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发(作者:)

理论创新

2013-12

《梧桐雨》的诗意解读

文/梁

作为元曲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简称《梧桐雨》)在艺术上的成就是突出的,王国维称“白仁甫《秋

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笔者认为,《梧桐雨》一曲

有着醇厚的诗意诗味。

一、内涵丰富的意象

是剧中的核心

《梧桐雨》中“霓裳”和“梧桐”在剧中经常出现

意象。它们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作品的主题、结构乃至情感的表达

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古鲍老】【红芍药】四支

《梧桐雨》第二折【快活三】【鲍老儿

曲子写的是陈香亭下舞“霓裳”的情景,这里的“霓裳”就是指的

《霓裳羽衣曲》。其中【快活三】写的是乐舞前的准备工作,【鲍老

《霓裳羽衣曲》的情景,【红芍

儿】【古鲍老】写的是在沉香亭中弹奏

药】一曲写的是杨贵妃妙曼的舞姿。从作品的结构来看,“沉香亭

它在整个作品的叙

中舞霓裳”作为《梧桐雨》中重要的场面之一

述结构中是重要的一环。

二、幽美凄清的意境

第二折中“【普天乐】恨无穷,愁无限。争奈仓卒之际,避不得

蓦岭登山。銮驾迁,成都盼。更那堪

水西飞雁,一声声送上雕鞍。

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秋风雁影,情景凄然。雁声、西

风、落日诸意象,渲染烘托出悲怆的氛围,把唐明皇离京时,对故

国山川的无限依恋之情以及无可奈何仓惶而逃的心绪,描绘得形

象深刻。离人的无奈、感伤之情完美地融合于凄清萧索的景象中,

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王国维说:“‘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美

成以之入词,白仁甫以之入曲,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者

也。”这里,白朴的“銮驾迁……落日长安”“古人之境界”与此刻玄

宗所处之境界,不仅完全吻合,而景中含情的成分更沉重,从而也

更显出今日之凄苦了。

作品中营造意境最为成功之处无疑为第四折,包围在第四折

中唐明皇周围的景物是“秋虫”“西风”“落叶”“秋雨”和“梧桐”,而

之处,如今在秋雨中更显出

梧桐又正是当年他与贵妃“并肩斜靠

在作品第四折中,“【滚绣球】长生殿那一宵,听回廊祝誓约。

人亡物在的凄楚。这一切都与此时唐明皇的处境和心境融汇在一

伤逝、相思交织在一起,伤感情绪和秋雨细敲梧桐的凄

言词絮絮叨叨。沉香亭那一朝,不合把梧桐挨靠,按霓裳舞六

起。忆旧、

构成一种诗剧的境界。第四

和谐一致,情景交融

幺,红牙箸击成腔调,乱宫商闹闹吵吵。是兀那当时欢会栽排下,

凉萧瑟的氛围,

.. All Rights Reserved.

由梧桐夜雨惊散美梦生发开去,以情会景,铺

在此,“霓裳”的意义已经凝练成

折后半部八支曲子,

今日凄凉厮觅着,暗暗地还报。”

一种感情的载体,它寄托着唐明皇对杨贵妃深深的思念

陈渲染,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一代落难帝王的茕独与愁苦。全剧以

“雨更多泪不少”的情

【黄钟煞】结尾,写尽了“雨和人紧厮熬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霓裳”这一意象读到所谓的亡国之音。

一曲

和景。在此,白朴充分发挥他精于化用古典诗词营造悲剧氛围之

舞破中原始下来”(

杜牧的“霓裳一曲千峰上

《过华清宫

)即是明

编织成一曲曲

特长,调动大量足以呈示主人公隐微心绪的意象

显的例子。在中晚唐诗人的眼中,“霓裳”成为亡国的祸根,这是他

情景交融的剧曲,如泣如诉地宣泄主人公怀旧、伤逝、相思、愧悔、

“梧桐”,一般认为作品的

们对明皇声色误国的切身的体会

。再说

清绝而又孤寂、迷惘、

孤独、怨怅等抑郁的情结,制造了一个凄冷

名字出于《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历来写

凄恻的意境,表现了一个人在梦醒之后感到无路可走的绝望心

李杨的故事很多,所选用的名字也很多,有“马嵬坡”“华清宫”“长

也一

情。那淅淅沥沥的雨声,不仅一阵阵把梧桐叶打得凋谢了

名篇,完全理解为出自

生殿”“霓裳曲”等,唯有白朴以“

秋雨梧桐”

真可谓“有意境而已矣”,达到

点点把读者的心滴碎了!《梧桐雨

白居易的诗句是不妥当的。“梧桐”意象在这部戏剧中是有着独特

了“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的艺术

的意味的。

效果

【醉中天】和第四折

梧桐树在剧中为李杨爱情的见证

。第一折

三、诗意盎然的语言

中【白鹤子(三)】写的是梧桐树见证了李杨爱情的盟誓。而第四折

将白朴作为文采派的

王季思《元人杂剧的本色派和文采派

四)

“舞霓裳”的欢乐场面,

代表。

【白鹤子】与【滚绣球】两支曲子目睹了

白朴剧中的语言典雅华美。白

作为长于情词的文采派作家,

这才有了“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的悲凉心境。由此,“梧桐”不

仅成为李杨爱情的一个象征,而且已经被杨玉环看做是终身的依

靠。第四折写的是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其时

他已被架空做了“太上皇”,处境的悲凉与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交

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是通过秋雨打梧桐这样具体的情境表现出

来的。因此,我们很自然地就把唐明皇晚年的处境与梧桐的凋零

联系在一起。

本身就包含着伤悼、孤独、寂

在我国的诗文中,梧桐的形象,

寞的意蕴。在《梧桐雨》中,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让雨

从而使剧本获得了独特的魅力。

-20-

中最明显的乃是曲词的诗化,

朴语言的典雅华美体现在《梧桐雨

使其曲词更富有诗意。如第一

即巧妙地融诗歌语言于剧作之中

休似两股金钗

折中长生殿的誓词“【赚煞尾】长如一双钿盒盛

在地呵做连理枝生。月

另,愿世世姻缘注定。在天呵做鸳鸯比并

澄澄银汉无声,说尽千秋万古情。咱各办着志诚,你道谁为显证,

不仅借鉴了白居易《长生殿》的

有今夜度天河相见女牛星。”这里

万籁俱静的环境,剧中人物在

诗句,而且还创造了一个月明星稀

这番诗情画意的景象的映衬下也更显加生动了。

有着独特的艺术

综上可见,《梧桐雨》有着浓厚的诗意特质

它当之无愧为我

曲文学创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而且对后世的戏

它不仅在当时同题材的剧作中高居榜首

湿寒梢、敲愁助恨的景象,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凄怨的感受

魅力,

2013-12

理论创新

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

文/龙

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

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

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后,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在

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

一些以前用过的但与此题毫无相关的知识点以及方法来解决这

个问题,自认为方法都没有错,但就是做不出来。

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

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还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

无从入手。有时,

以,

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

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

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

尤为重要

“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从初中到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

有一个过渡,而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这个过渡没有把握好,无论

是从数学思维上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没有很好过渡,导致高中

三年数学成绩都一直没办法提高

。本文就这两大方面简单地分析

如下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

1.数学思维的肤浅性

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

二、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

1.被动学习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

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

上课忙于记笔

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

剖析概念的内涵,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

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

机械模仿,死记硬

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

收效甚微。

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

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地去理解,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

自然也无法摆脱局

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

学生在

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由此而产生的后果:

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

缺乏沿着

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

.. All Rights Reserved.

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

而对那些

力,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

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转化为已知的

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在考试或做题时体现出总感觉会

似懂非懂的样子。

做,但又不能完全做对,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

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

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

抓不

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

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用

所学的数学概念、方法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对一些问题中的结

论缺乏多角度的分析和判断,缺乏对自我思维进程的调控,从

而造成障碍。体现出没有清晰的思路,总是在老师讲完后才恍然

大悟

3.数学思维定式的消极性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

2.数学思维的差异性

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

“水平”,好高骛远,

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

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

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

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

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

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

参变量方程、三角函数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

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

希望在以后的

目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这两大方面

教育教学中,老师能从这两大方面入手,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

也能及时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改变学习方法。希望我的这篇

文章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帮助

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

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

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总会用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

县一中北校区)

誗编辑韩晓

2003-08:86.

[3]吴国钦,李静,张筱梅.元杂剧研究[M].湖北教育出版社,国古典戏剧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许文雨.人间词话讲疏[M].成都古籍书店,1983-05:212.

[2]贺新辉.元曲鉴赏辞典[M].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1988-

05:1041.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

海水产研究所)

誗编辑刘青梅

-21-


更多推荐

数学,问题,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