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的都城分别如下:
魏国: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久汉献帝禅位,曹丕篡位,自立为帝,定国号魏,并定都洛阳,曹魏正式建立。
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政权,取得“魏王”称号,加九锡。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了曹氏政权,国号“魏”,史称“曹魏”,定都洛阳。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
公元221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蜀汉: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公元221年。曹魏册封占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的孙权,开始称“吴王”。229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定都建业。
吴国:孙权建立政权,国号为“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更多推荐
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的都城分别在哪?有何依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