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本名:猪八戒《西游记》中的角色。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全称是“祖师九天尚父五方都总管北极左垣上将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姓卞名庄。三头六手,执斧、索、弓箭、剑、戟六物,黑衣玄冠,领兵三十万众,即北斗破军星化身,又为金眉老君后身。生于周时,孔子称卞庄子。

西游记》中,天庭玉皇大帝手下主管天河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玉皇大帝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下凡后,栖身云栈洞,自称“朱刚烈(猪刚鬣)”。猪刚鬣后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叫做“八戒”。他会天罡三十六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耙。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唐僧为何给猪刚鬣起了“八戒”这个别号?“八戒”的内容究竟是指什么?

“八戒”是佛教用语,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不打扮及观听歌舞);七戒坐卧高广大床(不眠坐华丽之床);八戒非时食(正午过后不食)。

在佛道合一的《西游记》中,“八戒”的内容与佛教的“八斋戒”有不少共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猪八戒浑身都是缺点和毛病,但最终也修成正果,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这与他不断戒掉自己的毛病是分不开的。开始时他“戒”得很不彻底,也不情愿去戒。但在各路神仙领导、西天取经小组唐僧组长、孙悟空师兄、沙僧师弟的及时监督和管理、不断敲打以及耐心帮助下,猪八戒一点一点地去实施了戒行,最终使“八戒”真正落到了实处。

一戒贪吃。因为贪嘴,猪八戒在取经路上遇到许多麻烦,险象环生。若不是悟空及时阻止,猪八戒早已成为群妖口中的美味。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段中他的贪嘴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来猪八戒逐步戒掉了这一毛病,并能说出“曾被买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这样高觉悟的名言警句来。

二戒好色。踏上西天征程的初期,猪八戒一见到美女,立马找不着北,眼角眉梢都是爱,喜欢嬉皮笑脸地上前搭讪。多亏顶头上司唐僧苦口婆心的教育,同事孙悟空、悟净的善意捉弄,才使其不良行为有所收敛。尤其是四位菩萨的精心点化,让猪八戒深深认识到自己的这一顽疾,痛改前非,见了美色的妖精也能做到横眉冷对,钉耙相向。至于到后来猪八戒还念念不忘曾经的妻子高小姐与梦中情人嫦娥,这是正常的情感波动,不在好色之列。

三戒贪财。取经路上每每遇到妖精挡道,连孙悟空都无计可施时,猪八戒总是掂记着私分悟净肩上的集体财物,然后走人。孙悟空的痛打辱骂,沙僧的挖苦谴责,才一次次打消了他瓜分集体财物的念头。

四戒嫉贤。别看八戒对除妖降魔一筹莫展,但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却有一手,喜欢挑拨离间,玩阴的,打击同事中诸如孙悟空这样的先进工作者。多亏唐僧心中有数,悟空、悟净的及时揭发谴责,才使猪八戒的阴谋一次次落空。逐渐的,猪八戒克服了这一亲痛仇快的致命缺点,将自己完全融入了互助互爱的取经队伍中,不再离心离德。

五戒做假。猪八戒曾有过许多很可笑的弄虚作假的小动作,针对这些不良行为,悟空采取变化紧盯,跟踪偷袭的办法及时予以揭露和纠正,从而为唐僧正确决策提供祥实的依据。也迫使猪八戒弃假从真,再也不玩假的了。

六戒偷懒。在孙悟空被唐僧赶走的那些日子,猪八戒又因为贪睡,害得唐僧误入妖怪的洞穴。还有,好几次唐僧让猪八戒去化斋,他却躲在树林里睡大觉。每逢猪八戒偷懒时,悟空要么变化成个小虫之类的对其捉弄以示警戒,要么以身用则吃苦在前,从而带动猪八戒积极工作。这样一来,弄得猪八戒心有余悸,不敢也不好意思再偷懒。

七戒畏难。取经路上山高水远,更有打杀不尽的妖魔当道,其困难自然是层出不穷。每遇到困难后,猪八戒就很容易打退堂鼓,老是爱提各走各的路。唐僧、悟空、沙僧都及时从思想上予以疏导与鼓劲,从工作上为其排忧解难,激励八戒增强信心,心甘情愿的献身于取经事业,彻底杜绝了畏难之情绪。

八戒贪功。猪八戒功夫很潮,遇上妖怪很少很打过,往往是落荒而逃,最多也是且战且退。可他一直有贪功的恶习,总是把别人的成绩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向领导邀功。也是在唐僧、悟空、沙僧的耐心帮助下,克服了这一缺点。

两千年历史上,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皇帝不多,汉武帝算得上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大人物。秦皇汉武,秦始皇统一,汉武帝征讨匈奴,他们两人在人心里占有很高的位置。人们在称颂秦皇汉武赫赫武功的同时,常常不去想他们所干的大坏事。真是奇怪,我们人心里深处,总是特别畏惧和崇拜那些敢于杀人,给百姓带来极大苦难的大英雄们。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读史是为了读现实。按这样的想法来读西汉史,我感到对我们人心中的秦皇武帝情结,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对汉武帝这种类型的人,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能再让这种人上台,原因很简单,这类人物对工商业发展,对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极大破坏性。具体说起来,汉武帝留下的坏传统主要有三个:一是他摧毁民营经济;二是他破坏法制;三是他穷兵黩武,拖垮了国家。

一、抢劫民营经济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去世后(公元前195年),经过汉惠帝(公元前195年--前188年),吕后(公元前188年--前180年),到汉文帝(公元前180年--前157年)和汉景帝(公元前188--前141年)统治期间,出现了秦统一以来第一个大盛世,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史记平准书》有一段记载①,大意如下:汉朝建立七十多年以来,国家没有什么大事,只要不遇到水灾旱灾,百姓家给人足。城乡的粮仓都储满了粮食,各级政府财政都有多余钱财。京师国库的钱积累到巨万,串铜钱的带子都朽坏了,国库里的钱多得难以统计。国家储备粮仓的粮食太多,堆不下,只有堆在仓库外面,粮食都腐败不可再吃。大街小巷里都有马,乡村也的马成群结队,因公马路上会打架,乘公马去聚会的人往往到不了会场。

城里看门的都有好粮好肉吃。小官员因流动性小,他们的孩子往往都继承他们的职位了,所以一些姓氏都以他们的官位命名。人人都十分自爱,不敢触犯法律,办事都以义为先,耻于干坏事。这段时期,国家法律政策十分宽松,百姓富裕。

“文景之治”是如何得来的?是因为政府按道家黄老学执政,无为而治,清静守法,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道家黄老学表现在经济政策领域,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自由主义政策,低税收,少干预,自由开放,依法治国。

“文景之治”期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是说,国家统一,各地关卡取消了,开发山泽自然资源的禁令取消了,所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商品交换没有不通的,大家都得其所欲。政府在煮盐、冶铁等领域全面开放,私人得以自由经营。甚至在冶铜铸币这样的货币发行领域,也都向私人开放,私人可以从事铸币业务。经济上的自由放任到了极至,国家富裕,民营工商业大发展。

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即位,当时仅16岁,在他21岁前后,马上开始对民营工商业连下重手。首先将盐、铁、酒等重要行业强行收归官营,由官府对重要物资的运输和贸易进行垄断,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责令民营商人自报财产,陈报不实者,罚充军一年。鼓励告发民营工商业者,被告发者,没收财物一半。于是告发一发不可收拾,《汉书》上说,“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中等财产以上家庭都被告发了,结果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中等以上的工商业家庭全都破产了。

汉武帝仅仅是通过告发和没收财产一项,就“得民财以亿计”。贪官污吏趁机鱼肉其间。朝廷下令逮捕的工商业者就有六七万人,上层官吏自己私自增加逮捕数量,达到十多万人,搞得“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受伤害的民营工商业者比对匈奴战争中被打败的匈奴人还多。“文景之治”培育出来的繁荣的民营工商业,就此被毁灭。汉武帝抢了民间工商业者的财富,拿来干什么?一是打仗,重奖将军们。元狩五年,赐给卫青大将军黄金二十万辆。元狩四年,赏给卫青、霍去病黄金五十万斤。经由汉武帝,巨量的财富由民营工商业者转给了将军们。所以历代的将军们都喜欢和崇拜汉武帝,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除了打仗用钱外,就是汉武帝自己大量挥霍,盖宫殿和游苑,大搞祭祀活动,四处巡游天下,“取好女数千人,以填后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鬼神,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汉武帝把“文景之治”多年积累的国力,把工商业者多年创造的财富,短短几十年就耗干了,西汉王朝由盛转衰。

更多推荐

猪八戒本名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名字的由来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