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和孟浩然的田园诗,本文共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王维和孟浩然的田园诗

王维和孟浩然的田园诗

一、王维的田园诗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6、《山中》

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7、《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9、《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1、《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2、《送祢郎中》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

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

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13、《送钱少府还蓝田》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

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

14、《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二、孟浩然的田园诗

1、《途次望乡》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2、《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3、《万山潭作》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4、《洗然弟竹亭》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5、《晓入南山》

瘴气晓氛氲,南山复水云。

鲲飞今始见,鸟坠旧来闻。

地接长沙近,江从汨渚分。

贾生曾吊屈,予亦痛斯文。

6、《寻陈逸人故居》

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

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

池水犹含墨,风云已落秋。

今宵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7、《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8、《与白明府游江》

故人来自远,邑宰复初临。

执手恨为别,同舟无异心。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

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9、《经七里滩》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

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

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

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10、《寻天台山》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

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

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11、《游凤林寺西岭》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12、《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一作和李侍御渡松滋江

南纪西江阔,皇华御史雄。

截流宁假楫,挂席自生风。

僚寀采争攀鹢,鱼龙亦避骢。

坐闻白雪唱,翻入棹歌中。

13、《梅道士水亭》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14、《晓入南山》

瘴气晓氛氲,南山复水云。

鲲飞今始见,鸟坠旧来闻。

地接长沙近,江从汨渚分。

贾生曾吊屈,予亦痛斯文。

15、《春情》

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

已厌交欢怜枕席,相将游戏绕池台。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

16、《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17、《姚开府山池》

主人新邸第,相国旧池台。

馆是招贤辟,楼因教舞开。

轩车人已散,箫管凤初来。

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18、《宴荣二山池》

甲第开金穴,荣期乐自多。

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竹引携琴入,花邀载酒过。

山公来取醉,时唱接篱歌。

19、《齿坐呈山南诸隐》

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

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

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

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

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

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

20、《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

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

今日观溟涨,垂纶学钓鳌。

【拓展延伸】

山水田园诗其诗境隽永,风格恬淡,语言清丽,常常表达诗人对宁静平和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他们的诗歌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题材体裁、意境风格方面看上去大体相同,都具有清淡、闲适的风格,但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

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都不追求辞藻的华美,尽量保持景物的纯净,力求自然地表现山水本身的美。同时他们也都在山水诗中尽力表现自己的个性。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入游子漂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有时诗人自己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写进诗里。孟诗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情。读他的诗,总给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感觉。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因为向佛的原因,他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也透露出深刻的禅意,诗人努力去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故许多山水诗不见诗人的影子,却能感到他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中,表现了对的自然的浓厚兴趣。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之乐趣,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

王维喜欢用“静”字,但他的“静”并不是一片寂静,而是以动衬静。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还有前面提到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用了山中晚归的洗衣女的声音衬托山中的宁静。此外,《鹿柴》、《竹里馆》 、《辛夷坞》、《鸟鸣涧》 都是刻意塑造静美的景物形象,出色地表现了大自然普遍存在的难以言状的静美境界,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就是用动态景物来对比和映衬静态景物,在动态中写静态,又在静态中表现动态,达到静美的目的。孟浩然则喜欢用“清”,孟浩然对于“清”的情韵风度的追求,实乃其主体精神和清高性格的必然所致,也是其人生际遇的暗示。这种以“清”由于失意的惆怅、哀怨的情绪的介入,使其诗显得情韵寒淡。如“坐听闲猿鸣,弦清尘外心。而孟浩然诗歌也有时有“静”,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孟诗只是静其表,其诗歌内涵是热闹的。比如写田家生活的《过故人庄》,简朴可爱,生动热闹,表达出诗人欢快的'心情。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淡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每个句子几乎不见费力的痕迹,却又不曾显得薄弱。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而王诗内外俱静,静成为他的一种生命风采,成为一种宇宙情怀,一种诗性精神。王维既能从感性的自然山水里看到静谧的本质,又能超越山水景象而达到精神的心无挂碍的境界,物我融为一体,天人合一。诗人在与山水同静的交流中获得了身心的极大放松和自由,从感性时空里感受生命之永恒。

王维因为爱画画,擅长画画,所以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擅长于精确刻画形貌特征,用精心结构的画面表现丰富的感受,因此他笔下的山水无论色彩或构图都比孟浩然鲜明。如:《山居秋暝》是自如美与心境美融为一体,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王维在色彩的运用上没有拘泥于随类赋彩的传统法则,而是走上了传情达意的道路,使色彩情调化,能够通过恰当描绘物象的色彩来渲染情绪、烘托意境、抒发感情,使诗的画意更加耐人寻味。而且,诗人还比较讲究光影的摄入与映衬,使光与色交相辉映,使画面溢彩流光,具有立体感。如《田园乐》之六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两句,先勾勒再着色,再进一步渲染。经过层层渲染和细致描绘:桃花灼灼,杨柳依依。诗境宛如工笔重彩的国画,给人以浓郁的画意。孟浩然的山水诗是以感受为主,而较少刻画,以淡化意象取胜。孟浩然的叙述意味更浓。孟浩然的诗有某种事实情节,有某种故事性。尽管诗人未必参加过社会劳动,缺乏劳动生活的体验,诗作中也缺乏陶渊明诗作中的那种理想境界,但因为具有“无禄尚忧农”的情怀,与田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因而诗中感情真挚,意蕴醇厚。如: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搓拥,路险垂藤接。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孟浩然诗是从高远处入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所描述的境界是宏阔,气势是壮大。《春晓》的笔调似有惜春之情,却无迹可寻,语言自然纯净内秀。《宿建德江》所写的是客愁,其语句平淡,诗味却很醇厚。

篇2:比较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意境

引言

山水田园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表现形式,自魏晋时期已经开始流行并固定。发展至盛唐时期,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的状态。此时期出现的一大批诗人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主要代表,他们在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山水诗传统的同时,又将其继续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山水田园诗派,风行一时。然而,虽然两人都是以写山水田园诗为目的,但在意境的表现上则略有不同,以致形成彼此不同的风格。王维和孟浩然在取材上大致是相同的,他们都喜欢描写山、水、泉、石、松、柳等景物,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是他们永不厌倦的歌咏主体。但是,在运用这些素材创造诗歌意境时,两位诗人所用的方法、达到的效果却迥然不同。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简要说明两者在诗歌意境上面的差异。

(一)归隐的寂寞与入仕的感慨

王维和孟浩然的诗,虽然都意在表现山水田园风光,但是由于两位诗人的经历不同,以致于表现的情怀有所差异。王维早年曾一直身居官场,后因其爱好山水田园的本性,在晚年时终于可以归隐山林,于是经常在诗中将归隐后的情绪融入其中。而孟浩然则一生郁郁不得志,未曾涉猎官场半步,终日过着隐逸的生活,心中颇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因而其诗中夹杂着渴望入仕的情怀。下面通过王维的《山居即事》和孟浩然的《临洞庭赠张丞相》来详细分析两者在意境上的差异。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筚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山居即事》)

八月潮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临洞庭赠张丞相》)

王维的《山居即事》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全诗以“寂寞”一词开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因“寂寞”的情绪,故而“掩柴扉”出门,以环视山居外景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紧接着颔联在落日余晖、松树茂盛的背景之下,鸟鹊还巢,行人开始归宅,很少有人出访,于是柴扉紧掩。这一切都弥漫着诗画气息,表现了黄昏时的一片宁静之美。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色彩明丽,光影流转里体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这时,渡头的烟起了,于是采菱的人们相继而归了。尾联着重落在“归”字上面,其中暗含着诗人的归隐之意。

通观全诗,诗人的山居所见,都是幽寂之景,但是这些却没有将诗人的归隐之趣消散,他享受着这份寂寞,虽然寂寞但是绝不孤独。在世人看来,无心于世事归隐山林,与松风山月为伴,不仅没有丝毫的孤独之感,反而流露出自得和闲适。

再看看孟浩然的《临洞庭赠张丞相》。全诗首联就直接描写八月中的.洞庭湖,此时,水涨湖平。“涵虚”指的是涵泳于虚空,“混太清”,是混合于天空。句意是说水天一色。颔联紧接着描写此时湖上的景色:水气从湖面上蒸发出来,波浪很大,像是要冲击着岳阳城。这一联是孟浩然的名句,十个字表现了洞庭湖的空阔浩瀚,表现了诗人心中豪迈的情怀。颈联表面上写的是“欲济”,实质上是指诗人心中渴望入仕的情怀。虽然想入仕,但是却没有“舟楫”,于是诗人心中又多了些许感慨。尾联集中表现了诗人的这种情怀,最终只能是“徒有羡鱼情”。

总观这两首诗,不难看出两位诗人所编织的意境的差别,因其自身经历与生活环境的原因,必然会使得他们在表现诗的意境时,不经意将个人因素与情感融入其中。因而,这种差异是在所难免的。

(二)以空明纯净入画与以平淡自然入诗

“空明纯净”是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因其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故而经常融其擅长在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静逸明秀、空明纯净的诗境。苏轼曾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因此,王维的诗歌多是以“空明纯净”入画。而对于长期隐逸田园的孟浩然来说,田园生活与周围的环境就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他经常描绘朴实而又自然的农家生活,以及自然而又真实的景物。因此,孟浩然的诗歌多是以平淡自然入诗。下面从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孟浩然的《春晓》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山水名篇,它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全诗首联开始写景,描写了雨后的山以及气候。“空山”二字点出此处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一场山雨过后,万物为之一新,加上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接着颔联又开始描绘一幅优美的画卷。天色已经“暝”了,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幽清明净的诗境跃然纸上。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构成了一种空明纯净的境界。颈联也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卷。“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原来是几个天真无邪的姑娘洗衣服笑逐着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抖落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这样的生活图景,无不让人有种纯洁美好的情怀。这两句用笔不露痕迹,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洗衣服的女子隐没在竹林之中,渔舟被大片的莲叶遮蔽。起初并未见到,等到听到竹林中的喧声,看到莲叶在动,才发现这里原来隐藏着浣女和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使人心向往之。

再分析一下孟浩然的《春晓》。《春晓》这首小诗,初读觉得平淡无奇。然而反复读之,才觉得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其华丽的辞藻,而在于其行云流水般的平易自然。 诗人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一声声的鸟啼,那潇潇的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加上“处处”二字,大有起落之感,使人有置身山道之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和春雨,在寂静的夜间洒向大地,这沙沙声响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以及雨后万物的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暴露了无边的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体味春天的美好景象。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仔细体味这首诗,不难发现《春晓》这首诗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且,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即兴而来,行云流水般流畅。

篇3:王维和孟浩然被称为什么

山水田园诗派以山水等自然之景和悠闲自然的田园生活为创作题材,其诗反映的'也大多是闲适淡泊的心情。这些诗作可以巧妙地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并将感情与景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从而形成独特的意境,抒写了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趣,风格清新,意境淡远。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军旅诗是他主要的著作。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孟浩然的山水诗意境非常丰富,虽然恬静,但是却充满了活力。在诗歌的表现上,孟浩然极具创造性,充满了洒脱自由的情致。

篇4:王维和孟浩然介绍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对后世都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力。同时,他们也都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人将他们合称为“王孟”。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军旅诗是他主要的著作。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以,诗与画的完美结合是王维诗作的重要特色。另外,王维的山水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简单的语句里饱含着浓情。而且王维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他诗里渗透着深刻的禅意,流动而又空灵。王维的'很多诗都是清冷而幽寂的,仿佛脱离了尘世纷扰,充满了禅意。

而孟浩然未曾入仕,以隐士终身。他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他的诗主要是表达隐居生活的闲情逸致以及羁旅生活的愁思,其诗风清淡而自然。孟浩然的山水诗意境非常丰富,虽然恬静,但是却充满了活力。在诗歌的表现上,孟浩然极具创造性,充满了洒脱自由的情致。他主张要用语言来塑造诗歌的形象,然后用形象把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用开阔的意境来描写秀丽的景色和悠闲安然地生活。虽然孟浩然的诗作在意境上,无法与王维相较,但是他的艺术造诣很高。故而,世人将王维和孟浩然合称为“王孟。”

王维的诗

王维的诗在中国的诗坛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他在诗方面的成就也是很广泛的。无论是边塞诗还是山水诗王维都留下了许多的作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王维的诗吧。

王维的诗大多数都是山水田园诗,通过对自然之色的描绘来体现诗人的闲情逸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大都篇幅较小,语言优美而朴素。通过简练的语言,将诗、话、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整首诗都变得耐人寻味。其实,王维的田园诗与他所处的政治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因动荡的政局,王维不再追求建功立业,于是将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所以,王维的田园诗中往往带有诗人的一些消极思想,同时也体现诗人的淡泊之情。

王维的另一主要著作就是边塞军旅诗。王维以军旅生涯和边塞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有的是反映统治阶级的矛盾,有的是对历史人物侠义作为的歌咏,也有的是对怀才不遇的遗恨、士族阀门当道的愤慨,这也是在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另外是一些赠送朋友和亲人或者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抒情之作。在这些小诗中,诗人的语言往往简练、朴素而又自然,在这些在简单的语句中往往又蕴含着最厚重的感情。

王维的诗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著称,而且因王维信佛,他的诗中往往还蕴含着禅意,流动而又空灵,其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浑然而天成。

篇5:王维和孟浩然介绍

王维和孟浩然合称“王孟”,两人都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两人的诗风相似,那么王维和孟浩然是否有私交,两人关系如何呢?

山水田园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的诗歌流派,是对田园诗和山水诗的继承和发展,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主要的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派产生于唐朝,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当时唐朝还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十分强大,文化发展也十分繁荣。文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就会追求情感上的超脱,而且物质条件为他们的游山玩水提供了基础条件。其二是因为当时佛道思想盛行,返璞归真及净心明性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心里基奠。

山水田园诗派以山水等自然之景和悠闲自然的田园生活为创作题材,其诗反映的也大多是闲适淡泊的心情。这些诗作可以巧妙地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并将感情与景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从而形成独特的意境,抒写了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趣,风格清新,意境淡远。

在山水田园诗派中,就数王维的成就最高。王维早期的诗还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后来受到一些列的打击,而逐渐消沉,将山水之景作为心灵的寄托,安于田园生活,体会田园之乐。他工于诗,又精于画,做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的诗在诗坛中有着极深的影响力。

篇6:王维和孟浩然的小故事

王维和孟浩然的小故事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但王维官运亨通,直作到尚书右丞,相当于副部长,而孟浩然却终生仕途不通,被称为“布衣诗人”。造成孟浩然官运不通的重要原因,乃是王维嫉才妒能,抑制了他的仕进之路。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青年时讲节义,隐居在鹿门山,一心作诗,当他 40 岁出山时,已是名满天下,开始游历京师,希望在仕途上谋得发展。当时,王维的诗名也很响,又作着尚书右丞的高官,孟浩然便去拜访他,希望得到他的引荐。但是,他却找错了对象,王维嫉妒他的才能,生怕皇帝一见孟浩然会疏远自己,因此,虽表面上大捧孟浩然,实际上都抑制他的仕进之路。

有一次,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道,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于是令孟躲在床底下。当时唐玄宗尚未为杨贵妃所迷,正励精图治,与王维谈了一些政治事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赦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这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据说,王维听到这话后,并不替孟浩然辩解,更谈不上替孟引见了。在床底下躲着的孟浩然,此时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如果王维在这个时候利用机会替他的朋友吹嘘一下,孟浩然平步青云的可能性相当大,然而王维却不肯为,于是,孟浩然自知找错了人,自己与仕途无缘了。 孟浩然在长安住了一阵,发觉仕途无望,加上自己的.倔强个性不愿再屈身求人,于是毅然返回襄阳去了。临走之时,他给王维留了一首诗,诗中写

道:

寂寂竟何时,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此诗的口气,对王维有极明显的谴责,“当路谁相假”是说王维不肯引荐,“知音世所稀”自然说得更明白了。可见王维抑制孟浩然,给孟造成的伤害之深。

开元二十八年孟浩然在贫困中死去,这时的王维忽然内疚起来,替孟营造坟墓,建孟亭、画遗像,好象是一位最知己的朋友似的。孟浩然九泉之下,定会感到可笑。

不过,王维的人品的确不佳,他对孟浩然的态度说明他不够朋友。在安禄山攻陷长安时,他曾投降,等到平定安史之乱,他又以金赎罪,说明他对国家与朝廷也是不忠诚,是没骨气的。后来,王维自知没趣,才归隐田园,建别墅于辋川,常与裴迪等诗人同游其中,赋诗为乐,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余生。

篇7: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大全

1、《途次望乡》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2、《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3、《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4、《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5、《北涧泛舟》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6、《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7、《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8、《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9、《江上别流人》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10、《梅道士水亭》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11、《采樵作》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12、《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13、《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

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

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

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

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

14、《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15、《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16、《宿天台桐柏观》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17、《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篇8: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精选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十二首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北涧泛舟》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江上别流人》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梅道士水亭》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采樵作》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更多推荐

王维和孟浩然的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