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两板之间的松质称为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颅盖骨由额骨鳞部、顶骨、颞骨鳞部和枕骨鳞部上半部分组成,以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及鳞状缝为分界。两顶骨与额骨结合处为冠状缝,两顶骨结合处为矢状缝,顶骨后缘与枕骨结合处为人字缝,颞骨与额顶枕骨结合处为鳞状缝。

额、颞、蝶、顶骨相交于翼点。骨缝在颅骨外板呈锯齿状,在X线平片上易于辨认,在内板呈直线状。

扩展资料:

颅盖骨是由内板、外板及两者之间的板障构成。外板、内板为密质骨,板障为松质骨。板障内有板障静脉,借导血管向外和头皮静脉相通,向内和颅内静脉窦相通。

颅骨骨折时板障出血,可造成颅腔内出血。颅骨在额、顶结节处最厚,在颞、枕鳞部最薄。颅骨在内骨板和外骨板的表面有颅骨外膜被覆,颅骨内膜是硬脑膜的外层。

在颅骨的穹隆部,颅骨内膜与颅骨内板结合不紧密,因而颅顶骨折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在颅底部,颅骨内膜与颅骨内板结合紧密,颅底骨折时硬脑膜易撕裂,产生脑脊液漏。

额骨框上缘上方有眉弓,两眉弓之间的颅骨中空为额窦,额骨骨折时伤及额窦,可导致颅内感染。颅盖内面有脑回、蛛网膜颗粒、静脉窦和脑膜血管的压迫,使颅骨内面凹凸不平。

更多推荐

.板障存在于什么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