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发(作者:)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毛泽东诗词(鉴赏)
篇一:毛泽东诗词赏析(下)
毛泽东诗词赏析(下)
第七讲偶涉婉约一往情深
——两首情词赏析
(一)偶尔婉约之主张与手书
主席有一次给陈毅写了一封信,信里说:词有“豪放、
婉约”。就是说有“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各有兴会
应当兼读。“我偏‘豪放,不废‘婉约”主席的意思是什么
呢?就是说词有“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我偏于“豪
放”,但是,我对“婉约”也不主张就不要了。换句话说,
主席的诗词作品主要是豪放、大气磅礴的,也有“婉约”的。
他在手书前贤的诗词歌赋的时候,也经常手书那些“婉约”
派作家的作品。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
小妹,苏小妹的老公叫秦观。实际上历史上的苏东坡,只有
1 20
姐姐没有妹妹,而且他姐姐也是资质平平。但的确有个叫秦
观的人,就是所谓苏轼的高足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
有一首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主席把这一首“婉约”的爱情词不但抄写了,而且抄写
了好几遍,人所共知。
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那首“寒
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首词的里有句话“杨柳岸,
晓风残月。”
“在文学批评史上,有这么一则佳话。有一天,苏东坡
问他的幕府,幕府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办公室的人,问了
一句话说:“我词何如柳七”。意思是说:我的词作,跟柳永
比起来怎么样?有什么异同?这个人就回答苏东坡说:苏先
生您的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大家都知道琵琶是弦乐,竹子做的,关西大汉拿铜琵琶都拍
2 20
碎了,那就说东坡的这种豪放风格,就需要一个刚猛的关西
大汉,作为苏东坡词的形象代言人。而柳永的词“须十七八
女郎,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温柔旖旎,风情
万种。
主席对这个“婉约”呢?也不主张废除它,如果是好的
“婉约”作品,他也照样欣赏。
(二)缠绵悱恻,情泪奔涌
主席也有写“婉约”的诗词,而且是绵缠悱恻,情泪奔
涌。
大约在20年代初,主席因为跟杨开慧分别,写了一首
词: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分析一下,先看这首词的上半阙:“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3 20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因为想念杨开慧,暂时又见不着,流下的眼泪把枕头都
湿了。作者写了一句夸张的话,像“江海翻波浪”,就流了
那么多的眼泪。
“夜长天色总难明”。因为想杨开慧又见不着,就像《诗
经》十五国风里“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就说想啊,想啊,
睡不着,翻过来,倒过去。
这种情况,正像毛泽东自己手书《红楼梦》里,那个非
常“婉约”哀伤的《红豆曲》,《红豆曲》稍微长一点,跟“夜
长天色总难明”比较相近的句子是: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捱不明的更漏”与主席的“夜长天色总难明”意境非
常接近。
分析一下这首词的下半阙:
晓来百念皆灰尽,
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晓来百念皆灰尽”,那就说辗转反侧彻夜未眠,拂晓
4 20
天亮以后,百念灰尽,都没了。“剩有离人影”,不是说剩下
只有离人的影子,实际上这是作者的幻觉,隐隐约约好象看
见了杨开慧的影子。
“一钩残月向西流”,天拂晓快亮的时候,眼前看到的
是弯弯的残月,心中千呼万唤的,念念不忘的是分离的人儿。
既忧愁、又着急。这种情愁、情感,与李商隐说的“身无彩
凤双飞翼”很相似。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那就说此时此刻,怎么能不
流眼泪呢?
主席除了这首词情泪奔涌、绵缠悱恻,相当于写给杨开
慧的情书,除这封情书以外,还有一封情书比情泪奔涌、绵
缠悱恻更有艺术欣赏价值。
(三)一往情深,憧憬幸福
主席写给杨开慧这么一首词,有的书上叫《贺新郎·别
友》,有的书上是《贺新郎·无题》,不管是“无题”还是“别
友”,可以肯定是写给杨开慧的。词是这么写的:挥手从兹
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5 20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这是词的上半阙,下半阙——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恁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现在把这首词的上半阙和下半阙,作一番分析。
上半阙——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这是说他们两人分别分手,分别这种情感,按江淹的《别
赋》来说:“诚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
作者跟他的爱人杨开慧之间,情感上有过误会。据有的
人考证,从事革命斗争的时候,毛泽东风里来雨里去,陪伴
杨开慧的时间就少一点,杨有点爱情的怨气,也很正常,人
6 20
之常情。毛泽东就给杨开慧抄写了一首古人诗歌作品,意思
是说,“你不要像一种藤本植物一样,
篇二:毛泽东诗词赏析
毛泽东诗词赏析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
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
霜。
注释〔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叫“重阳节”。一九二九年
重阳节是阳历十月十一日。这年秋天,红四军在福建省西部
汀江一带歼灭土著军阀,攻克了上杭,所以词中说“战地黄
花分外香”。黄花指菊花,我国古代菊花的主要品种是黄的。
《吕氏春秋·季秋纪》:“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花)。”古
人常于重阳赏菊。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作者原注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7 20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国语·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
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
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韦昭注:“贾侍中〔按指后汉
贾逵〕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
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
《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当其(按指女娲)末年
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
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毛按: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
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
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他死了没有呢?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是确实胜利了。
注释〔反第一次大“围剿”〕蒋介石在他所策动的反革
命内战中,曾经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过五次“围剿”。从
一九三○年十月起,他布置反革命的第一次大“围剿”,纠
集了十万兵力。十二月,他任命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兼任
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即“围剿”军总司令,开始
进犯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在十
二月三十日乘雾对进入龙冈包围圈内的敌军主力张辉瓒第
十八师发起总攻,激战至晚,把敌军全部歼灭,俘获张辉瓒
以下官兵九千余人。接着乘胜追击逃至东韶的敌军另一主力
8 20
谭道源第五十师,又歼灭其一半。两仗共歼敌一万五千余人,
缴枪一万余枝,余敌纷纷逃窜。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
这首词作于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以后,第二次反“围剿”
交战以前。
〔霄汉〕霄指云天,汉指星河。
〔龙冈〕在江西省永丰县的南端,南与兴国县相连,西
与吉安县相接,是险要的山区。
〔嶂(zhàng障)〕高山。
〔二十万军重入赣〕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
又调集二十万兵力至江西,以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
行营主任,一九三一年四月发动第二次“围剿”。
〔不周山下红旗乱〕这里用触倒不周山的共工,来比喻
决心打倒反革命统治的工农红军和革命群众。红旗乱,红旗
缭乱拥挤,描写革命队伍士气之盛。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
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注释〔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
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中央红军长征时,于一九三
五年一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
9 20
议。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
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
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
遵义。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前阕写红军
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后阕写红军攻占和越过徒称天
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词中的“西风”、“雁叫”、
“霜晨”,都是当地二月间的真实情景。作者自注:“万里长
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以下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忆
秦娥·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以下诸篇’
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
仑》、《清平乐·六盘山》),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咽(yè页)〕在这里读入声。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
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风中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从头
越〕重新跨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
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
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
【原注】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10 20
更多推荐
娄山关,遵义,没有,共工,诗词,主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