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linux网络基础之路由器远程配置和更新,本文共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linux网络基础之路由器远程配置和更新

一:实际中通过telnet对路由器进行远程控制,配置步骤:

1: 在路由器中进入configure terminal模式,输入line vty 0 4, 这个命令的作用是控制接入的终端数为5个,从0~4.

2: 设置console端口的密码.

3: 设置特权级别的密码,

4:远程登录 telnet Ip_address

二:备份配置文件running-configure 和更新IOS.(路由器操作系统)

1:copy running-config tftp:

2: 按提示操作

篇2:路由器配置基础(二)网络知识

四、常用命令 1. 帮助 在IOS操作中,无论任何状态和位置,都可以键入“?”得到系统的帮助, 2. 改变命令状态 3. 显示命令 4. 拷贝命令 用于IOS及CONFIG的备份和升级 5. 网络 命令 6. 基本设置命令 五、配置IP寻址 1. IP地址分类 IP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

四、常用命令

1. 帮助

在IOS操作中,无论任何状态和位置,都可以键入“?”得到系统的帮助。

2. 改变命令状态

3. 显示命令

4. 拷贝命令

用于IOS及CONFIG的备份和升级

5.网络命令

6. 基本设置命令

五、配置IP寻址

1. IP地址分类

IP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二个部分,A类地址前8位为网络地址,后24位为主机地址,B类地址16位为网络地址,后16位为主机地址,C类地址前24位为网络地址,后8位为主机地址,网络地址范围如下表所示:

2. 分配接口IP地址

掩玛(mask)用于识别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位数,IP地址(ip-address)和掩码(mask)相与即得到网络地址。

3. 使用可变长的子网掩码

通过使用可变长的子网掩码可以让位于不同接口的同一网络编号的网络使用不同的掩码,这样可以节省IP地址,充分利用有效的IP地址空间。

如下图所示:

Router1和Router2的E0端口均使用了C类地址192.1.0.0作为网络地址,Router1的E0的网络地址为192.1.0.128,掩码为255.255.255.192, Router2的E0的网络地址为192.1.0.64,掩码为255.255.255.192,这样就将一个C类网络地址分配给了二个网,既划分了二个子网,起到了节约地址的作用。

4. 使用网络地址翻译(NAT)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起到将内部私有地址翻译成外部合法的全局地址的功能,它使得不具有合法IP地址的用户可以通过NAT访问到外部Internet.

当建立内部网的时候,建议使用以下地址组用于主机,这些地址是由Network Working Group(RFC 1918)保留用于私有网络地址分配的.

l Class A:10.1.1.1 to 10.254.254.254

l Class B:172.16.1.1 to 172.31.254.254

l Class C:192.168.1.1 to 192.168.254.254

命令描述如下:

如下图所示

路由器的Ethernet 0端口为inside端口,即此端口连接内部网络,并且此端口所连接的网络应该被翻译,Serial 0端口为outside端口,其拥有合法IP地址(由NIC或服务提供商所分配的合法的IP地址),来自网络10.1.1.0/24的主机将从IP地址池c2501中选择一个地址作为自己的合法地址,经由Serial 0口访问Internet。命令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2 pool c2501 overload中的参数overload,将允许多个内部地址使用相同的全局地址(一个合法IP地址,它是由NIC或服务提供商所分配的地址)。命令ip nat pool c2501 202.96.38.1 202.96.38.62 netmask 255.255.255.192定义了全局地址的范围,

设置如下:

ip nat pool c2501 202.96.38.1 202.96.38.62 netmask 255.255.255.192

interface Ethernet 0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

interface Serial 0

ip address 202.200.10.5 255.255.255.252

ip nat outside

!

ip route 0.0.0.0 0.0.0.0 Serial 0

a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ess-list 2 permit 10.0.0.0 0.0.0.255

! Dynamic NAT

!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2 pool c2501 overload

line console 0

exec-timeout 0 0

!

line vty 0 4

end

六、配置静态路由

通过配置静态路由,用户可以人为地指定对某一网络访问时所要经过的路径,在网络结构比较简单,且一般到达某一网络所经过的路径唯一的情况下采用静态路由。

Prefix :所要到达的目的网络

mask :子网掩码

address :下一个跳的IP地址,即相邻路由器的端口地址。

interface :本地网络接口

distance :管理距离(可选)

tag tag :tag值(可选)

permanent :指定此路由即使该端口关掉也不被移掉。

以下在Router1上设置了访问192.1.0.64/26这个网下一跳地址为192.200.10.6,即当有目的地址属于192.1.0.64/26的网络范围的数据报,应将其路由到地址为192.200.10.6的相邻路由器。在Router3上设置了访问192.1.0.128/26及192.200.10.4/30这二个网下一跳地址为192.1.0.65。由于在Router1上端口Serial 0地址为192.200.10.5,192.200.10.4/30这个网属于直连的网,已经存在访问192.200.10.4/30的路径,所以不需要在Router1上添加静态路由。

Router1:

ip route 192.1.0.64 255.255.255.192 192.200.10.6

Router3:

ip route 192.1.0.128 255.255.255.192 192.1.0.65

ip route 192.200.10.4 255.255.255.252 192.1.0.65

同时由于路由器Router3除了与路由器Router2相连外,不再与其他路由器相连,所以也可以为它赋予一条默认路由以代替以上的二条静态路由,

ip route 0.0.0.0 0.0.0.0 192.1.0.65

即只要没有在路由表里找到去特定目的地址的路径,则数据均被路由到地址为192.1.0.65的相邻路由器。

原文转自:www.ltesting

篇3:linux网络基础之路由DHCP配置

DHCP的传输原理:

1:客户端使用物理广播FF:FF:FF:FF:FF:FF和IP广播255.255.255.2255

2:当DNS路由器接受到广播包,使用同样的物理广播和IP广播来回应,数据帧中包含了分配的地址信息,

3:客户端接收到包含分配地址信息的数据帧,再次使用物理广播和IP广播进行回应。向其他所有主机宣告接受该地址信息。

4:DNS路由器接受到客户端的回应,再次广播表示确认客户端的地址,并宣告其他所有主机,该客户端从它这里动态分配成功。

路由器的DHCP配置步骤

1:进入configure terminal模式,service dhcp (启动dhcp服务)

2:ip dhcp pool pool_name (确定要动态分配的网络池)

3:network A.B.C.D net_mask (动态主机分配的网络段)

4:default_gatway A.B.C.D (配置分配的网关地址)

5:dns_server A.B.C.D (配置分配的DNS)

中继DHCP服务路由器配置

1:在中继路由器的要进行DHCP服务的端口,开启中继模式,

2:输入 ip helper_address A.B.C.D (此处的IP地址为DHCP路由器的地址)

3:按照DHCP的配置步骤配置动态分配池。

更多推荐

linux网络基础之路由器远程配置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