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名不副实造句,本文共6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名不副实造句

01这些夸大的广告名不副实,根本是在欺骗消费者。

02他是个表不一、名不副实的'人,你可别太相信他!

03这家厂商的品说是经久耐用,还没半年就发生故障。

04这号称「绿乡」,却受到滥垦滥伐,早已经名不副实了。

05家电用品厂牌很多,消费者购买时应精挑细选,以免被名不副实的仿冒品所骗。

07他取名「师圣」,可是所有行为品德却与圣人大相庭,可谓名不副实,令人不齿。

08这项商品号称效果神奇,但使用起来却和其他同类型品差异不大,有点名不副实。

09最近有些商店统称「跳楼大拍卖」,可是面商品的售价却不见得比平时便宜,完全名不副实。

10外头招牌写的是「科技公司」,面卖的却是运动器材,真是一家羊头卖狗肉,名不副实的商店。

篇2:成语名不副实造句

成语名不副实造句

1、外头招牌写的是“科技公司”,里面卖的却是运动器材,真是一家挂羊头卖狗肉,名不副实的商店。

2、我们必须打得像一支最饥渴的球队,而不是口上说说却名不副实。

3、那对名不副实的夫妻如果没有考虑他们的小孩就离婚了。

4、尽管如此,我们还被标榜为名不副实的饮食之国。

5、将ZFS称为文件系统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它在传统意义上不仅仅是个文件系统。

6、这项商品号称效果神奇,但使用起来却和其他同类型产品差异不大,有点名不副实。

7、如果您觉得有哪座名不副实,请务必在评论中告知。

8、这家厂商的产品说是经久耐用,还没半年就发生故障。

9、巴西队的现状让卢拉同志很是惊诧和失望,他觉得好多所谓球猩是名不副实呀,是相当应该检讨一下呀。

10、他是个表里不一、名不副实的人,你可别太相信他!

11、英国著名的极地科学家们说,泰晤士报的世界地图册名不副实,并肯定地说,由于气候变化,泰晤士报必须重新绘制其格陵兰岛的'地图。

12、他是个名不副实的教授。

13、家电用品厂牌很多,消费者购买时应精挑细选,以免被名不副实的仿冒品所骗。

14、他难于共事的名声是名不副实的。

15、而中亚地区则实际名不副实,他并非在亚洲中心,而是在东亚的边缘,地理上政治上均是如此。

16、最近有些商店统称“跳楼大拍卖”,可是里面商品的售价却不见得比平时便宜,完全名不副实。

17、他取名“师圣”,可是所有行为品德却与圣人大相迳庭,可谓名不副实,令人不齿。

18、负责处理这事的机构是成立起来了,但仍名不副实。

19、即便第一个“失去的十年”名副其实,冷静地看待过去的十多年日本的经济表现,“第二个失去的十年”则是一个名不副实的说法。

20、但是,苏格兰极地研究所的科学家说,这些数字名不副实;格陵兰岛的冰并没有缩收这么多。

21、我怀疑,现在,许多观众已经开始为这个节目担心。虽然,曾经有几次我也被节目感动得流泪,但我还是感觉它名不副实,对不起“温弗瑞”这个名字。

22、这里号称“绿乡”,却受到滥垦滥伐,早已经名不副实了。

23、他们不会给别人名不副实的权威,让别人凌驾于他们之上。

24、她的职责是监督那些过分成功的人,尤其当他们的成功名不副实、甚至是通过非法途径取得的时候。

25、这些夸大的广告名不副实,根本是在欺骗消费者。

26、但这一名声可能有点名不副实,至少在近年来,信心至少是与股市一样具有前瞻性的。

篇3:名不副实是褒义词吗

名不副实是褒义词吗

典故出处

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近义词

徒有虚名

反义词

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英文翻译

hollow reputation without basi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副:相称,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成语举例:县、区、乡各级民众政权是普遍地组织了,但是名不副实。(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定语;指空有虚名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副,不能读作“fǔ”。

成语辨形:副,不能写作“付”。

成语谜面:自行车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给大儿子取名盗,给小儿子取名殴,两个儿子聪明能干,深得父母的喜爱。一天大儿子盗拿把锄头到田间除草,母亲担心他穿得太单薄,就叫盗,官吏以为盗是贼就把他抓住,母亲叫殴去解释,大叫殴,官吏于是大殴盗。

篇4:关于升旗的作文:名不副实

我被选上护旗手,都两个星期了,让我天天想,夜夜盼,只因每天雾霾浓重,实在无法升旗。今天,空中总算露出了一点点太阳,我终于实现了一名光荣的护旗手的梦想。

升旗台前的广场庄严肃穆,全校师生整齐的列队,场面非常壮观,一名升旗手,两名护旗手按提前的演练,无比神圣地护送着红旗来到主席台上。接下来,是主持人介绍升旗手、护旗手时刻。主持人声音洪亮而甜美地念着手中的稿子:“……杨雅淇同学文静中不乏幽默,她平时喜欢读书、画画和写作,已经发表了不少作品,也为我们曙光小学赢得了不少荣誉……是六(1)班名副其实的小才女哦。

全场师生静静地听着,我站在台上却好不自在。一定又是王老师写的稿子,尤其是当我听到“文静”二字时,我着实地感觉受之有愧,情不自禁地红着脸,咧嘴傻笑了一下,然后,我又赶紧收紧笑容,提醒自己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一定要“文静,文静”。

鲜艳的红旗终于在高高的旗杆上迎风飘扬了,全体师生齐唱国歌,一切程序进行完毕之后,大家又列队回到自己的教室。

我同桌这个家伙,似乎忍了很久的样子,他见老师还没进来,便对着我瞪大眼睛质问道:“哎,说你是才女,我无话可说,可他们说你的文静在哪里呢?”

我向来见不得我同桌对我有异议,我立马对他拍下桌子说:“亏你在本姑娘旁边坐了这么多年,文静不文静那得分人分场合,对你,我文静的着吗?而且,你不知道双子座是善变的吗?‘静若处子,动如脱兔’说的就是本老杨我…….”

我的喋喋不休,让我同桌只张着嘴而插不上话,他只好不停地边摇头边打着冷颤唏嘘着,再也不理我了。

篇5:教育观察:名不副实 高考状元越来越不值钱

教育观察:名不副实 高考状元越来越不值钱

9月,新学期开始,各省状元在几所中国名校会师,充斥了一个夏天的“状元新闻”告一段落。而状元贬值的趋势却不可避免地悄悄展现。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目的一个。科举制选状元肇端于隋,至清光绪三十年(19)最后一次科考,历经1000多年。

1977年,高考恢复后,“状元”一词又悄然出现,但人们并不以为意,直到上世纪90年代,“状元热”初现端倪,甚至出现了“状元经济”一说,学校热捧、媒体热炒、商家热追,把一个个小“状元”推到了前台。

不过,古时科考要3年等一回,每一轮的“状元”只有一个。

而现在的高考却是分省录取,大多省市还自主命题,不同省市的考生之间没有可比性。所谓的“高考状元”只是所在省区市文科或理科成绩第一罢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状元”,只能称为“解元”,有些省市实行过的“3+X”,甚至会出现好几个“状元”,而一些使用标准分的省区市,成绩并列第一的考生也会出现N个。

状元多了,自然就不那么值钱了,而更像是一种商业手段。人们热衷于它,只是因为可以从中获取有利于自己的砝码。高校争夺高考状元,可以提高学校声誉;中学不遗余力地宣传高考状元,可以提升影响力,吸引优秀生源;商家赞助高考状元,可以博得好名声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媒体千方百计寻找状元,可以吸引读者眼球,甚至带动广告;政府不惜血本奖励状元,可以带来重视教育的好名声。因此,虽然教育部早就要求各地不要再炒作“状元”,但依然挡不住人们追逐状元的步伐。

不过,今年最早的一则“状元新闻”却是“江苏高考无状元”,因为今年该省高考前100名不排名次,虽然依然有媒体不甘心,找出不少“疑似状元”,但公众对状元的'关注度已经开始转移。而据记者所知,上海的宣传主管部门早就对当地媒体明文规定,不得炒作高考状元,去年就有一家媒体“顶风作案”被处理。

其实早在,香港大学就以面试成绩不理想为由拒绝了11名各省区市最高成绩的“状元”,引起了内地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的反思。港大拒收“状元”的理由是:港大对申请人的成绩跟面试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学生,校方主要考虑学生的英语能力、潜质、能否适应本港生活,以及对香港是否有贡献等,港大不会收录“书呆子”。

虽然港大拒收内地高考状元并不能说明状元们都是“书呆子”,但据一份对历年高考状元就业情况调查的报告显示:“走出大学校园后迅速成为社会精英的人,很少是高考状元。”而古代同样如此,从隋唐开始,中国科场产生了成百上千的状元,真正名垂青史的所占比例很小。

实际上,随着内地高校招生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如今的“状元”早已名不副实,再加上国外名校也盯着中国庞大的市场,名牌中学里的顶尖学生早在高考前就已“名花有主”。上海某名牌高中的一位老师就告诉记者,他们学校里最好的学生都去了欧美一些名牌大学,还有一些早早地就通过保送、自主招生等方式被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名校揽入怀中,而最后有些班级真正参加高考的同学甚至不到一半,这状元的分量自然就轻了不少。

其实说到底,高考状元只是一次考试的头名而已,别太当真了!

篇6:永远怎么造句

一、我不管今天到底几月几号,我就是要跟你白头到老,好不好好不好,不准妳说不好,爱不会永远的合乎想像,有时快乐有事悲伤那又怎样,只要你不害怕我们就能飞翔。蔡旻佑

二、你可以像猪一样的生活,但你永远都不能像猪那样快乐!

三、眉不太宽厚却浓密真切,横横的两条,永远像新经剔拔过或描画过。

四、永远把别人对你的批评记在心里,别人的表扬,就把它忘了。

五、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六、我有一个梦想:永远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穷人们都能看得起病,百姓住每月77元的廉租房,工资增长11.2%,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9.13%....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新闻联播里。

七、乡愁亦是乡音,有时它被埋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地底,但却不断发酵,于是我们会在说着顺畅的普通话时无意间冒出一句方言,于是我们会对千百种口音中突然响起的熟悉的声音如此敏感,于是我们会很容易就做到在两种不同语言间娴熟地切换。乡音,永远是我们属于哪一方土地的印记。

八、没有经历过的,永远不能理解这些道理,但听听也是好的。

九、如果你必须离开一个地方,一个你曾经住过、爱过、深埋着你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离开,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尽你所能决绝地离开,永远不要回头,也永远不要相信过去的时光才是最好的,因为它们已经消亡。

十、这个社会,是赢家通吃,输者一无所有,社会,永远都是只以成败论英雄。

更多推荐

名不副实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