪花不断地涌动;又像一首乐曲中最活跃的音符,让曲子激情昂扬。

一个有活力的校长是有理想、有诗意追求的校长。他从不把学校管理工作看得那么平常,那么繁琐,而是一份诗意的事业。他有理想和追求,并把这种理想和追求赋予一种让人陶醉的境界。他不会让他的学校总是一成不变,他不断地思索着设计着,他的心中和眼前总有一份最美好的规划方案,他不断呼唤着学校崭新面貌的到来。他的管理中没有刻板的清规戒律、没有循规蹈矩,处处充满着和谐的阳光、温暖的春风和情意绵绵的细雨。他似乎不是在“管”人,而是用和风去感化人、用细雨去润化人、用潮水去激荡人。他是一个出色的音乐指挥家,他微笑着,有力地有节奏地挥动着,如同演奏一曲大气磅礴的作品。他的心灵永远为着崇高的追求激动着,感染着他的教师、他的学生――远方的目标是那么有吸引力,那么富有诗情画意,让人为之幸福地奋斗而不知疲倦。

一个有活力的校长是富有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的校长。他从不会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他从不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他把日日新、时时新作为工作的定位。他不断地引进一股股活水浇灌着满园的`花木,他不断地把每一个人的思维推向新的境界,他不断地把每一个人的眼光引向更加高远的天空。他把学校放在新时代潮流中,他注重广泛吸纳新的观念和思想。他让教师们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接受洗礼,他让学生们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快乐与收获。他知道只有创新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有进步,他不去做“维持会”会长,他也不会带着镣铐跳舞,他要让自由奔放成为校风,他要让热情洋溢成为学风,他要为社会培养有活力的人才,他要为世界输送有活力的能源。

学校应该是社会激情的培养地,是社会活力的发电厂。校长应该致力于为社会培养美好的激情,为社会输送新鲜的活力。校长的活力来自哪里?校长的活力来自于诗意的理想追求,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来自于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

做一个有活力的校长吧!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时代的渴望。

篇2:校长如何激活自己的思维活力

校长如何激活自己的思维活力

“一颗聪明的头脑转起来,他周围就会有无数颗头脑聪明起来。”校长要想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活力,首先就要让自己的思维充满活力。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大脑持续充满思维活力,除了自己在思想上要力戒出现那种“温水煮青蛙”式的麻木,还要善于通过“多听”、“多议”、“多看”等方式,去经常刺激和训练自己的思维,力求其活力常在。

多听: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世界是由语言组成的,而语言又是丰富多彩的。校长,不但要会听话听音,更要善于越听越精,也就是说在听别人说话时,要善于时时、处处、事事伸展自己的“思维触角”。

1.要注意多听当前本行业最前沿的新理念。当今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作为校长要注意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还有各种教育专家和上级领导的学术报告,来了解当前国内外在教育理念上的新理念、新变化,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引动自己的思维活力。

2.要注意多听当前外行业最成功的新经验。别人的成功经验往往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产物,有其局限性和有效期。虽不能照搬照抄,但可通过“思维磨合”进行借鉴,通过“有机结合”形成“杂交优势”为已所用。所以,校长在听取别个行业的经验介绍时,不能认为与已无关或关系不大,要善于借助别人的经验去进行类推和“迁移”,以“搅动”自己的思维活力。

3.要注意多听当前上下左右对各种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新意见。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全社会有全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对这些问题,上级领导和基层群众有的看法接近,有的看法可能不同。校长要采取兼听则明和换位思考的办法去对待这些问题,并注意在这种换位思考中,不断找到自己思维活力的`“触发点”。

多议:这里所指的“多议”,是指学术性的议论或争论。学术性的议论或争论,关键要重在思想交锋和思维碰撞。作为校长要善于通过这种学术性议论或争论,去营造学术氛围和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

1.在议论或争论中,要善于带着问题或观点进行讨论。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校长要学会通过“学术沙龙”、教研会或其它各种会议等形式,经常带着一些教学、教研、教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下属或其他的业内外人士进行平等争议,通过经常与大家进行不同观点的碰撞,以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

2.在议论或争议中,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校长在和别人进行学术性争议时,要充分展示自己所持观点的科学性和可信性,不要被别人一驳就乱了阵脚,要据理争议,做到以理服人。要通过与别人观点对弈,使自己的思路大开。

3.在议论或争论中,自己的观点不对或理由不充足时,该放弃时就放弃。校长在和别人进行学术性争议中,若发现自己所持观点不对或理由不充足时,应主动放弃自己的观点,认同别人的正确观点,并学会从别人的观点中吸取自己所需的有益成份,以帮助自己形成新的“思维激情”。

多看:人类已经进入学习化社会,作为身处其中的校长,只有学会学习,坚持学习,养成定时、定向看书、看报、看“网”的自学习惯,才能不断增长见识,不断从外界获取“思维灵感”。

1.善于借助书中的新知识去激发自己的思维活力。书中的新知识,主要是指那些在思想上能给人以启示,在操作上能给人以借鉴的有创意的新理念和可行的做法。有道是:“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书能活用可通神”。校长只有掌握了读书的真谛,才能把书读得“字句都浮起来”,才能在“活化”、“物化”书本知识的同时搅活自身思维。

2.善于借助报刊中的新“亮点”激发自己的思维活力。报刊与书籍相比较,它刊登的新东西较多。校长要养成及时去翻一翻报刊的习惯,并要注意从中找到最新最好的“亮点”,同时要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等去引动自己的思维活力。比如,当看到报刊上刊登了有关如何搞好校本管理的文章,校长就应由此及彼联想到如何搞好校本研究、如何搞好校本培训等系列问题上去。

3.善于借助网上的新信息去激发自己的思维活力。因特网最大特点是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校长要善于经常从网上去筛取有关的最新信息和有用信息,力求从别人众多的新观点、新思路中,生发出更多更好的新感悟,以聚众人思维之精华,扬自身思维之活力。

篇3:做个有耐性的人

做个有耐性的人_750字

匆匆赶路的行人由于过快,最终在天黑之前赶到了目的地;骑着老牛出关的老子由于慢,最后“慢”出了自己的学说。天空中的流星由于快,划出了人生的辉煌;深藏在地窖里的酒由于慢,“慢”出了浓浓的芳香。

每个人不过是人生的过客,短短数十载,又何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太过匆忙的步伐只会令你失去很多,不妨放慢脚步,甚至停一停,坐下来,同身边的亲人,朋友一起慢谈。做个有耐性的人,我们的人生才会绚丽多姿。

耐性是孕育信心的沃土,是诞生希望的摇篮。拥有耐性的人,会看到胜利的希望。欧立希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了试验,一直试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正是因为他不图快,而是慢下来,让他有了慢下来的耐性与不灭的希望,让他一直坚持不舍。试想,如果他仅仅试验一两次,失败了就撒手不干,或者说急于求成,那么新药又怎么会问世呢?可见,只有拥有了慢下来的耐性,做个有耐性的人,才会看到胜利的希望。

耐性是迈向成熟的脚步,是奔赴理想的船帆。拥有耐性的人,会达到成功的彼岸。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为我们带来了光明。他一直怀揣着理想,默默无闻的工作和实践,他并不求快,只是静下心来,慢慢的研究,一心只想着造富于整个世界。正因为他有了理想,不急于求成的他慢下脚步,一步一步走向了成熟,达到了成功的彼岸。可见,慢下脚步,做个有耐性的.人,才能饱览世界最美的风景。

耐性是一种荣辱不惊的豁达,是失意后的一种坦然。拥有耐性的人,会驶向人生的巅峰。多少人志在庙堂,本意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而辛弃疾却突然发现那本是庄严无比的庙堂上却已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他的豁达,他的坦然,他的慢下脚步和他的不羁,让他慢出了人生的辉煌。可见,只有慢下脚步,做个有耐性的人,才会慢出自己的不羁。

耐性并非生而有之,他需要经年累月的修炼,需要逆境与挫折的磨砺,需要后天的学习与充实。耐性并不神秘,只要我们不邯郸学步式地迷失自己,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放慢脚步。

快速向前,一切美好消逝在身后;漫步欣赏,留一颗心给自己,一切美好铭记于心。做个有耐性的人,需要我们放慢脚步,铸就成功的人生。

篇4:做个有故事的人

。。。。。她们的故事让我真的很妒羡。我真的有种想把眼镜扔掉的冲动,那么我就看不到或看不清某人脸上洋溢着的幸福表情,我就不会那么地羡慕人家,就可以过原来那样没有故事的一个人的生活了,但是,可能吗?

我忽的想到了以前一起复习的同学,那是还在上小学,作文常被老实夸,而他却总是受训。现在,三年,他早已超过了我,他正以我所想的姿态在校刊上漂亮的发表自己的文章,为自己无味的人生填补空白。我努力的想成为有故事的人,我努力地做着每一件事,我想我该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了吧,我真的是了吧。可是,我把这些所谓的故事讲给自己听时,连自己都觉得无味。

我觉得我像是一个用来见证别人的人生的工具,我总是在不停地见证着别人的成功和故事。看着我的周围的人眉飞色舞的描写自己的人生,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我,真的想做一个有故事的人,也真的好想在脸上洋溢着跟动人的幸福表情,也真的好想在别人面前讲属于我的与众不同的故事!

篇5:如何做个有能力的人

如何做个有能力的人 -资料

现在是一个从资格社会向能力社会转换的重要历史阶段,人的发展最终可依靠的就是能力,那么什么是能力呢?又需要怎样培养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供朋友们参考:

一、只有悟出的才是自己的——能力之本质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是看他有什么文凭,也不是看他读了多少书,而是看他每天是否有所感悟,如果他不善于感悟,那么他就是一个“粗人”。

一个人是不是有思想,不是看他能不能写文章,能不能口若悬河,而是看他是否经常在一个人的时候,能不断沉思、不断感悟。如果他有沉思、有感悟,那么他就会有思想。

一个人有没有能力,不是看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而是看他是否经常“悟到”,“悟到”了,能力就形成了,因为,只有悟出的才是自己的!

二、自信心是能力的第一要素——能力之要素。能力是一种可能性,是一个人努力运用条件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我的能力公式是:能力=态度+条件+目标。因此,能力的第一要素是态度,是人的倾向、是人的努力。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核心是自主选择,其实就是自信心。

自信亦称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怎样提高自信心呢?

我认为有以下四个阶梯过程:

1、第一阶梯:体验。

就是体验成功、小成功,然后大成功。

2、第二阶梯:发掘自己。

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以及个人优势区。

3、第三阶梯:思维。

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稳定的思维模式。真正的自信心是一种稳定的思维体系。思维方法体系就好比一个生命的总坐标体系,是生命一切行为的指挥系统。事实上,具备相应方法论体系的人极少。大多数仅仅是在本能的推动下,使用经验主义式的或本本主义式的思维技术。这构成我们社会整体状态的燥动与倾斜,因此,建立科学的各具特色的方法论体系,是重要的一环。没有稳定的思维模式,自信则是主观的、唯心的,并不能稳定的。

4、第四阶梯:习惯。

就是行为程序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自信心最终是一种习惯,是内化的道德和智慧。

一个的客观的自信体系的建立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能力的第一要素——态度,除了自信心,另外两个组成部分是:责任感和意志力。

三、想得到,并且要做得到——能力之阶梯.能力的实质是——想得到,并且要做得到,

资料

有知识但没有能力,或者想到了但做不到,看起来,好像只差那么一点点,实质上,差之甚远。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到,做不到呢?在“想到”和“做到”之间有一座怎样的桥梁呢?我认为这座桥梁——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开窍”。

人没有“开窍”时,即使知道了、想到了,还是不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还是不能转化为有效行动,达到目标。比如:不善于读书的人,书读得越多就越糊涂,知识就成了人的拖累,而会读书的人,可以通过读书导致开窍。如何提高执行力,也是这个问题。如:文化人的书呆子气与书卷气的比较,“书呆子气”的核心正是没有“开窍”,而文化人的“虚弱”、“缺钙”也集中体现在这里。

我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开窍,也就是一个人如何开发自己的悟性?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质上也就解决了能力的自我培养问题:开窍=理解+顿悟。而所谓理解,就是可靠的概括;所谓顿悟,就是超越的思考。

开窍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一个经典阶梯模式:

1、第一模式:读万卷书。就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获得足够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区分、整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第二模式:行万里路。就是通过实践、体验、接触,在阅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的认识与归纳。

3、第三模式:阅人无数。就是大量接触不同的人,从不同人的身上找到相通和交集之处,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4、第四模式:跟随成功者的脚步。模仿与跟随是普通人获得顿悟的一种捷径,模仿与跟随就是自我训练,就是从训练中获得可靠的理解。

5、第五模式:高人点悟。高人的启发与点悟,是人开窍成本最低、效益最佳的至高形式。中国的所有智慧高度集中到“启发”两字之上。

四、能力,在坚持之后的拐角处——能力之实现。

能力,从某一种意义上说,是人生的一种欢喜。世界上任何的欢喜,精神的、肉体的,都会在坚持之后的某一个拐角处出现。

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坚持,没有坚持,就没有欢喜,也就没有能力。坚持,不是爆发力,是一种韧性,无坚不摧的往往正是这种看似绵薄但后劲十足的持久力。

我们在学校上体育课的时候,经常做双手悬挂运动,通常在单杠上坚持做十几分钟就觉得再也坚持不住了,并从单杠上安全地跳到地面。但我们这样设想一下,如果是在一种意外的情况下,你的双手握住的不是离地面2米的单杠,而是离地面500米的机翼,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被人营救,于是只有耐心地坚持着,这时,也许你能超乎寻常地坚持一个小时以上。这,就是意志力在发生作用。

人有许多极限,通常情况下,是无法超越的,所以许多人做事情,到了艰难的时候,就放弃了,就像从单杠上轻易跳到地面一样。而事实上,成功,往往会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再坚持一会儿时就会出现!

更多推荐

做个有活力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