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1日发(作者:)
第32卷第1期
Vo1.32 No.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2年3月2O日
Mar.2O 2012
doi:10.39690.issn.1008—9640.2012.01.025
政治新闻翻译中的误译和歧义
张 波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
摘要:新闻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治新闻是国家对内对外宣传的主要内容,这就决定
了政治新闻翻译的重要性。政治新闻翻译中要注重“内外有别”的原则。中国能否走出去,能够走多远,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翻译工作的质量。精确、正面的政治新闻翻译有助于更好地向世界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展现中
国昨日的灿烂辉煌、今日的发展进步和明日的和平意愿。
关键词:政治新闻翻译;“内外有别”;歧义
中图分类号:G213
政治新闻的翻译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2)01—0082—03
里翻译成“three high and two low enterprises”,不但
一
、
新闻媒体已经成为构建公民社会不可或缺的公
使外国读者困惑.也有损我们的形象。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生事物不断出现.
政治领域也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来表达全新的概念.
众精神和公众意识的代言人。新闻传播无疑具有浓
厚的政治色彩,在政治信息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甚
至成为当下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之一。新
闻塑造政府形象,包装政治家,构建特定的政治文
而新闻则是这些政治新词的最佳表现渠道。很多新
词都是率先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而后被人模仿,逐步
普及,最后被公众所接受。比如:“反三俗(低俗、庸俗
和媚俗)”——“fight against three forms of vulgarity”;
“火车票实名制”——“real name ticket booking
system”:“一线城市”——“first—tier cities”。这些
化,影响人们的政治见解、政治态度,进而指导人们
的政治行为。
新闻报道的主要任务是传播消息、报道时事。其
语言表达简洁、内容丰富,力求用最精炼的语言传递
最丰富的信息。译者应将原文本的信息尽可能完整
地再现出来。有些中国特有的词汇已被外国人所熟
知。如:一国两制(one country,two systems)、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
existence)、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
词都是首先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而后被普遍使用。新
闻翻译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合成词,这些词对大众来说
是新颖的。例如,glocalization是globalization和
localization合并而成,指当今世界全球化和本土化的
两大潮流交融现象。由于两个潮流有相互交织的趋
pie)。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因文化差异,在缺乏相应
文化背景知识的情况下,“简单”处理一些有本国特
色的信息时会令国外受众无法理解。Ⅲ例如,“三下
势,故而出现了新的合成词glocalization(全球化下的
本土化)。再如,infortainment意指新闻娱乐化。[2 2
2003年10月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顺
利返航后,美联社相关报道的原题是:China’S first
taikonaut safely returns to Earth。自此,taikonaut这
一
乡”在我国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词语,但翻译时不译
出其具体所指的含义则令人不知所云。目前普遍接
受的译文是“a program under which ofifcials.doc.
tors,scientists and college students go to the
countryside to spread scientific and literacy knowl—
中西合璧的新词被各国媒体接受,出现在各种新
英语中每季有一千多个新词出现.而这些新词
闻网站和报纸上。
edge and offer medical service to farmers”。“三高
也总是首先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中。翻译政治新闻
中的新词时,可以先根据词形和上下文语境判断出
词义,然后参考专业书籍求证。翻译过程中可以参考
两低”的完整说法是“三高两低企业”,即高消耗、高
污染、高危险和低产出、低效益的企业。如果不明就
收稿日期:2011-12—27
作者简介:张
・
波(1979一),男,河南兰考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实践。
82・
的翻译手法有:直译,例如Gulf War Syndrome——
海湾战争综合症,community care——社区照顾;意
译,例如liposuction——抽脂术,creative destructi
文献和昭和天皇、铃木首相的语录。日本并不是“拒
绝”波兹坦公告,只是推迟回答、等待苏联方面的回
音。 昭和2O年(1945年)7月29 13的《每日新闻》
上记载着:“作为政府,没有认识到是有重大价值的
东西而加以冷处理(日语是“然毅”),顽固地要把战
争进行下去。”铃木首相声明中的“冷处理”的原意
是“无可奉告”的意思,不能翻译为“ignore it
o 推陈出新;音译,例如clon 克隆,hack.
e卜_黑客;音义混译,例如yuppir
电子邮件,cell phone一
雅皮士,
Dink——丁克族;一词多译,例如E-mai1——伊妹儿、
移动电话、蜂窝电话。
二、政治新闻翻译中的历史性失误
entirely”(完全无视),结果使美国产生了误解。日本
通讯社将“冷处理”误译为“ignore it entirely”(完全
政治新闻翻译中, 由于知识面狭窄或背景知识
欠缺而造成的错误不在少数。如果译者不熟悉相关
无视),西方媒介进而将“ignore it entirely”译为
的背景知识,那么,在政治新闻翻译时难免因为望文
生义而犯错误。例如,US House Speaker,不熟悉政
治新闻的人会翻译成“白宫发言人”,因为House似
乎是White House的简写。事实上,它的意思是“美
国众议院议长”,而“白宫发言人”是White House
Spokesman。由于跨文化语境的不同,在政治新闻翻
译中要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41同样是总理,我国使
用premier,西方更多地使用prime minister。而德国
和奥地利的总理则使用chancellor。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宣誓就职第二个任期
的时候,新华社曾有一篇报道称,克林顿在美国司法
部长的主持下宣誓就职。这个翻译存在着重大失误。
因为司法部长只是克林顿政府里的一个部门负责
人,没有资格为他的上司主持就职仪式。美国总统就
职仪式是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us Supreme Court)
的首席大法官主持,即Chief Justice,而美国司法部
门叫做Department of Justice,故译者想当然地以为
Chief Justice就是司法部长。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民主党的候选人是巴拉克・奥巴马(us Senator of
Illinois),国内有媒体称他为伊利诺斯州参议员,其
实他的身份是代表伊利诺斯州的美国国会参议员.
或者是由伊利诺斯州选举产生的国会参议员.也可
以简单地说“美国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
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国发布波兹坦
公告,要求13本无条件投降。28 13,铃木贯太郎首相
召开记者招待会,内容被译成无数个版本。日本某通
讯社的英译文中,将铃木首相的声明译成了“As for
the Government,it does not find any important
value in it,and there is no other recourse but to
ignore it entirely,and resolutely fight for the
successful conclusion of the war.”(日本政府并不重
视。对此,没有其他选择余地。我们只是完全无视(波
兹坦公告)。并且,为了成功地结束战争,只好战斗到
底。)日本“拒绝”波兹坦公告后,美国于8月6日和
9日分别向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根据战后的
“
reject”(拒绝)。由于政治家、翻译者、编辑轻率地将
文字张冠李戴,日本遭受了两颗原子弹轰炸后,接受
了无条件投降的要求。
2005年江苏房地产博览会,某媒体的英译文为
China Jiangsu Tenement Expo,稍稍看懂英语的人
都知道tenement是出租屋的意思。这一误用,不但
与原文内容不符,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某报纸上曾
出现过这样一句话:“Unemployment has stubbornly
refused to contact for more than a decade."译者将
这句话翻译成“十多年来,失业一直顽固地拒绝压
缩”。读起来极为滑稽.似乎“失业”是一个顽固派人
物似的。译者机械地将“refuse”和“contract”与“拒
绝”和“压缩”等同起来.从而忽略了它们在各自语境
中的实际意义。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该是“十多年
来,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
三、政治新闻翻译中的歧义
政治新闻翻译不同于经济新闻和娱乐新闻翻
译,它要求译者必须掌握所用词的政治含义和政治
分寸。因为政治新闻涉及国家利益.包括国家领导
人、政府官员的交际和谈判,它所表达的是一个国家
整体的立场,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特别是在国际场
合,常常会为了一个字或一个词的用法和取舍争执
不下,有的甚至成为长期悬而未决的争端。
台湾问题是目前我国政治中最敏感的问题,翻
译时必须十分谨慎,考究用词,避免使用任何有可能
产生“两个中国”的措辞。首先,“台湾问题”的翻译。
“台湾问题”应该译为“Taiwan question”。而不是
“Taiwan issue” 因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而issue一词的含义则是“a matter that is in
dispute between two or more parties”。所以.“中国
台湾”译成“Taiwan,China”,“中国大陆”译成
“China’S mainland”或“the mainland of China”
(‘‘mainland China”是错误的,会产生“两个中国”的
歧义)。[51报刊上谈到海峡两岸关系时常用“和平统
”
一
。
“统一”按其字面意思应该为“uniifcation”;然
・
83・
而,在对外的英文报道中应该在“unification”前加上
“
re一”
,
即“reunification”,也就是说我们国家要重新
统一,让台湾重回祖国怀抱。至于“台独”一词。目前
一
些权威的网站和图书还是将其译成“Taiwan
independence”。这种译法不但不妥当,还有犯错误之
嫌。“Independence”通常用来表示殖民地国家摆脱
殖民统治而获得政治独立,而台湾自始至终都是中
国的领土。企图分裂中国的“台独”分子别有用心地
将“台独”译成“Taiwan independence”。正确的译法
应该是“Taiwan Secession Attempt”或“Taiwan’S
attempt to split China”。《反分裂国家法》的翻译
(The Anti—Secession Law)更好地印证了“Taiwan
Secession Attempt”或“Taiwan’S attempt to split
China”的准确性。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时,英国方面常说:“the re.
turn of Hong Kong”。我们中方则不厌其烦地更正:
“to resume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我们中方表达不如英方的语言简练,但这一
表达明确地指出香港并没有割让给英国,中国一直
享有对香港的主权的事实。 ̄<APEC的成员不能称为
成员国,因为其成员还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只
能称为经济体,故APEC成员不能翻译成APEC
countries。应翻译成APEC members。f
“民族”一词,我国长期译作“nationality”.“少数
民族”翻译成“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但自从第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nationality”的词义就发生了变
化,不再指“民族”,而是代表“国籍”。国际社会中将
“民族”表达为“ethnic group”。在近年来个别少数民
族极端民族主义者分裂活动猖獗的局势下.“民族”
的译法必须精确,与国际社会的译法保持~致,以免
引起不必要的分歧和误解。
近年来,中国某些媒体在报道美国庆祝新年时,
往往将“Times Square”翻译成“时代广场”或“纽约
时代广场”。但据陆谷孙《英汉大词典》,“Times
Square”应译为“时报广场”,梁实秋主编的《远东英
汉大词典》则音译为“泰晤士广场”。两者虽有不同,
但都尊重了历史,体现了原有的文化内涵.而“时代
・
84・
广场”和“纽约时代广场”的译法则曲解了原文本义。
在中国{2008年国防白皮书》中,中国军方阐明
的海军防御战略是“近海防御”。但在英文版中,“近
海”被翻译成“offshore”。这个词既有“近海”也有“离
岸”的意思。Is]这使得许多美国知名军事专家认为,
中国海军防御战略的前沿可能是远离中国陆地边界
的远海。由此美国海军对中国的同行更加紧张,可当
时中国军方还没有宣布要跨出近海的构想。
四、总结
政治新闻翻译是新闻翻译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政治新闻的翻译,中国认识了世界;而让世界理
解、认识中国则要通过对外翻译中文政治新闻这一
有效的途径。精确、正面的政治新闻翻译可以使外国
读者明白中国的政策,理解中国政府的行为。而有歧
义、负面、不恰当的翻译会对中国的形象造成恶劣、
消极的影响,使外国读者产生反感乃至抵触心理。因
此。政治新闻翻译不但要求译者深入学习、理解、熟
悉各国的文化背景,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不讲
分寸,甚至随意篡改,还要求译者具备高度的政治责
任感和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健.新闻翻译教程[M2.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王银泉.实用汉英电视新闻翻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9.
[3]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2003.
[4]方梦之,毛忠明.应用翻译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2008.
[5]过家鼎.注意外交用词的政治含义[J].中国翻译,2002,
(6):61—62.
[6]施燕华.外交翻译60年[J].中国翻译,2009,(5):91—92.
[7]任小平.外交口译的灵活度[J].中国翻译,2000,(5):40—
44.
[8]方延明.新闻与文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责任编辑:李汴红)
更多推荐
翻译,政治,新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