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是意大利语, 原意为大客厅,进入法国后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第一个举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她出身贵族,因厌倦烦琐粗鄙的宫廷交际,但又不愿意远离社交,于是在家中举办聚会。她的沙龙从1610年起开始接待宾客,很快就声名鹊起。
“沙龙”原来指的是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为意大利语,十七世纪传入法国,最初为卢佛尔宫画廊的名称。日后逐渐指一种在欣赏美术结晶的同时,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场合,所以沙龙这个词便变为不是陈列艺术品的房间,而更多的是指这样的集会了。
正宗的“沙龙”有如下特点:
定期举行;
时间为晚上(灯光能造出一种朦胧的、浪漫主义的美感,激起与会者的情趣、谈锋和灵感)
人数不多,是个小圈子;
自愿结合,三三两两,自由谈论,各抒己见。
沙龙一般都有一个美丽的沙龙女主人。沙龙的话题很广泛,很雅致;常去沙龙的人都是些名流。我们在欧洲电影、小说和戏剧中经常会看见富丽堂皇或典雅精致的沙龙场面。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也曾有过一个著名沙龙,女主人就是今天人们还经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见这种社交方式早就传到了中国。
更多推荐
沙龙一词从哪个国家传来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