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朗读,要体现儿童口吻,唤起儿童新奇的情趣,以便使儿童的思维和情感顺利地进入到童话故事之中去,在新奇的兴趣中长知识受教育。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努力:
  一、要努力适合儿童幼稚好奇的心理状态
  例:第四册《小蝌蚪找妈妈》中“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灰黑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这一段对小蝌蚪群体娇态的描述,迎合着儿童对小蝌蚪新奇、好玩的情趣。朗读时要语音亲切丰厚,语气新奇谐趣。具体地说,“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三个短语的朗读速度要逐个加快。这样,不仅可以使儿童听者对小蝌蚪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形象,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小蝌蚪妩媚多姿、新奇有意思。自然地沉浸到喜闻乐听的情趣之中去。
  二、要体现不同角色说话的音色特点
  例:“妈妈,给我吃,给我吃!”(第四册《黄鹂和山雀》)此段内容中小黄鹂对老黄鹂所说的话,读音要细而高,以形象小黄鹂的小;读的速度要快,以形象小黄鹂急切要食的神态。对于小黄鹂与山雀所说的话:“山雀阿姨,您怎么吃树皮呀?”要用细而高的语音读,以表现小黄鹂幼稚、短见、多奇的特点。对于老黄鹂所说的话:“这是卷叶虫。这种害虫真狡猾。它吐出比,把嫩叶卷起来,自己躲在里面吃叶肉。”和山雀所说的:“孩子,你们不知道。这不是树皮,是梨椿象。它们专门偷吃果汗,坏透了!”读音要低而混厚,速度要慢一点儿,以形象“长辈人”坦诚稳重,识多见广,和声善气。这种灵活恰当的语音变换,可以使文章中角色的个性明朗,给儿童的感受真切、新奇、深刻,使之越听越爱听。
  三、要确定好褒贬对象,恰当地表现立场情感
  不管是故事童话,还是寓言童话,在内容中都有是非、爱憎的对立情感,要想把这些对立的情感表达清楚,朗读时必须首先把握住褒贬的对象,然后再针对褒贬对象确立褒贬语气。褒贬语气的种种表现,是立场情感表达的主要依托。
  例1、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只要看到谁长得漂亮,他就抖动羽毛,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丽。
  有一天,孔雀昂着头,挺着胸脯,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沿着湖边散步。树上的花喜鹊很有礼貌地向他点头问好,他理也不理。(第四册《骄傲的孔雀》)。
  例中作者对孔雀的骄傲是鄙视唾弃的,所以,对其要使用贬斥的语气:文中“很骄傲”是对孔雀品行不佳的强调,要用重读慢语速表现:“他就抖动羽毛,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丽”要用低语音弱力度较快语速读出贬意语气。“很有礼貌”要用高音重读,以示花喜鹊礼貌的坦诚和郑重:“理都不理”要用低音快读,以表现孔雀的淡漠无礼。如果用高音重读的话,将会产生赞美的口气,情感立场就颠倒了。
  例2、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么去的”(第四册《狼和小羊》)
  这段内容充满着对对狼的蛮横无理的憎恨和对小羊温柔可爱的同情。朗读时,对狼蛮横无理的话不能绘声绘色地读,必须用带有否定色彩的佯音读。即,力度要弱,语音要低。如果用强力度、高语音读的话,就会在客观上起着宣传赞扬“狼气势汹汹”的效果。那样的话,憎恶的语气就一点也不会有了。但,语气又能落重,并且用升语调,否则的话,狼指问的口吻、强横的情态就表现不出来;对于小羊的语言,要用平力度慢语速读,以形象小羊的据理力争、弱不畏强。只有这样调配,狼“强暴蛮横”的嘴脸,小羊“弱小理辩”的形象才能鲜明地表现出来。

更多推荐

小学教学——童话的朗读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