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发(作者:)

李白《清平调(三)》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故世称“李青莲”。排行十二。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出生地,众

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

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天宝元年(742),

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往

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与贺知章、李

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后遭谗谤,不被

重用。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关于李白

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安史

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

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代宗时,

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

歌的最高成就。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调张籍》)对后

世影响至为深远。他的诗现存约千首。有《李太白集》传世。

【原文】

清平调(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6]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7] ,沉香亭北倚阑干 [8] 。

【注释】

[6]名花:此指玄宗与杨贵妃所赏牡丹花。倾国:喻美人,此指杨贵妃。

[7]春风:喻指杨贵妃。句谓:杨贵妃像和煦的春风,能消解玄宗的万般怅恨。

[8]沉香亭:以沉香木制成的亭子,在长安兴庆宫龙池东北。

【译文】

名花和绝色美人交相辉映,总是让君王满面带笑看个不停。 君王的无限春愁也

随之一扫而光,在沉香亭北优雅的倚靠着栏杆。

【解读】

此诗写唯有牡丹与杨贵妃的国色天香,才能消解唐玄宗的怅恨而“带笑看”,极

言贵妃美色的魅力无穷。诗中人、花交映相融,言在此而意在彼,手法高妙,

无怪玄宗与贵妃当时就和乐歌唱,十分赞赏。


更多推荐

长安,故世,沉香亭,贵妃,称为,安徽