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 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性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理,即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就是“形散神不散”。
  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在我看来,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两点),那就是:
  1 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
  2 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语体风格
  因此,议论性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语体风格。一般议论文属政论语体,要求以抽象思维为内核的“线状结构”的语言,它更强调清晰的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它用的是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片状结构”语言,它要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展现一幅幅画面,而且要把自己的观点蕴涵其中。
  论证结构
  就结构而言,议论文要求有严密的论证过程(即形成“论证结构”),按照逻辑层层展开,或是起承转合,或是演绎归纳,设置分论点则环环相扣,使用论据则精要概括,总之都强调规整严正、简洁清晰。议论性散文也是“议论”,也有议论的层次,但它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严格,它往往以内心感受为线索,由若干片段描写衔接而成。
  例如下面两段文字,主题都是:赞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倡抛弃世俗。
  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上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追求。他们视功利如鸿毛,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独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只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伟人。我们不禁要反省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摒除外界的干扰,他们选择的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吗?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吗?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吗?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当我们回望唐朝时,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评析
  例1是议论文的写法。先说事实,再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的一般规律。整个语段虽然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但有鲜明的理性和逻辑。
  例2是议论性散文的写法。它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一个个意象,作者的观点、理念就渗透在这些镜头、意象之中,读者要通过这些镜头、意象去感悟作者的观点、理念。整个语段,虽然不乏内在的逻辑,但人物的形象性更为突出,情感也更加强烈。
  例1 侧重理性,除了给人理性的认识,还能给人审美的愉悦。例2侧重于感性,文字显然更有“视觉冲击力”,更能吸引读者。
  构思议论性散文的基本途径就是“渗透”和“寄托”。把观点“渗透”到某一具体的人物事件中去,是议论性散文写作的重要因素。
  
  比如讲“心灵的选择”,一般议论文要分层分点,举例分析进行论证。
  议论性散文则往往从一人一事中选择最能表达自己理念的关节,通过想象联想,描绘出动情的画面,把观点渗透到画面中去。
  比如,写谭嗣同在生死关头的选择,写闻一多作最后演讲的选择,写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选择等等。
  生命与美丽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著地追求着真善,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语言形象有韵味)
  
  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烬,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
  
  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更甚至,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苍穹,未及静静地谛听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已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一下子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
  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中,始终高扬着一个主题:美丽之所以永恒,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于是,美丽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美丽而永恒。这是一个连上帝也祈求的统一。
  高考优秀作文中比较典型的议论性散文的作文开头是怎样的呢?
  
  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
  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优美的排比,均可达到议论性散文的审美效果。
  心中的天平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
  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由抒情味极浓的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
  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由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入题。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
  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更多推荐

什么是议论性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