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两千多年前儒家思想的创立者一孔子。圣人提岀用德治国的思想。用德治国,让国家富强,生活在国之中的人民个个知礼,懂礼,讲礼,成人礼仪立邦。

以德治国是谁提的

以德治国是孔子的主张。

孔子提出德治的思想,就是以德治国。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德性之学。德性一方面是律己、君子自立学,是完成理想人格的学说,另一方面又是治国之学,以德性为基础治理国家,实现理想政治。

德性是基础,德治是建立在德性之上的,德性是根本,德治是结果,德性是内部根据,德治是外部作用。孔子强调修己以安百姓,要求治理者首先要有德。

详细介绍:

孔子有关德的论述和德治的思想,对中国古代伦理和政治思想的发展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借鉴孔子的德治之学,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对于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德是孔子阐发的儒家伦理范畴,专指道德、品德。孔子讲的德内容宽泛,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让、中庸等,他倡导人们崇德、修德,以德报德,提高民德。

孔子十分重视德,在《论语里仁》篇提出里仁为美,君子怀德,君子喻于义,认为理想人格要有良好的道德环境,时时处处注意个人的道德修养。

以德治国是谁提的

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以德治国”的是子产。

子产(—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公孙氏(一说国、东里亦为其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历史典籍以“子产”为通称,亦称“公孙侨”、“公孙成子”、“国侨”等等。他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字子国)之子,前554年为卿,前543年执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卒于前522年。

子产在执政期间,既维护公室的利益,又限制贵族的特权,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主要措施是:为田洫,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作丘赋,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铸刑书,修订并公布了成文法实行学而后入政、择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不毁乡校,愿闻庶人议政,有控制地开放言路。其政治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在对楚、晋等国的外交方面,子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郑国在子产的推动下呈现出中兴局面。

更多推荐

以德治国是谁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