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他年轻时曾有过雄心壮志,想通过科举考试出仕,干一番事业,曾写出一些较有现实内容的作品。
他曾在庆元三年(1197)向朝廷进《大乐议》1卷、《琴瑟考古图》1卷,庆元五年,又献《圣宋铙náo歌鼓吹曲》12章,希望像北宋大晟词人那样,通过研讨雅乐而入仕,但却没有成功,以布衣终老。
从此,漫游于苏州、杭州、合肥、无锡等地,走上了做豪门清客的道路。他的诗、词、文、书法均称著于时,尤以词擅名,能自度曲。与当时许多著名文人交游,并得到他们的经济支持。
淳熙十三年游长沙,结识诗人萧德藻,受其赏识,并娶其侄女,同往湖州,居苕溪弁山的白石湖下,友人因此号姜夔为白石道人。
萧德藻介绍他向杨万里学诗,杨又介绍他认识范成大,继而与张鉴、张镃zī、尤袤、辛弃疾等名流往来,并在生活上接受他们的长期资助。依靠得最久的是杭州的张鉴,张鉴曾以良田赠给姜夔,但他辞谢了。友人陈造赠诗曰:“姜郎未仕不求田,依赖生涯九万笺”(《次姜尧章饯徐南卿韵二首》)。张鉴去世后,他的生活逐渐贫困,晚年困顿,卒于杭州。
姜夔因才而受到友人以礼相待,还能保持清高的人品,与那些依附豪门的帮闲文人有所不同;但他经济上依赖别人,必然会失去一定的独立性,作品必须研炼词句,吟风弄月,适应有钱的封建士大夫欣赏风雅的需要,而不可能有许多反映国计民生的内容。
另外,由于他多才多艺而屡试不第,对现实怀有不满,作品充满了悲观、凄凉的情调,形成了他的作品风神飘渺而缺乏现实内容的特色。有《白石道人诗集》、《诗说》,词集《白石道人歌曲》等。
二、思想艺术特点:
姜夔词绝大多数是纪游与咏物之作,偶有对时事的慨叹,但更多是抒发身世飘零和情场失意之感。
1.反映现实较为深刻的作品,是他约22岁时写的《扬州慢① 》:
淮左名都②,竹西佳处③,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④,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⑤,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⑥,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⑦,青楼梦好⑧,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扬州慢:姜夔自度曲,因词咏扬州,故名。
②淮左名都:指扬州。
③竹西佳处:扬州竹西路(城东竹西亭附近)风景秀丽。
④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句。
⑤胡马窥江:指金人屡次犯扬州,凯觎长江,以图南侵。
⑥杜郎俊赏:谓杜牧对风景有高度的欣赏能力。
⑦豆蔻:指妙龄女郎。
⑧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⑨二十四桥:扬州唐时旧城有二十四座桥。
分析:
这是姜夔的自制曲。他在宋孝宗三年到扬州,目睹金兵两次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感慨今昔,抒发了国家衰亡的悲痛之感。全词含蓄深沉、情调凄怆,体现了姜词境界凄清的特点。姜词多用色调暗淡、感情哀怨、温度寒冷的字眼来塑造形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具有“冷美”的独特的审美特征。如这首词的“清角吹寒”、“波心冷月”;《清波引》的“清夜猿啼,怨人良苦”;《醉吟商小品》的“细柳暗黄千缕,暮鸦啼处”;《疏影》的“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等,意境都十分幽寂凄清,反映了南渡之后失意落魄文人的心境,对后世失意文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2.姜夔词被稍后的词人张炎称为具有“清空”的特色(《词源》)。
“清”是指词中塑造凄清意境;“空”则指其词风神飘渺,不注重对事物作具体细致的刻画,而着重抒发作者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即使是咏物词,姜夔也只对景物的形态作轻描淡写,而是通过暗喻、联想的手法赋予他所吟咏的事物以种种动人的情态,染上浓重的主观色彩,造成飘渺超脱的境界。如咏物词《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①。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②。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③。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④。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⑤。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⑥。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注释:
①苔枝缀玉:范成大(即小序中提到的石湖)《梅谱》说他家乡的古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三句:长满藓苔的枝条上,点缀着梅花,枝上有一个翠鸟。
②客里:白石是江西人,当时住苏州。倚修竹: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里把梅花比作美人。
③佩环月夜归来:杜甫吟昭君云,“环佩空归月夜魂”。
④深宫旧事:《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蛾绿:蛾眉。
⑤盈盈、金屋:《古诗十九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盈盈指梅花。又《汉武故事》记武帝幼时对姑母说,“若得阿娇(武帝表妹)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三句:不要像无情的春风一样,毫不关照娇美的梅花。应像汉武藏娇一样爱护梅花。
⑥玉龙、哀曲:玉龙是笛子名,哀曲指曲子《梅花落》。李白有诗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分析:
词中描绘梅花形态仅有“苔枝缀玉”一句,其余均以联想咏梅,有化用杜甫《佳人》诗以落寞美人为比喻,还有以昭君魂兮归来、寿阳公主梅妆、汉武帝金屋藏娇等典故写梅的幽独风神,寄托遥深。有人认为是“伤心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郑文焯《郑校白石道人歌曲》),也有人认为是借梅怀人之作。
张炎评此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词源》)。
他咏荷的“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念奴娇》);写蟋蟀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齐天乐》);写山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等,都有这个“清空”的特点,被称之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
但终因缺少对事物的具体的刻画,他的词有时给人一种空泛的、难以捉摸的感觉,词作的内容单薄或意思晦涩,王国维先生称之为“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
3.姜夔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清新挺拔。
沈义父《乐府指迷》称之为“清劲”,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则称之为“清刚”。姜夔学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他写词也吸收了晚唐诗人与江西诗派的写法,避免向来婉约词人平熟软媚的作风,在语言上多用散行单句,声律上间用拗句拗调,在格调上追求高雅脱俗,给读者以新颖、刚劲的感觉。这特别表现在他的自制曲上。他的自制曲大都先成文词后制谱,更可以在句式、声律上舒卷自如、锐意创新。如《长亭怨慢① 》: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②,怎忘得、玉环(指玉箫)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③,难剪离愁千缕。
注释:
①长亭怨慢:姜夔自度曲。
②“韦郎”二句:《云溪友议》载,韦皋少时游江夏,与姜使馆玉箫有情,并赠玉指环,约定几年后来娶,后终失约。
③并刀:并州产的锋利剪刀。
分析:
全词基本上是散行单句,没有一般词人喜用的对偶、对称的整齐句式,下片直接将口语入词,更为自由自在。但姜词用散文句式与辛词的散文化不同,在句式自由的同时,仍然注重词境的塑造、韵味的深长、音律的和谐,不会像辛弃疾这类词给人以枯瘠直露的感觉。如这首词写闺人目送情郎远帆,借无情柳树的青青反衬心情的黯淡愁惨;写行人舟中回望,以柳丝千缕难剪暗喻离愁难断,都精妙隽永、感情真挚。
4.姜夔是一个著名的作曲家,对审音协律非常重视。
他继承周邦彦注重音律的传统,但他把词意放在第一位,格律放在第二位,其《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创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其《扬州慢》词序亦云:“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所以,他作词都是有感而发,先写歌词,后制歌谱,二者切合,声情并茂。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词:“精浑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绝一时”。
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彊村丛书本),有17首带有旁谱的词,是现存宋词唯一有乐谱流传的词作。其中12首自注为自度曲,5首为修改旧曲。
前者为《扬州慢》、《长亭怨慢》、《淡黄柳》、《石湖仙》、《暗香》、《疏影》、《惜红衣》、《角招》、《征招》、《秋宵吟》、《凄凉犯》、《翠楼吟》;后者为:《鬲溪梅令》、《杏花天影》、《醉吟商小品》、《玉梅令》、《霓裳中序第一》。这些词谱,经过当代学者夏承焘、阴法鲁等人的研究,已能译为今谱歌唱,使今人能窥见宋词音乐的真面目,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
小结:
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无论是苏、辛,还是周秦,都既有雅调,也有俗词。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清人汪森《词综序》即说:“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至清代,浙西词派更奉姜词为圭臬,曾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张炎)”的盛况,使苏、辛一时黯然失色。
他曾在庆元三年(1197)向朝廷进《大乐议》1卷、《琴瑟考古图》1卷,庆元五年,又献《圣宋铙náo歌鼓吹曲》12章,希望像北宋大晟词人那样,通过研讨雅乐而入仕,但却没有成功,以布衣终老。
从此,漫游于苏州、杭州、合肥、无锡等地,走上了做豪门清客的道路。他的诗、词、文、书法均称著于时,尤以词擅名,能自度曲。与当时许多著名文人交游,并得到他们的经济支持。
淳熙十三年游长沙,结识诗人萧德藻,受其赏识,并娶其侄女,同往湖州,居苕溪弁山的白石湖下,友人因此号姜夔为白石道人。
萧德藻介绍他向杨万里学诗,杨又介绍他认识范成大,继而与张鉴、张镃zī、尤袤、辛弃疾等名流往来,并在生活上接受他们的长期资助。依靠得最久的是杭州的张鉴,张鉴曾以良田赠给姜夔,但他辞谢了。友人陈造赠诗曰:“姜郎未仕不求田,依赖生涯九万笺”(《次姜尧章饯徐南卿韵二首》)。张鉴去世后,他的生活逐渐贫困,晚年困顿,卒于杭州。
姜夔因才而受到友人以礼相待,还能保持清高的人品,与那些依附豪门的帮闲文人有所不同;但他经济上依赖别人,必然会失去一定的独立性,作品必须研炼词句,吟风弄月,适应有钱的封建士大夫欣赏风雅的需要,而不可能有许多反映国计民生的内容。
另外,由于他多才多艺而屡试不第,对现实怀有不满,作品充满了悲观、凄凉的情调,形成了他的作品风神飘渺而缺乏现实内容的特色。有《白石道人诗集》、《诗说》,词集《白石道人歌曲》等。
二、思想艺术特点:
姜夔词绝大多数是纪游与咏物之作,偶有对时事的慨叹,但更多是抒发身世飘零和情场失意之感。
1.反映现实较为深刻的作品,是他约22岁时写的《扬州慢① 》:
淮左名都②,竹西佳处③,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④,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⑤,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⑥,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⑦,青楼梦好⑧,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扬州慢:姜夔自度曲,因词咏扬州,故名。
②淮左名都:指扬州。
③竹西佳处:扬州竹西路(城东竹西亭附近)风景秀丽。
④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句。
⑤胡马窥江:指金人屡次犯扬州,凯觎长江,以图南侵。
⑥杜郎俊赏:谓杜牧对风景有高度的欣赏能力。
⑦豆蔻:指妙龄女郎。
⑧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⑨二十四桥:扬州唐时旧城有二十四座桥。
分析:
这是姜夔的自制曲。他在宋孝宗三年到扬州,目睹金兵两次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感慨今昔,抒发了国家衰亡的悲痛之感。全词含蓄深沉、情调凄怆,体现了姜词境界凄清的特点。姜词多用色调暗淡、感情哀怨、温度寒冷的字眼来塑造形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具有“冷美”的独特的审美特征。如这首词的“清角吹寒”、“波心冷月”;《清波引》的“清夜猿啼,怨人良苦”;《醉吟商小品》的“细柳暗黄千缕,暮鸦啼处”;《疏影》的“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等,意境都十分幽寂凄清,反映了南渡之后失意落魄文人的心境,对后世失意文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2.姜夔词被稍后的词人张炎称为具有“清空”的特色(《词源》)。
“清”是指词中塑造凄清意境;“空”则指其词风神飘渺,不注重对事物作具体细致的刻画,而着重抒发作者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即使是咏物词,姜夔也只对景物的形态作轻描淡写,而是通过暗喻、联想的手法赋予他所吟咏的事物以种种动人的情态,染上浓重的主观色彩,造成飘渺超脱的境界。如咏物词《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①。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②。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③。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④。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⑤。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⑥。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注释:
①苔枝缀玉:范成大(即小序中提到的石湖)《梅谱》说他家乡的古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三句:长满藓苔的枝条上,点缀着梅花,枝上有一个翠鸟。
②客里:白石是江西人,当时住苏州。倚修竹: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里把梅花比作美人。
③佩环月夜归来:杜甫吟昭君云,“环佩空归月夜魂”。
④深宫旧事:《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蛾绿:蛾眉。
⑤盈盈、金屋:《古诗十九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盈盈指梅花。又《汉武故事》记武帝幼时对姑母说,“若得阿娇(武帝表妹)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三句:不要像无情的春风一样,毫不关照娇美的梅花。应像汉武藏娇一样爱护梅花。
⑥玉龙、哀曲:玉龙是笛子名,哀曲指曲子《梅花落》。李白有诗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分析:
词中描绘梅花形态仅有“苔枝缀玉”一句,其余均以联想咏梅,有化用杜甫《佳人》诗以落寞美人为比喻,还有以昭君魂兮归来、寿阳公主梅妆、汉武帝金屋藏娇等典故写梅的幽独风神,寄托遥深。有人认为是“伤心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郑文焯《郑校白石道人歌曲》),也有人认为是借梅怀人之作。
张炎评此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词源》)。
他咏荷的“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念奴娇》);写蟋蟀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齐天乐》);写山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等,都有这个“清空”的特点,被称之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
但终因缺少对事物的具体的刻画,他的词有时给人一种空泛的、难以捉摸的感觉,词作的内容单薄或意思晦涩,王国维先生称之为“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
3.姜夔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清新挺拔。
沈义父《乐府指迷》称之为“清劲”,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则称之为“清刚”。姜夔学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他写词也吸收了晚唐诗人与江西诗派的写法,避免向来婉约词人平熟软媚的作风,在语言上多用散行单句,声律上间用拗句拗调,在格调上追求高雅脱俗,给读者以新颖、刚劲的感觉。这特别表现在他的自制曲上。他的自制曲大都先成文词后制谱,更可以在句式、声律上舒卷自如、锐意创新。如《长亭怨慢① 》: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②,怎忘得、玉环(指玉箫)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③,难剪离愁千缕。
注释:
①长亭怨慢:姜夔自度曲。
②“韦郎”二句:《云溪友议》载,韦皋少时游江夏,与姜使馆玉箫有情,并赠玉指环,约定几年后来娶,后终失约。
③并刀:并州产的锋利剪刀。
分析:
全词基本上是散行单句,没有一般词人喜用的对偶、对称的整齐句式,下片直接将口语入词,更为自由自在。但姜词用散文句式与辛词的散文化不同,在句式自由的同时,仍然注重词境的塑造、韵味的深长、音律的和谐,不会像辛弃疾这类词给人以枯瘠直露的感觉。如这首词写闺人目送情郎远帆,借无情柳树的青青反衬心情的黯淡愁惨;写行人舟中回望,以柳丝千缕难剪暗喻离愁难断,都精妙隽永、感情真挚。
4.姜夔是一个著名的作曲家,对审音协律非常重视。
他继承周邦彦注重音律的传统,但他把词意放在第一位,格律放在第二位,其《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创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其《扬州慢》词序亦云:“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所以,他作词都是有感而发,先写歌词,后制歌谱,二者切合,声情并茂。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词:“精浑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绝一时”。
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彊村丛书本),有17首带有旁谱的词,是现存宋词唯一有乐谱流传的词作。其中12首自注为自度曲,5首为修改旧曲。
前者为《扬州慢》、《长亭怨慢》、《淡黄柳》、《石湖仙》、《暗香》、《疏影》、《惜红衣》、《角招》、《征招》、《秋宵吟》、《凄凉犯》、《翠楼吟》;后者为:《鬲溪梅令》、《杏花天影》、《醉吟商小品》、《玉梅令》、《霓裳中序第一》。这些词谱,经过当代学者夏承焘、阴法鲁等人的研究,已能译为今谱歌唱,使今人能窥见宋词音乐的真面目,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
小结:
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无论是苏、辛,还是周秦,都既有雅调,也有俗词。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清人汪森《词综序》即说:“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至清代,浙西词派更奉姜词为圭臬,曾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张炎)”的盛况,使苏、辛一时黯然失色。
更多推荐
姜夔《1155?—122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