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种固体物质100g当溶剂饱和时所溶解质量,它被称为这种溶剂中的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2、四元溶解度的概念: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在因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是温度。如果温度变化,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只有在指示温度时,溶解性是有意义的。
②标准:“停留100g在溶剂中”,应该强调和注意什么是:在这里100g是溶剂质量,而不是是溶液质量。
③状态:“达到饱和”,溶解度是在相同条件下评价物质溶解度的标准,只有在达到最大溶解值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它的溶解度,因此,有必要问“达到饱和”。
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质量,常用单位是克(g)。
只反映了上述四个要素,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应用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没有意义了,也有人说是不正确。
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物质是否溶解、溶解度大小,一方面,这取决于物质(指是溶剂和溶质)性质;另一方面,它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有关、压力、溶剂的种类等等。在同样的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一种物质溶解成另一种物质的能力通常称为溶解度。例如,糖溶于水,油不溶于水,只是是它们具有不同的水溶性,溶解度是溶解度的定量表达。
二、溶解度示例
以下陈述是正确的是( )
A. 停留100g它最多能溶于水36g盐,所盐的溶解度是36g
更多推荐
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和四要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