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得与失:革命文学思潮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其中掺杂了“左”的机械论的错误,这集中表现在文学与革命的关系和文学与群众的关系上。
文学大众化思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中国诗歌会的创作方面。
与革命文学思潮相比,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或文学脱离政治的自由。30年代自由主义文艺思潮主要有“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
“京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等,刊物有《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要求艺术和政治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京派以“乡村中国”为其主要创作内容。
“论语派”因林语堂创办的《论语》杂志而得名,提倡幽默、闲适、性灵的文学。
后期新月派也提出了超脱的文艺观,崇奉“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以“人性论”来攻击无产阶级文学,遭到鲁迅及左翼作家的批评。
“自由人”指胡秋原,“第三种人”指苏汶,他们极力反对文艺的阶级性而誓死捍卫文艺的自由。左翼作家对其进行批判。1932年张闻天发表文章,既批评了“留声机”论也批评了非政治主义的观念。
1930年到1931年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属于国民党的右翼文学组织,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意识,遭到鲁迅、瞿秋白等人的批判。
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更加壮大,浪漫主义思潮大为减弱,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有所发展。
现代诗派是30年代较为成熟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主要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进行诗歌创作。
心理分析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其小说深人、细致地剖析了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及性变态心理。
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穆时英、刘呐鸥。他们的小说用缤纷的色彩和快速的节 奏来表现半殖民地的病态文明,注意挖掘人物深层次的感觉与印象。
文学大众化思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中国诗歌会的创作方面。
与革命文学思潮相比,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或文学脱离政治的自由。30年代自由主义文艺思潮主要有“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
“京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等,刊物有《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要求艺术和政治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京派以“乡村中国”为其主要创作内容。
“论语派”因林语堂创办的《论语》杂志而得名,提倡幽默、闲适、性灵的文学。
后期新月派也提出了超脱的文艺观,崇奉“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以“人性论”来攻击无产阶级文学,遭到鲁迅及左翼作家的批评。
“自由人”指胡秋原,“第三种人”指苏汶,他们极力反对文艺的阶级性而誓死捍卫文艺的自由。左翼作家对其进行批判。1932年张闻天发表文章,既批评了“留声机”论也批评了非政治主义的观念。
1930年到1931年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属于国民党的右翼文学组织,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意识,遭到鲁迅、瞿秋白等人的批判。
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更加壮大,浪漫主义思潮大为减弱,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有所发展。
现代诗派是30年代较为成熟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主要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进行诗歌创作。
心理分析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其小说深人、细致地剖析了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及性变态心理。
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穆时英、刘呐鸥。他们的小说用缤纷的色彩和快速的节 奏来表现半殖民地的病态文明,注意挖掘人物深层次的感觉与印象。
更多推荐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两大思潮及其论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