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色氨酸及其地球化学行为,本文共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色氨酸及其地球化学行为
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色氨酸及其地球化学行为
利用碱性水解-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了云贵高原四个湖泊沉积物中色氨酸的含量.讨论了色氨酸的早期成岩作用并与其它氨基酸进行比较.利用优化的碱性水解条件(120℃、4.2 M NaOH溶液中水解20 h)分析沉积物中的色氨酸含量,回收率达93%.实验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四个湖泊沉积物中,色氨酸只是一种微量氨基酸组分,浓度为0.15~2.66 μmol/g,占总可水解态氨基酸的`0.17%~9.18%.色氨酸的相对摩尔百分含量随沉积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其它两种芳香性氨基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变化趋势相反,揭示了芳香性氨基酸在早期成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还表明,色氨酸在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被硅藻细胞壁选择性保存.
作 者:吴丰昌 傅平青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刊 名: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年,卷(期): 24(1) 分类号:X142 P593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色氨酸 总可水解态氨基酸 碱性水解 高效液相色谱篇2:模拟环境条件下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行为
模拟环境条件下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行为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考察了水泥比、搅动、铁盐(Ⅱ、Ⅲ)和锰盐(Ⅱ)等理化因素对湖泊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泥比为3:1时,吸附态磷化氢和顶空磷化氢气体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7 517 ng・kg-1和40 ng・m-3.扰动对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的生成和释放均有影响.50 r・min-1的低扰动强度下,吸附态磷化氢的变化不显著;100 r・min-1的.中扰动强度下,吸附态磷化氢的量先增加后下降,其净含量是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相互平衡后的结果;扰动强度增加到150 r・min-1后,磷化氢释放加剧,吸附态磷化氢的量急剧下降.铁盐(Ⅲ)可加速沉积物中磷化氢的消失,铁盐(Ⅱ)和锰盐(Ⅱ)对吸附态磷化氢的影响不显著.
作 者:耿金菊 王强 牛晓君 王晓蓉 GENG Jin-ju WANG Qiang NIU Xiao-jun WANG Xiao-rong 作者单位:耿金菊,王强,王晓蓉,GENG Jin-ju,WANG Qiang,WANG Xiao-rong(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和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牛晓君,NIU Xiao-jun(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刊 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卷(期):2005 24(3) 分类号:X131.3 关键词:沉积物 磷化氢 产生 释放 环境条件篇3:南黄海沉积物中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南黄海沉积物中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于10月采集南黄海4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和2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用氧化-浸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自然粒度下沉积物中的氮、磷分布特征以及控制其分布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结果表明,多数站位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沉积物中氮、磷浓度趋于稳定.4个站稳定时氮浓度平均约为289μg/g,磷约为329μg/g,平均稳定浓度出现的沉积层次分别为氮>30cm,磷>22cm.氮、磷垂直分布形状的规则性与沉积速率密切相关,沉积速率越小的站位,其氮、磷垂直分布愈规则;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主要来源自海洋生物的代谢,而磷与陆源碎屑输入密切相关.氮与沉积物粘土含量、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海水中浮游动物干重每增加1mg/m3,则沉积物中氮浓度增加 5.64μmol/g,磷不存在这样的关系.沉积物中氮的早期成岩速率远高于磷,在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氮约为磷的7.4倍.海水浮游生物生物量与沉积物中氮的早期成岩类型密切相关,在所研究的'20秋季海水中,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19mg/m3是沉积物中氮早期成岩类型转变的界限值,小于这一界限值,水体中的氮趋向于向沉积物中凝聚;大于19mg/m3,则沉积物中的氮趋向于向水体释放.
作 者:宋金明 李学刚 邵君波 贺志鹏 张乃星 SONG Jin-Ming LI Xue-Gang SHAO Jun-Bo HE Zhi-Peng ZHANG Nai-Xing 作者单位:宋金明,李学刚,SONG Jin-Ming,LI Xue-Gang(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邵君波,SHAO Jun-Bo(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舟山,316004)
贺志鹏,张乃星,HE Zhi-Peng,ZHANG Nai-Xing(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北京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刊 名:海洋与湖沼 ISTIC PKU英文刊名: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年,卷(期): 37(4) 分类号:P7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氮与磷 沉积物 南黄海篇4: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也是湖泊内源性P的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部分固定的P可通过分解或溶解作用而释放磷酸盐到沉积物间隙水中,然后通过扩散作用或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而释放到上覆水体中.本文就目前对沉积物P释放的.影响因素及释放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作 者:高丽 杨浩 周健民 作者单位: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刊 名:土壤 ISTIC PKU英文刊名:SOILS 年,卷(期): 36(1) 分类号:X524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释放 间隙水扩散 释放机制篇5:湖泊沉积物α-纤维素提取方法
湖泊沉积物α-纤维素提取方法
作为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α-纤维素受到了古气候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其稳定同位素已成功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目前,纤维素稳定同位素研究受到限制的原因在于从湖泊沉积物提取纤维素非常困难,已经建立的纤维素提取实验流程复杂.在综合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验,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四阶段提取沉积物α-纤维素实验方法(5%NaOH碱洗、5%HCl酸洗、亚氯酸钠和冰醋酸漂白以及17.5%NaOH碱洗).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纤维素谱线图是一致的;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与前人研究方法提取的纤维素的碳、氧同位素对比表明本实验方法是可靠的,且简便易行.
作 者:朱正杰 陈敬安 ZHU Zheng-jie CHEN Jing-an 作者单位:朱正杰,ZHU Zheng-jie(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陈敬安,CHEN Jing-an(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刊 名:沉积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7(3) 分类号:P512.2 P534.3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α-纤维素 提取 红外光谱篇6:湖泊沉积物硅藻提纯方法
湖泊沉积物硅藻提纯方法
摘要:硅藻是湖泊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硅藻硅氧同位素在重建古气候、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从湖泊沉积物中分离出高纯度硅藻样品十分困难,目前已有的硅藻提纯方法大多要求沉积物硅藻含量高于20%,其适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本文通过对各种分离提纯过程的反复实验和镜下观察对比分析,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五阶段硅藻提纯方法(盐酸和双氧水除碳酸盐与有机质-过筛除粗颗粒碎屑-沉降除粘土-重液浮选纯化硅藻-过筛除杂),成功地从初始硅藻含量大于7%的沉积物中提取出纯度达90%以上的硅藻样品,为广泛开展沉积物硅藻硅氧同位素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硅藻提纯过程中,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对比分析来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和流程是建立有效硅藻提纯方法的必要手段.作 者:李键 陈敬安 LI Jian CHEN Jing-a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 期 刊:地球与环境 ISTICPKU Journal:EARTH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7, 35(1) 分类号:X142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硅藻 提纯
更多推荐
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色氨酸及其地球化学行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