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与创作:
吴文英(1207?~1269?),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鄞yín县(今浙江宁波)人。他是一位颇为独特的江江湖游士,虽放浪江湖,然足迹未离江、浙;虽以布衣终老,却长期充当一些权贵的门客与幕僚,非官又非隐;虽曳裾侯门,但只为衣食生计,而不为仕进投机钻营,尚保持着清高独立的人格。
吴文英一生的心力都倾注在词的创作上。他力求自成一家,但辛弃疾和姜夔这两座艺术高峰横亘眼前,而他胸襟气魄远逊稼轩,才情天赋不及白石,要在情思内容上有所超越突破,已不可能,于是专在艺术技巧上争奇斗胜。
二、艺术成就:
(一)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首先是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也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如游苏州灵岩山时所作的著名怀古词《八声甘州•陪庚幕诸公游灵岩①》: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②。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③。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④。时靸sǎ双鸳响,廊叶秋声⑤。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⑥。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⑦。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鱼汀⑧。连呼酒,上琴台⑨去,秋与云平。
注释:
①庾幕:仓幕,即提举常平仓司幕府。灵岩:在苏州西,多春秋五国遗迹。
②二句:谓渺茫长空云烟伸向四宇,是哪年天上陨落大星?指灵岩自天陨落。
③三句:谓幻化出苍崖云树,美人居住的金屋,吴王称霸的宫殿。名娃:指西施;金屋:用《汉武故事》中刘彻陈阿娇典故;残霸:指吴王夫差一度称霸,后被越国所灭。
④二句:谓山径冷风刺眼,溪水中浓腻的脂粉气沾染花香。箭径:范成大《吴郡志》:“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山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名箭径”。酸风射眼:出李贺诗。腻水:出杜牧《阿房宫赋》”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⑤二句:谓听到落叶廊的风响,疑心是西施走来的脚步声。靸:拖鞋,这里作动词用。⑥三句:谓宫中吴王沉溺于酒色而亡国,却让范蠡垂钓五湖,头脑清醒。赵晔《吴越春秋》载: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独钓:化用《楚辞•渔父》“众人皆醉我独醒”诗意。
⑦二句:意谓沧波不语,人发易白,青山不改,无可如何。
⑧二句:谓倚涵空阁徙倚远望,见斜日西沉,乱鸦渔汀就宿。灵岩山有涵空阁。⑨琴台:灵岩山胜迹之一。
分析:
开篇打破登高怀古词写眼前实景的思维定势,而以出人意表的想象将灵岩山和馆娃宫等虚幻化,把灵岩山比拟为青天陨落的星辰。这是化实为虚。西施的遗迹本是一片废墟,而作者却以超常的联想,逼真地表现也当年采径中残存的脂香腥味和响屟廊里西施穿着木屐漫步的声响,化虚为实,亦幻亦真,境界空灵。
类似于这种超越时空、将心中的幻觉实有化的表现,在梦窗词中随处可见。如怀念亡姬的名作《风人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精。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释
①草:起草。瘗(yì):埋葬。庾信有《瘗花铭》。铭:文体的一种。②分携:分手。绿暗:形容绿柳成荫。③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④中酒:醉酒。⑤交加:形容杂乱。⑥双鸳:指女子的绣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幽阶苔生:苔生石阶,遮住了上面的足印。
分析:
词的境界似真似梦。“黄蜂”二句,则是亦真亦幻。黄蜂扑秋千,为眼前实景;亡姬生前纤纤玉手在秋千上残留的香泽,本是由于痴迷的忆恋而产生的幻觉,而首一“有”字,便将幻觉写成实有。
另一首《思佳客•赋半面女髑髅》,更将半面枯骨幻化成风姿绰约的少女:
钗燕拢云睡起时。隔墙折得杏花枝。青春半面妆如画,细雨三更花又飞。轻爱别,旧相知。断肠青冢几斜晖。断红一任风吹起,结习空时不点衣。
这种超常的想象力和幻化的手段,为吴文英所独擅。
(二)纵横交错的章法结构。
继清真词后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或者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吴文英作词师承周邦彦。清真词的结构也具跳跃性,但起承转合,或用虚字转折或用实词提示,尚有线索可寻。而梦窗词的结构往往是突变性的,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且缺乏必要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求。这强化了词境的模糊性、多义性,但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他长达240字的自度曲,也是词史上最长的词调《莺啼序》,便典型地体现出这种结构的特色: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注释:暮春的寒冷欺凌着我病酒的身子,紧锁沉香木的绣户。燕子因春寒比往年迟到,至今才飞回西城,似乎在告诉人春已不多。就像被画船匆匆载去一样,清明浓浓春意,只留下晴天的冉冉烟雾和宫苑的翠树。感念我羁旅天涯之情,随风飘荡,仿佛化为万千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注释:十年西湖岁月,时时系马柳下,趁着娇尘软雾去追随那游春的佳人仕女。泛舟进入落红无数的溪水,遣侍女偷偷传递情书。记得当时她含情倚银屏,我感到无边的春色属于我,又感到春梦不长;她在那儿轻歌一曲金缕曲;扇轻拍,泪痕打湿了胭脂。在堤边我们曾相依漫步;天色已晚,人去湖空,轻把眼前的斜阳都付与湖面上翻飞的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注释:转眼幽兰就要凋零,杜若生出香气,我尚在水乡做一个游子。别后再访西湖寻佳人的踪迹,六桥默默无消息,时过境迁落花萎地,她已经葬骨西湖,坟上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 ?她秋水盈盈的双眼,曾令西湖长嫉妒;淡淡的娥眉,曾令远山含羞;渔灯点点水光闪烁的江上,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记得当时的情景,就如同王献之泛舟接他的桃根、桃叶一样,当日惟一一座画楼依稀烟雨中。临分别在败壁上题诗,如今和泪留下墨迹已经淹没在灰尘之中。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还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jiāo绡xiāo,亸duǒ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书,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伤心江南千里,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注释:今日我来登亭极望,芳草萋萋连万里,叹两鬓已半白。暗暗想来,这儿还有她临分赠给我的手帕,那上面还留下她伤心的泪痕和欢情的唾痕,登楼人如同迷路失意的凤凰,又像懒于在破镜前起舞的鸾鸟。我本想殷勤修一封书信,信中表达我绵长的离恨,但蔚蓝的天空和辽阔的大海,没有大雁的踪迹。只有将满腹相思,谱入哀弦急管之中。千里江南尽是伤心处,尽管我重新吟起一首招魂曲,她的灵魂还在吗?
分析:
全词分四段,主要写对亡故恋人的思念,相思中又含有羁旅之情,时空多变,反复穿插。第一段写独居伤春情怀。主导空间是绣户,随首思绪的翻腾流动,空间意象从西城跳到湖上画船又转换到吴宫。第二段回忆十所前的艳遇,而“春宽梦窄”又包含着现时的感受。第三段总写别后情事。过片思绪回到现实的水乡寄旅,接着又跳到别后寻访往事和当时分别的情景。时空上有三次跳跃变化。第四段总写相思,又穿插着别后的眺望与期待,相聚时的欢情和离别时的泪痕,时间又是几度变化,空间也是从眼前跳到辽海又回复到江南。时空突变,情怀隐约闪烁。他不是按惯例将一时情事写完后再续写另一情事,而是交错穿插,词的结构是一个个缺乏逻辑、理性联系的片段组成,其内在的联结点是跳荡的思绪。这种结构方式带有一定的超前性,类似于现代的意识流手法,古人不易理解,因此指斥为“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张炎《词源》卷下)。
(三)语言文字生新奇异。
第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与其章法结构一样,完全凭主观的心理感受随意组合。如“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和“落絮无声春堕泪”(《浣溪沙》)等,都是将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直接组合,无理而奇妙。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他描摹物态、体貌、动作,很少单独使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而总是使用一些情绪化、修饰性、感极强的偏正词组。如写池水,是“腻涨红波”(《过秦楼•芙蓉》);写云彩,是“倩霞艳锦”(《绕佛阁•赠郭季隐》)或“愁云”、“腻云”;写花容,是 “腴红艳丽”(《惜秋华》)、“妖红斜紫”(《喜迁莺•同丁基仲过希道家看牡丹》);甚至写女性的一颦一笑或一种情绪,也爱用色彩华丽的字眼来修饰,如“最赋情、偏在笑红颦翠”(《三姝媚》),“红情密”(《宴清都•连理海棠》),“剪红情,裁绿意”(《祝英台近•除夜立春》)。梦窗词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但雕绘过甚,时有堆砌之病、晦涩之失,故不免为后人所诟病。
小结:
尽管吴文英的词作多达340首,比姜夔多出4倍,其题材内容却与姜夔一样,仍不也恋情、咏物、伤今怀古和酬唱和的范围。从艺术的独创性来看,梦窗足与白石抗衡。清人戈载《宋七家词选》说梦窗词“以绵丽为尚,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梦窗稿提要》说 “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都是平实公允的评价。
吴文英(1207?~1269?),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鄞yín县(今浙江宁波)人。他是一位颇为独特的江江湖游士,虽放浪江湖,然足迹未离江、浙;虽以布衣终老,却长期充当一些权贵的门客与幕僚,非官又非隐;虽曳裾侯门,但只为衣食生计,而不为仕进投机钻营,尚保持着清高独立的人格。
吴文英一生的心力都倾注在词的创作上。他力求自成一家,但辛弃疾和姜夔这两座艺术高峰横亘眼前,而他胸襟气魄远逊稼轩,才情天赋不及白石,要在情思内容上有所超越突破,已不可能,于是专在艺术技巧上争奇斗胜。
二、艺术成就:
(一)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首先是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也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如游苏州灵岩山时所作的著名怀古词《八声甘州•陪庚幕诸公游灵岩①》: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②。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③。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④。时靸sǎ双鸳响,廊叶秋声⑤。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⑥。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⑦。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鱼汀⑧。连呼酒,上琴台⑨去,秋与云平。
注释:
①庾幕:仓幕,即提举常平仓司幕府。灵岩:在苏州西,多春秋五国遗迹。
②二句:谓渺茫长空云烟伸向四宇,是哪年天上陨落大星?指灵岩自天陨落。
③三句:谓幻化出苍崖云树,美人居住的金屋,吴王称霸的宫殿。名娃:指西施;金屋:用《汉武故事》中刘彻陈阿娇典故;残霸:指吴王夫差一度称霸,后被越国所灭。
④二句:谓山径冷风刺眼,溪水中浓腻的脂粉气沾染花香。箭径:范成大《吴郡志》:“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山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名箭径”。酸风射眼:出李贺诗。腻水:出杜牧《阿房宫赋》”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⑤二句:谓听到落叶廊的风响,疑心是西施走来的脚步声。靸:拖鞋,这里作动词用。⑥三句:谓宫中吴王沉溺于酒色而亡国,却让范蠡垂钓五湖,头脑清醒。赵晔《吴越春秋》载: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独钓:化用《楚辞•渔父》“众人皆醉我独醒”诗意。
⑦二句:意谓沧波不语,人发易白,青山不改,无可如何。
⑧二句:谓倚涵空阁徙倚远望,见斜日西沉,乱鸦渔汀就宿。灵岩山有涵空阁。⑨琴台:灵岩山胜迹之一。
分析:
开篇打破登高怀古词写眼前实景的思维定势,而以出人意表的想象将灵岩山和馆娃宫等虚幻化,把灵岩山比拟为青天陨落的星辰。这是化实为虚。西施的遗迹本是一片废墟,而作者却以超常的联想,逼真地表现也当年采径中残存的脂香腥味和响屟廊里西施穿着木屐漫步的声响,化虚为实,亦幻亦真,境界空灵。
类似于这种超越时空、将心中的幻觉实有化的表现,在梦窗词中随处可见。如怀念亡姬的名作《风人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精。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释
①草:起草。瘗(yì):埋葬。庾信有《瘗花铭》。铭:文体的一种。②分携:分手。绿暗:形容绿柳成荫。③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④中酒:醉酒。⑤交加:形容杂乱。⑥双鸳:指女子的绣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幽阶苔生:苔生石阶,遮住了上面的足印。
分析:
词的境界似真似梦。“黄蜂”二句,则是亦真亦幻。黄蜂扑秋千,为眼前实景;亡姬生前纤纤玉手在秋千上残留的香泽,本是由于痴迷的忆恋而产生的幻觉,而首一“有”字,便将幻觉写成实有。
另一首《思佳客•赋半面女髑髅》,更将半面枯骨幻化成风姿绰约的少女:
钗燕拢云睡起时。隔墙折得杏花枝。青春半面妆如画,细雨三更花又飞。轻爱别,旧相知。断肠青冢几斜晖。断红一任风吹起,结习空时不点衣。
这种超常的想象力和幻化的手段,为吴文英所独擅。
(二)纵横交错的章法结构。
继清真词后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或者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吴文英作词师承周邦彦。清真词的结构也具跳跃性,但起承转合,或用虚字转折或用实词提示,尚有线索可寻。而梦窗词的结构往往是突变性的,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且缺乏必要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求。这强化了词境的模糊性、多义性,但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他长达240字的自度曲,也是词史上最长的词调《莺啼序》,便典型地体现出这种结构的特色: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注释:暮春的寒冷欺凌着我病酒的身子,紧锁沉香木的绣户。燕子因春寒比往年迟到,至今才飞回西城,似乎在告诉人春已不多。就像被画船匆匆载去一样,清明浓浓春意,只留下晴天的冉冉烟雾和宫苑的翠树。感念我羁旅天涯之情,随风飘荡,仿佛化为万千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注释:十年西湖岁月,时时系马柳下,趁着娇尘软雾去追随那游春的佳人仕女。泛舟进入落红无数的溪水,遣侍女偷偷传递情书。记得当时她含情倚银屏,我感到无边的春色属于我,又感到春梦不长;她在那儿轻歌一曲金缕曲;扇轻拍,泪痕打湿了胭脂。在堤边我们曾相依漫步;天色已晚,人去湖空,轻把眼前的斜阳都付与湖面上翻飞的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注释:转眼幽兰就要凋零,杜若生出香气,我尚在水乡做一个游子。别后再访西湖寻佳人的踪迹,六桥默默无消息,时过境迁落花萎地,她已经葬骨西湖,坟上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 ?她秋水盈盈的双眼,曾令西湖长嫉妒;淡淡的娥眉,曾令远山含羞;渔灯点点水光闪烁的江上,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记得当时的情景,就如同王献之泛舟接他的桃根、桃叶一样,当日惟一一座画楼依稀烟雨中。临分别在败壁上题诗,如今和泪留下墨迹已经淹没在灰尘之中。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还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jiāo绡xiāo,亸duǒ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书,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伤心江南千里,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注释:今日我来登亭极望,芳草萋萋连万里,叹两鬓已半白。暗暗想来,这儿还有她临分赠给我的手帕,那上面还留下她伤心的泪痕和欢情的唾痕,登楼人如同迷路失意的凤凰,又像懒于在破镜前起舞的鸾鸟。我本想殷勤修一封书信,信中表达我绵长的离恨,但蔚蓝的天空和辽阔的大海,没有大雁的踪迹。只有将满腹相思,谱入哀弦急管之中。千里江南尽是伤心处,尽管我重新吟起一首招魂曲,她的灵魂还在吗?
分析:
全词分四段,主要写对亡故恋人的思念,相思中又含有羁旅之情,时空多变,反复穿插。第一段写独居伤春情怀。主导空间是绣户,随首思绪的翻腾流动,空间意象从西城跳到湖上画船又转换到吴宫。第二段回忆十所前的艳遇,而“春宽梦窄”又包含着现时的感受。第三段总写别后情事。过片思绪回到现实的水乡寄旅,接着又跳到别后寻访往事和当时分别的情景。时空上有三次跳跃变化。第四段总写相思,又穿插着别后的眺望与期待,相聚时的欢情和离别时的泪痕,时间又是几度变化,空间也是从眼前跳到辽海又回复到江南。时空突变,情怀隐约闪烁。他不是按惯例将一时情事写完后再续写另一情事,而是交错穿插,词的结构是一个个缺乏逻辑、理性联系的片段组成,其内在的联结点是跳荡的思绪。这种结构方式带有一定的超前性,类似于现代的意识流手法,古人不易理解,因此指斥为“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张炎《词源》卷下)。
(三)语言文字生新奇异。
第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与其章法结构一样,完全凭主观的心理感受随意组合。如“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和“落絮无声春堕泪”(《浣溪沙》)等,都是将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直接组合,无理而奇妙。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他描摹物态、体貌、动作,很少单独使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而总是使用一些情绪化、修饰性、感极强的偏正词组。如写池水,是“腻涨红波”(《过秦楼•芙蓉》);写云彩,是“倩霞艳锦”(《绕佛阁•赠郭季隐》)或“愁云”、“腻云”;写花容,是 “腴红艳丽”(《惜秋华》)、“妖红斜紫”(《喜迁莺•同丁基仲过希道家看牡丹》);甚至写女性的一颦一笑或一种情绪,也爱用色彩华丽的字眼来修饰,如“最赋情、偏在笑红颦翠”(《三姝媚》),“红情密”(《宴清都•连理海棠》),“剪红情,裁绿意”(《祝英台近•除夜立春》)。梦窗词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但雕绘过甚,时有堆砌之病、晦涩之失,故不免为后人所诟病。
小结:
尽管吴文英的词作多达340首,比姜夔多出4倍,其题材内容却与姜夔一样,仍不也恋情、咏物、伤今怀古和酬唱和的范围。从艺术的独创性来看,梦窗足与白石抗衡。清人戈载《宋七家词选》说梦窗词“以绵丽为尚,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梦窗稿提要》说 “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都是平实公允的评价。
更多推荐
吴文英(1207?~126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