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演义版本有《三国志传》(余氏双峰堂本、朱鼎臣本、乔山堂本、联辉堂本、雄飞馆《英雄谱》本)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本(嘉靖本、周曰校本、夏振宇本)及清初毛宗岗《三国志演义》三个系统。《志传》的最早版本中包含了更多的民间口头传说和较少的正史资料,其中吸收了民间流传的关索或花关索故事,文字颇粗略。嘉靖本的编者则以其不稽删除了这些故事。清初毛宗岗本更加雅化。
关于版本,英国学者魏安有《三国演义版本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对现存的《三国演义》版本进行了最全面的研究。魏氏先后查孝26种不同的非毛评本版本,包括绝大多数学者以前无法看到或未予注意的两种。(上海图书馆藏残页,可能是最早的版本);二西班牙哥利亚(Escorial)修道院图书馆所藏嘉靖二十七年叶逢春本。魏氏结论:元末明初,罗贯中写成原本《三国演义》,经过一段时间流传,演化的现存各种版本之祖本“元祖本”。其特色是,正文分为10卷,每卷首记录该卷的年代起讫。卷一首有总歌,有许多夹注,但无关索的情节和周静轩之咏史诗。元祖本分化为AB系统的祖本和CD系统的祖本,分别在明中叶刊行。AB系统均为官本或江南本,读者多为士大夫阶层。CD系统均为闽本,其读者多来自市民阶层。AB系统主要变化是:正文改分为12卷,卷一首的总歌被删,正文中增入引自《资冶通鉴纲目集鉴》等史书的注释及论赞,等等。CD系统祖本的主要变化是正文中增入周静轩诗72首,由CD系统分出C支,正文改分为20卷,增入花关索故事,D支,正文改分为20卷,正文中增入关索故事。AB系统中的B支,逐步演化出夏振宇本、周曰校本、李卓吾评本、毛本,等等。
关于版本,英国学者魏安有《三国演义版本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对现存的《三国演义》版本进行了最全面的研究。魏氏先后查孝26种不同的非毛评本版本,包括绝大多数学者以前无法看到或未予注意的两种。(上海图书馆藏残页,可能是最早的版本);二西班牙哥利亚(Escorial)修道院图书馆所藏嘉靖二十七年叶逢春本。魏氏结论:元末明初,罗贯中写成原本《三国演义》,经过一段时间流传,演化的现存各种版本之祖本“元祖本”。其特色是,正文分为10卷,每卷首记录该卷的年代起讫。卷一首有总歌,有许多夹注,但无关索的情节和周静轩之咏史诗。元祖本分化为AB系统的祖本和CD系统的祖本,分别在明中叶刊行。AB系统均为官本或江南本,读者多为士大夫阶层。CD系统均为闽本,其读者多来自市民阶层。AB系统主要变化是:正文改分为12卷,卷一首的总歌被删,正文中增入引自《资冶通鉴纲目集鉴》等史书的注释及论赞,等等。CD系统祖本的主要变化是正文中增入周静轩诗72首,由CD系统分出C支,正文改分为20卷,增入花关索故事,D支,正文改分为20卷,正文中增入关索故事。AB系统中的B支,逐步演化出夏振宇本、周曰校本、李卓吾评本、毛本,等等。
更多推荐
三国演义版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