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十五周岁。
及笄之年出自《礼记·内则》。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女子到了十五岁,便是婚嫁的最适宜的时间,也就是及笄之年,在及笄之年的时候,就是适宜婚嫁时。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年岁别称: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4、总角:幼年泛称。
5、 垂髻之年:指儿童。
6、黄口:十岁以下。
7、幼学:十岁。
8、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9、志学:十五岁。
10、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11、弱冠:二十岁。
12、而立之年:三十岁。
更多推荐
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多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