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马尾游散文,本文共9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 马尾游散文

马尾游散文

1

在不太遥远的一百四十年前,面对大海,马尾开放了。开放的证据之一,就是创办了福建船政。这,大概是近代海军第一所学府吧。马尾造船厂,也同时诞生。

船厂,就在今天的马尾。

我们去时,正是黄昏,夕阳映红半边天。

我觉得,看马尾造船厂遗迹,应在黄昏。此时,夕阳如血,船厂的废墟,如一个百余岁的老人,独倚黄昏。隐约想起,唐代有诗人歌咏,一个老兵,百战归来,在暮色黄昏中,摸着身上的刀癍,听着远处的暮笛,很是苍凉,也很是悲壮。

如果,马尾造船厂是个老人,也会如此吧。

站在这儿,看着一江水流入大海,莽莽荡荡,浑无底止。人的心,此时也如这水一样,表面平静,内心却怎么也抚不平那一股郁勃之气,一腔愤懑之感。

感谢马尾,留下这处遗址。

这,是一处怀古的好地方。

2

昭忠祠,是马尾另一处牵系人心的地方。

昭忠祠已老,它不能不老,至今,矗立这儿已历一百四十余年。百余年的风雨,百余年的沧桑,它一如当初,不愿逝去,也不远倒下。

昭忠祠在马限山麓。

那年,农历算来,是甲申年。

那年,也是中国的耻辱年。

法国海军,竟悍然侵华,并对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水师官兵,仓猝之间,奋起反抗,炮声如雷,血光照天。最终,健儿阵亡796人,福建水师几至全军覆没。战后,当地居民打捞出四百多烈士遗骸,分九冢安葬。

后来,九冢合为一墓。

墓前建祠,以祭忠魂。

祠前,有两尊大炮,是从毁沉的船上卸下,放于此,以志纪念。

我们厌恶耻辱,痛恨别人将耻辱强加在我们的头上。可是,我们敢于正视耻辱,以耻辱为动力,来激励自己。

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这样的。

马尾人,更是如此。

3

四月天气,我们来到马尾新城区。

人说,这是福州郊区。

这是郊区吗?一幢幢楼房,直冲云天。江边,是公路,平整如砥,在绿坪嫩草中,一直延伸向远处。马尾雨多,招手即来,很懂人情的。我们来时的当晚,刚下过一场雨。四月的雨,如马尾的女孩,温柔,又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娇羞。

第二天一早起来,海风带着清新的空气,让人身心透明。

马尾的天,晴蓝晴蓝的,如蓝玻璃一样,上面抹过几片云,仿佛用手一敲,会叮当叮当地响。马尾的山,一片青绿。这儿的山不高峻,缓缓地斜抹着,一直延伸到水边,如一位绝世的'女子,披了一条翠绿的披风,下面隐隐有肌肤,可也只是隐隐约约的,看不见。

江海一片,就在前边。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如此宽阔的水。

眼前的水,平静得仿佛没有流动,和天一样,也是一片儿蓝,如恋爱女子的目光,既含情脉脉,又纤尘不染,仿佛让人一眼能看尽心思似的。水上的沙洲,芳草如茵,绿如翠玉。远远看去,有杂花生树,宛如朝霞,有歌声笑声在云霞里隐隐传来。

弹指一挥,一百几十年过去。

马尾,再也不是当年的马尾。

江上,有轮船驶过,高大的舰桥,在阳光下显得沉稳,结实,如一个个身强力壮的汉子,自信而沉着,不急不忙。

百余年前的马尾,早已远去。

百余年前的耻辱,将一去不复返。

游罢马尾新城区,沉闷的心,为之一开。

4

在新城区的一家店中,我们胃口大开,仿佛想弥补回昨天失去的食欲似的。

在马尾新城,我们品尝了佛跳墙。

佛跳墙,据说,有十八种主料,十二种辅料,煨于一坛,炖。其火,用木质实沉的炭,先武火烧沸,再文火慢煮,几个小时后,才熟。揭盖视之,一股热香,直冲鼻端,不由得倒吞一口口水,舀一勺尝尝,其味柔软嫩润,荤而不腻,香而不杂。

此菜,真可算海内名菜。

吃此菜,佐以老家锅盔,大妙。正确方法,将锅盔掰碎,放入汤中,又香又软又有后味:南北结合,有何不可?

福州肉燕,也为一隽品。

此菜乍着,实不知何所为:晶莹薄片,半透明,吃在嘴里,细而不腻,柔而脆嫩,味鲜适口。以此菜喻人,犹如西施,素朴,不涂脂粉;以之喻曲,如《二泉映月》,妙趣天成。细问之下,乃以肉捣泥,与薯粉搅拌,做成面剂,如老家擀面一样擀成,薄如纸,细如纸,切片之后,即为此菜。

马尾人,真巧夺天工了。

篇2:小马尾作文

小马尾作文

那四年前夏天,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新教室的讲台上。微微胖的她喜欢身穿深色运动装,下课后常常看着她手拿教科书,小马尾一摇一摆的向我招手。当时站在讲台上望了望名单,又望了望我说到:“你叫什么名字?”我看老师看呆了,初到T中的我看到我的班主任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小脸微红的愣了一下说到“葵琦”。老师便转过身去,调皮的小马尾甩了过来,给我留下一个永不忘的背影。

我本从一个很差的学校考来,一开始我的成绩还算不错,慢慢地因为一些旧的习惯,导致成绩开始走下坡路。渐渐的我和班上另一个同学周周吵架,经过余老师的调节后来的我们一直是闺蜜 。但是我们辜负老师众望,最后的成绩落得科科不及格。后来的余老师常常语重心长教导我和周周,还常常与我的父母说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后来的周周十分努力。而我并没有只是一味的沉浸在失败之中,我常常打架、抽烟余老师知道后也没有上报年级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教导我,说:“其实你的基础一直都很好,别人用很多的努力在奔跑而你还在慢慢走,你看周yt,不要看她现在的成绩没有太大的起色,但是我相信她一定会成功。”看着余老师那坚信不疑的表情,心那片平静的湖开始波涛汹涌。

那以后我开始努力,也是仅仅半个月的时间,我的进步很大,后来学校还发了进步奖。可是那次半期考试我以为我考得很差,虽然成绩没有下来。但是我再度的失望,我觉得我是不行的。后来我哭得很惨,记得当时我的同桌还安慰我,说我哭起来像一个800多斤的大胖子。那天开始我一直没有回家,受不了打击的我和朋友在外面一直嗨!

后来我回到学校以后我的父母气得要打我,可是余老师劝住了说“你好好给孩子讲话吧!换位思考孩子的想法。”说完我看着余老师的背影渐行渐远,那如小扫把似的小马尾划出一道深沟,直到那背影消失在走廊的转角处…

后来因为种种事,我的`父母让我回老家,体验他们小时候的艰苦。4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了余老师的来信,磨满了茧子的手颤颤抖抖接住了那封信,轻轻的打开,眼泪已经饱满眼眶。余老师还是在信中细心的教导我,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你这种孩子遇到困难,容易走两种极端,一种是走上不法的道路,一种是越来越好。我希望你能走你想要的路。”看完这封信,纸上已是一滴滴小水珠。脑海里想起她下课后,身穿深色运动装,手拿教科书,小马尾向我招手的情景。我好想一下冲回T中抱住余老师,给她说声谢谢。

后来我的父母送我回来了,我降了一级。当从办公室出来再次看到余老师时,我愣了。原本心里有着千言万语都止于舌尖,“余...余...余老师好!”思绪万千像打了结的麻绳。余老师望了望我,点了点头,欲言又止的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说“回来了,就好好读书!”转了一个身,小扫把对我说“一定要好好读书哦!”我望着余老师离开的背影,还是那个调皮的小马尾,我的内心好像被扔了一块巨大的大石头。后来听说余老师生病住院,我也没有在学校碰见过她。

一年半后的今天,在学校再次遇见余老师,远远看着她的背影,用那个小马尾告诉我“不必追”,我的眼泪忍不住的充盈眼眶。心里默默说了句“她瘦了,憔悴了”。还记得那微微胖的身影,身穿深色运动装,手拿教科书,一甩一甩的小扫把摇着,走向办公室。手擦了擦眼泪,心里坚定不移就像当年余老师给我说相信我们一定可以的表情一样,下定决心,不久后等我考上我理想的学校,我就回去看我的余老师,到那时我这些年的遗憾可以如愿。

原来我们最害怕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最害怕的不是我们黑暗的一面,而是我们光明的一面。原来我们最害怕的不是我们不懂得感恩,而是徒欲抱而师不待。

篇3:美丽的马尾作文

我的家乡绵竹是座美丽的城市,那里有高大的楼房、茂盛的花草树木……最让我留恋的地方,就数美丽的马尾河了。

马尾河自北向南,贯穿城区,就像一条美丽的彩带。

马尾河以前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河,里面漂浮着纸屑、塑料袋等垃圾,后来经过勤劳的绵竹人民的努力,现在的马尾河焕然一新:河两边,装扮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河两岸的垂柳争先恐后地冒出嫩绿的芽儿来;河中央,平静的河水托起一组组形态各异、五光十色的'彩灯。

夜晚的马尾河更加美丽璀璨。马尾河的彩灯倒映在河水中,这时的马尾河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分外迷人。

篇4:美丽的马尾作文

马尾可美了!有清澈见底的江水,还有十分高大的罗星塔,有充满文化的船政纪念馆,还有美丽的天马山公园。总之马尾美极了。

走进江滨的大门时,我就在想“迟早会有一句诗:欲把江滨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江滨的水是那么的绿,远看,好似一条翠绿的丝绸。近看,好似一颗翠绿的宝石。江滨中有许多小鱼、小虾、小螃蟹。它们有的在江中游来游去,有的竟大着胆子在岸上爬来爬去,这些活泼的小生命为江滨增添了一份生机。

接着,我们来到了罗星塔,啊!罗星塔周围是一片开满鲜花的草地,花的种类真多呀!有火红的美人蕉,还有像鸡冠似的鸡冠花,有喇叭似的喇叭花,还有粉红的玫瑰。鸡冠花从夏天凉爽的微风中,唤起自己独特的艳丽,摇摆着那顶美丽的帽子,好像要和大公鸡一决雌雄。美人蕉远看是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总之马尾美极了。

篇5:马尾夕照写景作文

马尾夕照写景作文

人们喜欢看日出,而我认为日落并不逊色于日初。

“马尾夕照”在海陵岛的最西边,是马尾岛最具盛名的景观之一,是观日落的最佳地点。太阳向西部缓缓降落,像披着一层美丽的轻纱,没有白天那么刺眼的光芒,使人感受到他的温暖。它脱下了白色的衣服,换上了金黄色的衣裳,天空被染得通红。巍巍矗立的小岛在海风中显得分外雄伟,仿佛不舍太阳的离去,在挽留着他----这美丽的时刻。

渔民也在这时刻哼着小曲,赶着渔船,载着一天的收获向着家走去,似乎要快点回家与家人团聚。天空像打翻了五彩颜料,红的绚烂,红的'耀眼,霞光映照着海面,把碧蓝的大海染成了一片殷红。这时,天边的归鸟在海面上盘旋,迎着夕阳展翅,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彩霞漫天,许多游人驻足在此欣赏最美的“日落”,我和爸爸妈妈牵着手坐在沙滩上,凝视天空,陶醉在这日落的奇观之中……

篇6:牛头马尾初中作文

牛头马尾初中作文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中有一个十分庞大的怪物,他的头像牛,尾像马,野兽们都称他为牛头马尾。

大象说:“他的身子比我还大。”

剑齿虎说:“他的牙齿比我还尖。”

猎豹说:“他跑起来比我还要快。”

这个牛头马尾的怪物是森林里的最高统治者,掌管着森林里的一切。他住在高山上的.山洞里,可以俯瞰群山。那时,它只准自己吃荤,其它动物都只能吃素。他下令狮子王、老虎王、大象王等各类兽王轮流每天给他送食物。送食有一个标准:必须是自己家族的强健活泼的动物。

野兽们都痛恨他的规定,谁愿把自己的家人拿去送死?谁不想吃荤?但是,兽王们也没有办法,如果他们不按牛头马尾说的做,牛头马尾就要灭掉他的家族。

一只拖着长胡子的狮子老者回忆说:“我的祖公曾团结各位兽王与牛头马尾进行了一场恶战,不知他怎么这么神奇,有这么大的魔力,尾巴一摆竟把我的祖公扫上了云端,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我的祖公了……”

一只老狐狸说:“从那次战斗以后,动物们再也不敢与他交战,牛头马尾就变得更加残忍了。”

各位兽王每次给牛头马尾送食回家,都泪流满面,诉说死者的悲剧。他们的家族个个心中充满了仇恨,复仇的火焰在一天天升起,各位兽王私下密谋,还是没办法。

一天,一只机警聪明的小狐狸开始了他的秘密行动,他越过了牛头马尾规定的禁地,从后山往上爬,经过一天一夜的时间,终于到达了牛头马尾的山洞旁。他侧耳静听,听见一个叽叽咕咕的声音,他又向前移了小步,再仔细听,声音十分古怪,“咕噜叽哩,让我增加法力,咕噜叽哩,让我增加法力……”这样一直念过不停。小狐狸学着默念了两次,他感觉浑身发热,而且全身上下有一鼓使不完的劲。他又继续念了几遍,听到了呼呼风声,他还原以为牛头马尾走出来了,等他镇静下来,他才发现是自己呼吸时产生的,小狐狸意识到,牛头马尾念的肯定是一种咒语,他想:牛头马尾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魔力,就是念了这个咒语的缘故吧。

小狐狸发现了这个秘密,悄悄地离开了山洞,他边走边念,越来越感到自己行走如风,原来走了一天一夜的路程,现在不到半天就回到了家,小狐狸把他发现的秘密告诉狐狸王。狐狸王把这件事秘密的告诉了其他兽王,所有兽王开了个会,进行了商议和布置。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兽王们又开了个会,都认为有能力战胜牛头马尾了,不能再让他们的家人去送死了。于是,所有动物与牛头马尾进行了一场恶战,打死了这个大家都痛恨的怪物。

牛头马尾死了,他的规定就被打破了。最后,大家吃了牛头马尾的肉。吃得多的就成了食肉动物,吃得少的就成了杂食性动物,没有吃到的,就成了食草动物。

没有了牛头马尾,那个咒语也失效了,整个森林里的动物就变成了现在这种世界。

篇7:马尾串豆腐歇后语

1.        葱儿拌豆腐 —— 一清二白;一青二白

2. 岳老爷卖豆腐 —— 人硬货不硬

3. 卖豆腐的扛戏台 —— 买卖不大,架子不小;生意不大架子大

4. 卖豆腐点了河滩地 —— 汤里来,水里去

5. 豆腐脑摔地上 —— 一塌糊涂

6. 豆腐渣炒藕菜 —— 糊眼子

7. 大榔头敲豆腐 —— 笃笃定定

8. 豆腐掉在痰盂里 —— 洗不清;洗不净

9. 食豆腐啃牙 —— 罗嚟多讲

10. 买豆腐花了个肉价钱 —— 上当不浅

11. 麻绳儿绑豆腐 —— 不值一提;小儿科;提不得

12. 排骨蒸豆腐 —— 有软有硬

13. 豆腐跌进灰缸 —— 吹不得,拍不得

14. 豆腐渣装皮箱 —— 冒充好货

15. 李逵卖豆腐 —— 人硬货软

16. 小葱搅豆腐 —— 一青(清)二白

17. 麻绳提豆腐 —— 没法提

18. 舍得麻油煎豆腐 —— 下了大本钱

19. 篾穿豆腐 —— 提不得;不值一提

20. 天津卫的豆腐干 —— 压了一个透;压了个透

21. 四两豆腐半斤盐 —— 咸烩;贤惠;咸味

22. 老婆婆吃豆腐 —— 不必担心;正好

23. 有了肉吃嫌豆腐 —— 贪得无厌

24. 水豆腐掉在灰堆里 —— 吹不得,打不得

25. 水豆腐搭桥 —— 枉费心机;白费工夫;白费劲;枉费工

26. 卖豆腐的 —— 一拉一块

27. 豆腐拌芹菜 —— 清清白白;一青二白;一清二白

28. 豆腐店里镬子 —— 无盖罩;无盖交

29. 篾签子穿豆腐 —— 没的提头;提不起来

30. 扛着牌坊卖豆腐 —— 货囊架子大

31. 不啃骨头吃豆腐 —— 吃软不吃硬

篇8:游昆嵛山散文

游昆嵛山散文

大概是相似的三个字,也许是另一座山更蜚声海内外,曾经几次将其错称为昆仑山,这自然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昆嵛山,这座立于胶东半岛的群山,素有“海上诸山之祖”“仙山之祖”的美誉,为烟台市境内最高的山,泰礡顶是昆嵛山的最高峰,也是此次登山之地。

当日天晴气爽,看到稀疏的游客顺手拍着人物,风景,或呼吸着干净的空气,或闲步于路边。这与许多景区游人如织的哄闹,嘈杂,商贩的叫卖不同的。此山虽有声名,但未远播,就这样静安一隅。我从山脚而起,徒步而上。

入门不远,矗立的岩石上是王光英手书的“昆嵛山”三个烫金大字,这位二十世纪重要影响的人物和这座山有怎样的渊源,便不得而知了。石阶上人不多,偶有几个零星的人走过。透过枝叶缝隙的阳光洒落在地面上,不知名的一声鸟叫清晰起伏。石阶不高,一步连上两阶,小溪苔绿,湿润。山路不算陡峭,走一个小时余,也已经渗出汗水,脚步变得沉重。碰到几个下山的人,鼓励说,还有几百米就到了,就快到了。于是鼓起力气,迈开步子,或是健身的理由,或是模糊的理由,或者仅仅为了流汗的目的,或是单纯走得更高,一步走过一步,不快,向前走。走了近两个小时,阶梯两旁挺拔的树木遮住了眺望,终于走到树木的一处尽头,猛然抬头,可以看到远处的村庄,看到连绵的山脉,远处一线天的大海,看看山路,崎岖狭长的继续通向不远处,这便是山顶么?几个拍照的'人,也有同样的疑问,然而似乎是不是山顶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没有影响他们的心情,可以欣赏远近美景,而且已经汗水淋淋,何不小憩片刻,享受一番?

峻拔逶迤的群山,静静地躺在那里,翠绿的树木覆盖其上。裸露的巨大岩石显得雄壮,威严。这一幅幅景观,越来越让眼前的群山配得上外部世界的美誉,只是稀疏寥寥的游客似乎又诉说着这片被外部世界遗忘的角落。国内假期休息,试着想象去长城,可以预感到人挨着人的狼狈,耳目接纳的是嘈杂与熙熙攘攘;去九寨沟,那一长排等候光景车的拥挤人群,也足以让你顿生反悔,假期本是消解疲倦,修整身心,但是一处处被人群占领的景区又怎么可能获得美好的感受。与之相比,昆嵛山的安详似乎更能一扫人的倦乏,呼吸着干净的空气,听着林间溪涧鸟虫鸣响,看着高山绿树,走走停停交流着心得,足以散心养心。

不多时,这个山顶多了几个组团的家庭,白发的老人,红扑扑脸蛋的孩子,各取所乐。从山路另一端走来的人,指了指远处,原来山顶确实不在此处。继续向前,又一处类似山顶的地方,可以明显看到延伸开去的山路已经是下坡了。然而,从那条路上返回的人,还是指指远处,因此依然不是山顶,继续走下去。接下来的山路已经没有修整好的石阶路,变成狭窄的山路,在一段路上有时基本看不到几个人,增添几分探险的感觉,有时又一下多出几个人拍照,歇息,并不觉得害怕。

穿过一个坡道,走过一处山腰,寻找着所能看到的山峰,远处岩石林立的山顶,那怕便是泰礡顶了,那便是胶东半岛的最高峰了,也许是经历过自以为的山顶冲动,所以没有了太多激动,只是继续朝山顶走去。此时已经走到群山的另外一边,可以看到另一侧蓝天白云,田地村庄的美景,走走停停,这一侧有别样的高山耸立,同时比量着刚才所谓的山顶,显然又要高出许多。登上真正的山顶,远近高低,是另一种心情,另一种风景。

朝回走的半山腰上,碰到几位累得气喘吁吁艰难登山的人,我指指远处随口说,快到了。用脚步丈量的高度,与用心丈量过的高度自然不同;心的丈量是目标,是向往,脚步的丈量是经历,是汗水,是坚持后的多种可能性。

走回平地山脚下,回首看看那座山巅,它依然那么挺拔伟岸,但我已走过。

篇9:游西陵峡散文

游西陵峡散文

轮船离开宜昌的葛洲坝,开始在碧绿的西陵峡口游弋。

过了南津关(张飞擂鼓台),在“疑是山穷水尽”的峡中突然转了一个大弯,便开始进入了长长的西陵峡。

这时,但见峡山千峰万嶂,逶迤而来,两岸岩峰插入天际,好像是两道千寻壁立的长城,把大江逼成一条狭窄的走廊。船行峡内,如在井中,仰望高空,云天一线,真有“山高不见鸟飞过,举头青天一尺多”的情景。

前去多少险滩,石牌珠、狮子脑、三株石、獭洞滩,一个接一个地迎面耸立,使人接应不暇。驶过灯影峡即明月峡,便进入到雄奇壮丽的黄牛峡了。峡内有黄牛岩,面对峡江急流,背负千峰万嶂,巍然屹立在群峦之表。抬头望去,酷似一头黄牛。“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指的就是这段峡谷。

关于黄牛岩的来历,流传着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相传在上古时候,东海龙王遣来十二条凶恶的孽龙,飞到长江上游,变成重重高山,堵住了万里长江的出口。为了解救人民于深渊,治水英雄夏禹,身穿蓑衣,头戴斗笠,手拿铁铲,和大众一起,日夜劳碌奔波,与顽石巨浪搏斗。巫山神女被夏禹的赤诚和毅力所感,就差“土星”变成一头勇猛的黄牛,直奔西陵峡而来。刹时,山崩地裂,顽石横飞,黄牛用锐利的犄角,触开了重重叠叠高山,滔滔的江水,一泻万里,滚滚东流入海。黄牛看到助夏禹治水有功,便纵身飞上峭壁,变成一座顶天立地的黄牛岩了。这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被人们世代相沿地传颂着,它反映了人们对治水英雄夏禹的崇敬,也反映了峡江人民征服险滩、战胜洪水的美好愿望。今天,随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胜利建成,美好的愿望,终于要成为现实。

黄牛岩下,有一片哄抢碧瓦、飞檐栋宇的古代建筑群,掩映在绿树翠竹丛中,这便是三峡中著名的'古迹黄陵庙(地处宜昌市秭归县的三斗坪镇)。

据《宜昌府志》记载:三国时,诸葛亮入蜀,因感夏禹治水的功绩,特意兴建了一座黄牛祠,并亲自写了一篇碑记,其词曰:“吾总师趋蜀道环览,巧见江左大山重复,石壁间有神象隐现焉。鬓发须眉,前竖一牛,宛然采画者。”又云:“禹开江治水,九载而成功,信不诬也”。

到了唐代,李白、陈子昂、白居易、刘禹锡这些大诗人也都频频来访。宋欧阳修被贬夷陵(今宜昌市夷陵区)做县令时,曾多次游览黄牛祠,并作诗云:“朝朝暮暮见黄牛,徒使行人过此愁,山高更远望犹见,不见黄牛滞客舟。”并将黄牛祠改名叫黄牛庙。当时,苏东坡也就此写过一篇碑记。南宋诗人陆游入蜀,也慕名来访,并留下一首“三峡束江流,岩谷互吐纳,黄牛不负重,云表姿蹴踏”的诗句。此后,黄陵庙就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喜游之地。现在庙内保存有许多古代碑刻题记,其中最重要的有诸葛亮的《黄牛祠碑记》。另外,还有明、清时期在巴、渝地区盛行的民歌《竹枝词》等多首。

黄陵庙的主体建筑就是禹王殿,它是后人为纪念夏禹而修建的。据传,禹王殿始建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后续有重修。现在的建筑是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年)仿宋式建筑是进深七间,面阔七间,屋顶正脊饰宝瓶,瓦面上饰以跑兽飞禽,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富丽端庄的景象。殿内立柱三十六根,每根柱上均浮雕有九条蟠龙,大小各异,形态也各不相同,栩栩如生,不能不叫人惊叹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

黄牛峡的风景优美,黄陵庙的佳话颇多,使过往三峡的人无不向往。但是,这里更为闻名的还是那满山满岭的柑桔,它和四川奉节的柚子、秭归的香柑,并誉为“三姊妹”。现在,这里的成林树已由解放前的三千多株发展到二十多万株,每平均产量达到一百五十万斤以上,其中以香柑、鹅蛋柑、丫叶柑、厚皮柑最为优良,它们都具有味甘、多汁、芳香的特点,在我国园艺学上命名为“宜昌橙”。每年立冬以后,黄陵庙就变成了一个金色的世界,山下坡上,香柑艳红,桔子金黄,满山满坡,一片霞光,累累硕果垂挂枝头,浓浓果香随风飘荡,好一个柑桔之乡。

更多推荐

马尾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