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

河西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秦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恰逢魏国精锐丧失殆尽国力大损,最终秦收复河西。

公元前341年,魏10万大军在马陵之战被齐全歼,秦乘机于次年进攻河西,大败魏军,诱俘魏主将公子卬。公元前339年,秦军再由庞城渡河进攻,于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县南)击败魏援军,俘主将魏错。同年,秦孝公死,秦惠文王继位,杀商鞅,重用魏人公孙衍。

公元前332年,秦惠王派军攻魏上郡重地雕阴(今陕西甘泉南)。魏防守河西的主将龙贾,集中兵力迎战。经2年激战,至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全歼魏军,斩首4.5万并俘虏了龙贾。魏被迫于次年将河西郡归还秦国。至此,秦全部收复了被魏夺占的河西地区。

扩展资料:

秦国收复河西地区之后并未因此停止攻魏。公元前329年,秦两路出兵,北路以河西为基地,渡河攻魏河东,占领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皮氏(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南路以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县东)为基地,沿黄河南岸原桃林塞通道。

攻占曲沃(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南)及焦(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直抵魏崤山长城。次年,秦军继续攻河东,又占蒲阳(今山西省隰县)。魏求和,将上郡15县全部献秦,黄河以西全为秦有。

更多推荐

秦朝河西在现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